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歸來
字數:7603 加入書籤
黃河對岸,密密麻麻的人群擠在渡口上,發型服飾不一,軍士們擋住了渡口,維持秩序,雙方似乎有爭執,吵吵嚷嚷,軍士們大聲怒喝,看樣子火氣不小。
“麻仲,你和王堅去看一下,那些都是什麽人?”
趙竑的眉頭微微一皺。
軍民關係如此緊張,還怎麽地方靖平?
“陛下,這些都是從西夏逃亡的百姓。自從韃靼大軍退去,南逃的西夏百姓絡繹不絕。這些可憐人,都是被嚇壞了!”
“陛下,因為要等餘玠和曹友萬的大軍過河,渡口上不許閑人通過。所以百姓和軍士有爭執,這也正常。”
麻仲和王堅很快回來奏報,趙竑輕輕搖了搖頭。
寧做太平犬,莫為離亂人。
“王堅,你是臨洮路都統製,你前去傳旨,讓百姓速速通過。告訴他們,進了大宋邊境,就是大宋子民,建立戶籍,劃分土地,讓他們在大宋好好落地生根吧。”
趙竑立刻做了決斷。
臨洮路地廣人稀,再加上戰火塗炭,百姓人口缺失。這些西夏百姓,正是勞動力的有效補充。
“呂文德,你也順便去迎迎,怎麽餘玠這些家夥還沒有到?”
曹友聞看趙竑眉頭微皺,向呂文德眼神示意了一下。
大熱天的,讓皇帝在太陽下麵等,前方的偵查是怎麽做的?
“陛下,我去看看。這些家夥,是不是迷路了?”
呂文德心知肚明,趕緊上馬,和王堅一起,帶著衛士們打馬離開。
“陛下,金人的使者在蘭州城外,見還是不見?金人鳳翔路兵馬總管郭蝦蟆統兵數千,駐紮於蘭州城外十裏,似乎蠢蠢欲動。”
董宋臣在一旁輕聲稟報。
金人使者前來,肯定是要宋軍退兵了。
幾千兵馬?鳳翔路兵馬總管郭蝦蟆?
趙竑微微一怔,不由得冷笑一聲。
幾千兵馬,也敢登堂入室,是欺中華無人嗎?
“陛下,蘭州和臨洮府是兄弟們從韃靼大軍手裏奪回來的,關金人什麽事?不用跟他們廢話,趕走得了!”
陸元廷耳尖,立刻說了出來。
韃靼大軍他都不懼,何況這些血債累累的金兵。
“陛下,我軍與韃靼大軍在新會州城下激戰。韃靼大軍從城下撤兵,這個郭蛤蟆連個箭都不敢放。現在帶幾千殘兵敗將過來,裝神弄鬼。他是腦子有病嗎?”
曹二雄恨恨一句。
“陛下,曹將軍說得對。這些金兵,手上沾滿了我大宋軍民的鮮血。臣領命去對付他們,絕不會讓陛下失望!”
麻仲上前領命,躍躍欲試。
他是西北邊軍將領,和金兵廝殺多年,血海深仇。況且,對於他這種有過敗跡的將領們來說,重立戰功,才是他們洗刷恥辱的最佳方式。
“沒有必要,還沒有到兩國交戰的地步。”
趙竑微微搖頭,否決了將士們的請命。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不過是為政治服務。蒙古大軍就在塌邊,金人不會輕易開戰。
要不然,也不會派使者前來,直接開打就是。
“先安排他們住下,等朕接回了出征西夏的將士們再說。金人今日所占所有疆土,都是我大宋故土,奪回來一城半地怎麽了?郭蝦蟆不是號稱什麽金國第一神箭手嗎,等他來了,看看是他的弓箭厲害,還是咱們的火炮厲害。”
趙竑看了一眼眾將,朗聲問道:
“將士們,韃靼大軍都不怕,你們還怕金人嗎?”
“不怕!”
