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一座軍工城,師傅的女婿,履帶新技術

字數:12326   加入書籤

A+A-


    清晨,李愛國在一陣敲門聲中驚醒過來。
    他一隻手伸進枕頭下攥住槍柄,喊了一聲:“誰?”
    等聽到外麵傳來肖參謀的聲音,這才意識到自己有點過激了。
    穿好衣服,將手槍插進腰間,拉開門。
    “我已經跟一機廠聯係好了,咱們先在招待所裏吃早飯。”肖參謀說話的語氣依然是那麽慢悠悠。
    “早飯?這招待所還提供早飯?”
    李愛國還是第一次住這種軍區招待所,也搞不清規矩,便跟著肖參謀往外麵走去。
    這裏說是軍區招待所,其實就是一座由十幾間平房組成的大院子。
    肖參謀帶著李愛國在院子裏七拐八拐,來到了後門。
    穿過後門,李愛國就聽到了整齊的腳步聲和口號聲。
    再抬頭一看,不遠處就是營區,大兵們此時正在出操。
    營區的角落裏有一個夥房,門口支起了大鐵鍋蒸饅頭。
    清晨空氣中混合著煤煙味與蒸饃香氣,這種充滿時代氣息的味道跟戰士們的口號聲交織在一起,讓人感覺到恍然回到了戰爭年代。
    招待所本不提供早餐。
    有了隔壁駐軍隊伍的夥房,就有了早餐。
    肖參謀將招待所的條子遞給炊事班班長,換到了兩個白麵饅頭。
    兩個人蹲在旁邊,一邊欣賞戰士們的雄姿,一邊狼吞虎咽。
    幹掉饅頭,炊事班班長又很貼心的送上一碗白開水。
    吃飽喝足,一機廠派來的吉普車已經停在了招待所門口。
    看到那個身穿藏藍色中山裝的熟悉身影,李愛國笑著走過去:“張坦同誌,咱們又見麵了。”
    “歡迎你,李愛國同誌。”張坦明顯對李愛國沒有那麽熱情。
    其實想想也明白,自打59式坦克研製成功後,一機廠就開始了研製新型坦克的計劃。
    張坦身為一機廠的高級工程師,本應該投身到坦克的研製中,現在卻要跟著一個火車司機戰壕挖掘機的鼓搗履帶,心中自然是非常鬱悶。
    隻是人家前門機務段給的太多了,再加上金陵軍區的大領導親自跟一機廠打了招呼,他也隻能服從組織決定。
    不過張坦還是十分有職業道德的。
    上了車之後,還是按照慣例,給這位來自地方的火車司機,當了一路的免費導遊。
    “愛國,這裏是一座軍工城。”
    李愛國隔著窗戶往外看去。
    此時正是上班時間,一隊駱駝馱著鞍架上捆紮的鋼管,慢悠悠穿過尚未硬化的兵工路,與滿載鋼板的解放牌卡車交錯而過。
    青灰色水泥外牆掛著“趕鷹超鎂”的標語,屋頂煙囪晝夜噴吐褐煙,整個天空渲染成了煤灰色。
    李愛國點頭讚同:“這是一座用履帶丈量荒原、以炮火校準時間的城市!”
