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斡難河大會(下)匕顯
字數:3155 加入書籤
清晨。
風勢突然大了起來,天色也陰沉了起來。
難道入冬後的第二場大雪就要來臨?
烏爾赫特小城西南二十裏,小肯特山。
看著扶著鐵鏈沿著近乎筆直的石階通往一百丈高處祭台的人群,乞塔德的臉上全無表情。
先是漠南諸部親王、郡王、劄薩克絡繹而上,然後是喀爾喀四大部,作為各部共同推選的主祭人、威望最高、前大清理藩院總理大臣旺紮勒多爾吉則選擇了留下來陪同乞塔德。
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地方,若是放在內地,別說參加盟會了,能夠在一日之內爬上去就不錯了。
這些蒙古王公卻不同,他們最小的隻有十幾歲,最大的年近七十,卻毫無畏懼親自用手扶著冰冷刺骨的鐵鏈往上爬。
可想而知,他們雖然平日是養尊處優的,但與漢官相比還是能吃苦得多。
眼看最後一位往上爬的劄薩克已經上去了約莫一刻鍾,旺紮勒多爾吉微笑道:“大汗,請”
此時他的身邊隻有十名衛士,而乞塔德身邊還有一百人。
如果在乞塔德等人往上爬時從上麵落下檑木滾石,那自然是一個也活不了的,似乎是為了打消乞塔德的顧慮,旺紮勒多爾吉一提袍擺便率先爬了上去。
乞塔德點了點頭,五十名親衛立即跟著旺紮勒多爾吉爬了上去。
旺紮勒多爾吉今年正好六十歲,在極為寒冷的天氣裏爬起這筆直陡峭的石階卻很快,此時他的內心想必也很放鬆——也不知怎地,乞塔德的一百衛士隻攜帶了單刀!
五十人上去後,乞塔德也跟著爬了上去,後麵跟著另外五十名衛士。
雖然隻有三百米,但一些人幾乎花了半日功夫才爬了上去。
甫一上到山頂,這裏的景象讓他眼前一亮。
山頂大致是平的,麵積倒是頗大,約莫兩畝的樣子,呈一個大圓形,果然是一座石山,山頂竟然也是石頭,地麵磨得光潔平整。
正中還有一個直徑約莫十米的圓形高台,高約一丈,其一側同樣是一道小石階。
高台之上又有一個突兀的小圓台,高約一米多,其頂部從北麵、東麵、西麵各伸出一個龍頭,將一個更大的黑色大鼎架在上麵。
大鼎裏大火熊熊,一陣香油味不時飄來,顯然大鼎裏的木柴澆淋了香油。
高台之上已經站了被喀爾喀、漠南諸部挑選出來的、奇裝異服的大薩滿,在其外圍則是一些扛著長長大銅角、戴著紅色雞冠帽的喇嘛。
一個喇嘛教、薩滿教共同認可的祭天儀式,一個奇怪的組合,卻在小肯特山出現了。
如果還是完全奉行衛拉特法典的蒙古人,這一幕顯然是不會出現的,自從奉行該教典後,牧戶家裏私藏薩滿教神隻雕像都會受到懲罰。
但在滿清統治下的蒙古卻不會,因為滿人以前也是信奉薩滿教的,將喇嘛教奉為國教後也沒有取締薩滿教,故此,對於喀爾喀來說,這裏依舊是喇嘛教和薩滿教共同盛行的地方。
十二歲的哲布尊丹巴活佛以及在西藏地位僅次於駐藏大臣、大喇嘛的強巴平措都是跟著乞塔德上來的,他們見到這一幕也隻是略略皺了皺眉頭。
但凡盟會,首先必須祭天,大致是“讓上天作為見證”之意。
作為主祭人,旺紮勒多爾吉率先登上祭台,隨著他一聲大喊,祭天儀式開始了,無非是薩滿的舞蹈和喇嘛的銅號角互相配合,在這種場合,薩滿除了祭祀天神,還要祭祀山神、冬神。
一整套儀式下來,差不多又是兩個小時過去了。
雖然登山就花費了半日,眼下已經是中午了,但為了表示虔誠,所有的人都是忍著饑餓或在表演,或在觀演,山頂酷寒無比,表演者還好,觀演著卻是苦不堪言。
但蒙古人顯示了他們忍饑耐寒的驚人素質,都肅立在寒風中靜靜地觀看,且無一人咳嗽。
當一個赤裸上身的蒙古大漢抱著一捆浸過香油的木柴扔進大鼎鍋時,其火焰立時竄出兩米多高,此時祭台上的表演敲好抵達高潮。
領舞者、大薩滿渾身顫抖了許久後才平歇下來。
然後他向主祭人旺紮勒多爾吉點了點頭,意思是他已經跟長生天溝通過了,長生天已經認可了這次盟會。
旺紮勒多爾吉向台下擺了擺手,同樣光著上身,站在青牛白馬附近的大漢立即抱住了它們,然後用手中的尖刀刺向了它們的脖子。
在青牛白馬的下麵則各放著一個大木盆,顯然是用來盛血的。
見到這一幕,乞塔德不禁暗忖:“鬼知道這青牛白馬是怎麽弄上來的”
所有光著上身的蒙古大漢身形都極為高大,看得出來都超過了兩米,加上極為雄壯,一個人就能按住青牛或者白馬,直到將其放倒,其間無論是青牛還是白馬並未發出任何聲響。
乞塔德、喀爾喀四大部大汗、漠南諸部親王以上者約莫十多人被請上了祭台,光著上身的大漢將一碗碗還冒著熱氣的血液呈遞給他們,乞塔德忍著惡心跟著他們將一大碗熱血飲下。
然後一名大漢拿來了一支重箭,箭杆是用此地常見的樺木製作的,周身塗得漆黑,不過比尋常重箭粗得多,也長得多,箭頭金光閃閃,多半是用純金打製的,箭羽則是四根金色、白色、紅色、黑色羽毛。
這樣的場合顯然不會讓所有的人出麵的,其他人都退了下去,旺紮勒多爾吉帶著乞塔德來到了還在熊熊燃燒的大鼎鍋前明,那裏有一塊麵積約一平方米的紅色地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