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馬行街

字數:7834   加入書籤

A+A-




                      “餓了吧,先忍一忍,前邊兒有張家燒餅鋪,那裏的餅京城第一,你空著肚子先忍忍。”
    京城之中,並無宵禁。
    為了馬行街一行,程玉關不到五更就來到凝暉殿等待。
    李勉也知道程玉關心急,也是早早等在凝暉殿,待程玉關一來,便帶她從最近的東華門出宮騎馬趕到馬行街。
    京城仿佛忙碌了一夜的人,正在沉睡中。路上隻有三三兩兩趕生計的人還有和程玉關一般的外地人,過來感受煙火氣。
    兩人騎馬並行,很快就來到了馬行街。
    梅玲因為不會騎馬,便被李勉無情的留在宮裏。
    越往東南方向走,路上行人越多,待快到馬行街時,因為四麵八方匯集的人太多,騎馬已經不太好通行,兩人便下馬,將馬放在街邊的租賃行,步行往馬行街走。
    京城繁華,不僅僅是商業繁華,人口眾多。而是何種配套十分齊全。
    一路以來,程玉關親眼見到的這種可供放置租賃馬匹牛車驢車的店鋪,每條街的街頭巷尾都有。
    還有巡街報曉之人,在街巷轉悠。
    每處街道,都有固定的地方,有幫閑人等,在等待雇傭。
    每處街道上,也有負責清潔打掃的人,早起五更,出來做事。
    所以雖然還蒙著淡淡的霧氣,京城中的煙火氣已經有些顯現出來。
    程玉關一路上,見過不少小店,都是在每條街巷口設置的專門的店家,賣蒸餅炊餅等物,供行人和住戶做早餐。
    但是李勉卻瞧都不瞧一眼,隻讓程玉關等著。
    “看,那就是海州張家的燒餅鋪,他家世代做餅,每天早上能吃上他家新鮮出爐的胡餅,那可真是無上美味。”
    李勉指著一處掛著白色布幌子,上麵畫著燒餅的店,讓程玉關看。
    程玉關順著李勉指的方向,未見其門,先聞其聲。
    隻聽一聲一聲“邦”“邦”的聲音,程玉關不是什麽嬌小姐,她自然知道,這是麵團摔在麵案上的聲音。
    走近一看,果然,小小一個門頭,隔著門窗,能看到寬敞的屋子裏,有十幾人正帶著帽子,圍著披背,熱火朝天的揉麵做餅,一個個麵劑子摔在寬大的麵案上,帶起一聲聲脆響。
    每個麵案上都有三五個人相互配合,這樣的麵案,有五六張,一直通到後院兒,從門口,還能隱約看到烤燒餅的爐子,有專人在爐前,熱火朝天的烤著燒餅。一屜一屜的燒餅從爐子裏抽出來,帶出金光麥香焦香濃鬱的燒餅味兒。
    “給,快嚐嚐!”
    買燒餅的人很多,但是做燒餅賣燒餅的人也不少,李勉順利的跟在人群後,買到了兩個燒餅,拿來遞給程玉關一個。
    一口下去,焦香四溢。
    “在多買兩個吧!”
    程玉關提議。
    “一個不夠吃。”
    李勉卻指著一旁的店家,“來京城,早上怎麽能不吃一碗瓠羹?就著燒餅,正正好。”
    李勉說的仿佛天經地義,程玉關便跟著李勉到一旁露天的攤位上,要了一碗瓠羹。
    比粥更濃稠香甜,一口餅,一口粥,真是無上美味。
    “客家,買份炒肺就著吃吧,還送您一份兒釀薑菜。”
    程玉關在店裏埋頭吃著,一個短袖長褲簡裝的小孩兒走進攤位上,兜售小菜。
    程玉關下意識看了一眼店家,卻見店家看也不看,似乎有人到他店裏賣小菜,他完全不在意。
    李勉則更加熟悉,仿佛見過這般兜售小菜的童兒,讓小孩兒來一份兒小菜,拿出五個錢遞給小孩兒。
    小孩兒千恩萬謝的走了,李勉示意程玉關,“快吃,這小菜也是附近人家洗幹淨了做好送來的,味道不錯。”
    麥香濃鬱的燒餅,稠稠的一碗瓠羹,再加上爽口的小菜,沒有比這更吃些舒服的早飯了。
    燒餅下肚,瓠羹也刮淨了,小菜也被兩人分食幹淨,李勉從袖口拿出二十個大錢,放在桌上,就帶著程無關往馬行街裏走。
    這才是馬行街街頭,就已經有如此美味,程玉關對馬行街裏,更加期待了。
    “你常去那家店嗎?”
