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舌戰狂儒新書求票求收藏求追更
字數:6500 加入書籤
諸葛瑾在用大義名分擠兌住禰衡後,又恰到好處地把雙方爭論的焦點,引導到一個“德”字上,
嘲諷禰衡連什麽是“有德者居之”的“德”都不知道,
這當然是有深意
諸葛瑾很清楚,自己雖然繼承了肉身本尊的經學學問,還有後世的邏輯思辨和政治哲學見但真要跟人敞開了辯論儒家經義是非,那未必能絕對碾壓禰
禰衡作為三國有名的大噴子,肯定是有相當功底的,不然不會讓曹操都頭疼,不敢動他、隻敢把他弄去劉表那
既如此,諸葛瑾又怎能打無把握之仗呢?
所以,諸葛瑾在開口之初,就想到了一條計策:他要把雙方對噴的辯題,引導到一個漢朝儒生肯定都會答錯、而後世儒生肯定可以答對的點
換言之,就是這個問題必須是早在漢儒宗師的公孫弘、董仲舒那裏,就已經答錯了,而且整個漢朝儒生都因為尊師法祖,忽視了這個錯
但後來隨著曆史和儒學進步,到唐宋時,後人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到韓愈、司馬光、朱熹、陸九淵的時候,已經被逐步改正
如此一來,任你禰衡再自恃才高,他總不會說出明顯超越或否定公孫弘、董仲舒的言論來吧?如此諸葛瑾就可以用後世一千多年的政治哲學進步,來吊打對
既然是禰衡先提到了朝廷“失德”,那諸葛瑾就抓著這個“有德者居之”的“德”究竟是什麽意思,窮追猛打到底,
一擊定勝
……
禰衡果然一愣,他被對方斥責為連什麽是“天下有德者居之”的“德”都說不清楚,這是絕對不能忍的,必須反
連這樣的基本問題都不回答的話,他就沒臉以儒者自居
於是他謹慎思考之後,決定用最四平八穩的公孫弘和董仲舒的標準官方意思形態、一字一句做了答: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這裏的德,自然是一統天下,使天下人免於內戰之殺昔春秋戰國五百年,華夏子民自相屠戮,無日不
秦始皇雖是暴君,然其能得天下,便因其有此德,終止了戰國紛而秦末之世,天下失鹿,分崩離析,高皇帝複合一統,故其德綿延數百載——
此論早在《公羊》之中,便得到了論證,其後董仲舒於《春秋繁露》又加以補足,還有何可辯之處?莫非你這愚夫,連《公羊傳》和《春秋繁露》都不曾讀過?我竟會跟如此無知之輩答話,實在是可歎!”
諸葛瑾聽得很認真,確認對方果然中招,一板一眼全盤照抄了漢儒所公認的相關解釋,他就知道自己穩了:
“誰說《公羊傳》裏有這麽定義過‘德’?你剛才所引用的,明明是孝武帝時、公孫弘鑽研《公羊傳》所留下的注,乃公孫弘的個人解讀,並非戰國時公羊高的本
這種解讀,雖說不上全錯,但明顯混淆雜糅,不辨本我且問你,《公孫弘書》中,為《公羊傳》注釋‘統一天下之德’時,是否有引用《孟子.梁惠王上》裏,孟子對‘一天下之德’的觀點?”
禰衡一愣,總覺得有陰謀,但這個問題答案很明確,他隻能立刻回答:“當然”
《孟子》在漢儒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僅僅是十三經之但公孫弘和董仲舒,當年在論證“有德者居之”的“德”時,還是引用了孟子的,事實不容否
諸葛瑾繼續下套:“孟子見梁惠王,淬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對曰:定於
孰能一之?不嗜殺人者能一孰能與之?天下莫不與也……”
諸葛瑾先稍微引用了幾句爭議經文,然後單刀直入:“由此可見,孟子原意中,那種能讓‘天下莫不與也’的德政,並非‘一天下’本身,而是‘定天下
梁惠王和孟子一開始求索的,也是‘定天下’,孟子回答的‘一天下’,隻是定天下的手手段和目的必須分清楚,不能混淆!
