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搞錢
字數:5843 加入書籤
晚上,朱翊鎰躺在床上,開始琢磨搞錢的路子。
當然最簡單的搞錢方法就是在平台上開個網店,將家裏的破盤子破碗拿到平台上去當古董賣,然後再用人民幣來購買白銀,隨隨便便月入上萬兩不成問題。
這條產業鏈非常順暢,唯一的遺憾就是科普值不夠,這破平台,一科普值對應的交易金額是一毛,想要交易一元的東西,他至少得給十個人來科普。
為了弄瓶肥宅快樂水,他給王府的下人每人講了一遍抽大煙的危害,弄得下人以為他魔怔了。
等他好不容易籌夠了30科普值,卻發現賬戶裏竟然一分錢也沒有,無奈,隻能拿了府裏旺財吃飯的破碗賣給了一個假古董販子,換了三塊錢。
隨後又給下人們普及了一遍阿拉伯數字,這才最終喝上了快樂水。
這一通操作下來,朱翊鎰對這垃圾係統算是了解一些了,想靠這係統賺錢,貌似並不容易。
次日,裕王府,飯廳。
“母後,外公之前是做泥瓦匠的嗎?”
朱翊鎰吃著飯,想起昨晚那個搞錢的法子,便問李氏。
李氏聞言有些火起,但看朱翊鎰瘦削的小臉,暫且壓下了。
“你問這個作甚?”
李氏沒抬頭,朱載坖也有些好奇。
裕王妃李氏閨名叫彩鳳,雖生的娟秀迤邐,但家裏確是泥瓦匠出身,後入宮做了宮女,被裕王看上,誕下朱翊鎰之後,這才封了王妃。
李氏的爹爹李偉也水漲船高,得了個錦衣衛千戶的名頭,一家人的日子這才改善。
明朝立國近二百年,早就門第森嚴,尤其是在京城這個圈子裏,直言李氏泥瓦匠出身,就等同於罵人了。
朱翊鎰見娘親麵有霽色,自知失言,對李氏撒嬌道。
“娘親莫氣,這幾日見娘親整日為錢糧發愁,孩兒便想了個掙錢的法子,想與外公商量商量,好為娘親分憂。”
見朱翊鎰小大人般說的真誠,李氏轉怒為喜,但又有些心疼,接著剜了裕王一眼。
“我兒莫憂,錢糧的事有你爹呢。”
朱載坖這時也有些坐不住了,雖然他這王爺當得屬實窩囊,但麵子可不能墜了。
“對對對,有爹呢,等吃完飯,爹爹就再去戶部一趟,催催錢糧的事。”
朱翊鎰還想再說什麽,可裕王夫婦並沒把他的話當回事,畢竟一個十歲的孩子,有這份心就很好了。
朱翊鎰也不再爭辯,暫且將此事放下,瞅了瞅老爹,心道:等你吃了癟再來找我吧。
當日朱翊鎰照例在房中看邸報,等到張燈時分,便聽見前廳有些爭吵。
卻是裕王回來了,但錢糧依舊沒有,李氏自然又是一通數落。
要說朱載坖這個裕王,基本算是有明一朝最慘的王爺了,不僅沒有父愛,連日子都過的拮據,還碰上了一個強勢的王妃,弄得在家裏也沒什麽地位。
輕歎一聲,朱翊鎰走到了前廳。
“父王、母後,求人不如求己,孩兒有個掙錢的法子,母後還是將外公請來吧。”
李氏還想數落,可朱載坖卻似見到了救星,此時完全顧不得當爹的麵子。
“吾兒聰慧,怕是真有法子,王妃還是快些將嶽丈請來敘一敘吧。”
李氏這時也看向了朱翊鎰。
“你真的有掙錢的法子?”
“真有假有,請外公來一趟不就知道了,況且孩兒也想外公了。”
朱翊鎰說的鄭重,李氏雖心裏懷疑,但她也好久沒見爹爹了,便命裕王府大太監李芳親自去請。
李偉住在南城,一去一返,等他來了,朱載坖都困得哈欠連天了。
李氏卻是心盛的很,跟幾個宮女在那裏翻箱倒櫃,好準備爹爹臨走前的禮物。
李偉今年五十三歲,育有兩子一女,李氏排名老幺。
承蒙幺女蔭蔽,他得了個錦衣衛千戶的虛職,日子比他在工地搬磚好很多了。
不過因為家裏人口多,又得維持皇親的必要體麵,日子過得還是有些緊巴,裕王妃李氏隻得時常接濟一二。
翻了半天,裕王妃也沒找出幾兩銀子,隻得狠狠心,將手上的鐲子褪下,包了起來。
朱翊鎰將這一切看在眼裏。
李偉見到外孫還是挺開心的,拿出一盒酥餅道:“鎰兒,這是你外婆打的酥餅,嚐嚐,可甜了。”
朱翊鎰很開心的接過酥餅,嚐了一塊,除了酥,基本沒什麽甜味,遂道:“真甜,謝謝外公外婆。”
在明朝,糖也是個稀罕物件。
李偉聞言很是高興,這外孫大病了一場,醒來後像是懂事了許多。
眾人落座,李偉先跟女兒女婿客套了幾句,然後才問:“鳳兒深夜召爹爹來所謂何事?”
