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1天我的語音輸入今天到貨但是可能錯別字多

字數:7805   加入書籤

A+A-




    最後一天,我的語音輸入今天到貨,但是可能錯別字多!
    請假!
    為什麽中、日、朝東亞)會不約而同在十七到十九世紀中葉走向“閉關鎖國”?
    “西風壓東風”——為什麽中、日、朝東亞)會不約而同在十七到十九世紀中葉走向“閉關鎖國”?
    我們觀察十七到十九世紀中葉的東亞,不難發現一個殊途同歸的情況,那就是當時的東亞三國中、日、朝)都選擇了“閉關鎖國”的政而正是這一政策導致了近代東亞的落後和動蕩的命筆者希望通過一些自己的看法的陳述,拋磚引玉,引起大家理性的思考和討論,將這一問題探討深入,獲得新
    首先筆者認為有必要說一下本文的前提——“閉關鎖國所謂“閉關鎖國”並不是猶如在海岸線上建立起“長城”那樣,完全禁止海上的貿易和人員的往來,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限製海上貿易和人員往說完這個前提之後,那問題就是當時為什麽要限製貿易和人員往來?而更加有趣的是,實際上在唐宋元時代東亞地區的海上貿易還是很繁榮的,為什麽到了明清卻衰落了?而為什麽與海洋關係比中國更為密切的日、朝也在同時選擇了這一政策了?要回答這些疑問,筆者認為有必要從東西方海上貿易的初始階段說起……
    一、近代前東西方海上貿易小傳
    我們常常說西方民族是海上民族而東亞的民族是農耕民族,其原因就在於我們生活的這片大西方文明包括古希臘羅馬文明、兩河文明、古埃及文明)的發詳地細幾乎都是圍繞著那片相對安靜的大海——地中海,即便是兩河與尼羅河流域的東方也是紅海和波斯灣,相較於東亞廣闊而狂暴的西太平洋顯然是適宜航海加之地中海破碎的地形,大海上星羅棋布的島嶼更加便於原始的短途航海,而東亞的航海則是要麵對寬闊的大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今天西方文明的主要來源的古希臘羅馬文明,由於其多山少地的特點,使得他必須要通過海上貿易獲得糧食和其他物質,而東亞則由於其主要的文明起源來自中國的中原大地,其本身的大平原地理特性,使得東亞文明對於海上貿易的需求並不是那麽的強
    我們大致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對海上貿易不同的曆史情因此曆史的看東西方文明在之後海上貿易方麵差距似乎並不難以理但這並不足以解釋東亞特別是中國)在唐宋元時期海上貿易的高潮和十七到十九世紀的失
    至於說到唐宋元時期海上貿易的高潮,筆者以為關鍵因素就是在於東方的強當然具體而言還是有區別至於唐朝海上貿易的發達,筆者以為就是因為它的強盛,因為他海納百川、無所不包的胸襟,它的開放是它強盛的原因,而它的強盛自然也會促進這種開而宋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陸上絲綢之路被遼、金少數民族政權斷絕,海上成為其唯一的貿易通道,加之指南針被運用於航海,海上貿易的發達是必然而元朝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其民族本身是遊牧部落而來,其王朝奉行了遊牧民族慣有的重商主義政當然還有個關鍵的共性因素,那就是東方有西方的貴族生活“必需品”茶葉和瓷這一切都促使了東方海上貿易繁
    但是隨著1453年5月29日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東西方在大洋上的實力對比發生了巨大的變
    由於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奧斯曼帝國控製並切斷了東西方的貿易通道由於其不明智的大幅提高了東西方陸上貿易的關稅,使得商人的貿易變得無利可圖所致,因此東西方陸上貿易幾乎斷使得西方人中西歐的人)為了獲得他們急需的東方商品——香料、茶葉等,開始向東西兩個方向的海上開拓,一個向西發現了新大陸,一個相東繞過了好望角抵達印最終結果是刺激了航海技術的發展,和對落後地區和民族的掠奪壯大了西方的實力發展了早期資本主由此,西方在海洋上開始真正意義的麵對東
    就在同時,現代科學在歐洲興起,這意味當時包括東亞在內的一切國家和地區在之後必然的落至於為什麽歐洲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為什麽沒有發展出自己的現代科學可謂是眾說紛紜,但是事實就是至少在十七世紀中後期,東方在軍事裝備和戰鬥力方麵已經式微確是不爭的事實可參見拙著《明末清初中國軍事式微的發軔》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落後,那麽為什麽就在這樣一個關鍵的轉折時期東亞幾乎是“不約而同”的原則了“閉關鎖國”了?
