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新式織布機

字數:4219   加入書籤

A+A-




    幾天後,天氣忽然悶熱,然後下起小雨。
    雨勢越來越大,一直下了三天才停。
    村裏大多數人家都已經將家裏的金耳雪耳烘幹,用布袋子一裝,放笆鬥裏存著。
    此時已經十一月份,鄉丁敲鑼通知各村,每戶出一丁去做役工。
    這次的役工是去修繕縣城城牆,以及清理流經縣城的河道,估計得一個月左右。
    薑三郎組織南坡各戶開會,對村民們道:“周管事這幾天就要過來收菌菇,你們將要出售的金耳準備妥當,斤兩也秤好,那些黴變的就不要摻在裏頭,免得兩下起齟齬。”
    上回出售金耳時,就有幾家將黴變發黑的摻在裏頭,結果被周茂發現,弄的兩方都不痛快。
    若不是自己從中斡旋,周茂當時就不準備收購那幾家的菌菇了。
    陳銀道:“三哥你放心,咱家的金耳都挑選好了,裏頭絕對沒有一朵壞的。”
    陳柱也說:“我家的也沒問題。”
    其餘村民紛紛保證,這次不會發生那樣的情況。
    說完金耳的事,薑三郎又講起棉籽棉花。
    “棉花與棉籽你們留足自家用的,另售一部分給縣衙,到時候孫裏正會來咱們村稱重收購。”
    今年他們東村成為縣令重點關注對象,采收棉花時,明府還派心腹廖先生過來巡視,並預約了兩萬斤的棉籽與棉花。
    這些棉籽與棉花都要送去府城,再有府城交給戶部,所以這數量一定不能少。
    “不過兩萬斤棉籽,咱們村每家出幾百斤也就夠了。”
    “就是啊,三郎你放心,這事兒不用你說也不會出差錯。”
    “我家棉籽與棉花都預留好了,準備賣給縣衙八百斤。”
    “對對!咱家也一樣。”村民們紛紛表態。
    今年的棉花棉籽不似去年緊張,各家各戶都種了二十多畝。
    薑三郎與兩個哥哥種的更多,分別在南坡種了四十畝地,收下來的棉花能塞滿幾間屋子。
    好在櫻寶給了軋花機圖樣,薑三郎去鎮上請一位手藝極好的木匠做了出來,用起來又快又方便。
    薑三郎也沒藏私,將軋花機分享給其他村民,讓他們從手工揪棉籽的繁瑣工作中解脫出來。
    所以這次薑三郎要求他們將棉籽與棉花賣一部分給縣衙,村民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畢竟縣衙給的價格沒有外頭商戶給的高,村民多賣一斤出去,就損失一斤的錢。
    交代完棉籽棉花的事,薑三郎又開始登記各戶出勞役名錄,然後再將役工名單交給孫裏正,由他給縣衙報備。
    第二天,薑三郎挑著工具領著一群村民往縣城方向趕去。
    川河鎮離縣城百餘裏,他們步行,估計兩天才能到。
    櫻寶雖心疼老爹,但也沒有辦法,隻能給他一些藥丸子,另外還給老爹兩瓶強身藥水,讓他疲憊的時候喝一口。
    村民們上役工後的第二天,周茂帶著兩輛馬車來到東陳村。
    照例先去薑三郎家,坐在堂屋與薑老漢攀談。
    當看到薑家搬出來的精品金耳時,有點詫異:“怎麽才二十斤?”
    薑老漢摸摸胡子,笑道:“每回不都是二十多斤嘛。”
    “可我上回明明聽你們說,這次種的數量比往常都多。”周茂狐疑地盯著薑老漢:“莫不是你們又賣給旁人?”
    薑老漢尷尬地咳一聲:“實不相瞞,府城蕭家蕭官人定下十斤,鎮上李郎中也買了十斤,我家總共就出了這麽多,餘下的都留給你了。”
    “府城蕭官人?”周茂皺起眉。
    難道是州府都團練觀察使蕭家的人?
    那可是不能招惹的存在。
    周茂沒再說什麽,給金耳稱重。
    這時,有村民陸續送金耳雪耳過來。
    周茂讓兩個夥計檢驗貨品質量,自己則讓人將馬車上的織布機抬下來。
    “你家定的織布機,專門從吳州帶來的最新式樣。”
    周茂指著織布機問:“準備放在哪裏?我讓人給你們組裝停當。”
    春娘一聽高興的不得了,連忙讓人將織布機放在一間敞亮的偏房,“就放這裏吧,麻煩二位了。”
    這間屋放兩架織布機有點勉強,但還能擺的開,使用的時候也不受影響。
    周茂這次不僅帶來兩架織布機,還請來一位師傅教春娘怎麽排線織布。
    組裝好後,春娘立刻拿來紡好的線團裝在織布機上,試探著開始織布。
    果然非常好用,布匹幅度也比自家那個寬不少。
    “這兩台織布機共多少錢?”春娘問。
    周茂:“連咱們的托運費,兩架織機共二百三十兩。”
    “啊?”這麽貴?
    春娘將目光移向小閨女,尋求意見。
    櫻寶衝她點點頭。
    在吳越當地肯定沒這麽多,但他們數千裏迢迢將東西完好無損帶來,肯定值這個價。
    而且本地根本沒有這種織機,周茂帶來的不僅僅是兩台機子,還是一件最新技術。
    隻要自家將這種織機的圖紙賣出去,說不定能將兩百多兩賺回來。
    春娘見小閨女點頭,也不再糾結,取來銀子交給周茂。
    幸虧自家有李郎中與蕭官人購買金耳給的錢,不然春娘手裏還沒這麽多銀錢付賬呢。
    忽然,外頭傳來激烈爭吵聲。
    隻見韓妙娘抱著背簍氣憤叫道:“你們欺負人!憑啥收他們的不收我家的?”
    小夥計道:“你的金耳都發黴了,咱們當然不收。”
    “發黴?哪裏發黴了?”韓妙娘大聲嚷嚷:“你們不要欺人太甚!”
    小夥計也怒了,指著她家筐裏的金耳道:“你以為擦掉黴斑咱就看不出來了?誰也不是傻子,金耳顏色都變了,你還說哪裏發黴,整個兒都黴了好吧,還黏糊糊的,誰要這玩意兒!”
    韓妙娘撲通朝秤上一坐,拍著大腿就哭起來:“哎呦!你們這些城裏人欺負人啊,收個菌菇還要看碟下菜,你們是看我婦道人家好欺負是吧,天啊,我不活了······”
    小夥計被氣的滿臉通紅,正要推開韓妙娘拿回秤杆,就見周管事走過來,說:“到此為止,不收了,咱們走吧。”
    反正精品金耳已經過秤,餘下的都不重要,收不收的也沒所謂。
    小夥計一愣,很快反應過來,趕緊將已經秤好的裝車,準備離開。
    排在後頭的村民不幹了,紛紛指責韓妙娘。
    有兩個婦人直接上來拽起她,譏諷道:“我說韓氏,你家菌菇黴了能怪誰?別在這擋道兒耽誤咱們的事,要撒潑還是回家跟你男人撒吧,這裏可沒人慣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