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黃河
字數:5867 加入書籤
蘭州,自秦朝以來,已有兩千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聯絡四域、襟帶萬裏”的交通樞紐和軍事要塞,以“金城湯池”之意命名金城,素有“黃河明珠”的美譽。蘭州得益於絲綢之路,成為重要的交通要道、商埠重鎮。
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北宋乘西夏朝廷內亂,調軍攻夏,收複蘭州。此後宋、夏隔河對峙,時相攻伐。
南宋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蘭州在宋廷統治半個世紀後,被金將完顏宗弼攻占。此後,蘭州又進入了金與西夏新一輪的爭奪之中。
成吉思汗滅夏之戰,因為趙竑的橫空出世,西夏未滅,而被蒙古大軍攻破又丟棄的蘭州、臨洮府、洮州等地,又被南宋軍隊所占據。
而且,看這架勢,南宋這些“強盜”,沒有一點放棄的意思。反而他們似乎要通過蘭州,向外拓展。
趙竑站在岸邊,看著滾滾而去的黃河,思緒萬千。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相對於戰事相對祥和的南方,王朝興替、宏圖偉業,滄桑的黃河,經曆得更多。
鷹擊長空,在藍天自由翱翔,俯瞰蒼茫大地,世間萬物。但能揮斥方遒、改天換地的,依然是人類。
他到這黃河邊來,而不是待在蘭州城,是為了迎接從西夏歸來的將士。之所以出城,也是彰顯他對英雄們的厚待。說是收買軍心也不為過。
說到軍心,他給了軍人們足夠的尊重,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軍人們應該對他掏心掏肺吧。
“陛下,天太熱,要不你下去歇著?”
四川反貪分司主事範鍾和曹友聞走了上來,二人相對一眼,曹友聞在趙竑身旁輕聲說道。
其實這是清晨,雖然是夏日,但山風徐徐,河水滔滔,也不是十分炎熱。不過趙竑身為大宋皇帝,一直在這裏等待回歸的將士,似乎有些過猶不及。
“韃靼大軍已經全部退兵了嗎?”
趙竑看著遠處,輕聲問道。
“回陛下,遊騎撒出了兩百多裏,一直到了中興府北,整個河西也已經囊括。蒙古大軍已經全部退軍了。”
曹友聞輕聲回道,趙竑微微點了點頭。
和曆史上一樣,蒙古大軍運送成吉思汗的靈柩回蒙古草原,一時半會不會再回來了。
“河西的情形如何?”
趙竑繼續問道,聲音裏夾雜著一聲歎息。
“陛下,蒙古大軍退去,河西千裏無人煙,到處都是屍骸白骨,野狗猛獸橫行。各州城隻有一些降兵皂隸把守,防務形同虛設。”
曹友聞眉頭緊鎖著說了出來,小心翼翼。
“成吉思汗的第五子、高昌回鶻首領巴爾術率軍從河西退兵,還在河西逗留。要不要半路截擊,滅了他?”
河西走廊的西夏軍民,十不存一。巴爾術的高昌國和河西毗鄰,宋軍一旦進入河西,和巴爾術部的衝突不可避免。
巴爾術的高昌回鶻地盤緊鄰河西,趙竑有些心動,還是搖了搖頭。
“我軍雖然有了萬餘戰馬,但缺少騎兵作戰的經驗。高昌回鶻都是騎兵,一擊不中,反而可能惹下禍端。等巴爾術大軍撤出河西,立刻出兵占領。巴爾術再來時,迎頭痛擊就是。”
高昌回鶻在西域,後世的烏魯木齊哈密一帶,大宋要成為真正的強國,西域必須恢複,高昌回鶻這塊漢唐故地,勢在必得。
況且,現在截擊巴爾術,萬一引起窩闊台部的蒙古大軍反撲,反而不利大軍收複河西。見縫插針,一擊必中,這才是他想要的結果。
“臣遵旨領命!”
曹友聞不甘心,悻悻領旨。
不能痛打落水狗,消除隱患,實在是有些不甘心。
“曹友聞,高昌回鶻不過兩三萬將士,要想滅它,來日方長,不必急在一時。對我大宋邊軍的實力,你要有最起碼的信心。”
趙竑輕聲一句,曹友聞連連點頭領旨,老臉暗紅。
大宋四川一地,一年就可以練出數萬精兵,又豈是這些人口稀少的西域小國可比。
“曹有聞,經沔州城一戰,你和餘玠頭上的“權”字,都可以去掉了。”
趙竑頭也不回一句,曹有聞肅然,趕緊跪下,磕頭謝恩。
“臣謝陛下知遇之恩!謝陛下信任,臣必披肝瀝膽,以報陛下!”
