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事必躬親的丞相

字數:4946   加入書籤

A+A-




    大行皇帝小殮,大殮,一應事務千頭萬緒,禮儀規矩極為繁複,但在諸葛亮的親自坐鎮安排之下,一切都是忙中有序,有條不紊。

    諸葛亮親自齋戒沐浴,占卜了良辰吉日,定於七日後的辰時,於永安宮宣德殿行啟靈禮。梁王、魯王服斬衰,於殿前奠酒舉哀。

    禮畢,諸葛亮下令,將梓宮請出宣德殿。

    皇帝之梓宮,棺槨數層,環環相扣,所謂黃腸題湊,如同一間小房屋一般龐大,又是深山良材所製,重量自是極為沉重,因此需由一百二十八名親兵來抬棺。

    然後,諸葛亮引領劉永、劉理二王到永安宮大門前恭候,等梓宮經過,率領李嚴、趙雲、周默為首的諸文武大臣,跪送大行皇帝上路。

    一幹重臣中,除李嚴留鎮永安,其他人均一路護送,奉梓宮回成都。

    沿途需要經過的各水路陸路,亦在諸葛亮的安排之下,提前進行了修繕,疏浚航道,平整坑窪道路。

    故一路順風順水,十餘日後,便抵達了成都南郊。

    成都各級留守官員,早已得到諸葛亮的書信安排,在王連、楊洪的引領下,以皇太子劉禪為首,出城數十裏,於廣都縣行在接駕。

    浩浩蕩蕩的官員隊伍,分列兩排,披麻戴孝,嚎啕哭泣,如喪考妣,場麵極為壯觀。

    秋八月,劉備葬惠陵,諡曰昭烈皇帝。劉禪生母甘夫人早亡,諡昭烈皇後,亦遷葬歸蜀,與劉備同穴合葬。

    十七歲的劉禪襲位於成都,改元建興,大赦天下。尊皇後吳氏為皇太後,立故車騎將軍張飛之女,太子妃張氏為皇後。

    封丞相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封中護軍李嚴為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督永安事。

