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二十章
字數:18646 加入書籤
“大寧?”陡然聽見自己的封地,寧王心裏一咯噔。
怎麽回事,怎麽突然和我有關了?
這裏水太深,我把握不住,不必帶我啊!還是繼續說說四哥吧,剛才不是才把四哥說得這麽燃嗎?
這樣想著,朱權看向朱棣。
也不獨他一個人在看,這一段說得著實不錯,此時皇子們羨慕嫉妒的眼神,先後集中在了朱棣身上。
而朱棣,正看著光幕。
光幕投下的光,在他臉上轉動著,他神色微微奇異,於諸多目光中泰然自若。
他在想什麽呢?
他在想未來的自己。未來的自己啊,奉天討罪,其疾如風,縱橫馳騁,每一仗,都打得那樣精彩絕倫。
是那時候的他,早早悟了光幕所說的“道”嗎?
或許不是。
或許僅僅是……當時的他,在重重壓迫,於無盡壓抑的漆黑間,拿手中的刀,用胯下的馬,帶著身後的人,奮力撕扯出一條可行的路來。
我能夠成為未來的他嗎?
當朱棣一觸即這念頭,他便啞然失笑。
成為未來的他?
不,他已經是過去的永樂大帝了,而我,我將是未來的永樂大帝。
遠比他更好的,永樂大帝!
朱樉比較沉不住氣,開口:“老四,想什麽呢?想你被說得怎樣怎樣好?”
朱棣回過神來,他謙虛回道:“還能更好點。”
皇子們:“……”
嘔——
【9月25日,朱棣本著來都來了的精神,趁勢斬了一波遁回山海關的遼東兵的尾巴,收割了幾千人。現在,他又要做選擇了,究竟是從更近的鬆亭關前往大寧,還是繞道遠一點的劉家口。
想必大家還記得,此前有一個叫陳亨的二五仔,配合朱棣用了點小計謀把另一個話事人卜萬給嘎了,但很不幸,掌控鬆亭關這路兵馬的其實還有個叫劉真的人。
up推測,陳亨並沒有很大的把握能在不走漏風聲的情況下拿下劉真,並放大洋目送朱棣過關。有一個人沒控製住,跑去大寧衛所在地通風報信,朱棣想閃擊大寧的計劃就拜了個拜了。
所以朱棣選擇了遠了點,但人數不多的劉家口。
不過這裏寫進史書的,朱棣選擇的理由其實是另外一個,咱們先按下不表。】
眾人一愣:是什麽?
沒有經過斷章狗捶打的明朝人一時抓心撓肺。
他們去看朱元璋和傅友德,這兩個老頭卻眯著眼,大馬金刀坐在椅子上,也不知是明白還是不明白,反正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
於是,他們隻好尋求一個更簡單妥帖的辦法,齊刷刷將目光投向朱棣。
朱樉直接吩咐,毫不客氣:“老四,你來說。”
管他未來是不是永樂大帝呢,反正打量著他是永樂大帝的時候,自己早被毒死了,骨頭都能敲鼓了。
現在得罪就得罪,盡情得罪不帶怕,咋滴,永樂大帝還能把他挖起來再嘎一回?
“……”朱棣試圖解釋下未來的自己,“出了鬆亭關就是大寧都司,身後是父母家人,這些大寧衛士兵不會跟著陳亨投的,戰意反而會很強。.”
朱棡恍然:“哦,所以你先去拿了他們的父母家人,學之前對付宋忠那樣,對付他們就簡單了。”
朱棣頷首:“我猜如此。”
朱樉得了謎題答案,卻撇撇嘴:“說到底,還是陳亨這二五仔不夠給力吧。”
他們分析完畢,繼續安心聽光幕講解:
【劉家口,一般常駐人口也就幾百人。不過別看它人數少,真打起來也夠嗆。
請看圖。
這是劉家口城樓的遺跡,長10米、寬9米、高12米,是朱棣老爹最愛的那種“高築牆”風格。兩邊都是山,前後就一條門洞小道,十分易守難攻。
具體怎麽個難法呢?我舉一個萬曆時期,發生在劉家口的一場戰役直觀描述一下。
當時兀良哈,也就是朵顏衛的頭頭長昂帶了3000騎兵來犯。九點多聽到敵襲,守將沈有容帶著跟班家人129個登台,一冒頭就被射死70多個,其他的也重傷,沈有容奮力衝入敵軍,斬首六人,大家一起又把這3000敵軍打退了。】
這個沈有容,光聽戰績,也是猛得一匹。
“是條漢子。”李景隆試圖開啟安全的話題,他希望說別人的越來越多,說自己的越來越少,最好永遠不要提自己。
耿炳文:“那裏人馬難行,騎兵本就難以施展開來。善守之人卻能做到。”
郭英在思考,一說起打戰的事情來,他便細膩了:“如此易守難攻,怎麽會登台就被射死呢,定是匆忙所致,那個敵襲報告有誤吧,傳遞烽火之人該斬。”
傅友德思考的卻是:“兀良哈真是賊心不死……就沒有人去收拾他們嗎!隻是聽著怎麽似乎關外土地有失,否則這批人如何從容到了劉家口?”