    二、“閉關鎖國”前提探究
    首先就是由於地理上的隔絕,使得東方對當時西方變化的意義並沒有深刻了即便是當時最聰明的知識分子也沒有能夠意識到,封閉的海洋實際上是失去的最重要的是學習西方先進科學的機而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東方相較於西方落即便是到了今天,如果把東西方的科學技術在宏觀上對比,西方科學技術還是領先於東方當然如果以國家作為維度,科技水平中國隻落後於美國,雖差距還是巨大的,但絕對可以笑看英、德、法諸既然沒有了從曆史大視角上認識“閉關鎖國”危害可能,那麽東亞三國在實施“閉關鎖國”政策的時候的思想阻力當然會小很在這一點上,筆者並非苛責古人的視野,但這卻是曆史因果的無情必)
    而問題的反麵就是在當時的東方卻非常遺憾的是沒有發生西方當時的變究其原因肯定不是這篇短文可以討論,不過筆者卻有一個思路供大家笑話之筆者以為,正如前文所言的“西方當時的變革”,或許在某種角度上包括東方在內世界其他地區,可能由於其自身特殊的“非西方”原因,導致其無法自發的發生“西方當時的變革正是沒有發生“西方當時的變革”,和東方相對自給自足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得東方不可能產生如當時西方那樣對外開放和走出去的需就好像美洲土著居民在殖民者到來之前幾千年都沒有發明輪子,當然原因很多,但是結果畢竟是遺憾
    而正是當時的東亞自身發展的僵化,與對外部發展認識的不充分,才產生了“閉關鎖國”的第一個前
    其次是東西方商人地位的不同,導致了東亞對待“閉關鎖國”的問題時,缺乏實質性的阻
    從曆史上看,特別是中國古代的曆史上,商人作用較大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國家分裂是時候,而國家統一之後商人的地位便會急劇下降,甚至連基本的政治權利都會在法律層麵上被原則性的剝奪我們可以看到,春秋戰國時代子貢、範蠡、呂不韋這樣的商人對曆史的影響力在後世是很難見的,而且在法律和文化上是輕視商人的,比如不容許商人科舉……其原因簡單的說,就是商人的流動性與國家統治者所要推行的小農經濟的穩定性其實小農經濟的優勢之一就是穩定,小塊的可耕種土地使得勞動力願意留在土地上,但是也束縛了勞動)是相悖而商人往往可以短時間獲得巨額利潤並聚集起大量不靠土地的流民,潛在的威脅到了統治,因此東亞的統治者往往會選擇製約商業的發展來限製商人的力而實際上,十七到十九世紀東亞三國“海禁”的部分動因就是限製因為海上貿易而富可敵國的商當然,還有文化上對商業輕視和對農耕的重視,和部分時期難以獲利的朝貢貿易……這也是為什麽,即便是中國海上貿易最發達的宋元也有過多次輕率的海禁的原
    而同時的西方,由於曆史上從古希臘羅馬時代開始)對商業重視,以及中世紀以後歐洲的分裂,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導致了西方諸國對海上貿易的高度重中世紀歐洲的分裂導致各國國土都是相對較小的,在戰爭裏常常無法支付龐大的軍費,或者是自己的領土無法全麵的產出自己所需要的物因此歐洲的國王們常常會向商人借錢獲得商人的借款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到與歐洲相比,即便是當時東亞最小的朝鮮以其國土麵積也算得上是歐洲的大國在十七世紀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因為借款而“破產”,即便是這樣王朝回複財力之後,還是繼續償還債這些從側麵反映了商業和商人對歐洲各國的重要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也促使了海上商業的發展並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利再加上歐洲對東方商品和海外殖民地物資的欲求,使得他們沒有可能去限製商人,以及限製以商業為目的的海上貿易的發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走向大海動力的不足,形成了“閉關鎖國”第二個前
    三、東亞“閉關鎖國”的動因
    在簡單說明了“閉關鎖國”的前提之後,我們不禁要問,十七到十九世紀中葉東亞三國幾乎同時“閉關鎖國”的動因是什麽?