    路上,程玉關忍不住問。
    李勉卻知道程玉關的意思,“這馬行街上,規矩的很,凡是飯菜,一份十個大錢,小菜一份五個錢,腳店那裏,滋味兒材料足,一份十五個大錢,若是正店酒家,那就貴了,我們兩人,要上百兩。”
    “哦~”
    程玉關恍然。原來如此,她就說,都沒有見李勉問價格,就掏出錢,她還以為,李勉是這裏的常客。
    想來,馬行街規矩重,那剛才的小孩兒,應該也是允許被進入店裏兜售小菜了。
    如此和諧,讓程玉關都有些感歎了。
    “給,吃些紅絲墊墊嘴。這零嘴兒不占地方,一會兒咱們逛完鬼市子,就帶你去會仙樓開開眼。”
    說起馬行街的規矩和熱鬧,李勉似乎與有榮焉。
    在這熱鬧的充滿煙火氣的地方,李勉一貫的冷麵,都有些融化一般,多了平和和生動。
    程玉關暗暗觀察著李勉難得生動的模樣,也盡情感受著馬行街的熱鬧。
    “你們這些千金貴女,都愛養些寵物,鬼市子裏就有,還有字畫刺繡,香料洗麵水,應有盡有。”
    李勉帶著程玉關往馬行街裏走,到一處寬敞的巨石門下停住。
    “這進門裏,就是鬼市賣家。待卯時過後,鬼市就散了,那時候,熱鬧才起來。”
    五月末的天氣,早上的陽光就已經有些刺眼了,跟“鬼市子”這個名字不配。但是賣的東西還真不少。
    尤其是味道大的鳥禽貓狗,來鬼市的人,大都聚在這些攤位麵前選購。
    程玉關隔著一重客人,遠遠看過去,乖巧的貓狗,還有各色翠鳥。
    “喜歡就去買一個。”
    李勉跟程玉關說。
    程玉關卻搖頭,“算了,我自己還沒有安定下來,就不耽誤這些生靈了。”
    程玉關是個很看重安定的人,她自己都做不到隨遇而安,更不會買來另一個小生命跟自己顛沛不定。
    李勉聞言,也沒有勉強,兩人在鬼市子裏逛了一圈兒,倒是選了一柄好扇。
    “這扇子上的字畫還算不錯。”
    李勉點頭,將手中翻來覆去看得扇子遞給程玉關。
    程玉關把玩著扇子,擺攤兒的男子得意道,“好叫公子小姐知曉,我家原是馬行街尾做酒樓的,如今大的酒樓太多,做不下去,改成了賣棺材,但是祖上開店的時候,不少文人墨客在我們店裏留下墨寶,這就是其中一件。這墨梅圖,據說是前朝一個有名的畫家畫的。”
    程玉關不懂畫兒,去看李勉,卻見李勉點頭,“是前朝沈端的作品,還算不錯。”
    說著,李勉從荷包裏拿出一錠銀子,賣家喜氣洋洋的拿出小稱,給李勉找錢。
    熱鬧的地方有一個特點。就是你不自覺想花點錢,買點東西。
    李勉給自己買了折扇,轉頭又給程玉關尋摸了一塊兒玉。
    “給,這玉還算白淨,壓裙角用吧。”
    程玉關笑著接過去,綁在眼間。
    鬼市子仿佛轉瞬即逝,程玉關跟李勉從西頭兒走到東頭兒,轉身就見賣家已經在收拾東西,轉眼間就消失在街頭。
    “太陽快起來了,走,請你聽個小曲兒。”
    程玉關跟著李勉,在馬行街四通八達的街道上,不知拐到哪裏,隻見兩人來到一處戲台前,戲台上,已經有角兒在亮嗓子,這一聲清亮的開嗓,頓時將接上閑逛的四麵八方的人吸引過來。
    李勉指著戲台,跟程玉關科普,“戲台開場的曲子,都是有真本事能抓人的。這是孫二三,他每天隻在開場時唱一場,你看台下,有不少人是慕名而來,專為聽他這一嗓子。”
    程玉關聽得好聽,不自覺入神,等回過神來,一曲罷,剛才的角兒已經下台不見了。
    李勉好整以暇的等著她回過神,見她看過來,便道,“走吧,這四街十八巷,想要一天轉完,不抓緊是不行。而且還不能坐車,非要步行才好。不然,到下一家店,有好東西你肚子空不出來吃不下去,豈不是不甘心?”