階州失陷,皇帝並沒有怪罪,反而因為小小的戰功,讓自己“轉正”,天恩浩蕩。
"起來吧!以後做事,膽要大,心也要更細一些!畢竟一個疏忽,很有可能就是萬千人的性命。"
趙竑轉過頭來,等曹有聞爬起來,這才看著眾將臣,感慨萬千,卻是轉化了話題。
“我朝自立國之日起,就邊患不斷。先是遼、再是西夏、金,再為韃靼。朝廷以文治武,以儒立國,重內輕外,強幹弱枝,文臣補藩鎮缺,各州強兵盡收禁軍,直隸三衙。卻使得邊地武備鬆弛,禁軍形同虛設,一敗再敗,猶如喪家之犬,狼狽逃竄到了江南。”
趙竑輕聲道來,眾將臣恭恭敬敬,人人都是肅然。
“逃竄到了江南,不思臥薪嚐膽、洗刷國恥,反而誅殺主戰大臣,苟安於東南一隅,可謂卑躬屈膝,寡廉鮮恥,丟盡了我漢人祖先的臉麵。就說這黃河,大宋的子民,多少年沒見了?”
眾將臣低頭聆聽,人人痛快淋漓,卻沒有一個人敢吭聲附和。
趙竑作為君王罵自己的祖宗,罵自己的先人,他們這些臣子卻不敢,也不敢發表見解。
盡管他們聽的很爽,也都讚同。
其實他們並不知道,趙竑和趙宋皇室毛關係都沒有,不要說在他們麵前罵,在天下百姓麵前也不含糊。
“回陛下,自我大宋南渡,王師在陝西富平一戰慘敗,已經有近百年矣!”
曹有聞收拾心情,朗聲回道。
“近百年!何其恥辱!何其荒唐!何其可笑!”
趙竑指著滔滔奔流的河水,麵色難看,心情更差。
“黃河,我中華文明的母親河,不過是一條內陸河,如今竟然看都看不到。國土淪喪、偏安一隅,血氣全無。大臣隻知斂財、聲色犬馬,一提到北上恢複失地,個個戰戰兢兢,畏敵如虎。卻不知如今這大爭之世,比之春秋戰國之時還要凶險。你想舒舒服服偏安,旁人早已虎視眈眈。就比如此次韃靼鐵騎入侵,這就是血淋淋的教訓!都要記牢了!”
“謹遵陛下教誨!”
群臣人人肅拜行禮,有人尋思,幸虧皇帝未雨綢繆,在西北邊塞提早布局,才免去了一場場無妄之災。也有人暗暗嘀咕,是不是宋軍援救西夏的消息泄露,才招來蒙古大軍的報複。
眾人心思各異,武將們卻是群情激昂,許多人熱血沸騰,躍躍欲試。
“陛下盡管放心!韃靼大軍再敢前來,管教他有來無回,血流成河!”
“陛下,韃靼敢再來犯境,定讓他屁滾尿流,知道我大宋邊軍的厲害!”
武將們紛紛開口,人人慷慨豪邁。
“好!說得好!你們知道,朕需要的是一個怎樣的大宋嗎?”**.y.
趙竑看著麵前的一眾將臣,目光從他們身上掃過,武將奮然,文臣相對沉默。
“馬踏燕然,封狼居胥,恢複我漢唐舊日雄風!”
王堅忍不住,大聲說了出來。
“不錯!馬踏燕然,封狼居胥,恢複我中原王朝舊日的榮光!”
趙竑斷然一句,紅了半邊臉龐。
“陛要的是一個漢唐一樣大氣磅礴、揚眉吐氣的帝國,而不是偏安一隅,毫無血氣的懦弱小邦。朕要的是萬國來朝,四夷賓服,兵臨天下的泱泱大國!江山錦繡,兵臨天下,百姓安居樂業,五湖四海盡是泱泱漢風!”
“臣等願為陛下分憂!”
王堅肅穆異常,立刻走出來上稟。
“臣等願為陛下征戰沙場,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臣等願為陛下分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眾將臣紛紛抱拳行禮,慷慨陳詞。
漢唐一樣的泱泱帝國,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堂中諸人,炎黃子孫,哪一個漢家兒郎不想?
“光複大業,非一朝一夕,也非少數人能完成。需要你我君臣協力,六軍用命,天下百姓支持,方見成效。”
群情激憤,趙竑滿意地點了點頭。
相比於東南將臣的唯唯諾諾,四川的軍政官員們,則是要激進許多。
“陛下勵精圖治,我大宋七千萬子民唯陛下馬首是瞻。不出幾年,不管是中原還是西域,都會是我大宋治下。黃河,也一定會成為我大宋內陸之河!”
曹有聞抱拳奏道,神色肅穆。
“曹將軍說的沒錯!陛下,先占了河西,再恢複中原,那是國力昌盛,兵威降臨,西域可一舉拿下!臣願為前鋒!”
王堅立刻上前一步請命。
“臣請命!”
“臣願為前鋒!”
眾將迫不及待,紛紛上前請令。
馬踏燕然,封狼居胥,黃河成為我大宋內陸之河。這些未完成將要去的壯舉,眾將人人都是心動。
尤其是在和蒙古鐵騎交過手以後,覺得對方並不是那麽恐怖如斯,眾將的心氣更足。(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