朱元璋說:“老四,你來說說。”
朱棣:“……”
朱棣能說什麽呢?萬曆朝的事情,已經不知是他哪輩孫子了!先前聽著,萬曆是在嘉靖那個玩弄心術的不孝子孫之後,上行下效,有那嘉靖,萬曆說不得也不是個什麽好東西!再想想,後代裏,被這光幕點評有點武德的,似乎也就正德一個……
靈堂一時陷入了古怪的緘默當中。
靈醒點的將軍們,已經意識到皇家恐怕也要陷入到一個千古難題中:創業容易守成難啊。他們不言不語,李景隆更是噤若寒蟬。
而郭英呢,卻善鑽營,險中求生:
“陛下、穎國公何憂也!兀良哈小人而已,要是不放心,陛下一紙命令,臣即刻帶人出去把他們嘎個幹淨!”
不知不覺,所有人的“殺”都用了“嘎”。
當代網絡用語荼毒大明人啊!
【朱棣沒有忘記自己來此的目的,時間飛逝,軍情如火,可不能隨意打攻堅戰的。
於是他使出了經典繞背偷襲戰術,派幾百人從旁邊險峻的山峰爬過去,繞到劉家口的側背,兩麵夾擊大法,包治百病。
10月2日,快速拿下劉家口的他,一刻不停,日夜兼程,急行軍四日到達大寧都司。
然後,鐺鐺鐺,精彩的來啦!】
李景隆立刻再讚:“繞山的是好勇士。”
朱元璋表麵上點點頭,心裏卻在想:嗯,感覺關卡還可以修得更高一點。
耿炳文盤算:“兩麵夾擊,既斷了對方後路,也保證了不會走漏消息。”
這等小戰鬥卻不在傅友德眼中,他倒是被那“鐺鐺鐺”勾起了興致,開始期待起燕王火線取得大寧都司的精彩戰術。
【以下情節,應該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內容……
朱棣大搖大擺,單槍匹馬的來到城外,大家分明看到他,卻因為朱允炆的免死金牌都不敢射。】
靈堂內,一半的人在期待屍橫遍野、血流漂杵的廝殺戰場;另一半的人在期待用間使間,兵不血刃的精彩智鬥。
現在,他們齊齊一滯。
等等,怎麽又免死金牌……
周王朱橚推測說:“也許十七弟膽子小,不敢殺哥哥,不一定是皇侄的那個流言。”
他內心評價,若是燕王在他麵前,他也是肯定不敢殺不願意殺的。
朱權斬釘截鐵:“我豈是殘害兄弟之人!”
朱樉:“這可未必,也許你看到了老四造反,心裏癢癢,也想有樣學樣,便開始與老四一番媾和。”
朱權腦門立刻出了一圈汗,連忙說:“哥哥著實過慮,弟弟才幾歲,怎會有這樣的想法?”
朱棡搖頭,淡淡說:“非也,正是年輕才容易想東想西。我就是二十歲不知事才私藏甲兵,你那時二十一,不正與我相當。”
朱權就差指天立誓:“從未有過這樣的誌向啊!”
他真正想說的是,不要隨便把我和你相提並論啊!
【寧王朱權大吃一驚,隻好把他請進來做客,蹭吃蹭喝十幾日後,朱棣終於準備走了。】
聰明的皇子們眉頭一皺,發現bug:“等下,朱棣你之前不是還在搶時間嗎?李景隆還揮大軍攻北平呢,難道此時你發現——”
他們看向李景隆。
原來李景隆你真的是個廢物臥底?
