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重返夷陵

字數:4989   加入書籤

A+A-




    第二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數十艘大船組成的蜀使船隊離開永安,出瞿塘峽,向東吳地界前進。

    龐大的船隊借著峽間晨曦,穿過江麵繚繞的薄霧,排成長長一列,沿江順流而下,場麵蔚為壯觀。

    江水兩岸,雲山霧罩,層巒疊嶂,猿啼聲若隱若現,宛若仙境,美不勝收。

    剛行了一個多時辰,路過巫縣渡口,船隊卻被東吳守軍攔停了。

    鄧芝奇道:“早就知會過他們了啊,為何還要攔人?”

    一怒之下,便要出艙去和吳軍理論,周默卻抬手示意鄧芝,先稍安勿躁。

    隻見一艘東吳軍船乘風而來,船頭立一彪形大漢,乃是東吳巫縣守將李異。

    待船靠近,隻聽李異大聲喊道:“周將軍何在?可否出來與李異一見?”

    周默聽見來人竟是李異,心想:“唉,我還以為發生了什麽意外,原來是這個家夥。難道是當年在石門山欺負他欺負的太狠了,心中不服,故意找茬來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周默倒也不懼怕他,於是大搖大擺出了船艙。

    隻見吳軍戰船已經近在咫尺,兩船幾乎接舷,為首一將全副甲胄,肅立船頭,定是那李異無疑。

    周默作了一揖,高聲道:“石門山一別,已經一載有餘,李將軍別來無恙啊。”

    李異循聲望去,隻瞧見一名白衫綸巾的高大書生,英俊瀟灑,傲立船頭,舉手投足間散發著強烈的自信,顯然就是周默了。

    李異自忖東吳青年才俊亦有不少,但像周默這般俊秀超群的人物,恐怕隻有當年的周公瑾可以與之一比。

    不由得讚歎道:“久聞足下大名,無緣得見。今日一見,果真是俊逸非凡,英雄出少年啊。”

    “李將軍謬讚了。”周默道,“請問李將軍,阻攔我漢使船隻,所為何事?將軍難道不知,吾已與吳王遞交了文書,一路不得阻攔嗎?”

    “周將軍多慮了,吾並無惡意,隻為一睹足下真容。今日得見,心願已了,就此告辭了!”

    說完,李異便乘船離去,吳軍的封鎖線也馬上撤掉了。

    周默一臉疑惑,不由得苦笑一聲,心想:“我還以為是要出什麽幺蛾子呢,原來隻是個黑粉頭子想麵基啊。”

    鄧芝也不解道:“思潛,這李異,他費這麽大勁,就隻為了看你一眼?”

    周默道:“看樣子應該是的,我也很疑惑啊。”

    鄧芝笑道:“看來當年你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小的傷疤啊。”

    原來這李異自從在石門山被周默擺了一道,一直都耿耿於懷。

    夷陵一戰,別的吳軍將領多少都有所斬獲,隻有他李異寸功未立,還被層層算計,搞得灰頭土臉,這口氣如何能咽的下去?

    自從得知設計阻攔他之人不是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而隻是一個年紀輕輕的蜀軍屯長,李異是又憋屈,又氣憤,甚至,還夾雜了一絲不願承認的敬佩。

    他也曾在江北鄉間派人打聽,一提起官渡口周郎,百姓們都是讚不絕口,直豎大拇指。沒辦法,錢給到位了。

    可老百姓多聰明啊,當然不會明著說錢的事兒,隻是逮著周默就是一通猛誇,令李異嘖嘖稱奇。

    日前聽說周默即將出使吳國,必會路過巫縣,李異便想見見此人,瞧瞧他究竟長了幾個腦袋,否則怎能如此智計百出,深得民心?