    他倒不是故意附和張坦,而是包頭確實有這個資格。
    在1954年的時候,包頭隻有8萬人。
    但它擁有獨特的優勢:地處內陸,遠離沿海,有大青山、烏拉山等天然屏障,易守難攻。
    周邊礦產資源豐富,鐵、稀土、铌、鈦、錳、金、銅等應有盡有,便於就地取材,降低成本。
    於是,上麵選中了包頭,作為坦克生產基地。
    要生產坦克,僅僅有坦克廠還不夠,還需要各種配套工廠。
    於是,包頭鋼鐵公司、第二機械廠、第一熱電廠、第二熱電廠等幾家大型工廠拔地而起。
    可以說,這是一座為了製造坦克,而專門修建的城市。
    一機廠跟在草原戈壁灘上的211廠的性質差不多。
    隻不過一個是為了常規戰力,一個是為了核威懾罷了。
    兩人閑聊著,吉普車沿著兵工路一路來到了一機廠門口。
    此時正是上班時間,身穿藏藍色工裝的工人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接受了保衛幹事的檢查後,陸續進到了工廠裏麵。
    看到吉普車行駛過來,一機廠保衛科的保衛科長呂白山快步跑過來,衝著吉普車擺了擺手。
    吉普車哢嚓一聲停下來。
    張坦從後座走下來。
    “呂科長,這兩位是從京城來的同誌。”張坦指了指李愛國和肖參謀,簡單的介紹了他們的身份。
    當然了,李愛國的現在的身份是特派技術員李同誌。
    呂白山走到兩人麵前,敬了一個禮:“歡迎來到一機廠,不過按照規定,我們還是要檢查一下。”
    李愛國清楚軍工廠的規矩,從帆布包裏取出檔案袋:“這份文件是機密文件,除此之外,您可以隨便檢查。”
    呂白山看了一眼檔案袋,見裏麵不可能藏爆炸物之類的東西,便讓保衛幹事們檢查了兩人。
    一番檢查後,呂白山把兩人的配槍還了回去,歉意的笑了笑:“剛才對不起了,我們也是按照規定辦事兒。”
    “理解”李愛國對這位十分嚴謹的保衛科長頗有好感。
    簡單閑聊幾句,發現呂科長竟然是京城人,當年援建包頭的時候,主動來到這邊安家落戶。
    得知李愛國來自京城的時候,呂白山的神情也熱嗬了起來:“前門機務段的老曹,就是個子挺大的那個火車司機。您認識嗎?”
    “曹文直?我師父。”李愛國挺了挺胸膛。
    “李愛國?”呂白山聞言,先是一愣,旋即上下打量李愛國一番:“你,你就是我老丈人的那個好徒弟,李愛國。”
    老丈人?李愛國這才想起來,曹文直五個閨女,大女兒結了婚之後,確實是移居到外地了。
    好像因為工作性質比較特殊,已經四五年沒有回去看望曹文直了,隻能通信,通電話,所以李愛國並沒有見過。
    確定了李愛國是身份後,呂白山顯得很興奮,邀請李愛國晚上無論如何要到家裏好好喝一杯。
    “月華是廠裏的技術員,因為涉密,沒辦法回京,現在我們的孩子已經三歲了,還沒有見過姥爺。月華要是知道你來了,肯定會很高興。”
    呂白山話剛出口,突然意識到不對勁了。
    “隻是.愛國,你是火車司機,現在怎麽是技術員了?”呂白山臉色微微一變。
    李愛國也沒有想到這次能遇到認識自己的人,他不慌不忙的回過頭,看了一眼肖參謀。
    肖參謀做事情非常周密,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證件遞過去:“呂白山同誌,李愛國同誌現在正在執行一項機密任務,我希望你能夠保密李愛國同誌的身份。”
    看到剛才那個某廠技術科的科長,瞬間變成了金陵軍區的大參謀,肖科長立馬明白了是怎麽回事兒。
    一機廠作為國內惟一一家能夠獨立生產坦克的工廠,平日裏也沒少幫著其他工廠生產設備。
    這種事情在一機廠已經屢見不鮮了。
    “首長請放心!”呂白山衝著肖參謀敬了禮。
    他剛才可是看到了,這位大參謀對待李愛國態度相當尊重。
    老丈人的這位徒弟現在不管是什麽身份,能夠讓金陵軍區如此重視,肯定不一般。
    此時廠門口的工人已經消散了,李愛國跟呂白山閑聊幾句,約定有空到他家裏做客,便上了吉普車。
    呂白山讓保衛幹事打開廠門,吉普車呼嘯著進到了廠子裏。
    一個保衛幹事湊過來,指了指吉普車小聲說道:“科長,您認識剛才那兩個領導?”