有些話李氏不好說出口,隻得看向在一旁吃酥餅的朱翊鎰。
朱翊鎰見狀便將酥餅放下,又將衣服上掉的渣渣捋了捋,這才笑著對李偉道:“非娘親召外公,是外孫有些事想請教外公。”
李偉聞言很是驚詫,他一個泥瓦匠出身大字不識的老漢,外孫咋還有事請教他。
再說,裕王府裏什麽樣的師傅請不到,就是請個狀元郎做師傅,也不過是女婿一句話的事。
見李偉神色詫異,朱翊鎰也不再打啞謎。
“外公,如今砌牆是用何物黏聯?”
李偉聞言恍然,原來這小子是問這個,那問自己還真的問對了,不過他一個王世子,不學聖賢文章,問這個作甚。
李偉不解的看向裕王夫婦,可倆人也不甚清楚。
不過李偉心底純良,乃是勞動人民苦出身,雖是富裕了一些,但勞動人民淳樸的本質卻沒丟,能解答外孫的疑惑,他還是很高興的。
“尋常人家就用蒲草和泥,講究些的人家用糯米蛋清。”
“所費銀子幾何?”
“蒲草和泥也就費些勞力,糯米蛋清就貴了,非一般富貴人家用的起,不過糯米蛋清砌牆也牢固些,大炮都轟不爛的,咱這京師的城牆就是用這個砌的。”
李偉說著,又看向自家姑娘:“王府要起宅子嗎?”
李氏聞言立時有些臉紅,王府別說起宅子了,就外院那幾間宅子,她都想賃出去收租。
朱翊鎰看出娘親窘迫,便起身解圍道:“父王母後慣常勤儉,哪會再起宅院,是小子在古書上尋了一個樣式法子,想讓外公幫著驗證驗證。”
隨後,朱翊鎰將那個矽酸鹽水泥的製法跟李偉細細說了,順道又收獲了3科普值。
這矽酸鹽水泥的製法是他昨晚跟一個網上賣水泥的套來的,靈不靈他就不知道了。
不過矽酸鹽水泥是後世最普通的水泥了,製法簡單,沒有啥科技含量,估計現在的西方已經研製出來了。
但這玩意運費高昂,進口是沒有市場的。
李偉聽罷之後卻並不相信,畢竟這個時代最好的粘合物就是糯米蛋清了,而且價格昂貴,一看就是好東西。
至於石灰石、粘土等這類隨處可見的物事,咋能像朱翊鎰說的那樣好。
若是如此,前人如何不知。
“鎰兒,你莫不是尋你外公開心哩,隻將石灰石粘土煆燒,就能堅硬如石?”
“外公,行與不行,試試便知道了,況且這東西左右也值不了幾個銀錢。”
朱翊鎰笑著說道。
裕王見朱翊鎰說的不似作偽,畢竟隻是一個十歲的孩子,就是讓他自己想也不可能想出這個法子來捉弄人,沒準古書上真有這樣的法子。
裕王跟李偉不一樣,他雖不是太子,但日常政事還是參與一些的,若他兒子說的是真的,那可就不是補貼裕王府家用這麽簡單了。
營造宮殿、修繕城牆、修堤治水,哪裏都離不了這玩意,往常都是用糯米蛋清,若是這甚麽勞什子的水泥能行,那成本就大大降低了,也可節省些糧食。
“鎰兒,咱家可沒什麽爐窯,試一試也不容易,盤個爐窯可花不少銀子呢。”
裕王朱載坖說著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看李氏,畢竟一個王爺能窮成這樣,也委實有些可恥。
“爹爹請放寬心,試一試倒不用爐窯,可在城外尋個大坑,下麵埋上焦炭點燃,再把石灰石和粘土覆上,然後再用土掩埋,悶燒三日,再取出加石膏磨細就行了。”
裕王一聽這麽簡單,當下便起了興致,眼睛轉向李偉。
見裕王看著自己,李偉雖還不信,但也不好再推辭,直言回去後和兩個兒子辦理此事。
裕王妃李氏自然不會讓自家父兄白做此事,親自將爹爹送出門時,又給了十兩銀子的辛苦錢。
李偉推辭半晌沒有要。
這幾年,裕王府過的是一年不如一年了,這些他都看在眼裏,若非如此,自家女婿也不可能信個半大孩子,讓他幫著搗鼓什麽水泥了。
‘唉,這年月,天家也沒隔夜糧啊。’
李偉回望金光閃閃的裕王府牌匾,搖了搖頭,背著手走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