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陳頊
字數:4259 加入書籤
天嘉三年562年)三月初七
陳都,建
往日裏人氣寡淡的陳國後宮之內,今日多了些許煙火之
嘉德殿中,陳帝陳蒨為自長安歸來的安成王陳頊辦了一場家
這宴席辦得並不豪奢,但今日能來赴會者,卻都是陳國宗室之
不過此時的陳國宗室,卻也可稱凋
今日位居上首的,自然是皇帝陳
太子陳伯宗與安成王陳頊左右對坐,二人相互暗中打量,氣氛略有怪
再往下,是陳蒨兩個年隻十歲的兒子,陳伯宗的胞弟始興王陳伯茂和常山王陳伯
當然還有兩個沒有繼承權的遠支宗室坐在最末,分別是陳霸先的從子遂興縣侯陳詳和從孫宜黃縣侯陳慧
不多不少,四長三少,一共七
“紹世,你久陷關右,這江南滋味,可還吃得習慣?”
陳蒨見陳頊鮮少動箸,便出言問
“臣弟在關中,多食羊肉、乳而今猝食魚羹、稻飯,滋味雖好,畢竟為”
陳頊現年三十三歲,身高八尺,形容英俊,言談之間,卻也有幾分不凡氣
“是朕疏漏了,宮中尚有乳酪,紹世可稍待”
陳蒨今日的言語不似刻意為之,但細思之下,卻更似話裏有
“兒願為阿叔取”
此番卻是坐在陳頊對麵的陳伯宗說話
陳頊一怔,終是品出了幾分不對,急忙起身辭謝
“臣弟口舌小憂,何妨勞動太”
陳蒨拍了拍陳頊臂膀,示意他坐
“無妨,那乳酪即在朕之案頭,中書監之印信亦在彼”
這下所有人都知曉陳蒨先前言語的暗指
“臣弟惶恐,不敢受此重”
陳頊這時哪還不知陳蒨意指,忙在一旁擺出架勢,就要跪地辭
陳蒨忙起身將他托
“吾弟勿辭,國事艱辛,朕日夜盼得弟分憂”
陳頊聞言,自知不可再辭,便答謝
“阿兄厚愛,臣弟唯萬死以報之!”
此時,陳伯宗已取了乳酪與印信歸
“奉業,你”
陳蒨招呼陳伯宗到己身側,抓著兒子拿著中書監印信的手,按在了陳頊的手
“師利但勿負太”
這下陳頊終於明白了,陳蒨做這麽多動作,都是在告訴自己,太子將為繼業之主,自己的衣食爵祿,俱在太子掌
“臣頊,必不負陛下及太子恩”
陳頊在這一刻拋卻了宗室的身份,將自己徹底置於了臣子的地位
陳蒨滿意地頷首,執著陳頊的手坐下,豪言
“吾弟但食若不足,來日阿兄為弟,取長安市”
天嘉三年三
陳帝授安成王陳頊中書監,掌出納王命,總領中書省
又以太子伯宗入中書省,參預省中諸
————
且說這南陳官製承自蕭梁,有尚書、門下、集書、中書、秘書五
禦史、謁者二
又有春卿太常、宗正、司農,夏卿太府、少府、太仆,秋卿衛尉、延尉、大匠,冬卿光祿、鴻臚、太舟等十二
太子東宮,亦有詹事、庶子、舍人、洗馬等屬
地方上,則為州、郡、縣三
諸多官署之中,素以尚書省權柄最
其有吏部、祠部、度支、左戶、都官、五兵六尚書,分理二十一曹政
六尚書分理選官、禮儀、財帛、戶口、刑獄、兵馬六種事務,實際與後來的六部相差仿
而陳國建立以來,為鞏固皇權,陳霸先、陳蒨兩代君主,致力於提升中書省地位,於省內分設二十一局對應尚書二十一曹,大削尚書省權
是以新任中書監的安成王陳頊,雖然表麵上隻多了個二品的職銜,理論上卻有了左右陳國大政的能
當然這隻是理論上,畢竟中書省的實權中書舍人們都還是陳蒨的人,更遑論陳頊身邊還時常有個太子陳伯宗跟著,名為修學治政之
但實際上,他陳頊在此之前為政經曆亦少,單說為政,這中書省內除去陳蒨,恐怕便要數中書舍人劉師知最為擅長說到底,皇帝和太子還是不放心自己罷
陳頊半是思量著,半是在桌案上寫寫畫畫著些什
這正是他上任以來,皇帝托付的第一樁要
主持地方官吏的職田改
職田製度其實自東漢以來一直便有,南朝四代宋、齊、梁、陳,因循沿革,未曾廢
陳頊在關中時,亦見過北周官吏的職
在北周,職田更像是均田製的一種變
畢竟在均田製下,國家的征稅單位是獲得授田的丁口,職田不過是一種特殊的授田方式,相當於將丁口的征稅權授給了得田的官
但南朝的情況則大不相同,由於沒有均田製的存在,朝廷無法掌握實際存在的丁口,是以往往以各種苛捐雜稅來解決稅基不足帶來財政問
陳蒨此次的改製,實際上是要用朝廷掌握的荒田,去吸附那些遊離在朝廷控製之外的丁口,從而用稅基的擴大,來解決胡亂征稅的問
其難點不在於給每級官吏確定具體的職田畝數和每畝征稅的稅
而在於解決兩個問
一、確定現在朝廷能夠掌握的荒田數量和品
二、如果現在朝廷掌握的荒田明顯不能滿足職田製改革的需要,那該用什麽方式去獲得足夠的職
對於第一個問題,陳頊的辦法是從中書省抽調書吏,作為朝廷的代表下到郡縣去核驗,清
好在第一階段的改革隻涉及到陳國控製力最強的三吳地區,應當不會出什麽亂
對於第二個問題,陳頊則從建康城外的軍屯中吸取了經驗,他計劃向陳蒨提出建議,新設一支專門開墾田地的隊
或許最後可以由自己來掌握這支屯田武
正思量間,陳頊卻見到一旁太子陳伯宗身邊侍立的高大少年,正目不轉睛地盯著自
這少年名為林鶴,據說是太子翊軍校尉任忠麾下的部曲,雖是個聾兒,卻練得一身好武藝,自太子入中書省來,其一直侍奉在太子身側,形影不
陳頊不想惹上麻煩,便故作不知,又開始伏案書寫起
算算日子,叔寶與敬言,也該從襄陽歸國了
看著眼下漸漸幹涸的筆墨,陳頊漸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