    “認錯人了。”呂白山搖搖頭,打發了保衛幹事,然後將那些保衛幹事集合在一起,訓了話。
    “目前咱們一機廠正聯合包鋼那邊研製一種特殊的鋼材,最近一陣子大家夥打起精神來,防止有人把特殊鋼材夾帶出廠。”
    “是!”那些保衛幹事們齊口同聲。
    一機廠就跟一座小城鎮差不多,按照生產部件的種類,劃分為了不同的區域。
    履帶生產區。
    車間內,龍門吊的鋼索在蒸汽機驅動的齒輪聲中吱呀搖晃,工人們用蒙語和東北方言喊著號子,將燒紅的坦克履帶鍛件浸入冷卻池,刹那間騰起的白霧裹著硫磺味竄出氣窗。
    “愛國同誌,怎麽樣?”張坦頗為驕傲的指了指那些忙碌的工人們。
    李愛國還是第一次目睹履帶的生產過程,一時間也被麵前這極具衝擊力的場麵給鎮住了。
    “太震撼了,老張!”李愛國回過神來,不禁感歎道:“這一條履帶,得花不少功夫吧。”
    張坦笑著點頭,“那可不,每一道工序都馬虎不得。從原材料的挑選,到這鍛打、冷卻,再到後續的打磨,都是咱工人師傅們用汗水換來的。咱這一機廠,是國內唯一一家能夠生產高性能履帶的工廠。”
    說著,他又抬手往不遠處指去,“走,咱再去瞅瞅車輪生產區。”
    車輪生產區同樣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巨大的車床飛速旋轉,切削著金屬坯料,濺起的火花如同夏夜的繁星。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李愛國主要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生產工藝方麵。
    一機廠的設備雖然簡陋,使用的還是臥式鏜床、立式銑床等老式加工設備,但是工人師傅都是從各地挑選來的老師傅。
    設備不夠,技術來湊,製造戰壕挖掘機倒是沒有什麽難度。
    參觀過後,李愛國心裏也有譜,跟著張坦來到了辦公室裏麵。
    張坦此時已經召集了幾個技術員。
    “愛國同誌,你這個履帶具體需要何種生產工藝,我們該如何製造,咱們還得好好的規劃一下。”
    李愛國撕開了檔案袋,從裏麵取出了厚厚一遝圖紙,遞了過去。
    “老張,我設計了一種新式履帶輪子,你先看看。”
    張坦接過圖紙的時候,心中充滿了好奇。
    在他看來,像這種高承重履帶,跟常規履帶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材料和尺寸的不同。
    一機廠當初接到前門機務段的請求,準備製造履帶。
    張坦在經過計算後發現,目前國內的材料壓根沒辦法滿足如此大的承重,這才提出讓李愛國親自前來解決問題。
    沒想到,這家夥竟然搞出新的履帶。
    張坦隻是看了兩眼,眉頭就皺了起來。
    圖紙上標注的錳鋼是59式坦克履帶使用的鋼材,履帶輪的尺寸也是中規中矩,那它怎麽解決承重問題呢?
    懷著疑惑,張坦把精力集中在了圖紙上。
    隻是一眼,他的臉色就變了。
    “這,這種履帶使用的竟然是雙銷連接結構,這是怎麽實現的?”
    作為一個坦克專家,張坦自然明白雙銷連接結構,可以提升維修便捷性並降低斷裂風險。
    但是雙銷連接結構本身並不穩定,很容易斷裂,所以59式坦克使用的是單銷結構。
    李愛國指了指圖紙,解釋:“你看,這是端連器。這是中連器,這兩個組件在坦克行進中能起到承力作用,並且,它們還可以隨時更換。”
    “絕了,這種想法簡直是絕了!”張坦忍不住拍了拍桌子站起身。
    要知道擁有優秀的材料,誰都能作出優秀的履帶。
    但是使用一般的材料,還能通過設計來製造出優秀的履帶,這才是真本事。
    “除了端連器和中連器外,我在這裏還使用了履帶銷掛膠技術。
    橡膠圈被黏結在履帶銷上,並且被一起壓入履帶銷耳內,其緊度要求達到橡膠圈在銷耳內即使有足夠大的摩擦力也不能轉動的程度。
    組裝好的鉸鏈上,橡膠可填滿銷耳的全部空間。”
    張坦的眼睛一點點瞪大了,忍不住說道:“如此一來可以提高履帶和主動輪的齧合質量,增加履帶壽命,特別是還能增強抓地力。雙銷連接結構搭配掛膠即使,簡直是絕了。”
    能不絕嗎?
