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說教
字數:3789 加入書籤
第281章 說教
沒過多久,小晉侯便來到了這處庭院。
小晉侯低著頭,沒有任何傲氣,入門之後便向姬昱行禮問好。
“拜見太傅。”
“我也在此見過晉侯。”
趙盾開始為夷皋介紹起姬昱的學識和智慧。
其實也不用趙盾過多說明,姬昱在晉國已經十分出名,賢名都已傳遍了整個晉國,晉人沒有不知道姬昱的。
夷皋也在宮中聽聞過姬昱的名聲,自然不會對其陌生。
隻是作為新任的太傅,趙盾總該是要說明的,也不至於在朝會結束後就馬上進行授業,那樣也就體現不出禮儀的存在了。
盡管周禮在一些方麵已經不再適用,可對於能夠彰顯身份的事務,權貴們比誰都看得重。
禮崩樂壞,不止是說禮樂不適宜這個時代,而是被權貴們帶偏上升為維護利益的工具,對於繁瑣的雜事選擇性的不遵從,隻有彰顯出身份地位之類的周禮才得以保留。
周公所致成的周禮中,善製被人遺漏,對於等級的區分卻在這個時候放大,成為身份等級的象征。
趙盾在送來夷皋之後沒多久也離開了,隻是並沒有走遠,折返回來從後院走近沿在窗邊視察姬昱會怎麽教導夷皋。
作為晉國的掌權者,趙盾需要考慮很多事物,他不會將事情一味推卸給他人,而是會根據自己的判斷和依據進行合理的調度。
晉國在他的管理下愈發風聲水起,這也是趙盾的有效管理所帶來的功勞。
姬昱作為趙盾的友人,趙盾自然知道姬昱的品性,可位置高了,所擔憂的事物也多起來,趙盾憂心姬昱能不能將夷皋教導好。
所以他潛行到了窗邊偷聽牆角。
姬昱向夷皋問道:“晉侯,您平日都學習過什麽?”
夷皋內心不待見姬昱,可還是用盡全力進行偽裝。
“我學習過周禮和數道,隻是都沒有學深,聽聞您對於禮儀和數道有著很深的見解,不知道您要教導我什麽?是數道或是周禮?”
姬昱淺笑道:“自然是您來決定,這些知識我都會授予您,隻是您有沒有自己想要學習的東西?”
夷皋撓了撓頭,思考許久之後還是想不到自己想學什麽。
“我不想學習,隻是我知道我必須學習,您問我的,我現在沒有答案。”
姬昱也沒有對夷皋進行否認,平靜的說道:“沒有關係,要是您覺得自己想要學習什麽,可以問詢我,我所知曉的都會授予您。現在我要考效一下您對字和書的理解。”
夷皋有些驚慌失措,他所擅長的本就不是書,字雖然已經認識,可少有溫習已經忘卻了不少。
“您為何不考效我周禮?我每日都會誦讀周禮,以往的太傅也都是監察我對於周禮和一些書的認識,不會考我還沒有學到的。”
“既然要考效您,那必然不能以常理衡量,這世道的許多事物,都不會在您已經做足準備之後再考效您。要是晉秦邊界發生矛盾,您又應當如何製止?要是國內發生瘟疫,您又該如何醫治疫病?要是黃河之水泛濫,您又當如何梳理?”
姬昱一連串問詢讓夷皋接連後退,臉色都帶有十足的恐懼。
“你...你...當真無禮,為何這樣逼問我?我不知道啊!”
蹲牆角的趙盾滿意的點頭,起初他還擔心姬昱對夷皋的教導有所保留,可在聽聞了姬昱的教導之後,內心的擔憂也就不複存在。
要是往後夷皋學習有這勁頭,何愁晉國不能強盛?
室內的夷皋被姬昱的問詢逼問險些落淚,他也隻是一個孩童,受不得人的說教,在長久的壓抑之下內心更是空虛,引發情緒的紊亂卻是正常的。
“您是晉國的國君,所要承擔的事務就是整個晉國,您要是沒有具備才能和智慧,如何守護晉國先君留給您的基業?您又如何在死後奔赴黃泉之時麵見先君和您的祖輩?”
姬昱對夷皋的教導沒有過多的保留,他隻需要做好一個嚴格而又博學的太傅,既能在晉國生存。
而他給這位小晉侯上的第一堂課,就是樹立他的威嚴和借用所有人對他的期望對他進行道德綁架。
雖然這會使得夷皋內心十分不安,可在這樣環境下姬昱隻能以如此的方法進行教導,讓他懂得禮儀,知道仁愛;姬昱知曉他年幼的遭遇,知道這樣的人沒有進行引導會誤入歧途,所以姬昱打算以這般強硬的手段教導他。
就算以後會被晉侯厭惡,他也要這麽做,這也是姬昱計劃的一部分,要是少了他也難以找到合適的機會。
夷皋正想抽泣,可見到姬昱一副看笑話的樣子,頓時臉色漲紅到極點。
“我是不會哭的,你不要小看我。”
“我自然是知道晉侯您不是一般人,請您做好聽講的準備,我要開始考效你了。”
“你盡管說吧,我都會作答。”
姬昱的博學雖不如閱夫子,可作為洛邑守藏室第一智者的弟子,跟隨閱夫子的時候也通曉《虞書》、《夏書》、《商書》等書義,隨意抽查一個沒有正式學過《書》的人實在是輕而易舉。
夷皋在姬昱的提問中全然不知該說些什麽,姬昱所說的問題都涉及到他的知識盲區。
“堯典中堯帝為何說他的兒子丹朱不通四時,說共工花言巧語?”
“不知....”
“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堯帝分明四方,令羲仲、羲叔等人製時令,從而有曆法;而在問詢放齊善於四時之人時說自己的兒子 說話虛妄,好爭辯;在問驩兜善於處理政務的人是誰時,說共工心氣甚重,處理政務陽奉陰違;這些都在說明無德之人不當其位,我們作為後人要牢記前人的過錯從而引以為鑒。”
“舜典中為何說明......”
“不知...”
姬昱隨即又開始對所說的事物進行解釋,還時而傳授他應當要向什麽樣的人學習。
蹲牆角的趙盾也聽得很滿足,他沒有學習過夏書,對上古之事也隻是一知半解,年幼之時生在狄國,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現在返過來聽還覺得津津有味。(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