    趙雲、周默、劉琰等亦為都鄉侯。

    王連、魏延、吳懿等皆封都亭侯。

    楊洪、黃元、傅肜、程畿、廖化等皆封關內侯。

    董允、費禕、霍弋等一幹年輕的東宮臣僚,亦隨著劉禪登基,加官為侍中、侍郎。

    其餘一應大小官員,亦皆有封賞。

    其中,廖化自秭歸失守,中箭落水之後,眾人皆以為他已經殉職。

    沒想到他落水之後,竟奇跡般地被當地一戶漁民所救。

    在好心漁家的悉心照料之下,廖化休養數月,傷勢漸漸痊愈,便隱姓埋名,喬裝為山裏獵戶,以躲避吳軍盤查,孤身一人西行千裏歸蜀。

    隻可惜,歸蜀之時,恰逢劉備已經亡故,廖化悲痛欲絕,於劉備靈前嚎啕大哭,幾欲昏厥。

    ……

    兩個月後,成都,尚書台。

    此時的尚書台,裏裏外外一片忙碌。不僅公務比之前更加繁多,更有數十名匠人在大刀闊斧搞拆建裝修,準備就地改造為丞相府。

    數月以來,周默整日陪在諸葛亮身邊,朝夕相處,協助處理公務,算是親眼見識了一回,什麽叫做事必躬親,什麽又叫做鞠躬盡瘁。

    自從劉備病逝永安,迄今為止,諸葛亮每日除了睡覺,一睜眼就是工作,即便偶染風寒,也從未見他有一天表現出絲毫之懈怠。

    就是睡覺,亦常常是在尚書台公府,臨時和衣小憩,極少回家休息。經常連續數日如此,每日至多隻睡兩個時辰。

    沒辦法,事情是在是太多了。

    而自永安受劉備荷國托孤,諸葛亮深感自身責任之重大,幾乎每一項事情,他都放心不下,都要親自過問。

    先是修建劉備的陵寢,

    劉禪的皇宮,祭祀兩漢先皇的太廟,以及丞相府等一應新設衙門和都江堰水利的修繕,每一項都是極為重要,又耗費巨大的大工程。

    還有,自劉備薨後,除了漢嘉諸蠻四十餘部在旄牛部的帶領下,依舊歸順朝廷之外,本就蠢蠢欲動的南中蠻夷終於徹底撕破了臉皮,發動了大規模的叛亂。

    尤以雍闓、孟獲、朱褒等人最為囂張,他們燒毀漢官府,殺害漢官,屠殺漢民,幾乎不可一世。

    諸葛亮即命趙雲為征南將軍,自江州移屯於更靠近南土的僰道,卻隻封鎖關隘,阻止叛夷入境擾民,以新遭大喪為由,暫不討伐。

    魏國那邊,也不消停。

    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等一幹曹魏重臣,皆當世之名士,紛紛利用其在天下士族中的巨大影響力,寫公開信給諸葛亮,勸諸葛亮順應天命,舉國來降。

    諸葛亮也毫不客氣,作《正議》一篇,義正言辭,將曹操曹丕父子,連帶華歆王朗陳群等人,毫不客氣地罵得狗血淋頭。

    此文亦是對天下人宣示,即便劉備去世,諸葛秉政,蜀漢立國之最高綱領,也不會改變。

    過去是滅曹興漢,如今還是滅曹興漢,將來也依舊是滅曹興漢。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此外,還有一件大事,雖然不至非常緊急,但諸葛亮卻認為,它是諸多事務之中最為重要的。

    那便是是約官職,修法製。

    劉備漢中稱王後,天下形勢陡然惡化,於是急匆匆登基,又急匆匆東征,一應官製、軍製、禮製,主要都靠沿襲舊日之慣例,並沒有一個良好的製度建設。

    劉備亦具有開國之主所特有的巨大權威,行事灑脫豪邁,幾乎隨心所欲,從不受製於所謂的規矩。

    比如縱容黃元不法。

    比如夷陵之戰,黃權統領江北上萬大軍,幾乎未作抵抗即投降魏國,劉備卻駁回了有司按律懲治其蜀中家人的文書。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劉備宅心仁厚,知道過錯主要並不在黃權,不忍責罰其家人連坐。但規矩壞了,就是壞了。

    黃權到底還是摸準了劉備的脾氣。

    再比如破格提拔周默,一個剛剛二十歲的年輕人,區區一屯長,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火箭飛升,竟能躋身於托孤重臣之列。

    這樣的事情,其實並不合理,極容易遭受非議。在一個製度成熟的國家,是應該盡量避免的。

    諸葛亮當然尊重劉備生前的一切決定。但今後事情既然由他來說了算,他便決不允許自己也這樣做。

    在諸葛亮的理想藍圖之中,一切大小事務,都應製定律法。有功如何賞,有罪如何罰,一切都應以律法為準繩。

    即便是他諸葛亮本人,亦不能違反。

    這是皇權與相權之間的微妙關係,踏錯一步,便萬劫不複。諸葛亮深知其中利害。

    周默見到諸葛亮每日如履薄冰,隻將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從不因獲得巨大的權勢而表現出絲毫的沾沾自喜,也從未為自己的家族謀取哪怕一點點私利。

    私下待人接物,也一如往常,謙遜有禮,威嚴有節。

    周默兩世為人,見過太多的人性,很多自詡高潔的社會名流,深入了解之後,發現他們也不過是些庸庸碌碌之輩,沽名釣譽之徒。

    在周默看來,自私、自戀與懶惰,乃是每個人深藏於基因之中的本能。

    當然,隻要不過分影響他人,它們並不醜惡,隻是平凡和普通而已。

    所有優秀的人,便是真正能夠克服這些平凡和普通的人。

    這樣的人,鳳毛麟角。

    在周默看來,諸葛亮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他不禁想象,想要做到諸葛亮這樣大公無私,鞠躬盡瘁,表裏如一,需要何等純淨的內心和強大的自我驅動力?

    他想想自己穿越以來,為了向上爬,苦心鑽營算計,待計謀得逞,升官進爵之後,心中那誌得意滿的飄然感覺,那難以抑製的得意洋洋的嘴臉,與諸葛亮一對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周默不免自慚形穢,輕笑一聲,搖頭歎息道:“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真的比人和狗還大啊。”

    本站網站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