眾將一起大聲說道。
“臨洮路和蘭州之地,都是我大宋故土。我們站在上麵,堂堂正正,問心無愧。你們都記住了,失去的東西,我們一定要親手奪回來。誰要敢搶,那就拿命來換!”
趙竑的話聽在耳中,眾將臣都是振奮,紛紛喊了出來。
“謹遵陛下教誨!”
“陛下所言極是!”
趙竑點了點頭,為眾軍的踴躍感到振奮。
“陛下萬歲!”
“大宋皇帝萬歲!”
西夏的百姓們過河,就在岸邊跪了一地,紛紛磕起頭來。
亂世人不如狗,能被大宋天子收留,還要建籍分田,想也想不到。
“鄉親們,都起來吧!官府會在蘭州城、臨洮府等地施粥,給大家分派土地,安置住處。大家聽從官府的安排,好好生活吧!有什麽事找地方官府就是,他們會幫你們解決!”
趙竑大聲喊道,麵向一旁的蘭州知州汪文,鄭重其事。
“汪文,這些百姓就交給你了,務必安頓好他們。如果流民太多,向南疏散至臨洮府,讓程元鳳好生安撫。記住了,不餓死一人,不病死一人。這也是你作為蘭州知州的考核。”請下載小說愛閱閱讀最新內容
“陛下放心,臣必會安頓好流民,絕不餓死一人,不病死一人!”
汪文說完離開,帶領軍士向前,招呼著歡呼雀躍的流民們離開。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愛民如子,可為千古第一聖君!臣到了河西,也必效仿陛下所為,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做一個好官。”
範鍾由衷地恭維起了趙竑。
“範鍾,你也學壞了,調皮了,也會油嘴滑舌恭維人了。”
趙竑哈哈一笑,隨即點了點頭,收起了臉上的笑容,一本正經。
“河西之地,大宋的西大門,朕就交給你了。”
趙竑正要繼續叮囑幾句,曹友聞指著北麵喊了起來。
“陛下,是咱們大宋的旗幟!餘玠他們回來了!”
趙竑心頭一動,大聲喊了起來:
“傳令下去,列陣迎接!”
馬蹄聲陣陣,無數的宋軍騎兵由北而來,他們過了船隻搭建的浮橋,在黃河南岸集結成陣,幾乎人人甲胄殘破,個個滿麵風霜。
趙竑打馬徐徐向前,所有的大宋將士一起下馬,人人都是單膝跪地,抱拳行禮。
“參見陛下!”
趙竑看著傷痕累累、風塵仆仆的將士,一萬勇士,回來了僅僅六千出頭,還有不少傷員。那四千大宋勇士,不用問,是戰死異鄉了。
“眾將士平身!”
趙竑麵向肅然的眾軍,大聲喊了起來。
“所有將士,向凱旋歸來的勇士們鞠躬致意!”
趙竑帶頭,向麵前歸來的將士們鞠了一躬。
所有將士、臣僚,一起向餘玠、曹友萬等人鞠躬一禮。
“陛下,使不得!各位,使不得啊!”
餘玠和曹友萬都是大驚失色,“撲通”跪下,連連磕頭。
大宋皇帝折節之禮,可是自古未有。
“將士們,英雄們,辛苦了!歡迎回家!”
趙竑上前,一左一右,拉住了餘玠和曹友萬的胳膊,向西夏出征的將士們大聲喊道。
“兄弟們,走,跟朕回城,朕已令人擺下宴席,犒賞六軍。朕要親自向你們敬酒!”
餘玠和曹友萬不得已爬了起來,緊緊跟上,餘玠麵色發紅,還有些不好意思。
“陛下,都是曹友萬帶著兄弟們在靈州衝鋒陷陣,末將什麽都沒有做啊!”
