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學儒救不了大宋
字數:5281 加入書籤
輸入:王莽
chatgpt:王莽是新朝的皇帝,他是西漢末年政治人物、外戚及權臣,也是儒學大師,以禪讓之名篡稱帝後推行向周禮看齊的複古改革,引發社會動蕩,再加上黃河改道等天災,以致各地豪強紛起,亦有農民起新朝存在14年後滅
劉湛抽空看了看王莽的簡介,心中有數
王璞左看看劉湛,右看看小書童,沉默不
“王兄不用這麽小心翼翼吧,王莽的事情,不是學儒的過程中必須要辨明的話題嗎?再說漢朝都滅亡多少年,大宋官家又開都可以談的嘛,有什麽不能談的呢?”
“王莽不忠不義,不談也”
“王莽不忠,顯而易但說王莽不義,是不是有點閉著眼睛說瞎話?王莽這個人,處處都以儒家的標準要求自己,稱帝後勤儉節約,推行的政策主要就是三
一是恢複王田,將天下的田地都充公,然後用周禮中的井田製來重新分配給天下
二是廢除奴隸製,禁止買賣奴
三是將鹽、鐵、酒、鑄錢及山林川澤都收為國有,平抑物價,廣惠百
王兄讀了這麽多年的書,學了那麽多子請問王莽這三條政令,是不是為了恢複周禮?是不是仁者愛人?是不是奉行‘民為貴,君為輕’的理念?
如果這都能算不義,那王兄的大義,又是什麽呢?
是把老百姓的田地搶過來,逼著他們為奴為婢,然後把茶葉絹絲白銀打包成歲幣,給遼國西夏送過去?!!”
“劉兄竟如此臆斷?王某隻說王莽不義,劉兄就給王某加了多少條罪?王莽不義是在下先說的?自東漢以來,留名史書的名家皆有此論,他們都是劉兄說的罔顧百姓、賣國求榮之人?!”
王璞隻覺得頭疼,這劉湛的論點荒悖也就算了,偏偏還喜歡人身攻擊,活脫脫一隻脫韁的野馬,見人就
“王兄如果連這點人身攻擊都受不住,就別想著參與變法了,老老實實去邊地呆著,積攢點軍功,回報一下鄉裏,也就可以”
“變法就要受這樣莫須有的指責?這是何種道理?”
“變法不是請客吃飯!是要把壞的變成好的,要把舊的變成新是要把積存的變成流通的,把懶惰的變成勤勞變法變法,就是要把少數幾個人的好日子,變成大多數人的好日
王兄不會天真的以為,人家會不還手,由著你變法把他們的好日子變走吧?”
“……就沒有兩全之策?”
“哪來的兩全之策?天底下的好東西就這麽多,田地就這麽多,你多吃一口別人就少一現在是少部分人吃八成,其他人共吃兩不讓這少部分人把八成分點出來,其他人還有活路嗎,怎麽兩全?”
“開疆拓土,殖民西域!”
“嗬嗬……我記得王兄是江西人吧?
假設現在大宋大發神威,準備一舉拿下西夏,江西是魚米之鄉,這軍費籌措,總能攤牌到江西人頭上然後大宋收複了西夏的千裏沃野,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呢王兄?
先是把田地分賞給皇家、軍隊和大臣,然後是把周邊的百姓遷過去,一批人就先富起來那江西的這些百姓呢?他們交了賦稅,擔了徭役,勒緊褲腰帶擠出軍費,自己能得到什麽?”
王璞連連搖頭,“小民鼠目寸光也就罷了,劉兄怎麽也看不清?好日子自然在後頭!”
“哈哈哈哈……”劉湛大聲嘲笑,“怕不是好日子還沒來,小民們的田地就先被老大人兼並了吧!即使未來全天下都是大宋疆土,和他們又有什麽關係呢?連口湯都落不到他們頭
承認吧王兄,開疆拓土,是為皇帝,為朝廷,為官紳,唯獨不可能是為了百姓!”
王璞搖了搖頭,自顧自的撥弄起腳上的鐐銬來,顯然不願再和劉湛多
於是劉湛躺著望天,王璞低頭數鏈子有幾節,車廂突然陷入詭異的沉小書童看來看去,索性把筆一放,也發起了
還是回來的呂儼打破了這種古怪的氛
“劉兄,王兄,我叔父說我的策論大有長進呢!”
“恭”“不”
兩人有氣無
呂儼撓撓頭,試探著問:“聽說兩位去山寨尋寶,然後分贓不均吵起來,耽誤了時間,結果被我叔父一舉拿下?”
嗯?呂惠卿是這麽對外說的?
