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朝臣爭諫
字數:3779 加入書籤
方元芷有些不忍心,她問道:“德王投靠了孫家,你可知道?”
崇王稚嫩的臉龐上閃過一絲慌張,沒有說話。
方元芷繼續追擊:“若是皇上沒了,你要和德王爭。若是孫家不幫你,你可有把握能勝出?”
“皇上是你骨肉血親,性子寬和,隻要他在一日,必定會保你一世榮華富貴。想做什麽做什麽。”
“做皇上很辛苦,不是那麽好做的。你哥都不怎麽敢出門,離開皇宮也小心翼翼,哪有你自由自在?”
崇王反駁道:“可是,若是當了皇上,就可以想娶誰娶誰!”
方元芷笑了:“這可不一定。你皇兄想娶我,可他也做不到。”
“好了,快點回去休息吧。勸勸太後,讓她節哀順變。”
崇王眸色黯沉,一步三回頭地走了。
方元芷鬆了口氣,關了大門回屋睡覺。
連母親和親弟弟都在心機重重地挖坑給他跳,小深深你可真是前狼後虎,腳底下還有個深淵。
……
朱見深在文華殿起居室萎靡地坐著。
來自親人的傷害,總是讓人更痛。
在母親心裏,自己真的就不如弟弟,連皇位都要讓給他嗎?
從會昌侯府回來以後,他就一直心神不寧。他本以為是自己又到生死劫了。
他現如今日子剛剛美好,壓根就不舍得死。
他若死了,元芷怎麽辦呢?
會昌侯府肯定不會放過她。
他要把元芷和她的家人安排妥當。
沒想到,先出事的是錢太後。
他悄悄鬆了口氣。文臣勸他繼續朝會聽政他都沒理,隻推脫太悲痛無法理政,實際上一方麵查證錢太後死因,另一方麵忙著收攏錢太後這些年在宮中的勢力。
他沒想到,本該被他保護的元芷,給他送了個大助攻;而在宮中經營多年很有勢力的親生母親,反而往自己胸口插刀子。
母後也不想想,弟弟見澤即便登了基,又能有幾年的好時光?
會昌侯府一旦發現弟弟不聽話,肯定會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他。
自己不願當個沒有存在感的傳聲筒、傀儡皇帝,見澤他就願意嗎?
朱見深沒有沉溺在負麵情緒裏太久。
他還有心愛之人需要照顧,他要迅速振作起來。
周太後是母親,他是兒子,他不能忤逆母親,承擔不孝的罵名。
可是,他可以把難題推出去。
朱見深下詔讓禮部臣會文武群臣商議錢太後的安葬之地,還讓周太後最信任的太監夏時來旁聽。
陳文死後,彭時便成了內閣首輔。
彭時等率先上書:請遵先帝遺旨,慈懿皇太後作配英宗皇帝正位,合並裕陵主祔廟。皇太後作為皇帝的生母,慈懿皇太後作為英宗之原配,二人均當祔陵廟。憲宗以孝治天下,不能隻尊生母;況且前朝有一帝祔葬二後之例:漢文帝和宋仁宗均並祔生母和嫡母於陵廟。
禮部姚尚書也稱二後並祔是正禮。
朱見深心中踏實了許多。
當初他剛登基時,為立太後之事,彭時就據理力爭,要尊兩宮太後,而且以錢太後為尊。
當時他還稚嫩,心裏咒罵彭時多事。如今才知道,先帝留下的遺旨,彭閣老的寸步不讓,其實也是在給他自己爭取生存空間。
夏時在周太後授意下公開反對:“慈懿無子,且有疾,不宜入山陵,隻宜別葬。”
朝臣們與宦官爭執不下。
朱見深沉默良久說:“合葬固然是孝,可若是因此失了聖母心,豈能得孝?禮部與眾位臣工再議。”
禮部尚書姚夔深感問題嚴重。
他從天順七年就任禮部尚書,熟悉明朝禮製,並主持英宗喪禮、朱見深登基禮、兩宮上尊號禮等重大典禮。在和周太後長期打交道的過程中,對其秉性有深刻了解。
他緊急召集在朝文武大臣、翰林院、科道等99名官員集議慈懿皇太後陵廟禮製,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讚成一帝祔葬二後:
“慈懿皇太後之喪與皇太後千秋萬歲後俱合葬裕陵,慈懿皇太後居左,皇太後居右,配享英廟,禮亦宜然,是乃天理人情之至也。”
朱見深很快做了批複:“讚同大臣提議,但數次請命太後未獲批準;作為皇帝,朕孝奉兩宮如一,不能因此使太後不悅,背不孝之名,遭後人恥笑;令在裕陵旁擇一塊風水寶地安葬錢太後。”
第二天,少詹事柯潛、國子監祭酒邢讓等32人上奏疏,其意有二:
第一,曆代無皇後沒有過失死後不祔葬之先例,慈懿皇太後正位中宮,在位30餘年且沒有任何過失,因此應該祔葬。
第二,駁周太後之論。前朝名位之爭多以皇帝生母獲勝,周太後亦極力效法宣宗胡皇後之事,但這兩件事不可等量齊觀,胡皇後主動讓位於孝恭章皇後,錢後沒有退位。
有大臣爭辯說錢後雖未退位,但未生皇子所以不應合葬。刑讓等駁斥說此乃不通之論,自古以來喪葬之禮“妻與繼室雖無所出,合祔其夫,崇正體也”,不能因此就不合葬於裕陵。
總之,朝臣從英宗的遺願以及祖宗典章製度出發,建議朱見深說服周太後,希望“早降綸音,以慰先帝之靈,以全母後之德,以順天下臣民之心”。
這裏就顯露出了錢太後的心機。
早在先帝在位的時候,她就勸動了先帝恢複宣宗皇帝的原配皇後胡善祥的皇後之位,幾乎每個月皇宮都會派人祭奠恭讓章皇後胡善祥。
先帝的生母孫太後就是靠鬥倒了胡善祥,才登上了後位。
第三天,魏國公徐俌等35人上疏支持彭時、姚夔。他們對憲宗在母命和祖製之間難以選擇表示理解,但希望皇帝從國家大局出發,能“起敬起孝,和氣婉容,上回聖母之心,下慰群臣之望”。
禮科左給事中魏元率領39名官員也抗章極諫,言辭激烈犀利。
監察禦史康永韶等41名官員也上疏爭慈懿皇太後山陵之事。
朱見深穩坐文華殿,看到這麽多文武官員反對周太後,心裏悄悄鬆了口氣。
不過,他也看到了,會昌侯、戶部尚書馬昂等外戚黨就沒有什麽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