第四十五章 林如海揚州發信,雍隆帝首見元春

字數:3784   加入書籤

A+A-




    京都瑣事暫且先按下不提。
    在朝廷地方上有個衙門,喚做都轉運鹽使司,管的自然就是字麵上的鹽事。
    這衙門中明麵上最高長官為從三品轉運使,但其實不然,在轉運使之上,還另有一個巡鹽禦史壓著。那巡鹽禦史品級雖然不及從三品轉運使,但官位清貴更超翰林,又有監察之職,隨時能上達天聽。故而都轉運鹽使司衙門中,實則是以巡鹽禦史為首…
    九月初,揚州,都轉運鹽使司衙門。
    這日夜間,點起燈火,現任巡鹽禦史伏於書案邊,提筆就寫,曰:
    “臣揚州巡鹽禦史林海啟奏:臣聞校之以計,而索其情,計將先發,則……”
    這位巡鹽禦史林海,表字如海,乃是賈家榮國府親姑爺。他寫的這東西喚作奏章,俗稱折子,是交給宮中皇帝看的。
    林如海寫到一半,眉頭一皺發覺不妥,忙將寫到一半的東西揉作一團,信手扔開。
    這般寫,殺伐太重,不妥…
    林如海即刻重寫,曰:
    “臣揚州巡鹽禦史林海啟奏:臣聞憂盛危明,可防患於未然,求木子長者,必固其根本。今有太湖一幹賊眾,侵擾府縣,劫掠鹽道,裹挾良民,有常州府、鎮江府、通州……”
    林如海寫著寫著,身上的傷勢隱隱陣痛,喉嚨作癢,將著咳嗽引出。
    “咳咳咳……”
    手中尚未完筆,林如海及時扭頭,免得將奏章玷汙。
    一通咳完,林如海繼續書寫,未及,他最後寫下——‘誠惶誠恐,微臣草上,叩請聖裁’幾字。
    上表皇帝的奏章寫完,林如海瀏覽一番,甚是滿意,方叫人貼了,經官驛速速發往京都。
    在林如海寫奏章這屋中,此時還有其他人在,正是林如海之女、紅樓女主林黛玉。
    林黛玉今年方才八歲,自小體弱,心思敏感。原詩所謂“態生兩靨之愁,嬌席一身之病”,又有‘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能和西子相比,林黛玉自然是極美的,不過時年八歲,隻是叫人憐惜。
    林黛玉早就過來尋林如海,隻是見他在寫著奏章,這才安靜在一邊候著。
    此刻見林如海寫完,林黛玉方是小心上前問候道:“父親,母親已經無事睡下了。您也是剛見了醫,墜馬的傷沒好,還是莫要這般忙碌…”
    林如海點點頭,將黛玉喚到身前,問了一番功課進度。
    林家乃是書香世家,林如海本人便是前科探花,到如今官至巡鹽禦史。為了教導唯一的女兒黛玉,林如海專門聘請了一位進士作為府中西賓,喚做賈雨村。
    至於林如海現在身上這傷勢,是他前番巡查鹽道時被一幫賊眾追趕,然後驚得墜馬導致的,好險未被踩死。這也是林如海現在怒而上本,請求朝廷剿賊的原因。
    林黛玉見父親在自個麵前強撐著傷痛,行事仿若常人,心中頓時一悲,幾乎落下淚來:“父親還是注重些休息罷,女兒不打攪您了。”
    林如海點點頭,未說什麽。
    看得女兒神色乖巧,又想起妻子臥病在床,林如海心中一歎。他家子嗣不旺,一家上下竟隻三人,如今他受傷,妻子臥病,女兒體弱,一時之間,可謂悲涼。
    黛玉低著頭走出後,林如海身體一鬆,後退一步,斜躺在身後椅子上——這墜馬的傷勢後遺症還是難撐。
    林如海心中暗道:“還是再給京都中寫封家書罷。”
    …………
    九月下旬,林如海的奏章送到京都,呈在皇帝案前。
    皇帝看了,批了個‘閱’字。
    當今皇帝年號雍隆,故朝野尊稱為雍隆帝,今年年歲不過四十餘。
    巡鹽禦史林如海並不是第一個給雍隆皇帝請旨剿匪的,從去年末開始,就有人不斷上表太湖水賊的危害。從知縣轉知府,知府轉布政司、總督,再轉到軍方餘杭將軍府,那幹太湖水賊是越鬧越大。
    如今,竟連不管地方行政的巡鹽禦史都上了折子來。
    這不得不讓雍隆皇帝暗罵餘杭將軍和那邊的地方官是飯桶,起因不就是長江入海口改道,導致淹沒了一些邊田所引起的一點民亂麽,竟然一年了都壓不下來。
    北麵黃河水泛濫遠勝長江,怎麽就沒出這種破事?
    雍隆皇帝前番震怒下,已經撤了太湖周邊好幾頂官帽,又給餘杭將軍那裏派了欽差,命他全權剿匪。
    結果剿匪剿了快一年,今天卻讓雍隆皇帝看見了太湖水賊侵犯鹽道的事…
    “餘杭將軍府上下都是廢物!”
    雍隆皇帝站起身來將折子扔在案上,這此已經是直接罵出聲。鹽道乃是國中大事,朝廷俸祿都靠都是江南鹽道進項撐著,如今卻因為餘杭將軍無能,而導致鹽道被水賊窺探!
    伺候在旁的都領事太監見雍隆皇帝起身,便過來躬身道:“陛下,夜已經深了…”
    “嗯…”雍隆皇帝指著林如海的奏章道:“明日大臣們來了,便叫幾位閣老議議江南賊患,將這折子給他們看。”
    都領事太監應了聲將之記下,然後喚人托了後宮牌子過來。
    雍隆皇帝不耐煩的揮手,自個已經先走出,道:“國事艱難,哪有時間享樂,擺駕去皇後那邊,朕尋她說說話。”
    都領事太監連忙應聲,同雍隆皇帝走出。
    不多時,皇帝儀仗抵達水皇後宮中。
    正是秋雨綿綿時,水皇後領著一幹宮女立在門外,候著雍隆皇帝駕臨。
    皇後宮中燈燭到底比路上明亮,雍隆皇帝注意到水皇後身邊的一位宮女有些眼生,霎時便覺得那人臉蛋在自己眼中閃耀,因而問道:
    “這是誰。”
    雍隆皇帝未具體說所指的是誰,但皇後宮人皆知。
    今日來此的正是入宮已有數月的元春,聽到雍隆皇帝發問,元春行禮,微微低頭道:
    “花苑長官女史賈元春,見過陛下。”
    聽這自稱,雍隆皇帝恍然明悟。
    晾著賈王兩家半年已經足夠,雍隆皇帝前些日子同皇後說過這事,可以提賈家人做個美人。他本來以為這事已成,沒想到今日皇後還是讓賈元春還是以女史身份來了此處。
    水皇後是想叫雍隆皇帝見過元春後,再來親自做封賞。雍隆皇帝端詳了元春一會兒,沒有怪水皇後擅作主張,而是緩和著聲音同元春說道:“起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