王璞和劉湛對視一眼,打了個哈哈,準備糊弄過
沒想到呂儼把臉一正,忽然開始問
“劉兄是我同窗好友,王兄是我世家兄長,皆飽讀詩書,為何做出此等事?”
“呂兄勿怪,隻是劉兄言語諷在下氣不過,才邀劉兄夜探山寨,以試膽色,非為財貨”
“啊對對對,就是王璞說的那樣……”
“為何不帶上我?”
“哈?”“嗯?”
這下把劉湛和王璞問蒙了,聽您這意思,是說我倆沒帶上你,而不是說身為讀書人卻為雞鳴狗盜?好你個濃眉大眼的呂儼,竟然也叛變了!
“咳咳,呂兄說笑”劉湛摸摸鼻子,“這種事情都是一時衝動,當時想不到那麽正常人誰會在夜裏騎馬啊,對吧?就是上頭了上頭了,呂兄見諒見”
旁邊的王璞也連連拱手,趕緊岔開話
“呂兄進門就報喜,看來頗有所不知呂兄被呂大人誇讚的策論,所論何物?”
呂儼果然被轉移了注意力,臉上壓不住笑
“嘿嘿,我與劉兄辯經,頗有所又研習王介甫和歐陽永叔著作,心有所悟,遂作《明義論”
“哦?願聞其”
“夫義者,有……”
“停停停!”劉湛頗為頭疼,“呂兄見諒,我聽著這類辭句就頭疼,能不能請呂兄直接講講,主要什麽內容呢?”
“嘿嘿,第一點其實和劉兄所言,大有關而今誦讀經典,不求其義,但問辭某字作何解釋?某詞語出何典?窮經皓首,隻為明晰經典之中的某句話如何,實在匪夷所”
王璞點點頭,“諸葛丞相舌戰群儒時,已言明此等為腐”
“是故以儼所想,應當棄辭章,明義理,得其意而忘審時度勢,以經注”
劉湛點點頭,不能讀死書,理論要聯係實踐嘛,確實是這個道
“明義理後,自當立道道之不明,異端害之!當今之世,佛老橫行,迷惑世人,蔽塞聖故當重開聖人之門,續堯舜孔孟之道,撥邪說而反正,以明天下正”
王璞拍手稱劉湛不敢說話,佛老都算儒家眼中的異端,那劉湛的想法,應該算儒家眼裏的邪魔
“既明義理,立道統,就當經世致儒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出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正是橫渠先生所言,為萬世開太平
凡此三論,皆從明義始,故名《明義論”
劉湛王璞連連叫暫時不管論據如何,呂儼的這三個論點還是很明確的,就是要改變大宋朝如今因循守舊、空談玄學的風氣,要把儒學轉為經世致用的學對於一名還未滿18歲的青年來說,這已經是很了不得的文章了,難怪呂惠卿會誇
呂儼紅光滿麵,拿出文章給兩位被鎖住的兄台品鑒,劉湛擺擺手,王璞雙手接過,細細研
呂儼又遞給劉湛一壺酒:“劉兄常有高論,還請斧”
劉湛接過就喝,不和小老弟客
“嘖,好酒!呂兄的論點很明確,如果邏輯論證很清晰,言之有物,那名揚東京也是有可能”
“嗯”
“就是要小心一點,讓你叔父多看顧一免得被那些老頑固抓住破綻,再搞一個洙泗學案出否則這車廂的鐐銬,又要多你一個”
“劉兄說笑了,小弟必將修身持若有人要與小弟辯經,小弟隻可能因言獲罪,絕不可能因品性不佳而入”
“那確”劉湛一口口喝著酒,興致不
“劉兄對我的文章,沒有要說的嗎?句句都是誇讚,讓小弟頗不習慣”
呂儼調侃了一句,把旁邊的王璞都逗笑“劉大才子是喝了你的酒,方才嘴短,他剛剛說我的時候可是一點不客”
“看你的文章去”劉湛擺擺手,“不是我不評價,而是我確實不懂儒而且我個人覺得,儒學複興?沒有多大意”
“儒學……複興?劉兄是指重原孔孟聖人之道嗎?怎麽沒有意義呢?至少,可以挽大宋於積若人人都明義理,通經而致用,三冗之患,必能有人找到可解之法吧?”
“眾人拾柴火焰高嗎?加強教育,集合眾人智慧,總能找到解決辦法?呂兄說的確實很有道理,隻是學儒救不了大宋”
“劉兄何出此言?若行聖人之道,天下必可大治!”
“因為大宋的症結並不在儒,而在於皇”
呂儼張大了嘴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和劉湛一起轉過身去,看語出驚人的王璞輕輕放下了手中文
“學儒,確實救不了大”
他這樣平靜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