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十七章

字數:7198   加入書籤

A+A-




    【因為郭英這個人物後代傳實在太好笑了,一時忍不住小小發散了下,現在我們還是回到靖難之役中,永樂大帝要麵對的敵人身上。】

    【剛剛已經說過了耿炳文、郭英,現在再來說一下何福,瞿能,顧成。他們的經曆有很多重合,都是在西南方向立下了赫赫戰功。

    何福、瞿能的功績主要是平麓川,就不細講了,以後有機會,單獨開一期四征麓川王朝講講前因後果。

    大家隻要大概知道,麓川王朝是個極盛時,勢力範圍大約青海省那麽大,113的我國國土總麵積,老秦人那種全民皆兵的西南超級一霸就行。

    洪武二十一年,明朝和它打了一個堪比北伐的定邊之戰。

    此戰麓川輸了,但是西南方向叛亂不斷,何福瞿能各自領兵和他們幹架。

    到了洪武三十年,麓川底下有個叫刀幹孟的不服,搞叛亂。麓川頭頭思倫發被逐出自己領地了,隻好找明朝爸爸幫忙,何福和瞿能帶兵翻越高良公山,即,如今雲南省國界,深入南緬,活捉刀幹孟,收降七萬餘人,麓川恢複安定。】

    朱元璋聽到這裏,笑起來:“哦?思倫發還有這一場?想當初他發三十萬大軍打來時,何等威風。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哼哼。”

    卻是不自覺地將之前看到的那句話給念了出來。

    老朱念了出來,自己也沒啥“拿來主義”的感覺,倒在想:

    雲南“省”,這個稱呼倒是很像承襲元朝的“行省製”,簡潔倒也簡潔。難道喪權辱國真的又是蒙古人打回來了?

    還有四征麓川,看來麓川賊心不死,還要再打三次?

    唉!真是戰亂不休!

    不過打就打罷!有沐英在雲南,我無憂也。隻是為何說起平麓川之功,隻提何福、瞿能,卻不提沐英?

    一念至此,朱元璋心倒是提起來了,問內侍:“最近有沐英的信沒有?”

    等到內侍回答沒有後。

    老朱兀自悶悶,對左右說:“標兒去世,我遣人給沐英送信,雖然當時就叮囑使者要多寬慰沐英,可使者回來還是告訴我,說消息送到的當場,沐英就吐了血,也不知道現在情況如何。這孩子,夫人去時就哀毀一次了,這回可千萬別出事。”

    左右自然連忙勸慰不提。

    光幕繼續說:

    【而顧成,之前已經提過,是個有才到被洪武大帝放過的人。】

    朱元璋剛還傷心,現在立時眉頭豎起:“等下,咱沒打算放過的!”

    【他鎮守貴州二十多年,力鎮群蠻,因此被當地人畏懼地稱為顧老虎。朱棣登基後,貴州能順利從宣慰司改為布政司,他當居首功。】

    朱元璋哼哼冷笑:“哦,原來是投降我兒啊,貪汙腐敗,貪生怕死。”

    朱棣假裝自己不存在。

    李景隆支棱起來:又一個二五仔來了?!

    【顧成原本是朱元璋的帳前親兵,幹保鏢的,自然也和郭英一樣很勇猛。】

    朱元璋冷笑不止:“就是站得太近了,打量咱眼睛瞅不到他,才養大了他的心!”

    【有一次他被人俘虜,在同伴都死絕的情況下,居然絕地暴起殺人,成功跑路後,一記回馬槍,又引兵過來攻克城池,反殺得那叫一個行雲流水,賞心悅目。】

    朱元璋叱道:“荒謬!攻鎮江明明是徐達的功勞!他那微末寸功,也好意思邀功請賞!臉皮忒厚!”

    【他也同樣參加了存在感超高的傅友德平雲南之戰,打的是前鋒位。數萬蠻人來打,他衝進去嘎嘎殺了數十百人。】

    朱元璋眼裏容不得沙子,繼續糾正:“是友德安排他在普定列柵以守的!”