李景隆:“……”
皇子皇孫們便罷了,最重要的是,他發現昔日對他頗為禮貌也算認可的郭英、耿炳文,如今也質疑地看著他。
甚至陛下,看他的眼神裏,也有淡淡的懷疑……
淚,炸了出來。
臣不是!臣沒有!臣不是臥底,臣也不是廢物,臣當時也一定在很努力的攻城啊!
【朱權看到這尊大佛拜拜,心裏一鬆就感激涕零的送他出去,沒想到被早就埋伏在城外的朱棣親兵抓了個正著。
此時朱棣卻笑道:不可放肆,勿傷寧王也。
等他讓親兵將寧王放開,親自抓著寧王的手,許諾道:
我與寧王,共天下!
堂堂承諾,重逾千斤,清風為憑,天地共鑒。
朱權便當場心動,暢想未來,把手裏大寧八萬兵馬都給他了。】
朱棡歎氣:“老十七,果然有誌向。”
朱樉哼哼冷笑,覺得自己智比諸葛:“豈止有誌向,恐怕皇袍都做好了吧,怎麽樣,上身看過效果沒?藏了多少兵甲人馬在王府裏?”
朱權汗流浹背啊,這一刻,他的心和李景隆仿佛。尤其是當他發現,朱元璋也在看著他的時候:
“父皇,你要相信兒臣,兒臣從未有過如此想法!那是,那肯定是——”
他急速動腦,突然之間,他也發現了bug:
“臣最多也就使喚三個護衛,其餘的人馬豈是我能調動的。燕王把我抓了,並不等於控製大寧全部兵馬啊,既如此,何必與我共天下。”天下是能這麽簡單就共的嗎!
但是大家並不在意寧王發現的bug啦!
還是順著這個故事討論下去比較有趣。
“雖然老四和你說要共天下,”朱棡慢條斯理,真似個好兄長在對蠢弟弟諄諄教導,“但是老十七啊,你要記住,‘王與馬,共天下’的結果。”
大家的曆史還是及格的,知道這句話裏的王家和司馬家,權利鬥爭雖然有波折,但最後還是以司馬幹倒王為結局。
皇子們討論開來:
“依著老四的陰險狡詐又會打戰,老十七肯定不是老四的對手。”
“等到打完我們的允炆侄兒,就該輪到老十七了。”
“也未必吧!”有個皇子說,“君子一諾千斤重,何況皇帝?君無戲言啊!老十七又是兄弟,又幫兄弟上位,給個一半江山,雖然有點多,但應該付出的代價,還是得付出的啊!”
然而另一個皇子緊接著笑道:“別忘了我們的四哥叫什麽,永樂大帝!和寧王共分天下的永樂帝,配叫大帝嗎?叫半帝還差不多吧!”
眾皇子紛紛恍然。
朱棣也恍然。
靖難的十麵埋伏沒趕上圍他,現在,這群兄弟要在靈堂對他十麵埋伏了!
他倒不意外,反覺得:熟悉的兄弟們回來了。
皇子們包圍圈初現,便開始步步緊逼,肆無忌憚:
“老十七,天家無兄弟,看來你是不能幸免了!”
“莫非要給老十七一杯鴆酒,對外宣稱暴病而亡?”
他們這樣討論著,壓根沒問當事人的意見,已經把朱權落地成盒的方式都安排妥當了。
朱橚試圖為朱棣說兩句話:
“瞎說!我哥不會這麽做的!老十七為他的大業立過功、流過血,他是念舊的,怎麽也不至於殺人啊!”
朱權:“……”
可是我真的沒有那份想頭。
然而有道是三人成虎,本來從沒有想過這種事情的朱權,在光幕的先決、於左右的議論之中,居然也動搖了:
我沒有嗎?真的沒有嗎?
午夜夢回,一點也沒有嗎?
……
真的一點也沒有吧!
“我沒有……”朱權無力申明。
可是當事人的意見重要嗎?當然不重要啦。
皇子們抓住朱橚,開始一起討論。
“念舊,怎麽個念法?”
