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橫渠古鎮

字數:3618   加入書籤

A+A-




    允初應了一聲,在盼兒的服侍下更衣洗這個時候,平常人家刷牙用的是咬去皮的柳樹枝,而富貴人家則買來牙刷使用,馬鬃穿在木柄上,一根也不過六十文,沾了青鹽刷牙,感覺比柳樹枝要
    在府中的時候,允初記得還有用茯苓等藥材製作的牙粉,刷牙效果更
    允初過來洗漱,盼兒為他卷起袖子,遞衣服,遞手巾,小小年紀便幹練非常,服侍得妥帖周允初一邊刷著牙,一邊看著盼兒手腳麻利地打理行裝,心中又不免生了邪念......
    控製一下,再過幾天......
    洗漱打理了一番,允初帶著盼兒出去劉宜孫早早地就已經在廚房吃過了,端到允初和盼兒麵前的早餐,是西北有名的羊肉泡饃——雖然如今不是叫這個名字,而是稱為羊羹,但實質上千年前後卻都是一樣的東西,也就加進去的調味料的種類要少上了
    擺在允初麵前的大海碗可以做臉盆用,裝得滿滿的羊羹全吃下去足以把人撐
    這樣多的分量是因為如今普通人家都是一日兩餐,吃完這頓,要抵上一天的
    而允初作為後世人,習慣於一日三餐,即便人在旅途,也要在中午時分,吃點東西墊墊肚也因如此,一海碗的羊羹勉強吃了大半便放下了筷
    驛丞這時小心殷勤地走了上他手上捧來的簿冊與後世旅館登記沒有區
    允初憑著秦鳳經略司開出來的驛券,在七裏坪驛站吃喝了一夜,這些吃的用的,都需要他簽名畫押來確認,以作為驛站年終審計時的憑
    其實從製度上來看,宋代的官僚體係已經十分完備,文官治國代表著卷帙浩繁的公文地獄,任何牽連到官方的事務,都要留下字據憑
    允初提筆在簿子上簽名畫
    允初等人吃完便繼續上路,昨日騎來的馬已經給換了兩匹新的,都是在驛館中修養了三五日腳力的良馬,能支撐著允初主仆幾人繼續奔
    穿梭於山巒之間,一日之後,胯下的坐騎已經汗流浹背,土黃色的皮毛被汗水浸透成了深抬眼前路,陳倉山已遙遙在千多年前,劉邦自漢中出兵,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重新開始爭奪天下的地方,便是位於陳倉山而允初等人第二程的目的地——寶雞,也是位於此
    此地已是鳳翔,位於渭水支流的雍水上遊,離渭水已有百裏之
    早上走得遲了,當趙允初抵達寶雞的時候,天色已夕陽早早便沒入西方群山之抬頭上望,金星正在天邊閃狠狠又給了坐騎一鞭,再遲上片刻,城門一關,主仆幾人就要在城外找地方住
    駿馬奔馳,遠遠地望著寶雞西門處,一條入城的隊伍正排在門前,趙允初心中鬆了一口氣,好歹是趕上
    第二天醒來,趙允初問劉宜孫:“宜孫,這橫渠古鎮我們可要路過?”
    劉宜孫對這一地域的地理相對熟悉:“回郡王,當然,今日前行兩個小時便能到莫非郡王在此處還有熟人?”
    “那倒沒我隻是聽說這橫渠鎮上有一名叫張載的年輕人,很是不簡去年的時候,他還去找過範公,準備入軍攻討西賊,你可聽說過?”
    劉宜孫搖了搖
    “你買點東西,我們去看看”趙允初隨口一
    “看他?為什麽?”
    “你就別問這麽多了,到時候你就知”
    劉宜孫不知道,甚至同時代的人目前還都不知道,但來自千年之後的趙允初卻是知道此人的大張載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有《正蒙》、《橫渠易說》等著述留世,南宋寧宗賜諡“明公”,南宋理宗賜封郿伯,從祀孔
    因他是橫渠鎮人,故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後世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宏,曆代傳頌不
    據說,他從小天資聰明,十歲多外出遊學時就表現出不同常人的品
    但在他十五歲時父親去世,他遂與母親及弟弟護送父柩越巴山,奔漢中,出斜穀行至眉縣橫渠,因沒了盤纏,加之前方發生戰亂無力返回故裏開封,遂將父安葬於陝西眉縣橫渠鎮溝迷狐嶺上,全家也就定居於此,以後張載就生活於此,人稱他為橫渠先
    父親的早喪使得張載較早地成熟,他不僅博覽群書,還倜儻豪爽、少喜談兵,常以軍功自任,老是想著去打仗,去建立軍功以圖進,而並不是想走科舉入仕之
    與西夏交戰之初,得知好水川之敗,這對年輕氣盛且血氣方剛的張載是一很大的刺激,他對此是大為不滿“我堂堂大宋焉能受製於這邊鄙野人的蕞爾小國”,於是寫成《邊議九條》,向陝西經略安撫副使、主持西北防務的範仲淹上書,陳述自己的見解和意
    不但如此,他還曾想著聯合一幫知兵的朋友,組織民團去奪回被西夏侵占的洮西失地,為國家建功立業,博取功據此,趙允初能想見一見沒有出名的張載,一個剛烈果敢、勇於擔當的士
    當時,範仲淹作為負責西北戰事的統帥,當然很是欣賞張載的這種勇氣,但作為文人掌兵,骨子裏的他還是覺得隻有讀書,才是天下之正道,他是不忍心以這邊境的軍事而耽誤了這有才之
    於是,他在當時的延安軍府衙內召見了這位誌向遠大的儒
    張載談論軍事邊防,保衛家鄉,收複失地的誌向,當然得到了範仲淹的熱情讚揚,但是,他卻勸說道:“儒者自有名教,何事於兵?”
    範仲淹認為,張載如果認真做學問,一定可成大器,所以勸他不要去研究軍事,讓他在儒學上下功夫,並且還給張載指明了研究方向,那便是勉勵他去研究儒學經典《中庸
    趙允初心想,如果猜不錯的話,這時的張載正在捧著一本《中庸》發呆
    橫渠古鎮,位於渭水岸邊,又離蜀中出關西的斜穀道的出口不遠,論地理位置,是關西有名的通衢要地,而商旅往來,更是絡繹不
    若是春夏時節,河水豐盈,無數船隻泛舟於渭水之上,從橫渠鎮邊通因為就在離橫渠不遠的斜穀鎮,有著大宋最大的內河船場——鳳翔斜穀船場,每年利用秦嶺的木材,額定打造六百艘綱船,這是大宋所有船場中數量最多的一
    允初等人一早啟程,辰時便抵達橫渠鎮鎮內屋舍重重,允初左右看看,足有數百家之多,在西北當個縣城都夠資他是第一次來橫渠鎮,也搞不清張家宅邸位置,便向從身邊經過的一名樵夫詢
    樵夫背上捆著的柴禾有比他的頭還要高出三尺,粗手大腳,顯是常年勞作:“鎮南口迷狐嶺下大振穀的那一間獨院便是張載那小子天天在家悶著,都快傻掉”
    在張宅之前,允初整了整衣冠,帶著捧起禮物的劉宜孫走上前,恭恭敬敬地敲響了院
    很快,老舊的院門吱呀一聲開了,一位和他年紀相仿的書生從門內走出來,打量了一下允初,問道:“敢問官人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