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閱的故事
字數:4243 加入書籤
正如百裏奚所說,昱的確是個聰明人。
“我現在可算明白了夫子您說的天下以名為先了。”
昱跪坐在他寢室的案桌前,與他坐立在對麵的是閱。
“天下人不都是尊從名義嗎,沒有名又怎麽能夠號令天下呢?
現在的諸侯都窺覬天子之權,隻是他們不敢說,更不敢在明麵上不從天子,除了楚國那個蠻夷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之外,哪個大國沒有二心呢?”
“夫子,您說的是晉國和楚國嗎,他們都想取代天子?”
“不止如此,諸侯們在看王室衰敗後都是這樣。他們忌憚天子的名,不敢打也不能打,隻能通過爭霸暗中積蓄力量,等著那個名正言順的機會。”
閱放下了手中的竹簡,心思不由飄向遠方。
他是洛邑人,純正的洛邑人。
可他不是出生在洛邑,他在王畿的周地出生,那裏是周公一脈的封地。
周公一脈向來都是規矩繁多,對先祖周公旦提出的周禮推崇至極。
從小閱就被宗親教導要懂得忠君愛國,在長大之後送去了成周學禮知法。
他曾經問父親:“為何天下的人都要向天子臣服?”
周公忌父說:“因為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先有武王伐紂才得以創立如今的國家,所以大家為了感激天子的仁德,將天子奉為天下之主,並心甘情願的奉獻出他的寶物用以感激天子。”
閱說:“可是我聽聞,孤竹國有兩個公子伯夷和叔齊,因為讓位的美德而離開孤竹國;商紂獨夫當道,他們勸諫武王不要以下犯上,倒行逆施,武王沒有聽從而攻破朝歌,這兩人就不願意接受天子的統治而在首陽山上餓死,請問這是真正的仁德嗎?”
忌父給了閱一個腦瓜崩,讓他不要亂說話。
“作為臣子怎麽能夠隨意的議論先王,先王伐紂是為了天下免去屠戮和商紂暴虐的統治,怎麽能算是不仁義呢?伯夷和叔齊愚忠暴君,餓死是他們愚蠢的表現。”
年幼的閱捂著腦袋,腦子裏想的更多了。
天子要是無道,其他的諸侯國會不會帶兵討伐?
先天子幽王不就是玩弄諸侯,荒淫無道而讓犬戎討伐的嗎?
(烽燧在西周時還沒有出現,太史公用烽火戲諸侯的典故是希望後人能有前車之鑒)
那為何他們都在用言語汙蔑犬戎,並且感激和犬戎一起討伐幽王而立平王的申國呢?
申國對天子用兵,是為不臣;聯合犬戎,是為不義。
那為什麽不厭惡犬戎而感激申國呢?
閱很迷惑,因為他不知道幽王廢長立幼而帶來的禍端,他隻知道,父親說的是錯誤的,天下的人並不是真的忠於天子。
他翻開曆史一查,這曆史上沒有年代,橫橫豎豎都是寫的仁義道德。
過去的事情已經不得而知,能知道的,就是天下的權柄掌握在仁德的手中。
“隻有王室還留有仁德,就還是天下的共主。”
閱不知道輔佐衰敗的王室是不是愚忠,天下早晚都有更換的一天,等到那一天,衰敗的周室有會有什麽名義呢?
會是寵信美人敗壞國家,還是聽從小人讓國?有或者被他國強大的兵力震懾棄國?
閱預見不了那一天,所以他呆在了守藏室,希望能找到答案。
守藏室是典籍收藏之所,藏有天下的書籍和夏商的龜甲,是天下的寶庫。
在那裏,他看了很多很多。
看得多了,疑惑也就多了;懂得多了,疑惑就少了。
天下不是以個人為運轉,哪怕沒有國家,沒有道義;太陽還是照常升起,月亮還是照常落下。
他懂那麽有用嗎?
對於廣闊的天地來說沒有什麽用。
哪怕他用盡心血輔佐周室,對天下的局勢是否有任何的改變?
天子的權柄愈發勢弱,諸侯日益強大,早晚有一天會有一個諸侯取代天子。
天不會因此而傾倒,地也不會因為這樣而哭泣。
閱明白了,他更願意在守藏室裏向上天求索那無邊際的道理,哪怕子帶亂國,他也在守藏室。
他看到了王室的山河崩塌,日月傾倒,那是周王鄭割讓城池並許諾參加會盟承認晉文公的霸主地位。
他愛這個國家,愛這個天下。
隻是天下並不需要他,他也沒有能力匡扶整個天下。
“周室就像被關在籠子裏的飛鳥一樣,有人悠然自得,有人囂張跋扈,可是終究還是籠中鳥啊。”
洛邑很大,裝得下三十萬人,齊國的商賈、秦國的奴販、燕國的遊俠、晉國的書生,在成周都能夠看到,甚至有時會有楚國的人說著“鳥語”隻為見識這繁華的成周。
洛邑很小,裝不下幾個才德兼備之人。會說的人閉上了嘴,看見的人閉上了眼,聽到的人捂住了耳朵。
閱就是那個看見的人。
有才能而不為官,知天下而不謀事,隻是因為他對王室失望透了。
他找不到一個他想要用心輔佐的王子王孫。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夫周室之興者,當懷天下之心、不以私利、不與黨謀,通曉魚龍之變化、得利萬民之常心,德行九州,縱橫捭闔。”
可是真有這樣的人嗎?
周王鄭年老無知、虛名無實,隻知求和利己,小事惜身、大事無謀,不可助也。
太子壬臣剛愎自用、有謀無斷,雖有利國之心,可是意氣用事,非興周室之才。
王孫班矯情飾詐、手無實權、不招門客,惜身養德、難成大事,隻能同患難,不能共富貴。
直到他看到了王孫昱。
這個被晉國人利用的孩子。
壬臣請求他做昱的夫子,閱本來是不想去的,可是又想看看晉國所說的“聖賢”會不會因為聖名而驕傲自滿。
所以他答應了壬臣的請求,做了昱的夫子。
昱,這個孩子很有趣,雖然胸無大誌,可是有著一股聰明勁;年幼知數明禮,有憐憫之心。
他看到的是一塊尚未被雕琢的璞玉,昱的思想天馬行空、常人難以理解,可正是難以理解,才有著非人的才能。
或許是那一天,昱能夠用禮待見工匠、能夠吃下那口魚幹開始,閱就已經認定,周室之興,唯昱一人。
“昊天予我三十載明悟天地,磨礪半生得見王孫;天命要我助周,扶天子助蒼生,此生無憾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