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會所

字數:10076   加入書籤

A+A-


    “好呀,不過不會給你帶來什麽麻煩吧?”
    畢竟上次出門也沒多久,一出門就遇到了麻煩,雖然誰都不想,但終究體驗不
    林黛玉也知道,賈環這次是有正經事要做,也擔心會給賈環帶來不好的影
    “不會”
    賈環滿眼寵溺,看著林姐
    “咱們是出門找樂子,又不是出門找麻”
    “我的原則是,咱們不惹事,但是遇到了也不怕”
    反正都是別人的錯的就是了!
    顏正義,顏正義,顏值即正義……
    總而言之,賈環就是吃林姐姐的顏,那麽問題肯定是別人的……
    “放心吧,之前在路上給咱們添麻煩的人,已經被他爹收拾的親媽都認不出來”
    “而且現在還有求於我,在國子監裏那是鞍前馬後的伺候著,可老實了,就是個乖寶”
    賈環就差拍著胸脯保證,一塊出門隻有別人躲咱們的份
    “那就好,不然的話,我還是不要出去”
    被賈環安慰一番之後,林黛玉也放下心來,臉上緊張的表情也放鬆了許多,又重新掛上了微
    “趕緊吃魚吧,我也好長時間沒有吃過江南的湖鮮”
    “等明天見了林一和林二之後,我一定要再問問他們,看看能不能多搞一點過”
    “最好是活蹦亂跳的那種,不然的話,都不好送給老太太嚐”
    說起來也是,要是一般人倒也就罷了,送上一兩道做好的飯菜,大家一起嚐嚐鮮也不是不可
    但是孝敬長輩的東西,如果不能找個好的由頭,肯定又要被問東問
    都解釋一遍,還不夠麻煩
    “行,明天就再問問,實在不行的話,就讓他們再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從江南再送一些過”
    對於林姐姐的想法,賈環自然無有不
    生活了那麽多年,有了那麽多錢,想吃口魚怎麽了?
    不就是留在這個時候用的嗎?
    “也不用太麻煩,要是實在辛苦就算”
    多年寄人籬下的生活,已經讓林黛玉養成了謹小慎微的習
    看別人的臉色討生活,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如今條件已經發生了變化,有些習慣可以慢慢改過來
    “林姐姐放心,肯定不會有多麻”
    “既然能搞這次能搞過來,那麽就說明已經有那麽一條渠道走通”
    “再送一批過來,也隻是重複一下過”
    賈環表麵上並沒有當做一回事,故作輕鬆,隻是想讓林姐姐安
    看著眼前清澈明亮的雙眸,賈環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做點什
    榮國府肯定不是久居之地,無論是按資排輩,還是裏麵牽涉到的利益關係,即便是賈環中了狀元,也一時難以理
    最好的方案莫過於先跳出去,然後再反手清
    旁觀者清,總能有一個比較好的方
    ……
    翌
    西城偏北,一個兩進的,非常傳統的四合
    賈環和林黛玉輕車簡從,很容易就找到了地
    院子入口的位置偏東,門樓看起來還挺並不怎麽新,應該是有些年月的老院子
    而且,想必師徒三人搬進來之後,也都沒有翻新
    進了院門之後,就是影
    一般而言,影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單獨修建的一堵牆,隻作為影壁來使
    還有一種就是,把影壁和前院東廂房的一堵牆共用,好處也顯而易見,可以多出不少的實際使用麵
    從外麵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院子裏收拾的還算是不錯,十分的幹淨利
    院子裏十分空曠,地上留下了不少打磨的痕跡,想來應該是練功的地
    為了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林大並沒有到門口迎接林黛玉,而是一直守在二
    見林黛玉和賈環進來之後,趕忙上前行禮:“見過大小姐!”
    和賈環想的不一樣,林大看起來並沒有白發蒼蒼,精神矍鑠之類
    而是一個看起來有點疲憊的中年人,感覺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依靠自己,但是放眼望去,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讓自己依
    就好像盡心盡責版的政老爺一樣……
    隻是到底還是眼神出賣了林大,炯炯有神,不是一般
    而且穿著也比較考究,整潔得
    “您是林伯吧?”
