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一個孩子又能有什麽壞心眼呢

字數:4399   加入書籤

A+A-




    台
    當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出,王曾的心頭頓時狂跳不止,連帶著呼吸都變得急促了幾
    官家的嗓音或許還有些稚嫩,但語氣鏗鏘有力,如果不是發自肺腑,又怎能頌出這般絕句?
    下一秒,一股潮熱從王曾的心底驟然湧出,然後又迅速擴張至四肢百
    他隻覺胸口那顆撲通撲通狂跳的心,跳動的愈發踴躍,似乎在催促著他做點什
    必須要做點什麽!
    緊隨其後,王曾顧不上什麽韜光養晦,徑直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向著趙禎一
    “陛下聖德!”
    而後,他又對著劉娥一
    “請太後降”
    沉默片刻,劉娥微微點頭,當場下發了指
    “著中書草詔,自今歲起,占稻所產,一律並入夏秋兩稅,不得異等相”
    “此詔,五日內下發各”
    言罷,劉娥心中響起一聲歎
    六哥到底還是個孩子
    太衝動了一點!
    正常情況下,應該先由大臣們討論,再綜合各方意見,然後選出一個最有利於自己的方
    然而,劉娥隻是站在了第一
    不貿然下場的道理,趙禎當然明白,但他偏偏這麽做
    偶爾冒失一點,方才符合他這個年紀的行
    此外,他這麽做也是為了主動接過話語
    占城稻是早稻,以南方的地理環境以及氣候,完全可以做到一年兩熟,嶺南地區,甚至可以一年三
    如果繼續任由兩府大臣扯皮,推行稻麥複種的事,恐怕就沒了下
    落坐之前,趙禎又對著劉娥行了一禮,緊接著,他目光一轉,看向了三司各部副使那
    “俞待製獻可),朕聽聞,卿是歙州人?”
    一聽到官家欽點,留著濃須的俞獻可,立刻從驚詫中回過神來,他剛剛一直在回味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
    此句,絕妙!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為君之道,成矣!
    俞獻可施禮道:“回陛下,臣確是歙縣”
    趙禎微微點頭:“歙州地處萬山之間,大山之所落,深穀之所窮,鑿山而田,累層而上梯田),地多貧”
    “以卿觀之,占稻與本地稻種,孰優孰劣?”
    俞獻可執禮道:“鑿山為田,耕者數倍其力,然所得,卻等於,甚至少於低田平地)所
    又以,粳稻者,非膏腴之田不可種,占稻者,不問肥瘠皆可
    以臣觀之,占稻更適合歙州山田梯田”
    “”
    俞獻可的回答,趙禎很滿意,對方沒有避重就輕,而是直接給出了他想要的答
    有那麽一點擔
    旋即,他目光一轉,看向了胖乎乎的丁
    “丁司空,鹹平年間,卿為福建轉運使,閩地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民多而地狹,閩地多種占稻,是朝廷主之,還是百姓自發為之?”
    丁謂想了想,沉聲
    “當是自發為”
    趙禎追問道:“朕聞,閩地稻種可一年兩熟,此事可否屬實?”
    丁謂道:“回陛下,閩地稻種確可一年兩熟,但一年兩熟之地,並非福建一
    嶺南、江淮之間,亦有一年兩熟之
    然,田雖兩收,二獲收)卻遠不如一
    唯有膏腴之田,或可一年兩”
    聽到這話,趙禎頓覺恍
    是了,他好像犯了一個常識性錯
    後世的水稻一年兩熟、三熟很正常,而擱在北宋,沒有充足的肥料供應,雙季稻,似乎有那麽點水土不
    雙季稻,雙倍的付出,產出卻沒有單季稻的一倍之
    另外,牛也是一樣非常貴重的農業生產工具,許多百姓農耕時,都是問上等戶借牛耕
    借牛耕田,當然不是免費
    地主怎會好心?
    一般而言,借牛者需要向耕牛出租方支付一成的糧食產
    所以,很多舍不得割讓一成產出的窮苦之家,大多選擇以人力犁
    人拉犁,一年還要來個兩次,然後付出和收獲又不成正比,底層老百姓,自然不願意種雙季
    不過,雙季稻以及稻麥複種製還是有操作空間
    如果覺得事情難做便不做了,技術還怎麽發展?
    念及至此,趙禎重新組織了一下語
    “占稻早熟,三到四個月即可收獲,似閩地等南方多熱地區,一年或可種雙”
    “而江淮之地,可先種早稻,秋收之後,複種小麥,四月收麥,五月種稻,九月收稻,十月種
    如此,一年雙熟,賦不加倍,而歲收倍”
    “至於,地力問題,以輪種之製,今歲複種,明年單種,以養地力,可否?”
    聽到這個問題,台下的眾臣紛紛陷入了沉
    可行嗎?
    在座的人,雖然也有寒門子弟,但寒門,至少占個‘門’字,最低也是低層官吏家庭,或是祖上闊
    對於他們而言,談經論史,除了武臣出身的曹利用,其他人都很在
    但,農田技術之類的話題,隻能說專業不對
    一旁,劉娥看著侃侃而談的官家,心裏頓時生出一種‘孩子長大了’的感
    緊隨其後,她的心底又倏地湧出了一股危機
    官家越賢明,她還政的時間,是不是越早?
    “陛下,臣請對!”
    片刻後,王曾站了出來,他覺得官家的初衷很好,但農桑,國之大事,不可擅
    所以,必須慎之又
    “國家糧餉,多仰東南之地,每歲600萬石漕糧,皆以淮水入汴州,奔赴京
    以臣觀之,雙熟之法,固然利
    然,農桑,事關民本,改稻之策,不宜妄
    臣請,先於諸路官田,擇田而試之,觀其成
    如效果斐然,再另謀推廣之”
    王曾的這番話,趙禎深表讚同,但他並沒有第一時間回應,而是將視線投向了身旁的劉
    今天的他,動作有點多,是時候將主動權還給劉娥
    一側,看到官家那純善的眼神,劉娥心底忽然生出了一絲愧
    她剛剛都在想些什麽啊?
    官家隻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能有什麽壞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