朱樉:“圈禁到死吧。這樣比較有皇家風度。我猜圈在了鳳陽。”
朱棡:“去雲南也未可知。”
朱橚悟了,這不就是他曾經走過的路線嗎:“哦,那老十七豈不是會和我一樣,先被發配雲南,再被關在鳳陽老家?我們可以作伴。”
朱棣看著這個弟弟,心裏頗為複雜。
而這時,安慰了朱權兩句的朱橚,突然醒悟,趕緊問他哥:
“等等,哥,你都上位了,肯定會把我放出來的吧?”
“你又無罪,為何要關在鳳陽裏?”朱棣歎氣。
“真是兄弟情深!”朱樉哈哈大笑起來,“可惜老十七啊!要麽圈禁而死,要麽暴病而亡!老四啊,你說大侄兒削藩手段殘忍,你對老十七,也沒有手軟嘛!怎麽,大侄兒這樣做,你要奉天靖難;你這樣做,父皇替咱們評評理,兒臣們該不該也來一趟奉天靖難?”
燒紙的朱允炆愣了一愣。
他突然意識到,既然自己已經不成威脅了……那麽理所當然,現在這群驕矜自誇的叔叔們劍鋒所指,自然便是四叔了!為了劍指四叔,這群叔叔們反而又搖身一變,成了好叔叔,要幫他護他了。
雖說一次兩次,可能不會動搖四叔在皇爺爺心中的地位。
可是這偌大江山眼見著都要給你了。那麽,隻要我讓你不痛快,我豈不就痛快了?
曾經身在其中,朱允炆很不痛快。
現在跳了出來,朱允炆突然發現……四叔受過而他受寵,他還挺痛快的。
他默默給朱標多燒了兩張紙。
天羅地網已經齊備了。
朱棣想,環視兄弟們,一張張笑臉下,藏著一柄柄刀;再看朱元璋,麵無表情,誰也不能從那張蒼老的臉下,窺透皇帝的心。
此時的將軍們,自從皇子們肆無忌憚地開始討論削藩圈進共天下的時候,就成為了靈堂中裏的一束束壁花。
他們才是真正汗流浹背,在那兒瑟瑟發抖,抖都不敢抖出聲來:怎麽回事,這些皇子怎麽什麽話都敢說?回頭陛下醒過神來,不會將他們滅口吧?
終於,朱棣仿佛笑了下。
但這刹那實在太快了,並沒有人能夠準確地說明,朱棣是否真的笑了——下個刹那,朱棣輕輕一躍,就跳出了皇子們同心協力,費盡心機給他布置的陷阱。
他一躍,躍向朱元璋,一撲,抱著朱元璋的大腿。
“父皇,幫幫孩兒!”
“你是永樂大帝,咱幫你啥?”朱元璋依然麵無表情。
“別說永樂大帝,就算天皇大帝,兒子也是父皇的兒子,父皇,也是兒子的父皇!”朱棣情真意切,潸然淚下,“兒臣正是因為允炆侄兒被奸臣所誤,屠殺叔叔,不得已才奉天靖難,如何會親自抄刀,再對兄弟?因此懇請父皇……”
眾皇子們看著朱棣,不知道為什麽,他們心中生出了很不妙的感覺。
“替兒子削藩!”朱棣聲如金石。
那金石之聲啊,先砸得皇子們頭暈目眩,再叫他們氣炸了肺。
老四啊老四!
仗著現在父皇愛你,你就有恃無恐了是嗎?算你行!竟想到叫父皇自己來削我們破題!削,削,削,真想削掉你那聰明的腦袋瓜!
朱樉本是很擅長陰陽怪氣的那個人,但這回,他居然沒搶過朱棡。
可見朱棡真是為“朱跑跑”而憋了一肚子氣啊。
朱棡輕輕:“老四啊,你要開始跪而吮上乳了嗎?”
不得不說,李世民的梗用在這裏,真是分外貼合。
將軍們剛從窒息中緩過一口氣來,聽到這句,差點破功。但不能破功啊,破功笑了,腦袋就沒了。
朱棣與朱元璋身體俱是一僵。
接著,老朱腿一動,嫌棄地把朱棣踢開了。他衝其他皇子冷哼:“想要他當太宗?沒覺得自己脖子涼嗎?”
