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夢回桃園

字數:4033   加入書籤

A+A-




    數日之後,由劉備口述,諸葛亮執筆,劉備下達了他生命中的最後的兩道諭旨。

    一道是正式的詔書,是有關托孤的最終人事安排。

    與真實曆史中的永安托孤不同,劉備一共安排了四個托孤重臣。

    以丞相諸葛亮為首,尚書令李嚴,翊軍將軍趙雲,虎賁中郎將周默三人為副。

    同時命丞相諸葛亮於成都開府,總覽一切軍政大權。虎賁中郎將周默、翊軍將軍趙雲為輔,協助丞相理事。

    命尚書令李嚴為中都護,留鎮永安,節製永安宮內外軍事,提防來自長江下遊之敵。

    真實的曆史中,劉備隻托孤給了諸葛亮,李嚴為輔。

    如今卻多了兩個人,一個趙雲,一個周默。

    周默自不必說,不僅屢立功勞,最近這些日子又與劉備朝夕相處,深受劉備喜愛,並寄予厚望。

    而趙雲加入托孤重臣之列,則令人頗感意外。

    趙雲是劉備的元從老臣,在關羽、張飛相繼去世之後,趙雲是為數不多的能和劉備以半君臣,半老友的關係相處的人。若論資曆,他完全有資格當托孤重臣。

    但因為之前趙雲不同意東征討伐東吳,屢次勸諫,惹得劉備大怒,二人大吵一架,鬧得不歡而散。

    最終,劉備一意孤行,發動東征。而趙雲所部數千兵馬卻留守於蜀中,並沒有跟隨出征。

    夷陵戰敗後,劉備便很少再和趙雲說話。

    或許他心裏覺得,如果趙雲能放下分歧,隨他東征,戰爭的勝負結果還未可知也。即便失敗,也不至於敗得如此慘痛。

    心裏的疙瘩就這麽結下了。

    直到數日之前,周默給劉備講那腐儒羅貫中編的三國故事,裏麵有一篇,趙子龍白馬銀槍,於長阪坡七進七出,保護少主阿鬥脫險。

    聽完這個故事,往事再次浮上劉備的心頭。

    劉備掰起指頭來,一一細數,那些早在幽、徐二州時期便隨他周旋的老部下們,如今幾乎已凋零殆盡。

    尚且健在的,隻剩下趙雲、陳到、劉琰等寥寥數人。

    感懷之際,心中與趙雲那鬱結已久的疙瘩,也就逐漸解開了。

    沒辦法,人老了,就愛念舊。

    或許,將趙雲列入托孤重臣,作為元從老臣的代表,從這個時候起,就已經在劉備心中埋下了想法。

    說起來,還是周默的功勞。

    周默也從另一個角度,琢磨著劉備的托孤安排。

    按照後世曆史學者們對於蜀漢政治派係的分析,諸葛亮代表從荊州時期跟隨劉備的荊州派,李嚴代表劉璋時代的東州派,趙雲則代表投奔劉表之前就已跟隨的元老派,周默則可以代表蜀中本土勢力的益州派。

    四個托孤大臣,分別代表四個重要的政治派係,也算是分庭抗禮,各當一麵。

    其中,荊州派自然實力最強,東州派次之,元老派雖已凋零,但隻要趙雲尚在,亦不可小覷。

    本土益州派實力則最為弱小,畢竟蜀漢是外來政權,首先重用的肯定是從外麵帶來的自己人。就像東吳孫氏初定江東,最重視淮泗武將和流寓士人,打壓江東本土大族是一個道理。

    但從長遠的角度講,荊州派和東州派都是無根之木,未來一定是屬於益州本地派的。就像東吳孫氏在經營江東多年之後,淮泗派係人才凋零,亦不得不選擇與江東本土大族合作,如以吳郡顧雍為丞相,吳郡陸議為大都督,都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發生的。

    劉備下達的另一道諭旨,是一封寫給太子劉禪的家信:

    “朕一開始得病,隻是拉肚子,不以為意。後來卻轉雜他病,身體便一天不如一天,如今已是回天乏術。

    人們說五十歲就不算短命,我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沒有什麽遺憾,也並不感到悲傷,隻是放心不下你們兄弟幾個。

    收到來先生來信說,仆射周君之教導頗見成效,你們都開始好好讀書了。若能如此,吾複何憂!

    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以讀《漢書》、《禮記》,閑暇時候,可以看看諸子百家。聽聞丞相親手為你抄寫了《申》、《韓》、《管子》、《六韜》,周君亦專門為你編寫一部算書曰《幾何原本》。一定要好好讀書,不要辜負了大家的一片苦心。”

    下達完這兩道聖旨,劉備便再無精力理事,每日裏,昏睡的時候居多,清醒的時候極少。吃的東西,也越來越少。

    諸葛亮、周默等人則忙裏忙外,開始低調的提前籌備起劉備的喪事來。

    其中有三樣事務,特別重要。

    一樣是皇帝的棺木,需要將之前已經在成都準備好的極品木材,提前從成都運送過來,在永安入殮後,再護送梓宮歸蜀安葬。

    另一項是籌備大量的白布。畢竟皇帝喪禮,宮內宮外一應宮人太監,文武百官,都要換上白布孝服,許多地方還要換上白布孝幔。其消耗數量之龐大,在成都或可以臨時湊齊,但在永安小縣,絕對是需要提前規劃籌備的。

    最後就是陵墓的選址和建設。劉備登基稱帝之後,急於東征,連成都的皇宮都仍在建設之中,還沒有完工,何談陵寢?而很快即將入夏,天氣炎熱,迅速擇址下葬,勢在必行。

    諸葛亮又找來幾個老學究,翻舊文典章,查漢帝喪葬禮儀之舊例,再參考劉備本人希望喪事一切從簡的意願,最終定下,喪事從簡辦理,各級大小官吏,服喪三日即除服。

    ……

    四月二十三日夜,已經昏迷多時的劉備忽然清醒了片刻。

    像之前每個夜晚一樣,他喚周默上前,想聽周默再講那三國故事。

    周默便從之前講到的赤壁之戰開始接著講起。

    沒想到劉備卻喃喃道:“再講講開頭吧,我喜歡聽開頭桃園那段。”

    於是,周默便再次從頭開始,講起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故事還沒講完,劉備卻已經停止了呼吸,溘然長逝。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本站網站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