    今日一見之下,李異瞬間便為周默的形象氣質所傾倒,心中的憤怒和不甘減少了許多,

    敬佩之情卻增長了不少。

    ……

    船隊繼續前進,一路再無吳軍阻攔。

    經過官渡口,周默與老穆於船上望去,見此地已經被吳軍修建為一座小型的軍事要塞,不由得心生感慨。

    再往東,便是當年的夷陵戰場。

    周默一路經過秭歸,夷陵,猇亭,夷道,隻見兩岸草木茂盛,漁船絡繹不絕,田裏農人辛勤勞作,人們安居樂業,一派祥和。

    僅僅一年過去,已經看不出什麽戰爭遺留下來的痕跡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野草如此,人也一樣。

    同時也可以看出,吳荊州牧陸議的治理能力,亦有可圈可點之處。

    更讓周默讚歎的,是東吳的軍事。

    沿途路過的每一座城池、要塞、水軍塢堡,城牆都修建的又高又固,從牆頭石磚新砌的痕跡來看,這些工事都是在近些年完成的。

    城頭軍旗飄蕩,甲士林立,軍容整肅,威風凜凜。

    這種國運昌盛,氣勢如虹的氣象,當年劉備漢中稱王之時,於蜀中也能看到。

    現在嘛,唉,不提也罷。

    就連鄧芝看見,都心生羨慕,酸溜溜地說了一句:“東吳鼠輩,怎能有如此整肅之軍容,定是那陸議知道我漢使路過此地,故意安排給我等來看的。”

    對於鄧芝的評價,周默不置可否,無論這是不是陸議安排的表演,他心裏都清楚,這幾年的東吳,的確已是今非昔比。

    雖然嘴上天天說著東吳群鼠,但你要真把此時的東吳君臣當成一群鼠輩,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這些年裏,東吳連續打贏了數次關鍵戰役,收服了交州,吞並了荊州,又擋住了曹魏的大軍,國中陸續湧現出陸議、朱然這樣的國家棟梁之才以及孫桓、朱桓等優秀的年輕將領。

    太子孫登也漸漸長大,他品格貴重,賢名遠播,東宮的年輕臣僚如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皆為當世之俊秀賢才。

    這些優秀的年輕人,給人以希望的力量,預示著東吳的未來,定是一片光明。

    不久前,孫權又於鄂州築武昌新城,從公安遷都武昌,扼守江水中遊,誌在天下。

    整個東吳都為之氣象一新,士氣高漲。

    眼下的東吳,正處於孫氏和江東大族合作的蜜月期,國運的上升期。國力日漸強盛,控製了三峽以東整個長江中下遊地區,以及整個南中國大陸和東南沿海地區。

    自孫策興平二年東渡長江奠定基業,三十年以來,東吳之版圖還從未有今日之廣闊。

    這樣的東吳,天下又有何人膽敢小覷?

    ……

    船隊繼續東行,路過江陵,終於才看到了一絲殘破的跡象。曹軍圍城半年,退軍未久,戰爭的硝煙剛剛散去,放眼望去,田野裏長滿了野草,無人耕作,今年此地的莊稼算是徹底的荒了。

    大江折而向南,再行數十裏,便到達了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公安縣。

    公安最早是劉備的駐地,這地名也是劉備取的,公安的公字,指的就是劉備本人,公安的涵義,大致就是說,我劉備飄零半生,寄人籬下,一直沒有家,現在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把家安在這兒了,希望這個地方能夠帶給我安全感。

    後來劉備入蜀,公安成為關羽的駐地。呂蒙偷襲南郡得手之後,孫權為鞏固荊州的統治,也在此地常駐數年。

    如今,這裏的一把手是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官居東吳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

    諸葛瑾不善治軍,屢戰屢敗,卻能不停升官,其官爵之高,放眼東吳,也僅在陸議一人之下,實乃東吳官場的一朵奇葩。

    沒辦法,孫權對諸葛瑾,實在太寵愛了。

    那絕對是真愛,遠超其他臣僚,連陸議都比不上。

    陸議頂多算蚊子血,愛恨交織,卻又不得不用,隻有諸葛瑾,才是孫權心頭的朱砂痣。

    當年劉備大軍東來,東吳舉朝皆懼,有人向孫權舉報,說諸葛瑾把家小都送到蜀國他弟弟諸葛亮那裏去了,有叛逃的跡象啊。

    沒想到孫權根本不信,反而動情地說:“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瞧瞧這話說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白娘子和許仙,亦不過如此了。

    本站網站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