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琴棋書畫七淑女,音未起,悲先出

字數:6869   加入書籤

A+A-




    這日午後,林黛玉乘坐轎子進來榮國府,換乘下到了西路內宅的大花廳前。

    屋前素雲和侍書、翠縷幾個正和一些小丫鬟坐在門邊欄杆上說話,這時忙迎過來道「才說就等林姑娘一個,可巧就來了。」

    「就我住得遠些,珠大嫂子又不早發信過來,就該你們等,怨不得我。」

    林黛玉笑了笑,尋了個從容的地。

    幾個人笑說了一陣,於是素雲端起一盆水來,正放在準備進屋的林黛玉麵前,請她淨手。

    「這又是什麽新規矩?」紫鵑左右看了又看。

    「這叫‘洗去風塵,無垢入境"。」

    往日服飾在李紈身邊的大丫鬟素雲仔細解釋道「明日就是元宵,大家在裏麵開詩會,說凡是入會的人都要這麽一遭。」

    林黛玉不禁笑了,端詳著還冒熱氣的水盆道「這裏都不是什麽名士,倒學得了魏晉的風流,該是寶二哥出的主意吧?」

    素雲笑而不語,這是承認了。

    當下林黛玉、紫鵑等人依次淨了手,再拿手帕擦去水痕,往花廳內來。

    素雲、侍書、翠縷在前領路,往偏廳上暖閣中引,打起簾櫳,聽得回話。

    「林姑娘到了。」

    林黛玉進屋來,先解下鬥篷請紫鵑到一邊收著,自個分花拂柳般打著招呼走近,念叨著外頭的入廳禮。

    「我竟是要看看大家多清清白白的——」

    屋內看了看,賈寶玉和襲人等都不在,隻有三春湘雲和李紈幾個聚著。

    暖閣中間擺著兩張四五尺的花梨大理石桌案,一張放琴,一張放置畫稿。兩邊三春等人坐的桌子上則是雜落著七八方寶硯,另幾處筆筒內插著的筆如雜草般生長出來。

    餘外酒盞一類的也有,隻是不多,配著幾碟點心在一旁,正是無人問津之處。

    珠大奶奶李紈是主席之人,此時雖未離座,但也起身來,指著身邊的座位讓黛玉來坐。

    「好姑娘,我們這處各有優處,就差你來寫詩了。」

    黛玉過來坐下,先來詢問道「一輩的人,真是沒別的過來了?」

    其他的不說,往前有這麽多姊妹在,寶玉的身影是絕對少不了的。

    「是真的。」李紈笑回道「探春她們推我今日主持的時候,寶玉被二老爺叫走了,就想著幹脆隻請諸位姊妹來的好。東府那邊尤大奶奶托了信不來,小許奶奶又是不愛這些往來的,所以就隻我們一齊做事了。今日一個是玩樂得趣,另外也是為明日迎親做些籌備,免得到時候誰做不出詩,鬧得別人宮裏麵的笑話。」

