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蹊蹺

字數:3419   加入書籤

A+A-




    今日在殿中議事之人,不僅有權傾朝野的內閣重臣,也有身居要職的功勳貴
    最後這句話說的太過直白,在場的人無不皺起了眉
    一個正六品的左中允,居然敢指斥國家柱石,未免太過膽大包
    當然,也有人往深處想,是不是這個李明睿得了什麽人撐腰,才敢如此肆無忌
    有了這層顧慮,群臣左顧右盼,卻是無人站出來出言反
    “李明睿所言乃是正論,請陛下為千秋萬代計,早下決”
    一陣沉寂過後,在文臣的前排,站出了一個緋色的身
    說話的是次輔蔣德璟,雖隻是出聲附和,因身份不同,反響卻大不一
    此言一出,當即就有人出聲附議,尤其是好幾個籍貫福建的官員,更是引經據典,為南遷之事添加注
    眼見著擁護南遷的朝臣越來越多,崇禎的臉上終於出現了一抹喜色,頷首說道:“南遷之事,非同小可,眾卿不必遮遮掩掩,有話盡管說出來便”
    陳演當即轉過了頭,眼光放在了人群
    過了幾息,隊伍的末尾站出了一人,高聲叫道:“陛下,這個李明睿妄議國事,陛下莫要被他花言巧語騙了!”
    眾臣不用看,就知道這是兵科給事中光時亨的聲
    此人以正統清流自居,任職兵科給事中不過兩年,已然上疏百上至內閣重臣,下到風塵俗吏,遭光時亨彈劾的人不知凡
    兩個月前,因提出南遷一事,李明睿和光時亨打過幾次嘴時隔兩月,又聽到光時亨的詰問,李明睿毫不示弱,朗聲答道:“君前奏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何妄議之處?倒是你,光時亨,坐看陛下身處險境而不顧,欲置陛下於何地?”
    光時亨冷笑一聲,說道:“從來國家退一步則失一步,封疆守一日則存一日,什麽險境,不過是你們這些人膽小怕事罷了!我朝北有關寧鐵騎,南有百萬之軍,闖賊不過烏合之眾,一旦遭遇勤王大軍,必定望風而況且自崇禎十五年以來,潼關、開封,甚至一些縣府都能堅持數年,京城兵多將廣,難道連幾日就堅持不了嗎?隻要我等上下一心,同仇敵愾,賊寇又有何懼?”
    說到這裏,光時亨直起了身子,指著李明睿說道:“南遷之說,不僅讓上下離心,也讓那些在前線堅守的將士心且賊鋒飄忽,若貿然南遷,闖賊以勁騎疾追,中途遭到襲擊,必令主上落難蒙陛下,南遷乃亡國之舉,不斬李明睿,不足以安定人心!”
    光時亨這句話甚是高明,前半句抨擊李明睿,後半句卻是和崇禎說的,教李明睿無從反
    一時間,朝臣都看向了崇禎,靜等著看李明睿的下
    崇禎卻是沉默了下來,看向了次輔蔣德璟,若有所
    蔣德璟籍貫福建,是地地道道的南人,那些支持南遷的大臣,大多也都是南人出
    崇禎的腦海裏閃過一陣警醒,好哇,難怪他們如此支持南遷,原來打的好一手如意算
    如今尚在北京,諸臣已然是陽奉陰違,到了南邊,怕不是個個要鬧翻天!
    更不要說到南京千裏路遙,若是遭遇賊寇大軍,憑著禁軍那群酒囊飯袋,如何能護得了自己的周全?
    想到這裏,崇禎臉上極不自然,輕咳了一聲道:“祖宗辛苦百戰,定都北京,若因賊至而去,如何向祖宗社稷交代?如何向京師百萬生靈交代?如事不可知,朕身為國君,理當為保衛江山社稷而死,此乃大義所在,諸卿不必再說了,朕的心中已有決”
    群臣麵麵相覷,自去歲年末,關於南遷之議就沒消停
    期間無數廷議,滿朝文武或言固守待援,或言決一死戰,或言勤王求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而崇禎皇帝則是態度曖昧,沒有明顯的表
    原以為今日少不得唇槍舌戰,沒想到崇禎輕拿輕放,如此輕描淡寫,就將這樣的大事按了下去,著實是出乎意
    唯有工部尚書魏藻德麵露喜色,躬身讚道:“聖明無過主上!”
    由魏藻德起了頭,頌聖聲此起彼伏響了起崇禎沉悶的心情舒緩了一些,滿意的點了點頭,給了魏藻德一個讚許的眼
    左都禦史李邦華就站在魏藻德身邊,本無頌聖之意,抬頭見皇帝朝自己看來,卻以為是皇帝在向他示意,開口說道:“方今國勢阽危,人心離散,皇上親守國門,臣等皆盡欽”
    見崇禎正要坐回禦座,李邦華上前一步,接著說道:“京中兵力疲敗,難敵強賊,皇上既有堅守之意,可下詔命天下兵馬勤”
    崇禎心念一動,正要應下來,兵部尚書張縉彥反對道:“闖賊尚在晉地,距京畿有數百裏之遙,陛下貿然下旨勤王,若賊兵不至,豈不成了天下笑柄?況且,數百萬的大軍,每日糧草消耗不計其數,憑京營的糧草,如何能支撐起百萬大軍的消耗?”
    李邦華懶得和張縉彥理論,看向了崇禎,說道:“臣以為,皇上可命太子撫軍江南,督辦糧草,籌集軍皇上雄才偉略,太子舉止端凝,主上父子同心,必能重振二祖雄風,安天下臣民之”
    諸臣皆是眼前一亮,紛紛看向了端坐在禦案下首的太子朱慈
    大明實行的是兩京製,北京朝堂上的這套官製,南京那邊也有一
    既然皇帝打定主意堅守北京,太子南京監國,倒是一個可行的方若是闖賊圍攻北京,太子可在南京發號施令,召集天下勤王之師;若是闖賊攻破北京,太子便可居南京而號令全國,不至於有亡國之
    十五歲的朱慈烺,已然隨著崇禎聽政兩年有餘,察覺到眾臣火辣辣的目光,朱慈烺站起身來,朝崇禎行禮道:“父皇但有吩咐,兒臣盡力去”
    崇禎朝朱慈烺卻是揮了揮手,讓朱慈烺坐回到位子,自己卻是在大殿內踱起了步
    有那幫禦史言官的反對,南遷之議斷然難行,而太子去南京,就沒有太多的顧
    當年成祖文皇帝出征,曾有太子南京監國的先例,如今國家存亡之時,送太子鎮守南京,諒這些人也沒有反對的理
    尤其是李邦華等人,眼中竟然滿是期
    期待?
    崇禎心中咯噔一聲響,一顆心又沉了下
    其中必有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