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驅虎迎狼?
字數:8569 加入書籤
嵬名令公的輕蔑看在眼裏,餘玠心頭怒火飆升。
“老將軍,口說無憑,能不能擊敗韃靼大軍,咱們拭目以待。利州兩路有邊軍四五萬,加上四川和利州大營,不在十萬以下。另有大小火炮上千門,震天雷幾十萬顆。韃靼大軍騎射再厲害,也得看他們的弓箭,能不能破了我軍的火器。”
餘玠冷冷而言,絲毫不給嵬名令公麵子。
真以為現在的宋軍,還是以前的老黃曆嗎?
“宋軍既然如此凶猛,為何會輸給金人?難道說,韃靼大軍不堪一擊,全是草包嗎?餘將軍,你不會當我大夏君臣是傻子吧?宋皇說了要救我大夏,他的人又在哪裏?不會隻是嘴上說說吧?”
對自己的判斷,嵬名令公深信不疑。
身為成吉思汗的手下敗將、俘虜,他對蒙古鐵騎的衝擊力,比誰都清楚,也畏之如虎。
“你以為,誰都像你嵬名令公一樣,會被韃靼大軍生擒嗎?要是我,我早已經在戰場上自盡了。夏國良將,損師辱國,苟且偷生,你又算哪門子的良將?”
餘玠怒氣上升,毫不客氣懟了回去。
聽嵬名令公的意思,宋軍是紙老虎,他的話都是張口胡說,皇帝發兵救夏,也是騙人的。
這不僅是侮辱了大宋將士,更是對大宋天子不敬。
而這,也是他萬萬不能接受。
“餘玠,你算什麽東西?……你欺人太甚!”
嵬名令公麵紅耳赤,怒聲嗬斥了出來。
“我欺人太甚?你一再貶低我大宋官軍,辱我將士,對我大宋天子不敬,你又算什麽東西?張口閉口開城投降,你是韃靼人的走狗,還是成吉思汗的細作?”
餘玠冷笑反擊,針鋒相對。
在他們這些金陵講武堂學員的心中,大宋皇帝神聖無比,君臣之義,師生之情,誰要敢對皇帝校長不敬,他必然不留半點情麵。
“好了,餘將軍,二位將軍,都少說一句,稍安勿躁!”
看到嵬名令公麵紅耳赤,似乎又要反擊,羅世昌趕緊阻止了他們二人。
嵬名令公,所謂的西夏良將,在外人麵前,可是丟盡了臉麵。
這樣無休止地爭論下去,又有什麽意思?
“餘將軍,消消氣,稍安勿躁。你確認,大宋皇帝會率兵救夏嗎?”
李睍對著餘玠,鄭重其事說道。
成吉思汗就要病死,但若是宋軍不再救援,西夏還是難逃滅亡的命運。
“陛下,若是我大宋天子沒來前來救援,臣願在陛下麵前自盡,以謝大夏!”
餘玠慷慨激昂,厲聲說了出來。
若不是皇帝親自前來,怎麽可能殲滅上萬蒙古大軍,奪了臨洮府?
“餘將軍,言重了!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李睍嚇了一跳,趕緊溫聲勸慰,暗暗定下心來。
“餘將軍,朕相信你!朕就告諭興靈軍民,再堅持半個月。咱們都拭目以待吧。”
無論如何,也不能輕易向蒙古大軍投降。自己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裏。
“餘玠謝過大夏天子!”
餘玠抱拳行禮,長出一口氣。
八個多月的堅守,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皇帝校長,終於揮兵來救了。
嵬名令公臉色鐵青,看也不看餘玠,二人各自扭頭,互不理睬。
“陛下,張翰回來了,就在殿外求見!”
宮人來報,李睍不由得心頭巨震。
“快!快把他叫進來!”
羅世昌迫不及待,大聲喊了起來。
留下這二人蹲守偵查,沒有想到,他們這麽快回來了。
沒有大事發生,張翰絕不會日夜兼程,趕回中興府。
“陛下,宋軍已經奪了臨洮府、洮州和蘭州三地,前軍呂文德部占了黃河九曲的應裏和西壽保泰軍司。宋皇禦駕親征,率大軍十萬,屯於夏金邊境蘭州和臨洮府一線。宋軍讓小人回來稟報陛下,稍安勿躁,宋皇自會帶兵越過黃河,救援大夏!”
張翰進來跪地上稟,大殿之中的西夏君臣,包括餘玠,人人如釋重負,個個都是喜笑顏開。
“我大夏……有救了!”