當你可以定天下時,那麽天下自然莫不與也,天下人都會心悅誠服接受這個給他們帶來安定日子的統治者,這便是‘天下有德者居之’的‘德’之所在!
而什麽是定天下?就是讓天下人比春秋戰國紛亂五百年時,少當兵、少打仗、少服徭役,少納糧,讓天下百姓少內耗,過上好日子,這才叫‘定天下’!
統一天下,隻是實現‘讓華夏不打內戰’的一個先決條件,因為當時有識之士都知道,隻要不統一,內戰就永遠不會結但光做到了這一點還不
秦如果要有德,其統治者就該看到,他們實施的政策,隻是為了一天下的手一完之後,就應該輕徭薄賦,讓百姓切實比戰國之世少納糧,少服役,少當如果一完之後,服役的比例、納稅的比例還跟大亂之世一樣高,那就是‘隻一而未定’,舍本逐
所以,‘一天下’或許秦始皇已經完成了,但‘定天下’之德,卻是到了本朝孝文皇帝時,正式十五稅一、廢除肉刑、從國法層麵核輕徭役兵役,才算是真正實
爾輩腐儒,曲解先聖,妄稱明德,卻連目標和手段都區分不清,實在貽笑大方!
你需要吃飯才能活下來,但吃飯隻是活下來的手段之一,並不是活著的目的!如果你活著就是為了吃飯,你與衣架飯囊,酒桶肉袋何異!”
諸葛瑾一番話,如孟子一般沛然,駁斥得禰衡完全無法招
偏偏諸葛瑾的話語,有先聖作為依據,哪怕《孟子》整本書的地位如今還不高,但《梁惠王上》裏那幾句話,確實是《公羊傳注》和《春秋繁露》自己就引過的,漢儒不能否
而且諸葛瑾的論證,還充滿了進步的人文關懷,是後世公認的道理,他隻是提前一千多年拿出來裝了個逼而
在後世儒家升級後的價值觀裏,統一天下仍然重要,但必須認清,統一天下是讓天下安定的手最核心的“德”,還是要讓人民獲得好處,給人民減
如果短暫統一後,直到這個政權滅亡,都沒讓人民減負,沒讓人民得到好
不打內戰省下來的錢糧人力,並沒有花在人民頭上,隻是拿來更好地供養獨那麽這就不屬於“有德後又失德”,而是“自始無德
結束內戰後省下來的錢糧勞力,在花到人民頭上的那一刻起,才算是“德之始也
人民才是創造曆史的主人,才是曆史前進的動
而之所以後世有這樣的進步思想,就是因為南北朝末期,以及五代十國,有太多“雖然短暫統一,但沒有給人民帶來好處”的政
後世長期大統一王朝要跟這些短命朝代做個區分,一代代仁人誌士開始思考這個問
從韓愈到王安石司馬光,到朱熹陸九淵,這些人雖然人品未必都好,但是他們在一代代拔高《孟子》地位、強調民本思想的過程中,把這個哲學問題給論證明白
諸葛瑾如今是用了後世一千多年的儒家集體智慧結晶,來指出古人“邏輯不嚴密、混淆手段和目的”的錯誤,又焉能不勝?
這一刻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已經韓愈司馬光朱熹陸九淵同時附體
……
禰衡被連番反駁,徹底陷入了懷疑人生的巨大失落
偏偏他是真的完全不知道怎麽反駁,因為他都引用公孫弘和董仲舒的標準答案
這個問題就算回答錯,其實也不該賴他啊!是從公孫弘董仲舒就開始錯起、都錯了小三百年了!
過去三百年裏,沒一個漢儒指出這個錯,今天他因為思維慣性繼續錯,不是應該的麽?
可為什麽對麵那家夥,一下子就能掀那麽大的桌子?
