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對曾布的安排

字數:5317   加入書籤

A+A-


    將三位元老,送到內東門下,趙煦一直目送著他們消失在自己視線中,才依依不舍的回頭離去,甚至還一步三回頭。
    論表演,趙煦是合格的。
    畢竟,他是做過主播的人。
    回到紫宸殿,兩宮已經將木匣打開,正在清點選票。
    幾個小黃門在幫著記錄。
    趙煦湊過去看了一下,選票情況出乎意料。
    蒲宗孟居然得到了五票!
    也就是說,有五個大臣,投了這位酒色財氣樣樣皆占的待製重臣。
    趙煦當時就樂了。
    他本來以為,蒲宗孟會得零蛋呢!
    現在看來,他人緣還不錯。
    倒數第二名曾布,隻比蒲宗孟多了三票。
    隻能說,曾布的人緣有些差啊。
    看來,朝中有不少人不爽他?
    除了這兩人,其他人得票都過了兩位數。
    在這其中,得票最多的人,卻是鄧潤甫,居然吃到了二十七票!
    要知道,在京待製以上大臣,包括元老、宰執在內,一共也就三十三人。
    換而言之,鄧潤甫隻丟了六票。
    “鄧學士人望不錯。”太皇太後莫名的說了一句。
    趙煦笑了笑:“學士人望確實不錯。”
    “為何曾學士得票如此之少?”太皇太後沒有忍住,不快的自言自語。
    朝野都知道,兩宮垂簾之初,曾布是給她這位太皇太後當輔助的,鄧潤甫則是給向太後打輔助的。
    換而言之,這兩個人其實早就貼上了標簽了。
    區別在於,鄧潤甫的標簽更多。
    他不僅僅是向太後那邊的人。
    同時,他還是帝黨!
    先帝親自選的皇子閣箋注——趙煦即位前唯一的大臣。
    大臣不傻,自然知道用腳投票,押注在鄧潤甫身上。
    至於曾布?
    隻能說,真的是人緣不好!
    帶了這麽多BUFF,得票都沒有過兩位數。
    同時,這也多少表明了朝野的風向。
    也就難怪太皇太後在看到結果後不大開心了。
    趙煦扭頭,看向這位雖然已經快六十歲的太皇太後,輕聲道:“這或許是因為曾學士是孤臣的緣故吧。”
    “孤臣?”太皇太後的神情終於有了變化:“是嗎?”
    向太後見狀,連忙幫著捧哏:“娘娘得孤臣,新婦為娘娘賀!”
    太皇太後這才開心起來,道:“原來曾學士不僅學識淵博,為人謙遜,不意還是孤直之臣呢!”
    這就是語言的妙用了。
    同一個事情,怎麽理解,純粹看掌握解釋權的人怎麽對外解釋。
    就拿現在的這個事情來說吧。
    趙煦心裏覺得,曾布連兩位數的待製大臣的支持都拿不到,這是人品問題。
    可他嘴皮子上下一碰,曾布就被塑造成了朝中孤臣。
    為什麽得票少?
    因為他忠直,得罪了太多人啊!
    所以別人不願意選他!
    太皇太後稍微坐直了身體,就說道:“如此忠直大臣,若不能拜任宰執,豈非天下之失?”
    向太後微笑著,說道:“娘娘說的是,新婦也以為,曾學士有宰執之才。”
    但她心中,難免有些苦澀。
    原因很簡單,曾布上去了,鄧潤甫就得下來。
    不然,朝廷新晉執政,皆出於兩宮欽點大臣。
    外人怎麽看?
    會不會覺得,這大宋朝廷,用人如同兒戲,竟拔擢兩個婦人所用的寵臣。
    搞不好,會有士大夫私底下,胡言亂語些什麽‘霍子孟之不作,朱虛候之已亡’,甚至有那醉漢,酒後腦子不清楚,在市集之中振臂一呼‘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那就難以收場了。
    即使沒有這些事情,牝雞司晨的議論也是免不了的。
    對國家也沒有好處。
    這種事情一旦出現,向太後知道,會有很多大臣鑽營她和太皇太後,想方設法的想攀附她們。
    這不好!
    她看向趙煦,將嘴角的苦澀吞下去。
    為母則剛。
    這點委屈,她是願意受的。
    做媳婦的不都這樣嗎?
    就是可惜了鄧潤甫……
    太皇太後卻是帶著勝利的笑容,看著趙煦,問道:“官家覺得呢?”
    趙煦甜甜一笑,道:“曾學士自是有宰執之才的。”
    這一點是事實!
    哪怕趙煦心裏麵厭惡曾布,但也需要承認他的才幹。
    這可是熙寧變法的時候,王安石麾下的主力幹將之一。
    論對新法的貢獻,隻在王安石、呂惠卿之下,和章惇不相伯仲。
    但曾布人品,是真的差勁!
    這也是事實!
    太皇太後笑的更開心了。
    趙煦卻在這個時候道:“就是……”
    他看著太皇太後,輕聲說道:“孫臣聽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像曾學士這樣的大臣,宜當好生保護,不可使其處於風尖浪口之上啊。”
    “請太母明察!”趙煦說著,就起身一拜。
    太皇太後的笑容凝固在臉上。
    她看著趙煦,良久之後,點點頭:“官家說的是!”
    “確實該好好保護這樣的孤直大臣。”
    她已經明白了趙煦的潛台詞。
    強行違反規則,任用曾布可不可以?當然可以。
    前提是曾布能承受得起朝野毀譽。
    當年的狄青不就是這樣?
    趙煦起身說道:“太母聖明。”
    向太後也立刻跟上,笑著道:“還是娘娘和六哥想的周到。”
    她觀察了一會太皇太後的神色,就道:“隻是這樣一來,就委屈曾學士了。”
    “六哥……”她看向趙煦:“不如給曾學士一個恩典?”
    趙煦當即點頭:“這是自然,自當為學士考慮。”
    “不如,讓曾學士帶端明出鎮外郡?”
    在大宋,端明殿學士、資政殿學士,通常為執政出郡的帶銜。
    能帶這兩個學士頭銜的大臣,一般都是前任執政或者候任執政。
    一般來說,資政殿學士為執政出知帶銜,端明殿學士則為候任執政帶銜。
    所以,在大宋,凡授端明殿學士出鎮地方的重臣,其詔書最後一般都會有一句:恩例視同執政。
    太皇太後聽著,再次笑起來。
    “官家之議老身以為甚好。”
    她很要麵子的。
    現在,麵子滿足了,自然高興。
    曾布為端明殿學士,就是告訴天下人——他必拜執政。
    “曾學士出知何地為佳?”向太後在旁邊問道。
    太皇太後想都沒有想,就直接說道:“揚州吧。”
    揚州,天下重鎮,曆代皆是宰執大臣外放之地。
    哪怕對宰執來說,外放揚州都是一種恩遇的表現。
    因為揚州太繁華了!
    其市場經濟的發達程度,比汴京隻高不低。
    曆代以來,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名臣名士,都曾匯聚揚州。
    趙煦和向太後對視一眼,然後就都笑起來:“太母(娘娘)聖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