羅世昌再也忍不住,兩行熱淚流了下來。
應裏據黃河九曲,距離靈州城不過三百裏,不管是騎兵還是水路,都是一日即到。蒙古大軍的封鎖,終於被打破了。
“大夏萬歲!大宋萬歲!”
李仲諤老淚縱橫,嘴裏喃喃自語。
宋皇禦駕親征,說到做到,成吉思汗想滅西夏,做夢去吧。
西夏的百姓們,終於有了一條活路。
這個時候,西夏皇帝李睍反而鎮定了下來。
應裏和西壽保泰軍司,那可都是西夏屬地,由蒙古大軍占領。宋軍會如此凶猛?
“張翰,你可曾親眼目睹,宋皇禦駕親征,麾下雄兵十萬?”
嵬名令公眉頭一皺,大聲問道。
“將軍,小人見到的是大宋利州西路統領王堅,以及利州西路統製官呂文德,並沒有見到宋皇。蘭州城外至少有宋軍上萬,火炮眾多,連應裏和西壽保泰軍司,也各有宋軍五千和上萬之眾。王堅將軍說,宋皇如今駐軍於臨洮府城,就要揮軍北上。小人先回來報信,高二隨宋軍斥候去了臨洮府麵見宋皇,想來很快就有回信。”
張翰不敢隱瞞,一一道出。
“張翰,我大夏缺糧之事,你可曾告訴宋軍?”
李仲諤連連點頭,迫不及待問道。
再不運輸糧草,中興府的軍民,可都要餓死了。
“回陛下,小人已將我大夏的實情告知王堅將軍,據王堅將軍所說,利州西路囤積糧食百萬石,宋軍正在搜集船隻,準備由水路運輸糧草到靈州城和中興府。高二去了臨洮府麵見宋皇,大宋一定會救援大夏的!”
張翰雙眼放光,繼續稟報。
“陛下,大宋十萬大軍,人吃馬嚼,光是自己,已經供應不暇,何況我大夏?以老臣之見,不如派遣使者前往金國,以求救援。”
嵬名令公若有所思,皺著眉頭說了出來。
“陛下,末將離開利州大營前,我大宋天子已經在利州西路開始儲糧。如今我軍已經控製了黃河渡口,屯重兵於邊境,大宋與大夏的天塹已經打通。我大宋天子九五至尊,不會做那些虎頭蛇尾之事。”
餘玠的話,讓嵬名令公老臉一紅,後麵的話再也說不下去。
再強詞奪理,可就是自取其辱了。
“陛下,我大宋天子麾下十萬大軍,有五萬都是利州兩路的邊軍,本就是屯耕蜀口。我軍在邊塞廣積糧草一年有餘,以四川千萬百姓,難道還供應不了其餘五萬大軍的吃喝?陛下還是稍安勿躁,靜待佳音吧”
餘玠繼續說道,為李睍解惑。
這個嵬名令公事事針對大宋,相信西夏朝堂這樣的人不少。皇帝曾說要奪了河西養馬之地,看來頗有先見之明。
“陛下,餘將軍所言甚是。我朝生死存亡之際,金人作壁上觀,未發一兵一卒,豈不令我大夏心寒?宋軍出生入死,宋皇親率大軍來救,難道陛下還不相信宋人嗎?”
李仲諤看了一眼嵬名令公,朗聲上奏。
嵬名令公氣量如此狹窄,傳了出去,萬一宋人惱怒,斷了糧草,豈不是餓殍遍野?
“陛下,宋皇深思熟慮,高瞻遠矚,的確非常人所及。宋軍既然已經打通阻礙,必會有始有終。陛下還是安撫百姓,靜候佳音吧。”
羅世昌滿臉紅光,跟著奏道。
西夏得以存續,也不枉了他東奔西走,忙活一場。
“大宋天子雄才大略、運籌帷幄,朕自然是信服。”
李睍的笑容,明顯有些勉強。
“朕相信宋皇,隻是中興府城中,每日都有士民餓死病死,朕這心裏,很是不安啊!”
“陛下愛民如子,末將佩服。但陛下應該相信我大宋天子。他既然派了我等支援大夏,就不會虎頭蛇尾,半途而廢。”
餘玠說完,肅然一禮。
“餘將軍所言甚是,朕也是這樣想的。”
李睍哈哈一笑,他微微思索片刻,又接著開口。
“嵬名令公,一旦大宋援軍進入興靈之地,韃靼大軍退兵,速速與朕稟報!”