他禰衡自問天下狂士,但還沒狂到敢指出董仲舒錯誤的程
對麵這家夥,絕對比他還狂!
那是把他禰衡和公孫弘和董仲舒,三個人用繩子捆在一起然後吊
而益州郡邸酒舍內的其他看客,這也是第一次徹底看
他們都知道,這個禰衡已經人憎狗厭好幾個月了,老是逮著人就找機會辯論對噴,給自己漲名
偏偏這人口才不錯,很能講歪理,這幾個月來,大夥兒都繞著
身份太高的人不屑於跟他噴,身份稍低一些的,又沒人噴得過
此刻那個不知名的外地來遞表的年輕人,居然噴贏了禰衡!
而且所言還非常高深,一看就是能從學術源頭懟人的那
高屋建瓴,沛然莫之能
那些平時討厭禰衡的看客,又豈能不追捧?
諸葛瑾剛剛才噴到一半的時候,郡邸裏其他宅家睡覺的士人,就都被同伴喊下來,擠到酒舍裏,隨便點一壺酒聽諸葛瑾噴禰
再後來,酒舍生意太好,郡邸裏絕大多數人都來了,桌案都不夠坐了,隻好站著旁
酒舍掌櫃也不好意思要求人必須買酒才能進
當一切結束時,郡邸酒舍已經被擠得滿滿當當,門口都有
好在禰衡來許都,終究不是孤身一人,他身邊還是有幾個侍從和點頭之交
剛才看到他被噴得不行,就已經有人去報信
這益州郡邸距離九卿府衙都不算遠,不然這兒也不會成為求官者的集散
所以不一會兒,就有人從將作大匠衙門,找來了禰衡的摯友孔融救
孔融到場後,才算當了個和事佬,見雙方學術之爭本來就已經聊完了,請諸葛瑾見好就
諸葛瑾也知道孔融跟劉備關係不錯,而他該噴的也都噴完了,就順勢給了孔融一個麵子,但同時又當眾提醒孔融:
“孔大匠聖人之後,知禮之名天下傳頌,小子佩但孔大匠似乎不諳調度統籌之小子今日見宮苑營建之時,土木運輸竟如此靡費人”
諸葛瑾早上去皇宮工地遊覽的時候,就注意到施工調度有很大的問題,效率低下,甚至連後世宋朝課文“一舉而三役濟”裏麵的省力思維都沒
這要是讓他稍微點撥一下,絕對還有很大的進步空
但原先諸葛瑾不想私下去獻策,那樣他又沒好
而在眼前這種求官士人雲集的公眾場所,情況就截然不同
他有機會當眾顯擺自己的才能,孔融也不好昧下他的貢
如此一來,將來事情做好,肯定會傳到荀彧和曹操耳朵裏——諸葛瑾當然不是來討好荀彧和曹操的,但為修建皇宮省錢省力,這也是在照顧被徭役壓榨的百
二來麽,諸葛瑾知道,這對於他諸葛家還有劉備要官職、要朝廷大義名分,都有好
既然如此,那就臨時當眾揚個名吧,撈完好處就走,別等曹操留他做京官就曹操就算留,他也可以找借口拒絕征辟,比如以孝道為名,需要去地方上救叔叔)
孔融原本是來撈好友的,萬萬沒想到這就惹火燒身了,居然在上百圍觀士人麵前,被人指出他負責的工程資源調度效率低
但眾目睽睽之下,他也隻好虛心受教,聽對方把意見說
——
ps:又到周一淩晨了,新的一周求票求收藏求追再求一波0粉絲值擁護的最小額打賞,衝一下粉絲數已經打賞過本書,粉絲值不是0的書友,就不用再破費我隻是增加一下粉絲數,不是為了大家可以按最小額打賞,隻要粉絲值不是0就有)
我也想加更,但我才剛拿了兩周小推薦位,今天是第三周第一天,剛上分
所以,拜謝,上架了成績好我自然會爆
我的更新絕對不比其他新書期的書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