然而皇子們經過了這段時間光幕的劇透和毒打,竟已死“朱”不怕開水燙了。
朱樉最大膽,兀自不死心,試圖拖老爹下水,語重心長:“我們被勒頸而死也就罷了,爹啊,您可要擔心!現在他靖不了難了,難保不來個玄武門故事,一日間殺光我們,再把您奉為太上皇,然後黃袍加身,登基稱帝啊!”
老朱焉能不明白這些龜兒子的心?聽完了,也是悶悶。
他看向朱樉他們:
這群為了掀翻天地,盼著咱成太上皇的龜兒們就不提了!提了就想把他們拖出去一個個嘎了!
他再看向朱棣:
這也不是個東西!
咱給太子允炆當牛做馬一次不夠,還想咱給你當牛做馬第二次!
咋!
咱就是牛馬命?!
【啊,仔細看看,發現這個故事我說漏了一段,不好意思大家!】
光幕這時候忽然說。
大家徐徐:“?”
後輩你認真的嗎?
你知道你說漏的這一段間,我們父子兄弟就著這個故事過了多少招嗎?
光幕當然不知道啦!因此絕不會產生愧疚之心。
而皇子們也過招過累了,情知對著光幕發泄也是無意義,懶得吭聲,幹脆聽著光幕繼續說漏掉的那一段,看看還能說出什麽花來。
隨後,他們發現,光幕真把漏掉的那段說出了花來——
【當寧王被朱棣裹挾出城,又被朱棣的伏兵控製住的時候,寧王其實並沒有立刻心馳神蕩。他表現出了堅貞不屈的憤怒,對朱棣說:國家有國家的法度,就算你是我四哥,現在也是一介反賊,我是絕對不會跟著你幹的!】
聽著光幕裏自己說的話,朱權先悄悄鬆口氣:我果然沒有那想頭。
但他隨即覺得自己這話太過,他雖然不想跟燕王幹,但也沒有必要陪著大侄子一路走到黑啊?不禁又偷偷看了朱棣一眼。
這次朱棣沒發呆,衝他一笑。
朱權:……抖!
【對著寧王的虛張聲勢,朱棣卻不急,反而對寧王說,你想知道我這幾天裏幹了什麽嗎?】
“幹了什麽?”朱樉翻翻眼,“不是直接忘記還在浴血奮戰的北平,跟著老十七吃喝玩樂去了嗎?”
【原來朱棣早就派間諜混入城中,收買了舊部房寬,悄悄控製了大寧都司,又以割地為代價,說服朵顏三衛跟隨自己靖難。現在再抓住寧王,說要中分天下,想來不過是先行上車,事後補票罷了。總之,最終朱棣帶著寧王的妻子兒女還有大寧衛精兵,以及雇傭兵朵顏三衛回去打李景隆了。】
靈堂一片靜默。
剛剛放鬆了點的將軍們,再一次大氣不敢喘。
朱元璋依然麵無表情,但眼神逐漸犀利。
“?”朱權。
為什麽?為什麽我無論如何何種境地都一定要中分天下?這究竟是為什麽?
“什麽?”朱樉難得茫然了,“我剛才聽見了什麽?我毒發了,幻聽了?老四都控製了大寧,還許諾中分天下?許諾中分天下後,還為了拿朵顏三衛,割地給他們?”
朱棡想了半天,一語中的:“老四,你中邪了?”