    這些事原本該是鳳姐兒準備的。

    不過如今鳳姐兒搬出去住了,三春央求到李紈頭上,她才隻好出來主持。

    眾人閑聊說笑了一陣,一起圍著對了首詩,論了字意字韻。

    趁各人將首詩的差錯地說完了,史湘雲另尋上黛玉,拉著衣袖,指著中間的桌案道「林姐姐,你果然會那個?」

    順著史湘雲所指著,屋中兩張桌案四姑娘惜春坐了一張,還有一張空著。

    「我還當是什麽。」

    林黛玉看了眼中間空著的那瑤琴,點頭道「是會一些,雲兒想學還是想聽?」

    史湘雲當即樂道「既是想學也想聽。」

    「想學的話,我隻怕叫壞了你,不如先去尋了琴譜看了,再找夫子來才好。想聽的話,你先來說說,怎麽今日就把琴搬到這邊來了,不說清楚我可不去。」

    居然是一件都不肯。

    眼見湘雲麵上變得哀怨了,黛玉兩手捧起湘雲的臉蛋道「我可見不得這個。」

    說著,捧著湘雲的臉蛋轉到側邊。

    往前黛玉在榮府時,可從未看見過琴瑟箏築這些東西,上了年紀的丫鬟婆子更是提都不提那。今日卻一反常態,黛玉怎麽會不好生來質問湘雲。

    李紈這時笑道「饒了她吧,確實是今日特別,才搬琴出來的。」

    不遠處迎春見妹妹探春望著,卻不開口,這才小心走過來解釋道「其實是大姐姐的事……」

    「這要叫她先來猜。」

    李紈忙止了迎春的話,專來笑問黛玉。

    「你來的晚,又是不主動問的性子,所以素日裏也應該沒人和你提過。你如今要猜明日迎的賢德妃娘娘身邊丫鬟叫什麽,猜得準了,我拿一件好事給你。」

    本來聽到迎春說大姐元春的事,林黛玉就多了幾分猜測,再聽了李紈這話,原本這幾分猜測便幾乎可證實了。

    難怪榮府上下,好個昌明隆盛之族、翰墨詩書之家,竟然不曾有半個‘琴"字,原來是隨大姐姐元春入了宮。

    「常人提起琴棋書畫相連,這個就不用說了……」

    黛玉先是不假思索說了前頭,再來看了看暖閣裏的眾人,隻見二姑娘迎春丫鬟叫司棋,三姑娘探春丫鬟叫侍書,四姑娘惜春丫鬟叫入畫。

    「賢德妃娘娘的丫鬟名字,就能先定了‘琴"字在後。」

    黛玉再猜測道「司棋姐姐和入畫是一對,前麵的意思要清高些,那侍書和最大的那位應該也是一對,許是較通俗些,應該是奉琴、抱琴,亦或是問琴之類。」

    李紈聽黛玉說完,不禁拍手讚同,和旁邊素雲道「我原本還不信林姑娘是她們說的那樣聰明,這下原來是我淺薄去了。」

    湘雲和迎春等人亦是掩著嘴在笑,好一陣不見停下。

    大姐元春身邊的那位丫鬟,正是叫做抱琴,跟著進宮快十年了。

    待得眾人笑意止了,解釋開來,林黛玉道「那聽這麽說倒是巧了,長者取名原來有道理,大姐姐愛琴、二姐姐愛棋、探春愛字、惜春愛畫。」

    「所以我才說大家各有優處,如今隻差你來寫詩了。」李紈附和點頭。

    黛玉的詩是作得極好的,大家都是傳讀過。

    二姑娘迎春在旁聽得起意,問黛玉道「那寶釵她呢?我平日裏隻覺得她什麽都會,但就論不出一個最好的。」

    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這些,林黛玉是自小在林如海熏陶之下學的。

    而寶釵不同,是皇商門戶出身,卻主動學著文藝在身,和三春相處能侃侃而談不提,女紅的事也是不輸給什麽針線上人。

    都是長處,這會兒反倒叫人不好評了。

    黛玉也一時答不來這話,想了想寶釵的身影,片刻後才是回道「她這是君子不器,懂得多卻不去招搖,隻怕當的是分內之事。」

    李紈聽黛玉這麽說,倒是覺得有些像是在提自己。

    她是國子監祭酒之女,琴棋書畫這些也都是懂得些,隻不過如今寡居,不好事事來出頭,才將今日奏琴的事讓給黛玉。

    李紈是寡居,守著兒子賈蘭過活才生活如此,而薛寶釵卻不同,在榮府時正值青春年華,事事作為皆是秉性。

    黛玉回想起這些後,這才來說是‘君子不器"。

    這是句相當誇耀的話了。

    「——先前那話可不對。」

    一聲反駁突兀***來。

    眾人聽出是四姑娘惜春的聲音,忙是來聽她說話。

    如今惜春也是堪堪抵達豆蔻年華的人,長了身段,見屋內眾人看來也不怯場。

    「二姐姐或許是愛下棋的,尋常我到

    她哪兒去,哪天要是聽不到棋子的動靜也奇怪。三姐姐有正經的內書房,字帖硯台堆著幾架子,臨摹的字老爺們都在誇好……隻是我來畫畫實在是不好說‘愛"它的,不過因為聽別人那樣說,就耗費了日子去學它,如今又已經不知別的做些什麽好,才越發的守著畫卷動筆了。」

    惜春未提及薛寶釵,隻是在反駁先前琴棋書畫對應的那事。

    林黛玉聽說,略作遲疑,便來和惜春認錯「原來是我那話輕率散漫了。」

    自己不曾細究過真心實意,就斷言愛這個愛那個的,確實是在其中自以為是

    「前麵寶釵那事,還有惜春妹妹說的這話連著,到顯得我成了庸俗……如今我隻好給你們做輔佐寫字算了,作詩的事過去些日子再說。」

    林黛玉說著,幽幽歎了一聲。

    李紈在旁頓時笑道「這話又假了,你千萬不要起這個心,不然你是庸俗,我們幾個也都是了。草草散了可沒意思,你隻管彈琴寫詩,若沒有你在,詩社還是別起的好,不然怕別人笑話。」

    黛玉本來心情低落,但聽了李紈這樣說,才隻好麵前顯露出笑意。

    隻是再不肯先去彈琴了,問了李紈,她便和湘雲一起推李紈先到中間去,親手幫忙調整琴柱。

    李紈這下推托不過,才隻好坐下來,怕彈的不好,先再三提起已經手生的事。

    未幾,暖閣中便有琴音浮起,繞席間而出。

    林黛玉在旁一麵聽著,一麵還在埋怨了自己好一陣。

    ——應當是和父親鬧過婚事後,如今得了數年的空閑時間,可以隨了自己心意。今日又趁興來了榮府,不注言辭下,幾乎顯出副倨傲般模樣來。

    待得李紈一曲奏罷,林黛玉這才是回神。

    心中埋怨先放一邊,眼見李紈擦著額頭細汗起身來,黛玉推脫不得,隻得也坐下來。

    「錚——」

    先是一聲長鳴驟起,黛玉指間輕舞之下,琴聲如泉湧而出。

    這音色較之先前要沉悶些,如水澤般躺出花廳,蔓延到外頭穿堂當中。

    ……

    二老爺賈政這時拜見完賈母,帶著賈寶玉從後院出來,正聽了這琴聲滿盈。

    當下一個目露淒愴,一個眼含向往。

    「老爺,我……」

    寶玉正要請示,不料卻被麵前賈政劈頭蓋臉的罵來。

    「不成器的東西!還想著和姐啊妹啊的去混跡,試想老太太還能容你這大小子在這待幾日?」

    「如今你大姐省親才是大事,她在家時素來是親近你的,你卻還不來上心?竟叫我養出你這作逆的畜生來!」

    賈政罵了一頓,甩袖走了,悄然隱去眼中熱淚。

    方走了幾步,見賈寶玉還沒及時跟上,不禁越發生怒。

    「還不快跟上!你要是有你璉二哥的半分本事,我就算隨你無法無天又怎樣?」

    賈寶玉無奈,隻得俯首帖耳跟上來,進到南北夾道裏。

    大花廳內。

    撫琴人驀然止了動作,潺潺流水暫歇,室內一時卻還是靜默。

    這不是什麽悲切的曲子,隻是黛玉抬眼來看時,滿屋神情卻少見有舒展的,正是不知座中泣下誰最多的時景。

    貴妃省親,府內的人還比不了府外的人高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