    無論是雙銷連接結構還是履帶銷掛膠技術,都是後世第三代主力坦克使用的成熟技術,拿到這個年代來,自然是降維打擊。
    像老毛子的T54、T62坦克使用的都是單銷履帶,而更新換代後的T64和T80使用的全都是雙銷履帶。
    到了T90,最開始的時候,老毛子玩花活,重新使用了單銷履帶,但是隨後的型號全都更換成了雙銷履帶,這足以說明雙銷履帶比單銷履帶更優秀。
    當然了,最關鍵的是,這兩項技術並不需要太高的生產工藝。
    李愛國嘴角微微翹起。
    有了這兩項技術的加持,足以給坦克換上一雙新鞋子。
    這時候,一個工程師有了新的發現,指著圖紙說道:“張工,這履帶下麵竟然還加裝了裝甲!”
    “什麽!加裝裝甲,這不是胡鬧嘛.”張坦看著圖紙,心中有些唏噓,麵前這個火車司機確實是設計上的天才,卻缺乏實戰經驗。
    事實上,坦克自從誕生之後,就被人們看成是移動堡壘。
    而履帶輪正是這座堡壘最薄弱的地方。
    一旦履帶輪被敵人擊穿,那麽坦克隻能停在原地成為活靶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人提出了要為履帶上加裝裝甲,有了裝甲的防護,履帶輪能夠多扛兩下。
    但是,這些年來,卻沒有幾款坦克采用這種設計。
    為何?
    ——裝甲容易脫落。
    裝甲作為外掛物體在坦克快速行進中,經常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脫落。
    一旦裝甲脫落,很容易會絞進履帶中。
    於是就出現了尷尬的一幕,敵人還沒開炮,自家的坦克反而因為履帶裝甲而出現了戰損。
    屬於得不償失。
    張坦講完話,立馬看向李愛國。
    意思很明顯:小同誌,這個缺點你該如何解決?
    李愛國對著他笑了笑,又指了指一個部件的圖紙,解釋道:“老張,你看,這玩意叫做防剝落結構。”
    “防剝落結構”張坦猛地拿起圖紙,足足研究了三十分鍾。
    看著圖紙上的複雜結構,他沉默了。
    所謂的防剝落結構其實就是在誘導齒上安裝了一組特殊的彈性掛鉤與導向板。
    彈性掛鉤能夠在裝甲出現鬆動跡象時,憑借自身的彈力緊緊勾住裝甲,避免其直接脫落。
    而導向板則設計得恰到好處,一旦裝甲開始晃動,它能引導裝甲按照特定方向滑落,而不是朝著履帶的方向移動,從而從根本上杜絕了裝甲絞進履帶的風險。
    張坦看著圖紙上那密密麻麻的標注與精細的設計說明,心中的震撼如洶湧潮水般難以平息。
    防剝落結構跟剛才兩種結構和技術的性質差不多,雖然不需要太高的技術,卻能夠解決大問題。
    能夠設計出這種結構來,麵前的這位火車司機對履帶的認知,已經超越了國內,甚至是國外大部分的坦克大師。
    周圍的那些技術員們此時也看出了端倪。
    “這防剝落結構可真是個神來之筆,有了它,咱們的坦克安全性能提升一大截啊!”
