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趙盾
字數:4169 加入書籤
作為王孫,昱自然是不會做什麽都親自過問。
他有四個目前正在學習知識的隨從,任季子、溪、閔和辛開。
任季子年幼常事農桑,昱讓他從事在農田的看護和日常的看護工作。
溪在和他的父親學習木工,平常也會和季子一起看護農田。
閔在工事上沒有多少的天賦,不過學過女紅,也能夠辨認一些藥材,昱想讓這個沒有多少存在感的隨從多學一些藥理。
辛開在數道上和辛離一樣有所天賦,在計算賬目上比昱還要稍快一籌。
他們都有著一定的天賦所在,雖然不及從小受教育的貴族,可昱相信,有資源傾倒,他們也一樣能夠有所成就。
一個人是不可能全知全能,就算是閱夫子,也隻是懂得道理,對於社會實踐上不甚了解。
所以昱讓他們各自專精一道,以彌補自身的不足。
昱帶來二十來人,能用的不止四人,可閱說過,這四人是最好的培養對象。
兵士禦者年紀已經大了,接受不了新興的事物,培養幼小的人才才是發展之道。
對於歡派遣的奴隸和侍從昱也不敢信任,在這些晉國人前會盡量的不去言說他的意圖。
盡管可以用利益獲取那些晉國侍衛的信任,可是他不能這麽做。
明知道他們是派來監視的人,那就讓他們監視好了,至於去拉攏,昱沒有那個想法。
天下最不可靠、不能相信的就是人性。
所以不光是對晉國派來監視的侍衛,還是那幾個他從洛邑帶來的隨從,昱都會有所保留。
這不是不信任,而是對自己的保障。
而在絳城外的那處私邑,也就是趙衰一脈的封邑,趙衰同樣在宣布一件大事。
趙衰已經六十多歲了,身體一直欠佳,在處理政事上愈發的感覺到力不從心。
他準備讓他的長子趙盾走上政台,為之後繼承他的工作做好準備。
趙邑的房屋錯落有致,在外城門進去之後就能看到一整排大小一致的屋舍。
趙衰把趙邑管理的井井有條,在這裏的國人很少會有爭鬥的跡象,都在經營著他們的營生,對趙邑正中心的趙家人也是十分尊敬。
趙衰為人低調,謹慎;盡管晉文公賜予了他很大的封邑,可是趙氏的屋舍和平常的國人沒有什麽不同,所以在趙邑的國人眼裏看來是一個很隨和謙讓的君子。
趙盾是趙衰的長子,是趙衰在狄國跟隨晉文公時,文公將狄國俘獲的兩個同胞美人其中的姐姐叔隗贈送給了趙衰,而趙盾就是叔隗所生。
趙盾原本不是嫡子,趙衰為了跟隨文公,將叔隗和趙盾留在了狄國。而後又取了文公的女兒(後叫趙姬)作為正妻,所以理論來說趙盾並不是嫡係子。
作為庶子的趙盾因為能力出眾,所以在接回之後趙衰對他多有看重。
在狄國的時候受盡苦難和同齡人的嘲笑的趙盾將內心的屈辱和隱忍化作了前進的動力,狄國的貴族因為他的母親身份低賤而看不起他,狄國的國人因為他沒有父親的陪伴而嘲笑他,可他並沒有從此墮落,而是將這些屈辱都化作了讀書的動力。
因為早年的經曆,讓他變得格外的成熟,在趙衰將他接回晉國之後,他開始嶄露頭角,讓他的父親看到他的能力;因為他知道,作為庶子,隻能靠著爭搶才能獲得地位。
而現在,機會他等到了。
在趙氏之宅中,趙衰佝僂著身子,站在案桌旁。
身旁是他的拐棍和木幾,在案桌對立麵跪坐著的是趙盾。
趙衰的腿腳有疾,經常需要站立,坐下會讓他越發的痛苦,在家中他都是站著的。
“盾,你早年不曾受到父親的保護,可曾怨恨過父親。”
“不曾。”
“你的正母倒是跟我說過幾次要立你為嫡子,你可想過為什麽?”
“盾從不敢以嫡子自居,隻求做實事,做好事,為父親分憂。”
趙盾不從正麵回答趙衰的話,因為不管是他說什麽,那樣都會是他自傲的表現,成熟的他從不吹噓自己,也不以賢才自稱,這一點,已經超過了他的那些異母兄弟。
“哈哈,你倒是聰明,不過因為你的聰明,讓你的正母都有些害怕呢。”
趙盾因為束發露出的額頭冒出一些細汗,他不確定這樣是不是在追究他的意思。
“盾生是趙氏子,怎麽敢對兄弟和母親加害呢?我的性格父親您是知道的,從不會在暗地說他人的壞話,也不會謀害他人。”
趙衰對這樣的態度很滿意,他能夠看到這樣的人正適合他趙氏的家業,為了考驗,他還是接著說道:“你的品行我自然是知道,可是庶子爭搶這一點不合乎周禮,你知道嗎?”
“盾不敢搶,隻是...想爭。”
趙衰拿著衣襟擦拭趙盾額頭冒出的冷汗,語重心長的告訴他:“我並沒有怪罪你的意思,周禮雖然是正確的,可不一定是對的,你做的也沒有錯誤,我怎麽會怪罪你呢?”
“父親,您的意思是?”
“你現在就是我趙氏的嫡子了,今後就帶著我趙氏的名聲行事,不用再小心的看他人的臉麵了,我趙氏在晉國什麽時候像你這麽憋屈?”
趙盾的心情忽上忽下,他沒想到,他的父親會這麽輕易的把嫡子的位置讓給他。
可是....明明他父親才是趙氏最憋屈的。
他看著趙衰老去而又滄桑的臉龐,沒有人比他還要清楚,這位晉國的賢才是有多麽的憋屈。
明明有著才能,可是因為謹慎和低調一再謙讓,讓眾多的大臣借著他的手登上高位。
“您從不爭搶,是為了什麽呢?”
趙衰明白他的疑問,可是他這不是憋屈,也不是隱忍,而是“借”。
朝堂上的晉臣們或多或少都受到過趙衰的恩惠,他從不爭搶,而是用另外的方式搶到了他在晉國的話語權。
“你要記住,不去爭搶不代表不爭,你再看這晉廷之上,有多少是父親的人?”
趙盾恍惚間不由點頭。
他的父親從不憋屈,而是用他不一樣的手段在晉國立下了跟腳。
這樣的跟腳,莫說百十年,隻要晉國還在,他趙氏就會是晉國的卿氏。
“父親,我明白了。”
晉國的六卿,獨屬趙氏不爭搶鬥爭,一直在維護朝堂的安穩和社會的治安,這樣的趙氏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成了立根在晉國的大樹。
如此的基業,怎麽能夠輕易的拔除?(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