    那光幕一回說,朱元璋一回答。

    一說一答下來,武將們心中是又懼又喜。

    懼的是老朱的雷霆之怒,也不知顧成現在有沒有感覺脖子涼涼,腦袋暈暈?喜的卻是他們的戰功事跡,老朱居然心裏門清,這寸許功勞,也簡在帝心啊!

    其中傅友德更是大為感動:

    陛下心裏真有我!

    【敵軍雖退,但仍據南城。顧老虎殺了所有俘虜,隻放了一個,還對他說,“我晚上二更天來殺你”。

    虎男一言,說到做到,兩更天,顧成跑來幹架了,敵人聽到鼓聲就喪失了戰鬥欲望,趕緊逃跑,顧成在營地舔補給包舔的很快樂。】

    朱元璋更是不屑:“區區詭計,兵家常事,有何可吹!他甚至沒能殲滅蠻人!”

    【自洪武八年起鎮守貴州,到被朱允炆調去打朱棣,這十餘年,顧成平數百苗洞,頭目幹掉,小弟招撫,當地人無不拜服。

    等到永樂年間,思州二田叛亂,朱棣毫不猶豫用了顧成,又派他去幹架,都78歲的老頭了,半截身子埋入土,卻頭不暈,眼不花,一到當地,迅速鎮壓了那些過去的小老弟不說,平定地方到後來,連當地土人都立生祠祭祀他。】

    光幕說到這裏,老朱霎時一噎,瞅著這雞蛋半天,居然挑不出骨頭來。

    於是惱羞成怒,調轉槍頭,轟向兒子:

    “燕王!你是沒人可用了嗎!78了,還讓人去打架,萬一有個閃失,死在半路怎麽辦?就算非要選個對貴州熟悉的人,他不還有個在普定衛當差的兒子嗎!”

    朱棣:“……”

    朱棣也很無辜啊!

    可是大家這時已經沒心思去領會永樂大帝的無奈了。

    他們俱都在想:生祠誒……好羨慕啊……

    郭英尤其想:怎麽回事,本來已經覺得我很牛逼的,可是聽來聽去,顧成好像比我更牛逼一點……

    【顧成八十五歲時,逝於任上,終老貴州。可以說生命的最後時刻,都在為貴州和貴州人民做奉獻。

    直到現在,貴州安順還有一條叫顧府街的路,相傳是他辦公的地方。貴州土地及人民對顧成的記憶,可見一斑。】

    朱元璋欲要開火,這時突然聽光幕說:

    【可是將貴州平定的功勞完全歸功於顧成,也是不客觀的。貴州這塊土地,如今能成為我們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實際上凝聚了從皇帝到臣子,從漢族到彝族等各族人民的集體努力。】

    彝,宗廟常器也。

    詩經有雲: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在場讀書多的人都閃過了這個字的釋義,是個美好的字眼,與如今常喚的群蠻,完全不同。

    【貴州當地,有個奢香夫人墓,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這位奢香夫人,就是生在洪武年間的一代奇女子。

    洪武四年的時候,貴州最大的彝族部落,水西靄翠歸附明朝,成為了貴州宣慰撫使,但很不幸,沒多久就死了,丈夫死後,妻子奢香代襲此職。

    但是相傳,當時的都指揮使馬曄歧視“鬼方蠻女”,忌恨奢香,想逼反他們,趁機一舉消滅地方勢力,代以流官。

    這些地方勢力中,又屬水西勢力最強,於是馬曄就決定拿奢香開刀,故意揪了她的小錯,當眾脫了她衣服鞭撻。整個雲貴地區的彝族首領聞之震怒,共有四十八個部落首領“願效死力助其反”。

    但奢香沒有被仇恨蒙蔽,認為一旦打仗,隻會兩敗俱傷。

    於是她選擇上京告禦狀,向洪武大帝稱述是非,洪武大帝也深知和平的重要,聽完奢香的冤屈後,當即下令斬了馬曄,還封奢香是“順德夫人”。

    奢香感念洪武大帝的公正嚴明,回到貴州之後,從此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修築驛道,溝通交通,還修築了著名的龍場九驛,將貴州與大明緊密聯合在一起。】

    光幕徐徐說來,眾人聽得也是心潮起伏,夫人賢淑勇毅,陛下聖裁明斷,那奸邪小人馬曄,也被一刀斬斷他罪惡的一生,果然是大好特好!