    沒想到林黛玉好像還認識,驚奇中帶著驚喜,還有點不太確
    “沒錯,沒想到過去這麽多年了,大小姐竟然還記”
    能被林黛玉一眼認出來,是林大之前沒有想到
    畢竟從林府離開的時候,林黛玉尚且很小,按理說應該沒什麽深刻的記
    林大早年受惠於林如海,後來就跟在了林如海身邊,一直就當個管事什麽的,算是幫幫忙,打理打理俗
    勉強算是充當個管家
    隻是後來林如海在任上之後,一開始鹽商們還摸不清楚底細,還很忌
    但是隨著林如海把握住了工作節奏之後,為了幫皇帝抓銀子,就開始整頓兩淮的鹽業,讓鹽商們飽受官府打擊之
    古代的鹽業,和開礦冶鐵一樣,都是管製行
    最早的時候,主要就是為了往邊關輸送糧食,按照糧食量的多少,開具鹽
    所謂的鹽引,實際上就是一種授權,一種可以參與食鹽販運的授
    作為管製行業,從生產端到銷售端,就必須全都掌握在官府的手
    首先鹽場生產出來的鹽,就必須由專門的鹽丁負責管理,沒有條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鹽引,是不允許把鹽提出來
    鹽商們拿到鹽引之後,說白了就是個渠道商,或者說是二道販子,到指定的鹽場,去買指定數目的
    然後根據鹽引上的規定,賣到指定的地
    所有的環節和流程,都必須嚴格按照規定來執
    無論是數量還是價格都是提前定死的,裏麵的利潤多寡,基本上一算就出來
    要知道鹽引的數量是有限的,而且根據鹽引的數量不同,以及專賣區域的不同,都是要照章繳納鹽稅
    其實鹽商們利潤的大頭,一直都是私
    所有的製度,在一開始製定的時候,目的肯定是單純
    隻是在後來執行的時候,總是會出現問
    沒辦法,情況發生變化之後,總是會有所調
    按照原本的運糧開中法,肯定是沒有那麽多問題
    無論是誰想要掙這筆銀子,那就老老實實去送糧
    隻是好處來的太容易,製度就容易走
    自從納糧開中變為納銀開中之後,整個鹽業市場是開始了狂
    從表麵上來看,最起碼戶部來銀子更容易
    以前把糧食運到邊關,隻是在給戶部降低邊關糧食供應的成本,說起來並不是戶部的隻管收
    但是換成納銀開中之後,商人們想要鹽引,就必須先把銀子交到戶部,可以說在這種情況之下,戶部的歲入暴
    而且還有一點也十分重要,那就是直接改變了鹽業的利益格
    送糧食這種事情,肯定是靠近邊關的商人,做起來更加容易一
    而且朝廷軍隊駐防就在當地,關係也好打通,所以納糧開中法,著實養肥了一大批的晉
    而納銀開中之後,鹽場主要分布的兩淮地區,就開始逐漸崛
    靠近主產區,而且還靠近主要市場,隻要砸銀子,就能拿到鹽引,壓根就沒有晉商什麽事兒
    相互之間競爭激烈之後,鹽引的價格自然而然就被炒了上
    沒辦法,不出高價,也不找關係的話,壓根就沒有你想要的份
    拿不到鹽引,鹽商就是個
    相互搏殺之後,根據市場競爭的規律,就隻剩下幾個巨
    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
    每年拿鹽引的成本上去之後,鹽商們的利潤就無法得到保證,做大之後肯定會想著動歪腦
    辦法也很簡單,就是虛報數
    比如兩淮鹽場買鹽,核定的數目隻有五千石,但是大家打了多年的交道了,多買一些也不是不可
    畢竟鹽場的官員,也需要點銀子花銷什麽的,反正產出了那麽多鹽,放著也沒啥用,就是個庫
    關係到位,銀子到位之後,就可以憑借五千石的鹽引,買出一萬石的鹽,甚至還可以更
    運到指定的銷售區域之後,隻要搞定當地的官府,或者私下裏再鋪一套銷售網絡,就可以把多出來的鹽,也順利銷售出
    多買賣的這部分鹽,因為沒有鹽引的成本,價格可能還會低一些,但是利潤反而很
    暴利的生意,肯定會有許多人搶著
    普天之下,能夠摸清楚套路的,肯定也不隻是鹽
    整個鏈條上的參與者,不需要多大的功夫很快就能摸清楚裏麵的關
    反正都是販賣私鹽,除了正規鹽商之外,暴利很快就會吸引很多參與者進
    比如,鹽場的親戚,地方官府的親戚,船老大的親戚,甚至還有鹽商的親戚……
    人一多,市場就亂
    價格控製不住,就會對官鹽形成市場擠
    不過不著急,鹽商們也不指著官鹽掙銀子,甚至虧本的話,反而是個好
    一旦官鹽銷量不行,鹽商們還可以在第二年,反向施壓,爭取讓戶部降低鹽引的價
    掙不到銀子,哭窮嘛,誰還不
    到時候戶部收不到那麽多銀子,第一件事肯定就會肅清整個鹽業的交易鏈條,翻譯翻譯就是打擊私鹽,讓官鹽重回正常的軌
    隻有這樣,才能堵住鹽商們的嘴,老老實實交銀
    政策導向上,肯定是這麽個風
    但是等到了落實階段,打擊誰,不打擊誰,就不一定
    要知道能夠盤活整個食鹽產業鏈條的市場參與者,隻有正經的鹽
    多年打交道,上下的關係都已經全部打通
    正好可以借著朝廷這股風頭,把其他的私鹽參與者,全部都清理出市場,重新恢複鹽商們壟斷官鹽和私鹽市場的階
    然後,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周
    畢竟在那個年代,正經人靠著正經生意,肯定是不可能發財
    能保本全身而退,都算是精英
    隻是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自從林如海上任之後,情況就發生了變
    為了給皇帝掙銀子,林如海沒有按照規矩,把刀伸向了鹽
    作為整個食鹽產業的最高監督部門的老大,林如海有絕對的影響
    隻要林如海不放鬆,就可以一直盯著鹽運衙門以及鹽場,必須按照規定出
    盯死了生產端,都不需要盯銷售端,就可以產生絕對的掌
    攔了別人的財路,自然會引起鹽商們的反彈,賈敏在孕期意外身亡,就是最典型的威懾手
    其實在那之前,林如海就已經做了提前準備,把林大派出去,暗地裏做一些情報工作,希望能夠把握主動
    但是終究還是防不勝防,夫婦二人相繼離
    因為這件事情,林大也一直很內疚,所以在接到了林如海的臨終遺命之後,就馬不停蹄的把自己的兩個弟子,派出來暗地裏保護林黛
    “我小的時候,您就一直陪在父親身邊,怎麽可能不記”
    “這麽多年了,您離開之後,過得還好嗎?”