“……我!不!會!的!”此時此刻,朱棣終於明白了朱權與李景隆的心。
【故事結束了,以up個人淺薄的見解,它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槽點。up現在從頭和大家梳理一遍。
最初,奉天靖難記對這件事的記載,是這樣的。
閏10月6號,大寧都司猝不及防的看到朱棣的兵馬,慌張關閉城門拒守,朱棣派人繞背西南角,突然城塌了,大家趁機攀登而上,擒拿了房寬,降服之,大寧都司遂定。
陳亨的家奴和其他人跑去鬆亭關報信。陳亨、劉真就帶兵來打,然後就是宋忠那套,看到家人們沒事,喪失戰鬥力。
嗯,這也是史書裏朱棣不打鬆亭關的原因,他本打算當個家人俠,帶faiy給鬆亭關的大夥開開眼的,沒想到對方自己來送了。】
家人俠……這話怎麽那麽別扭。
雖然別扭,大家卻鬆了一口氣,覺得自己終於從野史頻道來到了正史頻道。
【劉真等隻好撤,陳亨一看,好哇,燕王大勢所趨,現在好投了,就反手聯合大家要嘎劉真。沒想到對方逃跑技能點滿了,殺出重圍,單騎走遼東了。】
李景隆小心翼翼說話了:“陳亨不行,幹事不利索。如此情況下,一個劉真都處理不了。”
作為二五仔,他覺得抨擊其他二五仔,或許能令自己的生存空間變大。
“感覺他臥底好久了,一直沒啥用。”郭英也點頭。
“也許說是臥底,也就是牆頭草看看風向而已。”耿炳文冷哼,他聽著光幕解說,知道自己一直忠心耿耿,雖死猶榮啊!說這話時便特別挺直腰杆。
“走劉家口還是對的。”傅友德也說話了,主要是透口氣,“真臥底是那個房寬吧?哪有牆塌了這個講法,還特意強調舊部,就是臥底吧。”
【在那之前,寧王的兵權也和其他藩王一樣被削了,身邊壓根沒小弟,朱棣收了大寧兵馬後,還特意把他的護衛還給他了。
這個版本裏,屬城塌最為離譜,但其他還是可信的。朱允炆全方位防備著每個叔叔,能把朱棣的三護衛都調走,必不可能讓寧王實控八萬兵馬。】
朱權精神一振,感覺自己終於從“中分天下”的魔咒中出逃,立時奮聲讚同:
“兒臣以為然也!”
【然後是明史紀事本末,對奉天靖難的內容,它應當也認為城塌不可信,就刪去了這句。補充了朱棣心狠手辣,斬草除根刀了獄中的卜萬,其餘記載不變。
接著,它還添加:
大寧被打下來了,朱棣做作的單騎,做作的和寧王敘舊,假惺惺拜托朱權替自己請罪,吃吃喝喝,設伏,割地朵顏衛。廣為流傳的故事框架就來自它。
不過本書沒寫朱棣要分天下。】
大家終於有些恍然:“原來是生加了後半段記錄,才出現打了大寧,卻還要和老十七虛與委蛇這種怪誕的情形。我說嘛,算計老十七,何須陪吃十幾日,一聲令下就好拿了。”
【最後是重量級的明史,其他和明史紀事本末都一樣,但額外補了句“事成,當中分天下”。此句來的非常突兀,up查了一下,暫時沒查到別的史料寫了這句,唯一接近的是明末同人大手馮夢龍巨巨寫的《燕都日記》,寫李自成射箭,射中了天字,手下獻媚:“中天字下,當中分天下”。】
這時候,眾人又是一愣。
皇家對這種事情總是比較敏感的。
朱樉道:“李自成是誰?此獠有反心!”
他們在想:不會就是這貨亡的大明吧,一般人會寫這種讖言嗎?不會吧!這不就是類似斬白蛇,小明王一類的造反專用迷信套餐嗎!
【因明史成書最晚,故而up一家之言,認為它是截搭了之前這些史料,而未細究其行為邏輯所致。
嗯……古代人的春秋筆法落到了現在的演義故事裏,他們捋了一下邏輯,有點怪,於是調換順序,把朱棣單騎惹眼舉動挪到了打下大寧衛之前。
如此,還可以更好的塑造角色個人形象,頗有點狡詐梟雄感。
曆史,就在這些層層疊加的春秋筆法上,變成了現如今特別順溜、特別洗腦的小故事。】
皇子們:“……”
他們竟然無法反駁。
若不順溜、若不洗腦,他們剛才怎麽會就著那故事快樂表演起來呢?
