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郵寄
字數:4349 加入書籤
出了軋鋼廠,李衛國開著侉子一路往東直門那處獨門小院開。
這處從李懷德那暫時要過來的小院,除了每個月定時交易,平時李懷德基本不往這邊來。
一直都是李衛國在用,偶爾用作物資中轉掩人耳目。
開了幾分鍾,侉子很快就到了小院門口。
車子停下熄火,李衛國便道:“柱哥,你在這兒等我一會兒啊。”
“好。”
傻柱不知道李衛國帶他來這裏幹什麽,自然是全程聽吆喝。
下了車,李衛國掏出鑰匙徑直上前去開門。
進了院子,將大門隨手關上,意念掃描了一下四周,確認沒問題。
然後大手一揮,就從空間裏取了一大麻袋白薯出來。
一麻袋一百斤,不多不少,正是昨天晚上答應了傻柱的份量。
錢,昨天已經收了,答應人家的事情自然得給人家辦妥,不然餓出人命來可不好交代。
取出了白薯,又在院裏待了兩分鍾,感覺差不多了,李衛國才一手提起大麻袋,打開院門走了出去。
提著東西出來,傻柱一看,頓時兩眼放光,連忙迎了上來。
“幼衛國,你朋友都準備好啦?”
傻柱看著滿滿的一大麻袋,欣喜不已,晚上回家總算能有個交代了。
“是啊,今天早上去了一趟糧所,人家就給準備好了,行了,搬上車吧。”
“誒誒,我來我來”
傻柱殷勤地接過麻袋,雙手一提,很麻利地就搬起放進了侉子的車鬥裏。
東西放好,鎖好院門,李衛國跨上侉子,問道:“東西拿到了,咱現在就去郵局?”
傻柱想了想,道:“要不勞煩衛國你先載我去一趟糧站吧,我身上還帶著糧票,順道去買二十斤糧,一起給飛燕家裏寄回去。”
昨晚傻柱就說了要從口糧裏擠出二十斤來給彭飛燕家裏寄回去,不過他沒有全國糧票。
本地糧票寄過去沒法用,想要換成全國糧票手續又非常麻煩。
沒有門路的,全國糧票一次最多隻能換三十斤,得單位打證明。
另外還要用三兩油票,也就是十斤糧對應一兩油。
不是經常出差辦公的人,想開介紹信換全國糧票是非常麻煩的,單位一般情況也不給你批。
而且傻柱也沒有油票,每人每月的食用油定量才三兩,自家吃都不夠,更別提拿去換了。
所以他隻得先去糧站買現糧再郵寄,寄實物郵費貴是貴一點,但是也沒法,有多大條件辦多大的事兒。
見傻柱有了安排,李衛國也無所謂:“行,那咱走著,上車。”
“好嘞。”傻柱屁顛屁顛地挎上後座。
上車點火,兩人直奔最近的糧站。
花了小半個小時,從糧站那裏買到二十斤棒子麵後,李衛國又載著傻柱往南鑼鼓巷附近的地安門郵政支局而去。
地安門郵政支局,建於1906年,稱後門郵局,是帝都最早的郵局之一。
解放接管的時候被稱為地安門大街郵局,編號9支局,特殊時期,曾稱總路線郵局。
這家郵局正是周燦老爸所在的郵局,周爸目前是副局長,據說正處於上升期,也不知道升了沒有。
曾經周燦高中畢業安排工作的時候,周爸還想給周燦在郵局裏安排個八大員之一的郵遞員幹幹的,以後也好接他的班。
隻是周燦吃不了這個苦,擔心天天送快件把自己的一身肥膘給折騰沒了,果斷拒絕。
最後選擇了供銷社,甚至還美其名曰:近水樓台好養膘
到了郵局,停車熄火,李衛國和傻柱兩人一左一右拎著一百二十斤的糧食直奔營業大廳。
一進營業大廳,就可以看見郵局裏麵工作人員忙忙碌碌的身影,不停的有郵遞員進進出出。
建國初期的時候,郵局就已經形成了四項基本的業務函件、包裹、匯款以及報刊發行。
當然,郵局的業務不僅於此,郵局同時還有電話和電報業務,極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通信、寄件等需要。
就近找了個服務窗口,填寫好單據,傻柱便喊來了一位空閑的男郵政員。
傻柱人雖然莽,但多少也懂點人情世故,人家郵遞員一過來,他就給人家遞了一根大生產,請人家受累幫忙檢驗。
郵政員接過香煙,本來因為忙碌繃著的臉頓時溫和了許多,低頭看了一眼兩人腳下一大一小的兩個麻袋。
問道:“寄什麽東西?”
“寄點糧食。”傻柱說道。
“糧食?”
郵政員眉頭一皺,仔細看了一眼腳下的兩個麻袋,又問道:“多重?”
“一百二十斤。”
“嗯?一百二十斤?”
聽了傻柱的回答,郵政員的聲音不自主地抬高了幾分,本能的就想質問幾句。
不過看見他身邊還站著一位身著警服的警察,便又按捺了下來。
現在糧食這麽緊張,寄這麽多口糧,如果沒有單位證明或者像執法人員在場的話,傻柱是少不了要被逮起來盤問一番的。
這個時候大家的口糧定量都是十斤,得攢多久才能攢到一百二十斤。
如果沒人證明,那就是投機倒把,立馬就得帶走。
好在陪同的李衛國不僅身穿警服,同時腰上還隨身配槍,一看就是幹部,足夠證明東西合法。
郵政員友善地朝李衛國點了點頭,也不再多問,低頭將兩個麻袋打開一一檢驗。
確認東西無誤後,這才拿過兩個大麻袋將帶來的一百二十斤糧食平均分成兩份進行打包封口。
這個年代在郵局寄東西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太大太重的東西基本是不收的。
比如你想寄套家具什麽的,甭想,從哪裏來回哪去,絕對不可能。
就拿傻柱這一百二十斤糧食來說,全部裝在一起,人家也不收,超重了。
不過可以靈活變通,平均裝成兩個六十斤的包裹,這就行得通了。
如果再不行就再分一個包裹,當然,多少個包裹就得填多少張單據,稍微麻煩一點。
封完口,郵政員在兩個包裹的外包裝上麵寫上收發件人雙方的地址和姓名,隨後便讓傻柱拎著東西跟他去稱重,計費。
一連串操作下來,花了十來分鍾,總算是繳完費拿到了郵遞單。
拿到郵遞單,傻柱又朝收費窗口的郵政員問了一句:“同誌,東西大概多久能到?”
窗口裏的郵政員低頭處理著自己的工作,頭也不抬道:“十天半個月吧,最晚不會超過一個月。”
傻柱點了點頭,沒有意外,這年頭運輸條件就這樣,十天半個月都算快的了。
彭飛燕娘家雖然缺糧,但想來十來天總是能堅持一下的。
等這批糧食一到,節省著點,足夠一家子堅持到年底大隊結算工分和糧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