    “是啊是啊,以後再也不用擔心裝甲脫落帶來的烏龍戰損了。”
    張坦抬起頭,有些佩服的看向李愛國:“火車司機同誌,這東西你是怎麽想出來的。”
    李愛國撓了撓頭:“我這人沒有別的愛好,就是喜歡閱讀各種軍事書籍,這些結構應該是在某本書中看到的吧,我有些記不起來了。”
    張坦對於李愛國的話是一萬個不相信,不過他也明白能參與到軍工項目中,這位火車司機遠不像他表現出來的那麽簡單。
    “火車司機同誌,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打算利用把這三個技術匯報到廠裏麵。”
    李愛國笑了笑:“當然不介意,能夠為國產坦克的研製工作盡點力氣,是我的榮幸。”
    現在有了這幾個技術,戰壕挖掘機履帶就再也沒有什麽技術難題了。
    “這麽著,你們現在廠裏的招待所住下,等廠裏麵通過了生產方案,我們馬上幫你們生產履帶。”
    張坦著急著跟上級匯報情況,就請了一個技術員,把李愛國和肖參謀安排在了一機廠的招待所裏麵。
    隨後,張坦把李愛國搞出來的技術遞交給了廠裏麵。
    廠裏麵的工程師們經過研究確定這三種技術都是非常實用的技術。
    一個工程師讚歎:“我看這些技術完全可以運用到咱們的新式坦克的設計中。”
    “是啊,履帶有了防護,坦克的防護力能夠大大提升。”另一個工程師點頭。
    張坦舉了舉手:“我總覺得李愛國同誌對坦克的履帶非常有研究,要不,咱們請他幫忙設計新式坦克的履帶?”
    此話一出,會場內頓時安靜了下來。
    所謂的新式坦克,正是被給予厚望的69式主戰坦克。
    按照裝甲司的要求,69式坦克是一種要能夠跟老毛子T62、小美家的M60、約翰牛家的英國“酋長“相媲美的第二代主戰坦克。
    但是。
    69式坦克作為59式坦克的改進型號,要想達到這樣的要求,難度實在是太高了。
    新式坦克定項已經有半年之久,所取得的成果並不理想。
    總工猶豫片刻,最終點頭:“在不泄露坦克具體參數的情況下,可以跟李愛國同誌接觸一下。”
    張坦將戰壕挖掘機的履帶圖紙,交給生產部門之後,便晃悠著來到了招待所,在李愛國的房間門上敲了敲。
    服務員聽到動靜,走過來說道:“張工,您是找那兩位京城來的客人吧,他們出去了。”
    “出去?”張坦愣住了。
    這兩人人生地不熟的去哪了呢?
    此時李愛國在哪裏呢?
    正在一機廠內的供銷商店裏呢。
    一機廠作為大型工廠,廠內有學校、醫院、電影院等各種設施,自然也有供銷社。
    早晨得知呂白山是曹文直的女婿,李愛國就記掛著帶點禮物,去家裏探望。
    至於肖參謀,他的任務就是全程跟著李愛國。
    買了禮物,李愛國晃悠著來到一機廠大門口,此時呂白山正好下班。
    見到他過來,再看到他手裏拎的網兜,呂白山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走走,到家裏,讓月華做兩個好菜,咱們好好聊聊。”
    呂白山住在一機廠的家屬院的筒子樓內。
    距離一機廠足有七八裏地,呂白山找來一輛歪把子摩托車,速度倒也不慢,也就花了不到二十分鍾的時間。
    呂白山帶著李愛國兩人,一進到家屬院裏,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哎喲,呂科長,這兩位是你家親戚啊。”
    “我老丈人的徒弟,打京城來的。”呂白山一路上跟那些住戶們打著招呼,進到了一動筒子樓,上了二樓。
    門半掩著,呂白山一進門,就大聲喊道:“月華,月華,快出來,快出來。”
    “誒,來了。”裏屋應了一聲,走出了一個中年女人,灰色中山裝,胸前憋著鋼筆,留著短發頭,一看就是個技術員。
    她的身後還跟著一個短頭發蘋果臉的小姑娘,咬著指頭,怯生生的抓著女人的衣服,帶著幾分好奇的目光看向李愛國。
    “愛國,這是月華,這是我閨女,小菊。”
    “月華,這位是咱爹的徒弟,李愛國同誌。他到咱們一機廠出差,今天我在門口碰到了。”
    曹月華一聽,非常的熱情,畢竟她已經好幾年沒回過京城了,李愛國出現在這裏,就相當於娘家人。
    “快請坐,快請坐,哎呀,上次我跟爹通電話,我爹還說他收了個好徒弟,成了全國優秀火車司機。是他這輩子的光榮。
    當時我就在想,我這個弟弟長什麽樣子,真沒想到咱們這麽快就見麵了。”
    李愛國是曹文直的徒弟,曹月華比他長幾歲,喊他一聲弟弟完全沒問題。
    “好嘞,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