    直到老朱一皺眉:“等等,咱怎麽記得,龍場九驛不是今年修好的嗎?”

    此時光幕繼續說:

    【是的,就是那個龍場悟道的龍場驛,咱們的千古第一完人王陽明先生的證道之所!而水西安氏的祖先,曆史上曾經幫助諸葛亮七擒孟獲。】

    朱元璋還在翻腦子裏馬曄的小本本呢,聽到這兒一時愣住。

    千古第一完人?這稱號怎麽聽起來比千古一帝還體麵?

    還悟道,竟如什麽白日飛升的活神仙似的!

    至於水西安氏的祖先幫諸葛亮七擒孟獲,打量有誰不知道似的,還要白說上一句?

    【當然,事實上,這個故事是有一些水分的。它最早成書於嘉靖時期,來自進士田汝成編寫的西南史《炎徼紀聞》,大約是當地廣為流傳的傳說,田汝成誤以為是事實,寫了進去,後又被明史采入其中。

    有研究彝族曆史的學者進行過考證,驛站畢工是洪武二十五年正月十五日,那時馬曄還在任,沒有死。所以並不存在朱元璋斬殺他,奢香依約而修這件事。

    還有一個佐證,故事裏寫到,馬皇後也接見了奢香,這當然更不可能啦,馬皇後那時已經仙逝啦。

    馬曄當然不是故事裏這種大壞蛋,應該也沒做過鞭撻奢香的事。

    但通往雲南的貴州西路,洪武大帝曾下令,當地土酋要幫忙一起修路,因此,奢香和她的水西安氏確實也參與了驛站的建設。

    事後論功,洪武大帝也認為水西最配合,給了很多比其他部落更好的朝貢回賞。

    等奢香去世,也派遣使者祭奠之。】

    朱元璋這才嘀咕:“這還差不多。”

    別看老朱人老是老了,又掌管偌大帝國天下事,可這斑斑點點,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事實上,洪武大帝當時對於貴州各部的態度,一向是張弛有度的。

    洪武二十年,顧成要討伐水西叛酋宗必登,但被要求撤兵。當時洪武大帝的意思是,“欲姑緩之,以示綏懷。”

    洪武二十四年,何福討伐完畢節叛亂,也想進一步討伐水西奢香,但也同樣被洪武大帝拒絕。

    與此同時,洪武大帝將修路和教育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僅洪武十四年,便修整了從夷陵到成都府等驛道,增添水驛、馬驛26處,又在嶽州至辰州設置馬驛18站。

    又在洪武二十八年,詔令各土司設立儒學。

    阡陌交通,往來不絕,才是可守之土。

    禮儀教化,文化相親,才能夷入華夏。

    洪武大帝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為兩地融合打下堅實基礎。

    都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正是在這一次次的自上而下,複又自下而上的努力中,洪武大帝沿著過往王朝的餘跡起筆,由顧成、何福、馬曄、奢香等文武官員,漢彝族人添墨,交於永樂大帝最後收筆,如此由始至終,兩代通力,明朝終於完成了我國在西南方向的深化建設,讓雲南和貴州從此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自古以來”。

    一個人的命運,除了自身的奮鬥之外,當然要考慮曆史的進程。

    洪武、永樂兩位帝王的高屋建瓴不用說。

    顧成,作為這份功績裏最重要的節點之一,理當名留青史。

    奢香,更是成為了促進民族團結的巾幗女英雄。

    這麽多年裏,他們的骨血早已化作飛灰,但他們的辛勤和努力,卻永遠留下了,土地忘不了他們,人民忘不了他們,曆史也早已將他們的功績銘篆。

    時至今日,顧成在貴陽留下的遺跡,依然位列“貴陽八景”,奢香,甚至有一個以其命名的古鎮。千秋月下不同人,我們至今,還能通過這些遺跡,遙領當年裏他們的絕世風采。】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