曹友萬趕忙謙虛道:“陛下,臣隻是奉命行事!要是陛下不發兵來救,末將也早死在靈州了。”
“餘玠,你能讓夏主不開城投降,這已經是大功一件。一萬將士出征,這是你們共同的榮耀,不分彼此。說到救援,你們是我大宋將士,朕怎麽能拋下你們?要是那樣的話,朕豈不是成了無情無義的小人,還有什麽臉麵活在這世間?”
趙竑義正言辭,追隨的眾將個個都是心熱,人人眉開眼笑。
皇帝公正好義,愛兵如子,西夏守城的苦澀,早已是煙消雲散。
趙竑帶著眾將領上馬,大袖一揮,霸氣十足。
“將士們,跟朕回城,咱們痛飲,一醉方休!”
“一醉方休!”
“一醉方休!”
眾將領都是哈哈大笑,紛紛上馬,追隨皇帝而行。
曹有聞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可比離開時消瘦許多,也結實許多。
再看後麵,歸來和迎接的將士紛紛相擁,痛哭流涕,滿麵流淚者比比皆是,讓人唏噓。
“曹友萬,你可是黑多了!看起來比你大哥還老!不過精神不少!”
“張中夏,你的胡子該刮了!要不然就成三國張飛了!”
“楊大全,臉上掛彩了!不過更有型了!”
趙竑和眾將打馬緩行,打渾嬉笑,“不過”不斷,他看了看餘玠,猶猶豫豫一句。
“餘玠,西夏那邊,沒有什麽不尋常吧?”
“陛下,聽聞韃靼大軍退兵,夏皇如釋重負,似乎又沒有臣想象中那樣欣喜若狂。不過西夏稍後會遣使前來,向陛下道謝援救大恩。”
餘玠心領神會,小心翼翼地一句。
“夏皇,也是個聰明人啊!”
趙竑感慨一句,對懵懵懂懂的餘玠一笑。
“餘玠,大軍歸來,宴席過罷,回去看看你的家人吧!”
趙竑和眾將談笑風生,後麵追隨的範鍾,由衷歎了出來。
“陛下豪爽愛兵,坦誠以待,可是盡得六軍之心啊!”
皇帝如此厚待出征將士,六軍士氣大振。外敵要再敢犯邊,可是要吃一番苦頭了。
仔細思量,蒙古鐵騎,似乎也並不是那麽可怕。
“範相公可知,陛下為何要調史嵩之、高稼、崔叔似三人去河西嗎?”
利州西路安撫使郭正孫輕笑一聲,讓範鍾不由得一愣。
“郭相公,請賜教。”
“史嵩之是四明世家,又是史彌遠之侄,史家已經衰落,人心惶惶;沔州知州高稼一門都是朝中重臣,高家是四川望族,勢力極大;崔叔似是崔與之的兒子,掌握四川製置司機宜文字;官家此舉,恩威並施,好一個帝王之心啊!”
郭正孫低聲細語,悠悠說了出來。
“郭相公,你呀……老夫是高看你了。”
範鍾淡然一笑,稍稍思慮片刻,便做了回答。
“範相公,你這是何意?”
郭正孫臉上,不由得一紅。
“陛下雄才大略,我曆朝君王,即便是太祖太宗,亦遠遠不如。他要做什麽事,誰能阻攔?”
範鍾看著前方趙竑的背影,似乎和將領們交談甚歡。
“陛下要是防備這些人,隨便一個罪名,便可讓他們粉身碎骨,何苦讓他們來河西執政?讓他們來河西,是因為人才難得,陛下覺得他們才大堪用,可以造福民生,讓河西早日恢複。郭相公,你是個幹吏,還是多做事,大宋會開疆擴土,陛下也一定會重用你的。”
範鍾語重心長,郭正孫肅拜還禮,肅穆異常。
“多謝範相公提點!”
以趙竑堂堂大宋九五至尊,以他今日此時的聲威,似乎並不需要多此一舉,更不需要如此處心積慮,來對官員們的勢力進行權衡。
難道說,自己真看錯了當今聖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