    1、軍事上的被動防
    我們知道在世界範圍內的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中葉海盜活動都是非常猖獗的,具體的原因當然有某些國家的支持,而其根本的原因卻在於航海技術和海上貿易的發展,使得大洋上的海盜活動極為有利可而世界海洋秩序的混亂,和各國海上力量的相對不足主要是在風帆戰艦時代,各國的海軍均難以以其裝備有效的控製海洋),使得海盜生存成為可而這個因素放在東亞也是合適
    特別是十六到十七世紀,日本經曆了戰國時期,而中國則是明末清初的混戰,所相伴隨的就是包括沿海地區在內的國家邊緣地帶因為中央政權控製力減弱帶來的混在加上上文的原因,造成了那個時期東亞沿海地區海盜的興起,較為著名的有日本武裝浪人組成的倭寇,中國的海盜汪直和鄭誌龍而東亞各國或多或少的為就減少損失或者是打擊海盜,選擇了限製切斷)海上貿易和遷界禁海等措之所以這樣,其考慮在於:1由於對海運的貨物缺少必要的控製手段,為了切斷海盜物資供應,所以采取了一刀切式的禁止或大幅限製海上貿易;2由於海盜多以上岸劫掠為主,遷界禁海實際上就是一種“堅壁清野”,用以斷絕海盜搶奪物質的可
    而在同時,由於西方殖民者的擴張,雖然尚未與東方發生激烈的碰撞,但小規模的衝突確是時有發而當時的統治者們由於對視野的有限,同時也是軍事上的對抗即便是勝利也是非常吃力的可參見拙著《明末清初中國軍事式微的發軔,因此寄希望於用對付海盜的方式來對付這些侵略當然初衷是好的,可是問題是由於西方殖民者和當時東亞土生海盜的本質不同,就注定了東亞的“閉關鎖國”是一場飲鴆止渴式的的自救,結局是悲壯而徒勞
    2、經濟上保守的發
    前文提到過東亞小農經濟的發展是與商業發展想矛盾的,由此東亞各國在當時往往因為各種原因限製或打擊商業的發又因為地理大發現之後,海上貿易的利潤極為豐厚,使得東亞各國的商人為了追求巨額利潤而選擇走私——甚至是武裝走私,這勢必導致了各國更為嚴厲的海
    同時,隨著玉米等高產糧食作物的引進,東亞人口急劇增長,人多地少的情況愈發凸顯,普遍的貧困成為常而由於當時的東亞國家文化習慣,自然是不會選擇利用商業來發展社會經濟,因此選擇限製包括海上貿易在內商業,並通過小農經濟將人民限製在土地上成為其穩定社會的必然選當然在此期間,如中國有包括“隆慶開關”等放寬海上貿易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時期,但是考慮到此時期隻開放了一個港口或者是海禁相對開放的時代,其通商口岸也是非少),可見這樣的開放是極為有限的,是不足證明或改變事實上的政權對商業行為的限
    3、文化上的相互排
    在當時西方文化的傳播主要是以基督教的傳播為代表,而基督教因為有著更強的排他性而難以融入東亞本土文化因為作為“一神教”,是難以融入其他信仰的“神祇”),並且它的思想裏有許多東亞統治者和思想界所不喜歡的因素,導致了其在麵對東方文化時,產生了劇烈的摩實際上在查閱當時東亞三國的有關海禁的措施裏,能夠看到有限製外國書籍進入、限製傳教、限製與外國人接觸、限製在外生活的本國人回國等措施,甚至還會有抓捕基督徒的行而這種文化上的限製,不僅限製的是基督教的傳播,實際上也是限製了以基督教傳教士為代表的西方文以上也是所謂“閉關鎖國”政策的重要內
    中西文化的相互排斥,其實細想想也是不可避免的,畢竟是在歐亞大陸的兩端幾乎是相互獨立發展幾千年產生出的文明當然是不同處甚多了,基督教問題不過是這種不同文明碰撞的直觀表象罷了……不過本來這樣的排斥可能會以比較文明、柔和的方式出
    但是,問題在於地理大發現之後的歐洲擴張幾乎都有基督教傳教的影子,特別是在對某些艱苦地區的殖民過程裏,西方殖民者是有著更為強烈的宗教目的——將上帝的福音傳向世再加上當時的世界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西方在各方麵開始了全麵的領先,使得東方在麵對以基督教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時,發現這些傳教士所依靠不隻是信仰,還有堅船利炮,帶來的文化不隻是豐富別人的精神而是要取而代麵對這樣的文化傳播,同樣古老而驕傲的東亞文明可能屈服嗎?而這樣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直到明治維新之後,東亞各國才陸陸續續的開始發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東西方文化交融發展的道不過可惜的是,當時的東亞還沒有人有這樣的眼觀和智慧去認識、解決這樣的問題,直到十九世紀末長期而不屈的抗爭之後,才找到了自己道
    總結: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十七到十九世紀中葉的東亞三國不約而同的選擇“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在麵對掌握現代科學的西方時的被動防禦,是一種文明衰落時視野狹隘的必然表而如果說本文有什麽目的的話,那就是近代曆史鐵一般的事實表明,現代科學才是強國之道!