    李勉說的促夾,程玉關聽得也好笑。
    “我這肚子絕對不掉鏈子。”
    李勉目光掃了一眼她的肚子一眼,“話別說太滿。”
    再一條街,繞過戲園子,就是各色店鋪。各種各樣的招子掛在門頭,程玉關目不暇接。
    一家一家的店鋪逛過去,衣食住行,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人家不賣的。
    程玉關這樣沒什麽的人,都買了兩大兜東西,來到會仙樓,店家安排夥計替她跑腿,將她和李勉的東西,都和兩人的馬匹一起放在租賃店鋪保存。
    “來吧,逛了半天累了吧,看看想吃什麽。”
    李勉讓程玉關點菜。程玉關搖頭,“你比較熟,你來點。”
    李勉果然張口就來,顯然對這裏很熟悉。
    “這裏是川飯店,滋味兒比較足,傍晚再去南食店吃魚。”
    程玉關無不可。
    等菜的功夫,程玉關饒有興致的看著跑堂。
    隻見他們在廚房外精準的報菜名,誰要冷的,熱的,誰要瘦的,肥的,跑堂都記得清清楚楚。
    沒一會兒李勉點的菜,全被跑堂放在胳膊上,一起端了上來。
    “您的精肉澆頭麵,您的肥肉澆頭麵,還有白肉,什錦包子,入爐羊,王板鮓,煎魚飯,石髓羹。”
    滿滿當當,沒一處錯漏。
    待跑堂走了,程玉關卻對李勉伸出大拇指,“這跑堂,還真是厲害。”
    李勉一笑,“你倒是看得起人,不過這要是都覺得厲害,那這馬行街厲害的人就多了去了,不過是各司其職罷了。”
    程玉關卻搖頭,“能各司其職,並且勝任做好,就是厲害。”
    李勉聞言,好脾氣的點頭,“好好好,你說的是。快些吃吧,一會兒麵坨了。”
    到了下午,街麵上更加熱鬧,用摩肩接踵來形容,一點兒都不為過。
    有京城各處來這裏逛街的,有外地人慕名遊玩的,更有馬行街上,各色小商販,穿著統一的服製,抱著或背著,或推著各色盤盒器皿,肉眼可見的幹淨,穿梭在各處,售賣零食。
    程玉關行吃過飯不久,手裏沒一會兒又捧了一堆。有她愛吃的薑脯,也有李勉給她買的消食的梅子。
    到了酉時末,金色的太陽餘暉還沒落下,各處酒家正店門前的彩樓便燃起燈籠燭火,走在路上,竟然比白天還要明亮熱鬧。
    “等過些日子天熱了,帶你去清風樓。那裏是夏日消暑的絕佳去處。從早上待到晚上,都不覺得悶。”
    兩人不可能真的待三更再往回走,欣賞了一番各色店鋪門口的各色燈籠燭火,兩人便開始逆著人流往馬行街外麵走。
    路上有三三兩兩的男子貴女,都正往馬行街來,兩人卻要走了。
    見程玉關依依不舍,李勉說到下次。
    程玉關聞言,自然也高興。
    這次盡興,下次還來,這才是出來玩兒的痛快的標誌吧?
    不過想了想,程玉關有些猶豫,“等我出繼之事了了之後,我應該就會離開京城了。四哥每天正事兒都忙不完,應該沒有機會再來了。”
    聽程玉關這麽說,李勉掛了一天的笑臉收斂了一些,“你父親的態度,應該輕易答應你出繼。再說,就留在京城,大不了跟在母後身邊也好。不用非要出繼。”
    對李勉,程玉關自然不會隱瞞,她直接道,“我大伯應該留這幾日就會抵達京城。到時候,還要四哥和皇後做主,跟我大伯一起助我出繼。玉關在此,先深謝四哥了。”
    聽見神威將軍程留川要來,李勉頓了頓,有些恍然。
    他就說,她怎麽日日眺望宮外,原來是有牽掛。
    熱鬧的一天過去,兩個人回去的路上,反倒沉默下來。
    一直到凝暉殿邊門,李勉才對要進後宮的程玉關表態,“放心吧,待神威將軍到來,我定然會跟程將軍一起,商議你的出繼之事。”
    見李勉答應,程玉關喜不自禁。
    “多謝四哥,我就知道,四哥是個好人。”
    程玉關激動道。
    從在野外相遇,李勉出手相助,她就知道,四皇子是個麵冷心熱的好人,如今看,果然如此。
    程玉關這邊得償所願,蹦蹦跳跳進了邊門,興奮的從夾城甬道往鳳儀宮走。
    邊門外,李勉卻搖頭一笑,他在程玉關這裏,竟得了個“好人”的誇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