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期刊
字數:4278 加入書籤
銀子有了,朱翊鎰便開始了他的水泥建材事業,給了外公兩千兩銀子做啟動資金,剩下三千兩朱翊鎰準備來幹件大事。
這日,朱翊鎰閑著無事,帶著馮保去了一家茶館,便聽見茶館大廳裏有人在讀報。
是的,報紙這東西在明朝就有了,不過是叫邸抄,顧名思義就是邸報的抄寫版。
邸抄老板買通朝廷通政司的小吏或者自己派人去通政司,將朝廷邸報抄寫下來,自己印刷發行,賣給一些沒有官職的古代鍵政客們過過嘴癮。
有時候邸抄上還會加一些朝政的小道消息之類的,供讀者們八卦,以增加銷量。
明中期市井文化繁榮,百姓較為富裕,江南和一些比較大的城市識字率比較高,小說、話本、戲曲這些文化形式比較風靡。
像朱翊鎰前世看的那些《水滸傳》、《西遊記》和《三國演義》什麽的,這時代早就風靡了,大街上隨便抓一個人來,都能給你講一段關羽溫酒斬華雄。
而且明朝中後期對於文人議政特別優容,特別是京師這種離朝政比較近的地方,趕大車的馬夫都能就嚴閣老將孫女嫁到徐閣老家的事好好跟你分析一通這裏麵的利害關係。
兩人挑了個角落坐下,剛端起茶盞就聽到那讀報人大聲念道:“世子爺大鬧戶部堂,張侍郎嚇鑽桌子底。”
朱翊鎰一口茶水噴了馮保一臉,隨後大口咳嗦起來,眾人立時向他這邊看過來。
“嗆著了,嗆著了,抱歉抱歉。”
朱翊鎰訕笑著對眾人拱了拱手,隨後小聲對馮保道:“這京師人膽子真大,侍郎也敢編排,也不怕劉侍郎差人抄了這報社。”
馮保一邊幫朱翊鎰拍背一邊道:“爺您有所不知,咱這京師百姓膽子大著哩,奴婢聽說有一次嚴閣老的轎子在巷子裏行走,前麵遇到一個老太太,嚴閣老家的仆人多厲害,就上前轟這老太太,結果您猜怎麽著?”
“怎麽著?嚴閣老讓人把這老太太打死了?”
馮保一聽,立馬笑了:“那哪能呢?這老太太不僅不讓道,還把嚴閣老給罵了?說閣老咋了,她老太太這一輩子不知道見過多少閣老,還說這京師裏閣老遍地走,侍郎多如狗。”
臥槽,竟然還有這事。
朱翊鎰立馬精神起來,接著問後來呢。
“後來?後來嚴閣老讓人調轉轎子繞路去了。”
馮保說著自己咯咯笑了起來,聲音有些尖利,惹得旁邊一桌的人老看他。
馮保壓低聲音又道:“況且,爺您沒見這邸抄將劉侍郎換成了張侍郎嗎?朝代也改成了宋朝。”
朱翊鎰一聽,這邸抄還真把這春秋筆法弄明白了,可是這有啥用,知情人一眼就能看出說的是誰。
“咱大明的官員都這麽愛民如子了?我咋看邸報上,河南汝陽的縣令為了斂財,竟把人家好好的一個商人給安了個罪名砍了,這事年前剛查出來的,還上了邸報的,可見這破家縣令、滅門府尹也不是隨便說說的,咋京師的百姓這麽大膽。”
朱翊鎰心道,明朝官員可心黑的很,我知道的很清楚,你馮保可別騙我。
馮保聞言,抿嘴笑了笑道:“世子爺聰慧,咱這京師百姓還真就是這樣,不過他們也就敢對大官這般,真要是碰上了坊長或者衙門小吏快手,一個個那是腦袋縮的緊。”
“而且,這大官跟小官父母官不一樣,這大官要名,得養望,您瞧嚴閣老避讓老嫗之事,讓街頭巷尾不少老婦人還誇嚴閣老好呢。”
朱翊鎰這回聽明白了,這是大明版的縣官不如現管,你侍郎尚書再大可真管不了我小老百姓的一日三餐,門前巡邏的快手小吏或街道坊長可真不敢得罪,他們真能借個由頭去你家要錢要糧或者讓你去服勞役。
“咱大明像這樣敢說的邸抄多嗎?”