    在19世紀70年代,英國逐漸減少在澳洲的軍事存在,各個殖民地相繼建立自己的防衛部由於擔心俄國從海上入侵,海軍也是必不可少這其中,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殖民地就從英國訂購了2艘炮艇和1艘魚雷
    下麵就簡單介紹一
    "阿爾伯特"號bert)
    bert
    "阿爾伯特"號是一艘b1型"倫道爾炮艇",由澳洲的維多利亞殖民地向英國的阿姆斯特朗.米切爾公司訂購建該艦於1884年初完在6月25日,與"維多利亞"號和"奇爾德斯"號一起抵達維多利亞殖民它在殖民地海軍的服役經曆短暫而平在1890年,更換了新的主1893年,轉入預備1897年,它又賣給了維多利亞公共工程部在一戰爆發後,"阿爾伯特"號被征用,並計劃改裝成一艘拖但工程還沒有開始,計劃就取消最終,它於1917年除役解
    排水量:350噸
    規格:35米7.6米
    航速:10節    "維多利亞"號是一艘d型"倫道爾炮艇",由澳洲的維多利亞殖民地向英國的阿姆斯特朗.米切爾公司訂購建造的,於1884年初完在2月下旬,它與炮艇"阿爾伯特"號、魚雷艇"奇爾德斯"號在馬耳他,休整後繼續出發前往澳此時,戈登將軍在喀土穆戰死的消息傳到了英它們立即出發前往蘇丹支援英國軍隊作當它們於3月19日抵達薩瓦金時,衝突已經深入內陸,軍艦無法提供任何支三天後,它們繼續啟程前往澳大利6月26日,它們抵達墨爾本,途徑亞丁、科倫坡、荷屬東印度和托列斯海
    由於19世紀9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維多利亞"號在1893年退役並出在1896年時,它被西澳大利亞政府購但在1902年,它又被出售給了總部位於悉尼的芬威克斯拖船公司,當作拖船使在悉尼港服役18年後,於1920年報
    排水量:530噸
    規格:44米8.2米
    航速:12節<)主炮,後更換為1門k vii型主炮;1門k i 80磅艦炮;2門12磅炮和不明數量的諾德菲爾德機關    "奇爾德斯"號由澳洲的維多利亞殖民地向英國的桑尼克羅夫特公司訂購建造的一艘一等魚雷造價10500英該艦於1883年開工建造,1884年初完
    1884年2月3日,它從樸次茅斯啟當戈登將軍在喀土穆戰死的消息傳來的時候,它和"阿爾伯特"和"維多利亞"號炮艇正在馬耳維多利亞殖民地向三艦下達增援蘇丹的命它們於3月19日達到蘇丹的薩瓦此時,戰事已深入內陸,軍艦無法提供任何支三天後,三艘軍艦啟程繼續前往澳洲的旅在6月26日,到達澳大利亞的墨爾
    1901年,"奇爾德斯"號加入聯邦海1911年,它又加入澳大利亞皇家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它在維多利亞海域服役,並作為"刻耳柏洛斯"號的供應1918年4月5日,"奇爾德斯"號以20英鎊的價格出售給了南亞拉的公
    排水量:63噸
    規格:36.1米米米吃水)
    航速:1920節
    編製: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