“臣遵旨!”
嵬名令公黑著臉,趕緊聽令。
餘玠這些話,冷嘲熱諷,明明是說他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他心頭惱怒,卻無法反駁。
“羅世昌、李仲諤,你們下去準備上好禮品,一旦韃靼退兵,你們去宋境一遭,麵見宋皇,向他當麵致謝。援救之恩,朕時刻銘記,我大夏必不會忘。”
“陛下聖明!”
餘玠的臉色,明顯緩和了許多。
“餘將軍,朕先告退,你也下去好好歇息吧。”
李睍和藹可親,轉過身去,臉上的笑意蕩然無存,換之深深的憂色。
李睍離去,餘玠和羅世昌等人,紛紛退出了大殿。
嵬名令公走在最前麵,和張翰輕聲交談。羅世昌和李仲諤同行,輕聲細語。餘玠則是退後一步,獨自一人走在後麵。
“李相公,怎麽宋軍來援,陛下似乎沒有多少喜意?”
羅世昌和李仲諤出了大殿,看看左右無人,羅世昌拉住摯友,狐疑地問了出來。
“豈止是陛下沒有多少喜色,就連嵬名令公等臣子,也是難見笑容啊!”
李仲諤看著嵬名令公的背影,輕聲一句。
同殿為臣,他自然知道這些人擔心的是什麽。
“大夏免去滅國之災,百姓得以存活,君臣平安無事,社稷得以保存。陛下和嵬名令公鬱鬱不樂,這又是為何?”
羅世昌詫異地繼續問道。
半年、八個月的堅守,不就是為了西夏不被蒙古大軍亡國滅種嗎?怎麽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李睍和嵬名令公反而沒有預想中的喜悅?
“陛下是在擔心驅虎迎狼。宋軍能與韃靼大軍抗衡,更是大敗速不台部,斬獲甚多。到時候宋軍進入夏境,對於我大夏來說,是福是禍,尚未可……”
李仲諤突然住口,和轉身走來的嵬名令公拱手行禮,滿臉的笑容。
“李相公,在下有一事相求。”
“令公,你有事直說,在下洗耳恭聽。”
“李尚書、羅相公,若是二位見了宋皇,還是盡量勸說,讓宋軍盡快退出夏境。大夏要存活,還要靠自救。”
嵬名令公說完,告辭離去。
“宋軍將夏地退還,你能守住嗎?河西還是韃靼治下,你能奪回來嗎?”
李仲諤看著嵬名令公的背影,無奈一句。
“嵬名令公這話,到底是什麽意思?是怕驅虎迎狼嗎?”
嵬名令公的話,讓羅世昌又是一陣錯愕。
那個英明神武的大宋天子,難道也對西夏另有所圖?
“羅相公,邊走邊看吧。到了今日,你難道還不明白,我大夏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嗎?”
李仲諤又是一句,話裏無盡的感慨。
“李相公,這又是為何?”
羅世昌脫口而出,心裏立刻明白了幾分。
“羅相公,你見過兩座城池的國家嗎?大夏國不是草原塞外的部落,這不是春秋戰國時代,沒有諸侯,隻有強者才能生存。”
果然,李仲諤徐徐說了出來。他看了看周圍,壓低了聲音。
“我大夏名存實亡,金國日落黃昏,世上能和韃靼抗衡的,隻有大宋了。”
李仲諤說完,停下了腳步,轉過頭去,滿臉笑容,朝著跟上來的餘玠拱手一禮。
“餘將軍,老夫府上還有些存貨,咱們和羅相公一起,共飲一杯如何?”
“李相公,恭敬不如從命,那就打擾了!”
餘玠也是笑意盈盈,抱拳回道。
李睍和嵬名令公的反應看在眼中,他也是心知肚明。
不過,西夏國立孱弱,到了如今的地步,外有蒙古國虎視眈眈,想存活怕是很難。
“餘將軍,到時麵見宋皇,還請多多美言,勸說宋皇早日轉運糧草。大夏士民急需糧食,刻不容緩啊!”
羅世昌跟上,加了一句。
“李相公、羅相公,在下盡力而為。不過,若是韃靼大軍再來,大夏又該何去何從啊?”
餘玠由衷地一句,李仲諤和羅世昌都是無語。
現在僥幸逃過一劫。若是蒙古大軍再來,難道說,還要宋軍揮師來救?
難道還要殘餘的數十萬大夏百姓,給大夏王朝陪葬嗎?
他們的大夏,已經亡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