朱翊鎰又問。
“咱京師這邊多些,但都不敢直呼其名,一般都編造朝代,改換姓名,不過奴婢聽說江南那邊比京師還膽大,有個叫什麽東林社的,裏麵有不少讀書人呢,他們也出邸抄,有時候還編排朝中大員,而且是直呼其名,比如嚴閣老,在江南那邊可是臭了名的。”
朱翊鎰知道,江南那裏是徐階的大本營,抹黑嚴嵩也不稀奇。
隻不過朱翊鎰沒想到嘉靖末年讀書人結社就有了雛形,竟然東林都出現了,這大明的風氣還真是寬鬆。
會了茶錢,馮保領著朱翊鎰進了阜陽門邊上的獅子胡同,這裏有一家瀕臨破產的邸抄作坊,是前陣子朱翊鎰讓馮保尋的,朱翊鎰準備收購,然後自己發行邸抄。
他要在這邸抄上印刷科普知識,好給係統裏增加科普值。
靠朱翊鎰一對一宣傳科學知識效率太低了,饒是他每日孜孜不倦,賬戶裏的科普值也才剛到一百。
係統裏的東西都貴的要命,一百塊錢能買個屁,他想買把手槍防身都得三百,而且必須得美刀結算。
朱翊鎰累感不愛,都他媽係統了,竟然還有美元霸權,按匯率,他得準備兩萬多科普值才行。
思前想後,朱翊鎰還是決定發行報紙,京師現在有百萬人口,每一期邸抄隻要有一萬人看到或者聽到,他至少能收獲一萬科普值,這效率就高多了。
發行兩期就能買手槍,發行四期就能買ak,發行十期就能買冒藍火的加特林了。
想想就覺得興奮。
兩人來到巷子盡頭的一戶人家,馮保拍門,一個和朱翊鎰一般大小的孩子來應了門。
這孩子認識馮保,便將兩人引到院裏。
一個小四合院,正房印刷,廂房住人,加上老板七個員工,其中有兩個婦人,兩個半大孩子。
兩個成年人皆穿長衫,應該是讀書人,當是這邸抄的編輯,婦人負責排版印刷,孩子負責送報。
一切都安排的挺妥當,可就是不掙錢,正好五百兩銀子便宜了朱大少爺。
朱翊鎰全盤接收了這個小作坊,連老板也接收了,不過變了個稱呼,成了掌櫃的。
掌櫃的姓吳,叫吳偉業,是北直隸人,舉人沒考上,索性賴在京師不走了,辦了這麽個小作坊,當了北漂。
收了朱翊鎰五百兩銀子,老吳很開心,這下可以在京師買個四合院了,奮鬥十年,終於可以將老婆孩子接來了。
辦好了書契,朱翊鎰也沒多說什麽,從懷裏掏出一本書丟給了老吳。
這是朱翊鎰前陣子在係統上買的天龍八部,他直接從灣灣那邊買的繁體線裝版,省的他簡譯繁了。
以後這邸抄不論時政,每期隻連載小說,另外再附贈一則科普小知識。
這科普小知識主要來自朱翊鎰買的繁體版十萬個為什麽,朱翊鎰把一些明顯不符合這個時代的科普知識給去掉了,讓老吳每期刊登一則。
比如,我們為什麽要喝熱水,傳染病如何防治等,特別是一些感冒發燒、跌打損傷等常規病症的防治知識,朱翊鎰讓老吳多多刊登。
交代完這些,老吳高興的讓朱翊鎰給這新報紙取個名字。
朱翊鎰本來想取京城時報的,可一想這報紙連時政都沒有,算個毛的時報,頂多算個期刊,於是大筆一揮,寫下讀者文摘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