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概要44

字數:1932   加入書籤

A+A-




    “焚書”、“坑儒”明明是兩件事,隻是後人出於某些目的,漸漸將兩件事混為一談,變成了“焚書坑儒”,搞得後來的人都以為秦始皇確實是一個殘暴大魔王,是在毀滅文化、破壞文明,幾乎可以說是人類公敵
    但是就算將秦始皇渲染的如此不堪,曆朝曆代,皆有傳誦秦始皇威名之人,實在是因為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的功績太過耀眼,到了後世民智漸開的年代,秦始皇更是成為了不少人心中崇拜的偶像,就如當年本港台電視劇《秦始皇》的主題歌唱的一樣:
    大地在我腳下
    國計掌於手中
    哪個再敢多說話
    夷平六國是誰
    哪個統一稱霸
    誰人戰績高過孤家
    高高在上諸君看吧
    朕之江山美好如畫
    登山踏霧指天笑罵
    舍我誰堪誇
    秦是始人在此
    奪了萬世瀟灑
    頑石刻存汗青
    傳頌我如何叱吒
    而秦始皇更是被稱為“祖龍”,乃是封建帝製的開創者,秦朝的三公九卿製度,也被曆朝曆代不斷繼承和改
    至於項羽,其一生一直圍繞著“神勇”這個詞,項羽憑借一己之勇,可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在二十六歲如此年輕的時候就稱霸了孔子曾言:“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項羽在而立之年前已經立下了不世功業,實在是年輕得過分),以此戰績,項羽也成為了中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的代表人
    故此清代的李晚芳才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而太史公司馬遷也將項羽的傳記寫入了《史記》“本紀”中要知道“本紀”可是記錄帝王事跡的,可見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之
    但是,成也“神勇”敗也“神勇”,項羽就是太過迷信自己的武力,完全忽略了內政、外交、形勢分析等的重要性,總覺得隻要自己有軍隊在手,就能戰勝一
    所以等到項羽率軍進入鹹陽,大勢已成的時候,就連一向頗為尊重,被項羽稱為“亞父”的範增,項羽也開始不聽其言了範增在“鴻門宴”前後及期間,曾多次勸項羽擒殺劉邦,項羽均沒有聽從,逼得範增隻能玩了一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甚至到了楚漢相爭的後期,項羽輕易中了陳平設下的“離間計”,開始疏遠範增並奪去他的權柄,範增隻好自乞骸骨,告老還鄉
    項羽也不挽留,範增就啟程回去彭城,不久就在途中背發毒瘡而亡,項羽連唯一忠於自己的謀臣也失去了,之後自然是被劉邦那邊的頂級謀臣張良、陳平屢屢得手,漸漸陷入被動,最終兵敗而亡,以至於劉邦在建立漢朝後,也說了這麽一句話:“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
    項羽自恃神勇,不但不聽老臣規勸,也是沒有馭人之法,劉邦麾下最重要的統帥韓信,以及僅次於張良的謀臣陳平,其實一開始的時候也是效力於項羽麾下的,隻是項羽用事,以勇猛為主,都是以力破之,簡單一個字就是“莽”,所以才被稱為“勇戰派”的代
    故此韓信的軍略、陳平的謀略都完全沒有發揮的機會,韓信數次進言還被項羽拒絕了,估計還挨了不少噴,最終韓信無法忍受這種鬱鬱不得誌的地方,轉而投向劉邦,這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等一係列故事,韓信更是被稱為“兵仙”,是“武廟十哲”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