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一場朝會貶了一位將軍,兩個王爺說了兩種看法。

字數:3574   加入書籤

A+A-




    有時候見到美人,總是讓人不願意高聲打擾。
    雍隆皇帝喚元春起後,又看了她幾眼,終是未再說話,轉身伴隨水皇後入宮。
    元春非是皇後宮女,不好擅進,隻得離去。
    翌日,雍隆皇帝上朝前旨意發下:女史賈氏,賢孝才德、端莊嫻淑,著晉為婕妤,賜入住長秀宮。
    消息傳到元春耳中,在一幹宮人的祝賀下,在後宮中消磨半年的元春,也是終於鬆了口氣……
    雍隆皇帝並非是沒有定力的人,就像昨日見到元春,雍隆皇帝雖然心動,但依舊是叫她回了,自個在皇後宮中住下。
    今日一早,雍隆皇帝也不去尋剛封的婕妤親熱,亦是先趕來主持朝會。昨天林如海舉報水賊劫鹽道的事情,可是叫雍隆皇帝堆了一肚子火。
    乾清宮中,文武分立,品爵由高到低,秩序井然。
    除了百官大朝會外,每日朝廷朝會都在這進行,官身三品以下官員無資格參加。
    隨著雍隆皇帝過來,高坐龍椅,文武官員山呼萬歲,此間朝會正式開始。
    一般情況下,所謂朝會,不過是走個流程罷了,各部各司其職,每日都是來朝皇帝匯報工作。便是朝會中偶有的爭執,也是慣例。
    爭執如下:工部想從戶部多要錢,戶部說沒錢;禮部想從戶部多要錢,戶部說沒錢;刑部說大理寺亂判假案,擾亂卷宗,大理寺說不幹刑部之事,別狗拿耗子……
    文武官員一套流程下來,終於是提到南方太湖水賊的事情上。
    這群水賊既然劫掠了鹽道,那就比私鹽販子的罪更大了百倍,朝廷無法視而不見。
    雍隆皇帝專門點了朝中都太尉統製高譙說話,都太尉統製府衙加樞密事,分領相權,管的正是國中兵馬。
    雍隆皇帝道:“高太尉你說,太湖水賊該如何剿,在此拿個章程出來,好叫餘杭將軍府那邊行事。”
    高譙一早過來時就有些精神恍惚,因他收到了餘杭將軍府告難的軍信。
    此時聽得雍隆皇帝發問,高譙驚的是滿頭大汗,心中在叫苦不已…最終,高譙隻得硬著頭皮出列,伏地道:“臣恭請聖上悉知,今早餘杭將軍府傳信來,說是製內水軍被太湖水賊燒毀。如今,恐怕隻能夠徐徐…圖之…”
    水軍都沒了,那還打甚麽水賊。
    因是今早的消息,朝中大多數人都不知,此時竊竊私語起來。
    雍隆皇帝叫人拿來餘杭將軍的折子,眉頭緊皺的翻開細看。
    越看雍隆皇帝的臉色便越是難看,半響,他嗬斥了一句,將折子扔在高譙的麵前。
    “這個廢物!還敢說是軍功起家的,在江南花花世界迷了眼不成!”
    “內閣擬旨,傳朕旨意,現任餘杭將軍剿匪不利,累死三軍,著貶為庶人,舉家押回朝廷議罪!”
    雍隆皇帝這個旨意一處,滿朝人都齊刷刷的跪了下,道:
    “請聖上三思。”
    這般表現,並非是所有人都和餘杭將軍有交情,所以要保他,而是朝中慣例,每次皇上要發作時便來上這麽一出,免得滿朝無人為犯官說話,叫做官的寒心,做皇帝的憂心。
    雍隆皇帝冷笑一聲,這笑聲在大殿中來回遊蕩,叫人寒顫不已。
    雍隆皇帝絲毫不給麵子的訓道:“江南餘杭將軍,堂堂一方正二品軍中大員!本該安靖地方,結果卻連一處不足一年的匪患都處理不了,要他何用!擬旨!”
    滿朝文武見皇上旨意已決,而幾位閣老都沒有再求情的意思,便都起了身。
    若是皇帝態度不堅定,朝裏又有人幫犯官說話了,那按照慣例少不得要三請五請的求皇上三思。
    眾官都起了身,隻剩都太尉統製高譙還跪著,皇上也好似忽略了他一般。
    這時,忠順親王出身說道:“聖上,微臣以為,既然餘杭將軍撤了職,那應當及時商議新任人選去接手地方事宜,免得被水賊乘虛而入。若要再剿,朝廷該再添兵馬才是。”
    雍隆皇帝點點頭,暗道忠順親王是個幹實事的,也不枉自個對這小叔叔的一番看重。
    “著兵部衙門、都太尉統製府衙門遞上適宜名單去內閣,由內閣商議人選。”
    高譙聞得雍隆皇帝言語,終於鬆了口氣,伏地應了。
    都太尉統製府衙和餘杭將軍府並非上下級,不過卻有監管之責,雍隆皇帝若是要辦高譙,此時已經一個監管不力的瀆職罪名壓下。而既然叫高譙擬人選,這就說明雍隆皇帝沒有追究的意思,最多罰些俸銀。高譙,就是因此鬆氣。
    果不其然,雍隆皇帝說完後,便叫高譙起了,令他歸位。
    北靜王水溶旁聽朝議,此時見已經是要定下了剿匪的事宜,而朝中竟然無人反對。
    水溶在高譙歸位後出了身,問道:“聖上,微臣愚鈍,私以為剿匪一事開支甚多,大軍一起,太湖周邊免不了生靈塗炭。既如此,何不招安分其賊首,但有不從朝廷者,再以賊擊賊。”
    “嗯。”雍隆皇帝點點頭,看著水溶笑道:“北靜王年歲雖小,但做事還算有些章法,知道效仿舊章。”
    “好,朕命你為欽差南下,隻待新任餘杭將軍擊敗水賊一場後,就行招安事宜。”
    再打一場是必須的,不然豈不是叫那幹水賊笑話朝廷無能。而且,待打敗了水賊後再去招安也容易些。
    雍隆皇帝轉看向其他大臣道:“諸位可有異議?”
    袞袞諸公皆是作答:“臣等謹遵聖意。”
    朝會中一言一行都是有章程的,不然說不了這麽整齊。
    “嗯,兵部和都太尉統製府的人選回去後速速擬來,退朝。”雍隆皇帝將話撂下,起身離去。
    朝會結束,都領事太監在後高嚷了一聲退朝,除了幾位閣老追著雍隆皇帝的方向去外,其餘大臣都是離了乾清宮,各回衙門辦公。
    參與朝會的也不是全部都有屬官衙門,例如忠順親王和北靜王就是。此刻,忠順親王便來尋北靜王一同出皇城。
    兩人並排行著,一人是皇家貴叔,一人是累世王爵,都是當朝的顯貴,等閑旁人哪裏敢來叨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