【好啦,似捧實黑的快樂故事說完了,up要強調一下,割地朵顏三衛是不存在的。
朵顏三衛是三個部落,朵顏衛、泰寧衛、福餘衛,朵顏來自朵顏山,蒙古語發音就是兀良哈。泰寧是“王所在的部落”,福餘是“女真”。
因為裏麵朵顏最厲害,後來就統稱朵顏三衛。
他們也不都一起混,明堡宗時期,瓦剌登高一呼,朵顏和泰寧投了,福餘自己溜了溜了。
兀良哈的實際位置,日本學者和田清考證過,在哈拉哈河附近,離大寧衛的直線距離,差不多就是北京到鄭州吧。
要為了壓根不住在大寧衛的兀良哈割地到這個程度,朱棣今天恐怕也叫不出‘永樂大帝’這個稱號了。隻會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我們在曆史書上學習他簽訂的恥辱的兀良哈條約,或者大寧條約,天天狠狠批判他,怎麽可以把我們那麽大一塊地給別人!】
朱元璋若有所思:兀良哈條約?大寧條約?意思是以後會有這種割地條約出現?還有,怎的是日本學者考證。那地方以後也被禮儀教化了嗎?現在那地,倭寇源源不斷,甚是討厭。
皇子們則在想:為什麽有個皇帝的諡號叫堡?諡法裏沒這個字啊。是我沒見識嗎?不應該吧!總覺得非常陰陽怪氣。
到底哪個大臣擬了這個堡字,他的好大兒又如何同意的。不會就是那個被嘉靖小宗入大宗的正德帝吧?好像是說過文人不喜……
【洪武二十四年,剛剛歸降的兀良哈又叛逃了,跟著北元王搞事,傅友德帶著郭英去幹架,在黑鬆林一帶嘎嘎亂殺,打的就是他們。
我們的永樂大帝當時也在裏頭跟著,見識了傅友德標誌性的假裝撤退實則掉頭快馬偷襲你的戰術,我想,這對他日後的作戰風格產生了很大影響。】
傅友德不禁撚須。
有道是虎父無犬子,以徒見師,有燕王在,他的能力還需多說嗎?
【等到朱棣打進了南京城定了天下,九月份的太宗實錄就記載了,他派人去招諭兀良哈大小頭目。“招諭”一詞,正經的解釋是,帝、王招撫敵對勢力的諭旨。這也證明之前人家根本沒跟著他混。
永樂九年,朱棣又在實錄裏吐槽,朵顏三衛當初被老爹收降了後來居然反叛,等我即位搖人了才跟我混。
及至景泰四年,朵顏三衛還祈求居住大寧,沒有被同意。要是土地早早割給了他們,至於到那時候還祈求嗎?
總而言之,對於這個被記載在明史裏的“盡割大寧地畀三衛”,up的觀點是,這是後人基於朱棣後撤了大寧地區的防線所臆想出來的。】
朱元璋霎時一驚:“大寧防線豈能後撤!”
剛剛光幕說燕王割地,朱元璋還穩得住,不過眼神犀利一些罷了,蓋因他覺得這兒子應該還做不出這種事情來。這倒並非他對朱棣性格的信任,而是他對朱棣打仗水平的信任。何況兀良哈——去年不才被傅友德帶朱棣和郭英一起打得嗷嗷叫嗎?
老虎給老鼠割地?
怎麽想也有些不對吧!
但是後撤大寧防線——
朱元璋緊接著問:“什麽時候撤的?原因是什麽?”
光幕當然沒有回答他。光幕不緊不慢,按照自己的節奏走:
【破除了永樂大帝割地朵顏三衛、和寧王共天下這兩個洗腦包後,我們來談談,永樂大帝為什麽能帶走大寧的兵馬吧!
因為燕王所掌握的二五仔陳亨,舊部房寬?
因為燕王裹挾的他們妻兒家眷?
正常情況下,士兵跟著長官走,長官確實能夠掌控調動士兵。可是不要忘了,朱棣此時正處在不正常的情況下。他在造反!
士兵也不是傻子,士兵更不是你輸入什麽指令,他就完成什麽動作的機器人——他們是人,有恐懼、有需求、有渴望的人。
用長官高壓,再以家人脅迫,這樣雖然可以讓士兵跟著他走,但也必然會在他們心中種下仇恨與憤怒的種子。
我想,朱棣是明白這一點的。
而他其實有更簡單的辦法,達到自己目的的。
他拿出了一個砝碼,一個大寧軍的每個士兵都很難拒絕的砝碼。
——許他們內遷!
我想,一切也許就是這麽的簡單。
朱棣僅僅隻是滿足了他們想要遠離苦寒邊境、回到家鄉的心而已。他準確地找到並利用了這一點,於是這些士兵就跟朱棣——這個一貫以來素有威望,又在對朝廷的戰鬥中,幾次獲勝的,很靠譜的燕王,一起混了。
現在,他要帶著他們,重返北平了。
他要取得更多的勝利——
直到取得他想得到的所有東西!】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