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織布

字數:4324   加入書籤

A+A-




    站在後頭的孫氏見妯娌被人嘲笑譏諷,連忙後退幾步,抱著背簍轉身往回走。
    旁人見狀問她:“陳大嫂子怎麽回去了?你家金耳不賣了?”
    “嗯。”孫氏支吾一聲,走的更快。
    她家金耳也生黴了,之後請人烘烤一遍還是不行,顏色灰暗還帶著黴斑,連香味都沒了。
    本想拿來蒙混過關,結果韓氏鬧了這麽一出,估計自家這個也沒可能賣出去,既然如此,自己還是別在此丟人顯眼。
    可惜了這麽多金耳,買種菌還花了不少錢呢,這一來一去自家要損失十幾兩銀子。
    十幾兩啊,可不是小數目。
    孫氏心痛到不行。
    要不,讓夫君抽空帶去縣城藥鋪賣賣看,萬一有人不識貨收去呢,自家也能挽回點損失。
    薑家大院內。
    眾人一陣勸說,加上薑老漢也跟著說情,終於讓周茂鬆口重新開始收貨。
    等待賣貨的村民趕緊將自家金耳雪耳仔細挑揀一遍,以防裏頭有品相不好的惹惱周管事。
    櫻寶沒理會外頭情況,與阿娘一起用尺子測量織布機,還將各部位的組件都畫下來,並標注上尺寸大小。
    她想將這些組件請不同的木匠師傅按照尺寸打造出來,然後再一一組裝,之後賣織機,哪怕一架賣五十兩,隻需賣出五架就能回本。
    以後說不定還能多賣多賺。
    這種織布機可以自動走梭,織娘隻要一手牽繩一手拽板,再加上兩腳踩踏板,便可以快速織布,比原先那種手動穿梭的快上數倍不止。
    隻要操作熟練,一天就可以織一匹三尺寬的棉布出來。
    這織布速度,在當地簡直堪比神速。
    單憑這一條,自家二百多兩銀子就沒白花。
    第二天,櫻寶與阿娘帶著圖紙去其他幾個鄉鎮上的木匠鋪,分別給他們一兩個部件的圖樣與尺寸,讓他們盡快做出二十副來。
    之後又將另外幾個造型簡單的部件圖樣交給村裏會木匠手藝的王柯,請他打製二十組。
    至於織機上的鐵器構建與梭道上的彈簧,則交給縣城鐵匠鋪打造。
    十天後,春娘與兩個妯娌已經能熟練操作新式織布機,織出的棉布又寬又柔軟。
    木匠與鐵匠那裏的部件也打製完成,薑老漢借了輛騾車,親自去將東西拉回來。
    然後就是組裝織機。
    春娘給大嫂家裝一架,二嫂家也裝了一架。
    剩下十八套組建則放在自家屋裏,倘若有人來買,就說五十兩銀一架。
    這價格相當高,比當地織機價格高出十倍。
    但那又怎樣,物以稀為貴,愛買不買。
    不過,櫻寶讓阿娘暫時別賣,等老爹回來由他出麵一次性售出。
    因為這玩意自己能請人做出來,別人也能,所以就是一錘子買賣。
    倘若賣出去一台,結果外頭瘋狂仿製,那自家豈不是成了冤大頭,花錢給別人做嫁衣裳,以後說不定還會被人罵成黑心肝。
    所以啊,要麽一次出售十八台,要麽一台不賣。
    春娘都聽閨女的,有人來問就讓她們等等,等丈夫回來再說。
    倘若大家嫌貴都不願意買,自家大不了請幾個織娘回來,專門織棉布。
    家裏可存了不少棉花呢,如果都紡成棉線、織成棉布的話,也是一筆不小收入。
    沒多久,薑家買了新式織布機的事,很快在村裏傳開。
    許多人跑來圍觀,親眼瞧見春娘快速織布的情景還是震撼到她們。
    特別是那個可以自動跑來跑去的線梭,讓人驚訝不已,百思不得其解。
    一問價格,這一台織機竟然要一百多兩,簡直讓人咋舌。
    不過,當大家知道這東西是從數千裏之外的吳越采購而來,好像又在情理之中。
    許多人家心癢難耐,暗戳戳去外頭打聽哪裏能買到一樣的織機,結果無功而返。
    很快到了臘月,薑三郎等人做完役工回來,就發現自家屋裏堆滿潔白棉布,足足有數百匹之多。
    而家裏偏房與堂屋各放兩台織布機,一共有六台,每台都有一位織娘在織布。
    另有幾人在屋簷下紡紗,有本村的媳婦子,也有外村的。
    “怎麽回事?”薑三郎問妻子。
    春娘笑眯眯道:“我請了幾個織娘幫咱家紡紗織布,家裏棉花已經快織完了,你瞧瞧這些棉布多好,回頭給你做幾身衣裳穿。”
    “我不是問這個。”薑三郎指著家裏的織布機問:“這些都是哪來的?”
    “請人打的唄。”
    春娘嗔怪地瞪一眼丈夫,去灶房給他燒水洗漱。“周茂給咱家捎來兩架織布機,閨女想回本,就去請人打了二十台部件,拿回來自己組裝的。”
    薑三郎跟著妻子走進灶房:“二十台?其餘的呢?”
    他看家裏不過六台,難道其它的都賣了?
    春娘往鍋裏舀水:“其餘都放著呢,寶兒說等你回來再出售。”
    薑三郎坐到灶台後頭,幫忙點火燒灶,不時探頭詢問:“周茂給咱家多少錢一台?”
    “兩台二百三十兩。”春娘蓋上鍋蓋,說:“所以閨女想將這筆錢賺回來。”
    薑三郎點點頭,給灶膛添草,“寶兒說的對,回頭我去問問誰想要,就五十兩一台吧。”
    春娘噗哧一笑,“你父女兩個還真想到一塊兒去了。你也不用去問,我都登記了呢。”
    “咱們村有十戶想買,西村那邊有三戶,連別的村子也有人過來預訂,我已經盤算過了,一共二十八戶人家要買這種織機,她們已經給了定金。”
    “二十八戶?”薑三郎簡直驚呆:“那,那咱們能賺多少?”
    春娘神秘一笑,並不言語。
    自家分別在幾個地方定製機器組件,若組裝起來,一台織機的成本才十兩銀子左右。
    假設按照閨女定的價格,一台五十兩,那麽自家一次就能賺一千一百多兩。
    一千多兩啊,這輩子她想都不敢想的數目。
    有了這麽多錢,即便以後掙不到銀子了,自家就是妥妥的富裕之家。
    但這事兒還得丈夫定奪,男人有男人的考量,自己與閨女可不敢胡亂做這個主。
    “既然有二十八戶定了織機,家裏這些肯定不夠,你們準備怎麽做……”
    薑三郎還沒說完,春娘就道:“我與寶兒又定了三十台部件,等過幾日就去取回來。”
    這次訂製織機的零部件,用的都是別人給的定金,所以春娘根本不擔心東西拉回來沒人要。
    等賺到這筆錢,自家就在村裏蓋一處紡織堂,再雇幾個織娘,專門紡織棉布。
    反正整個鄉都開始種植棉花,以後棉花隻會越來越多。
    到時候棉花賣不出價,她就紡織成布匹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