    自從林如海過世之後,林家在林黛玉的心裏,就已經沒了,隻剩下一個符
    除了陪在身邊的雪雁和王嬤嬤,林大還是林黛玉第一見到的林家老
    自然感到格外親
    “多謝大小姐關心,其實我一直都沒有離開林府太遠,隻是鮮少在人前露麵罷”
    “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咱們還是先進屋”
    說著就引著林黛玉和賈環,往正廳走
    迎門正中就是就是翹條幾,下麵是八仙桌,兩邊擺著太師
    沿著東西兩列還擺了四把圈椅,中間隔著茶幾,和前院武人的風格對比明
    林大說著就要把林黛玉讓到主
    林黛玉幾番推辭之後,終究還是挨著東側下首坐了,賈環坐在林黛玉下
    而林大也沒有坐在主座,而是選擇了林黛玉的對
    至於林一和林二,老老實實站著吧,沒有坐的資
    對於長輩,林黛玉還是比較尊敬
    尤其林大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算是林家的下人,更像是一中類似幕僚的合作關
    “不知大小姐此番前來可有何要事?”
    都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林黛玉女扮男裝出府肯定是有事情,不然的話,也不會大費周
    “我倒是沒什麽要事,就是來向您道聲謝,昨日送的吃食不錯,有勞您費心”
    其實林黛玉也就是找個借口,先拉進一下關
    知道賈環下麵有正事要談,關係近一點,也更容易開
    “就是給你預備的,這次打江南回來,算是把路子走通了,以後想吃的話,就定期帶一些過”
    林大也不是很善言辭之人,有些事情自己默默做了就是,沒有必要非得邀
    懂的人自然
    不過到底賈環是個明白人,笑道:“林伯辛苦了,想必費了不少周折吧?”
    “其實倒還”
    “既然大小姐喜歡,幾條魚,一點湖鮮不算什”
    林大和賈環並不熟悉,能夠保持現在這種還比較客氣的態度,已經是相當克製
    自從來了京城之後,林大就已經通過各種渠道,來打聽林黛玉在賈府的生活狀
    曾經想過會有一些問題,但是沒想到問題那麽嚴
    隻是隔著榮國府,林大縱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是不出
    不過這並不妨礙林大對姓賈的人有看法!
    能讓賈環安穩的坐在這裏,都是完全看了林黛玉的麵
    “京城的江南籍官員很多,尤其是蘇湖地區,不知林伯有沒有興趣在京城開一家南菜館子?”
    賈環也是一時興起,突然想起了這個主
    京城雖然在北方,但是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大多都出身南
    就連賈家也是從南方遷移過
    但是受困於運輸條件限製,物流不通暢,南方的許多物產,並不能跨地區大量輸送到北
    尤其是蔬果和湖海鮮之類的東西,容易死掉,也容易腐
    聽林大這意思,是搞定了運輸通道的問題,那麽進行小批次的運用,問題應該不
    如果能夠滿足一部分人對於家鄉風味的需求,未嚐不是一筆好買
    賺銀子隻是其次,能夠經營好人脈關係才是最重要
    林大之前因為要搞情報調查的原因,為了方便走南闖北,就搞了一隻小規模的運輸團隊,陸路和水路都有點規
    如今因為林黛玉轉到了京城,林大也得跟著一起過來,所以經營的重心也必須隨之北
    此次前往江南,就是為了協調搬遷的事宜,順便打通北上的通
    隻是苦於京城魚龍混雜,林大也沒有強有力的靠山,一直沒能夠打開局麵,尚且在徘徊之
    賈環的提議,倒是給林大提供了一個新的思
    稍微思索一下,猶豫道:“想要經營一家南菜館子倒不是不行,隻是目前隻解決了食材的問題,尚且不足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