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太平春耕

字數:3854   加入書籤

A+A-




    因為老鄭父子拜師的插曲,李陌一天的計劃被打亂
    原本上午想帶杜如晦去參觀春耕,結果到了下午才得成
    李陌依舊沒有馬車,還好杜如晦有,其檔次和舒適度比王凝雪的一點也不
    李承乾像個跟班似的與杜如晦形影不
    經過李陌的兩輪美食誘惑,三人也算是已經熟了,一路上有說有笑的交流著,不到一刻鍾,便到達了太平萬畝良田的現
    下了馬車,進入農
    首先聞到的是潮濕的泥土的氣息,盡管這泥土的氣息中摻雜著個別不可描述的味道,但還是讓人倍感舒
    仿佛有了這種氣息,離豐收已經不太遙遠
    站在農田裏,放眼望去,三條寬達數尺的溝渠,將無邊的農田切分成四大塊,
    沿著主溝渠,每隔幾十丈,就有一條橫向的細溝渠,又將大塊的土地切割成較小的網
    網格中間的農田裏,成百上千的力工正在忙碌的勞
    遠處的農田已經播種完畢,近處則是在翻耕土
    近百頭耕牛同時犁地的場麵頗為壯
    “此處便是太平的萬畝良田一期工程”
    “原本計劃今春造田五千畝,隨著大量的流民湧入太平,目前一萬畝應該都已經開墾完”
    “這一萬畝良田,皆為肥沃的水田,可旱澇保預計秋後可收獲小麥、粟米、大豆合計三萬石以”
    “今冬這三萬石糧,還是保障不了太平全縣的口糧,不過太平的碼頭已經開始運行,每日可從汾河、黃河、運河沿線運來五百石糧,基本可保障全年溫”
    “春耕之後,太平會啟動造田計劃二期,預計再造水田兩萬畝,明年春耕前完成三期造田計劃,合計造田五萬畝,也就是說,明年秋收後,太平將再無糧食危”
    李陌詳細的給杜如晦和李承乾講解了萬畝造田計劃,以及未來的太平糧食產杜如晦也一直跟隨著李陌的講解不停的思考其可行
    “每日運糧五百石,豈不是說太平一年要花費近五萬貫用來購”李承乾報出了一個數
    李陌略微驚訝了一下,沒想到這個李明,年紀輕輕,心算卻頗為了
    “李明兄弟說的不錯,不過眼下這點兒靡費太平尚可應”李陌回應
    什麽叫這點兒靡費,那是五萬貫,不是五百貫,杜如晦又開始急火攻
    “太平府庫存銀幾何?”杜如晦忍不住問
    “額,這個不方便詳細透露具體數額,幾十萬貫還是有”李陌輕描淡寫的回
    “什麽?”杜如晦聽了大吃一
    要知道月前傳到朝堂上的消息還是:太平饑寒交迫,明府沿街乞
    怎麽才短短一個月,竟變的如此富裕,恐怕中上州的州府此刻也沒這麽多餘錢
    杜如晦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其中的緣
    “眼下春耕,田間勞作的接近一千五百青壯,之前修渠還有五百”
    “這兩千壯丁分作五個生產隊,一隊挖渠,二隊整田,三隊翻耕,四隊播種,五隊灌”
    “待到配合熟練,預計五六百人便可打理這萬畝水”
    幾人沿著主水渠在田間行走,李陌又詳細介紹了耕作情
    “五六百人打理一萬畝農田?如何能做到?”杜如晦再次露出吃驚的表
    貞觀年間,說是一個男丁可分田幾十畝,但實際情況是,平均每人隻能耕種三四畝土地,原因無他,生產條件過於落
    “還請兩位移步田”李陌做了個請的手勢,帶著杜如晦和李承乾來到了正在翻耕的農
    農田裏,一名青壯正揮舞著鞭子,驅使著耕牛拉
    青壯見有人過來,稍微停頓了一下,在確定來人是李陌後,連忙停下了手裏的活上前打招
    “郎君,你怎麽親自來了,這等粗活,有我們這些粗人就夠”青壯的話語裏難掩的驚喜,眼前的李陌可是全太平的主心
    “帶兩個長安來的貴客參觀一番,你忙你”
    兩人交談之間,不曾想杜如晦竟親自扶起犁柄嚐試起
    “果真是輕便太多”
    “而且這泥土也比現有的長直轅犁翻深了許”
    “一頭牛居然能輕鬆拉”
    杜如晦單手扶犁,時不時的發出讚歎的聲
    他一直耕作了一遭,這才停下手來,俯身仔細觀
    “妙,實在是精妙,大唐得此祥瑞之物,天下饑荒可去其三”
    杜如晦難掩的驚喜,發出陣陣驚
    李陌看了,心裏一陣鄙視,你一個布匹商賈操心好生意就是了,關心什麽國家大還親自上陣耕作,真以為是農家樂
    “李陌,這等新式耕犁可有名字?”
    “有,曲轅”
    “曲轅犁,不錯,甚好,甚”杜如晦推敲了一番,覺得這個名字非常之形象,“既得此等祥瑞,為何不進獻朝堂?”
    “進獻朝堂?這隻是個耕作的農具,又不是什麽奇珍異寶,用來上貢不是讓人取笑”
    “你……你,你個黃口小兒,你可知道此物由朝堂推廣,可讓大唐多開墾多少土地,又能節約多少耕牛,多產多少糧”杜如晦一副怒其不爭,痛心疾首的樣
    “老杜息怒,這曲轅犁太平也是剛實驗成功,你若朝堂有人,盡管進獻便是,若是得什麽封賞也盡管拿去,不過,千萬別提我李陌的名”
    李陌淡淡的回應,他可沒什麽宏圖大誌,好不容易剛把太平收拾利索了,安心的做個富家翁他不香
    杜如晦還想勸解,轉念他就明白了李陌的心思,此子胸無大誌,得過且過,根本就沒什麽為國效力的想
    “李陌兄長,請問這河渠之水從何而來?”旁邊不甚言談的李承乾突然問了一
    “河渠之水,取自汾”李陌很欣賞這個半大孩子,小小年紀,很善於思
    “源頭可是民夫交替勞作,反複取水?”李承乾還是很好奇,這麽多的水是怎麽匯入溝渠,再進入田間
    “非也,非要搞清這個問題,實地一觀便知,還請兩位移步河”李陌說完,又帶著杜如晦和李承乾乘坐馬車,向著汾河邊駛
    ps:感謝書友醉臥皖蜀春酒坊的九仔、小明1805、憧憬.ea送上的好多好多的推薦昇記拜謝各位的支持與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