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浮舟覆舟

字數:4334   加入書籤

A+A-




    聽到顏令賓提議要題跋,杜如晦這才將視線轉移到肖像圖的文字
    《贈顏令賓》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
    他細細將詩詞吟讀了幾遍,越是推敲,越是吃
    這首詩初讀並不會覺得很驚豔,但是如果細細的品味,就會被帶入到那朦朧唯美的意境之
    置身於短短二十八個字所描繪的情景,再細細的欣賞畫中的人
    白雲、鮮花用於讚美畫中人的容貌,瑤台仙境、群山雲霧也用來襯托畫中人的氣質,詩畫交融,如果不是顏令賓此刻就在眼前,定會覺得這畫上的人物就是仙子下
    詩中的兩個“想”字,用得也是非常之精妙,站在不同的視角能想象出多重的含
    杜如晦反反複複的誦讀了十幾遍,這才難掩激動的詢問王通:“這詩乃李陌所作?”
    “不”王通捋了捋胡須,肯定
    “原以為賢侄隻是治縣有方,不曾想詩畫功底竟也這般深厚,某佩”杜如晦終於是被李陌的文采所折服了,由衷的讚揚到,順便還不忘了用賢侄這個稱呼來套起了近
    “老杜過獎了,妙手偶得,不值一”李陌尷尬的笑了
    他隻是個文抄公,要是真有詩仙的大才就好
    “某提議,既然李陌有這妙筆生花般的文采,就由他先來題跋”杜如晦提
    “老杜你這不是折煞小子呢,王老先生在呢,我怎麽好意”李陌謙虛的回應,不謙虛不行啊,人家是真才實學,自己隻是以記憶力見長而
    “老夫提議,既然這幅畫是出自令賓之手,就由令賓先題跋”王通居然也推拖了一
    “那小女子便卻之不恭了,權當是為各位拋磚引玉”
    顏令賓說完也不再客套,提筆在畫作的一角寫了兩行
    《早梅》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
    “此詩乃是出自前朝的謝燮,謝侍郎之手,令賓甚是喜歡,既是題跋,也是與諸位共”顏令賓放下筆解釋,還特意眉目傳情的瞧了李陌一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她是借著先人的詩和梅花暗有所指:她自己這朵花已經提前開放了,希望某些人能注意到,並且好好欣
    李陌自是明白其中的含義,但又怕自己是對號入座,自作多情,所以隻是淺淺的笑了一下,沒做更多表
    “令賓小娘子風華絕代,情真意切,老夫甚是欣賞,承蒙不棄,老頭子也賦詩一首,為你助興”王通現在對顏令賓可是疼愛有加,大有收其做關門弟子的意
    可別小瞧這弟子的身份,朝堂中多位重臣可全都是自己的師兄,也包括眼前的蔡國公杜如
    看到王老先生要親自為自己題跋,顏令賓自是很開心,親手遞上毛筆,還幫著研
    《春日看梅》
    “香清寒豔好,誰惜是天”
    “玉梅謝後陽和至,散與群芳自在”
    王通灑脫的用楷體在顏令賓的詩詞旁邊又寫上了自己的作
    大師就是大師,單看其書法就夠讓人細品一番了,其字跡,嚴謹工整、平正峭勁、氣勢奔放,有疏有
    再看這首詩作,借著梅花表達自己對教化萬民的情懷,大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那種胸
    李陌觀後也是暗暗的佩服,有王老爺子在,真是太平鄉民之福
    杜如晦則是一副又欣賞又羨慕的神情,先生的親筆題跋,那是何等的珍貴,自己都沒有,要是能求得一副作品,還不得讓自己那幫師兄弟羨慕
    “多謝先生賜字,令賓受寵若驚,如先生不棄,令賓願常伴左右,助先生著書立說、教化於”
    顏令賓是發自內心的敬重王通,她也很喜歡眼前助教的新身
    “令賓小娘子不用妄自菲薄,老頭子有你相助也是福”王通樂嗬嗬的說著,轉手將毛筆遞給了李陌,連商量的意思都沒
    那意思很明確,要你寫,你就
    “既如此,那小子便卻之不恭”李陌接過筆,在王通的詩旁邊寫到:
    《詠梅》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
    “這首詩原本是為下冊的《語文》所準備,今日恰好應景,便拿出來與諸位分享一下,還請多多指”
    李陌借機將自己正在醞釀下冊書卷的事說了出來,免得老被老王催
    細細品味了幾遍李陌的新作,顏令賓也是歡喜非常,這首詩雖不像第一首寫的那麽露骨、肉麻,但觀其意境還是頗具風骨
    “詩是有幾分傲骨,人也像詩般爭氣就好”王通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把李陌的性子刻畫的入目三
    “至於嗎,不就是欠你兩本書嗎,嘴跟長了刀子似”李陌暗暗的不
    “賢侄不必介懷,先生也是怒其不爭,希望你能勤奮上”杜如晦顯然是很了解自己先生的個性,小聲的寬慰李
    “多謝老杜,該你”李陌將手裏的筆遞向杜如
    “老夫一介商賈,哪兒懂什麽詩詞,何況有幾位的大作在前,老夫寫什麽都是狗尾續貂,反而破壞了這幅傑”
    杜如晦醉心於朝政,詩畫本不是他的擅
    “觀賢侄文采,可謂是妙筆生花,渾然天”
    “今日汾水河畔意猶未盡,不如賢侄以這汾水為題,抒發一下太平治理之道如何?”杜如晦存心再考校一番李陌的治縣之道,於是當場出了命
    “老杜你這個市井漢,挖坑害”李陌暗自咒罵了一
    他哪兒會寫什麽命題作文,還是詩詞版
    “今日的題目還是以詠梅為主,咱不能喧賓奪主,掃了令賓姑娘的興致,這詠梅的詩,小子倒是還能做幾”李陌趕緊借著顏令賓做擋箭
    “無妨,李陌,你就為杜叔父做首詩又何妨?”顏令賓居然也趁機起
    李陌一看是躲不過去了,於是低頭沉思起
    “有”片刻之後,李陌眼前一
    要說別的命題,李陌肯定是答不上來的,不過這汾河命題還真難不住
    之前在後世的時候,他有去過晉西旅遊,當時有首詩恰好是和李二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關的,於是李陌便當場記了下來,直到現在也印象頗
    想到這裏,李陌抽出一張信紙,唰唰的寫了起
    《水》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來東出幾時”
    “莫言通海能通漢,雖解浮舟也覆”
    “湘浦暮沉堯女怨,汾河秋泛漢皇”
    “洪波激湍歸何處,二月桃花滿眼”
    這首詩寫出,在場的人誦讀了幾遍,全都是心悅誠
    ps:感謝書友清歌70、小明1805送上的好多張推薦
    感謝米斯特拉蘇投的好多張推薦票,這章為你加寫的犯困,明日再修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