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十八章 p6

字數:8837   加入書籤

A+A-




    【講到此處,我們已經能對“太醫水平”這個命題,大致推測出一些結論了。

    打鐵還得自身硬,在儒醫視角下,官辦沒落,私學昌盛。專家很依賴舉薦,還留不住人,整體水平就比較薛定諤,李時珍一類的名醫來扶貧時,不錯,走了又往下跌。

    但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儒醫,還有以世醫為代表的社會地位仍然較低的人群存在。

    我們不但要關注精英階層,也不能忽略普羅大眾。

    這些人是太醫院普通學生的一大組成部分。

    由於缺乏話語權,我們實際上很難去勾勒出他們醫術到底好不好的,隻能模糊的判斷,由於成化年間捐納製度的存在,劣幣驅逐良幣,本分、窮苦的一批人很難出頭。】

    朱元璋聽到這裏,不免感慨了一聲。

    “百姓的聲音,難聽到啊。”

    正是難以聽到,所以才越要去聽。

    “‘劣幣驅逐良幣’?”夏原吉又皺起了眉頭,“結合語境,是壞的人在製度之下,將好的人驅逐了,但為什麽要用劣幣驅逐良幣來形容呢?劣幣怎麽能驅逐良幣?大家怎麽會自主選擇劣幣呢?”

    朱橚覺得夏原吉的疑問是有道理的,點點頭:“鐵幣和銅幣,肯定會選銅幣吧。”

    夏原吉這時卻又反駁:“假如你分不出來呢?黃銅和金子看起來很像,不懂檢驗的人會誤把黃銅當金子。若是全天下收錢的人都那麽好騙,付錢的人當然隻想給黃銅不想給金子,市麵上就全是黃銅偽裝的“假金”,這可不就是劣幣驅逐良幣了嗎?”

    朱橚不禁反駁:“可是天底下總會有聰明人分得出黃銅和金子啊,怎麽可能全是傻子。”

    夏原吉突然明白了,不禁大叫一聲:“所以重點是騙!想要騙天底下的人,最方便的不是黃銅和金子,而是大明寶鈔這樣的紙張啊!”

    老朱:“啊?”

    眾人看著老朱突然間從深沉和悲憫變得呆呆的模樣。

    腦海之中,閃現了一句話……

    “如大明寶鈔這樣的廁紙……”

    於是,神色不禁變得異樣了起來。

    此時的夏原吉,卻顧不上其他人的表情了。

    他嚴肅對朱元璋說:“陛下,臣對這句話若有所思,隻是現在還想不明白,但臣覺得,咱們的寶鈔可能有些問題,請陛下容臣回去仔細思量。”

    老朱:“……”

    老朱開始思考,要不要在夏原吉想出來之前,先把他推出去砍了。

    但望著臣子那張嚴肅,不帶著任何私欲的忠誠麵孔,他忍著錐心之痛,說:“……那你就給咱好好想想,想個明白……重要的是,把這問題給咱解釋清楚了!”

    【最後簡單的聊一下前文提過的醫死兩個皇帝的劉文泰。

    劉文泰在憲宗實錄的第一次出場,是這麽寫的,成化18年6月,太監覃昌“傳奉”聖旨,禦醫劉文泰升太醫院判。

    所謂傳奉,是皇帝不經由吏部審批,私自授予官爵,任用官員。很多傳奉官不但在本係統內升遷,還被額外加“左、右通政使”一類的文官官職。

    朱見深上位一個月不到,就下令晉升工匠姚旺為文思院副使。

    他在位期間,明確記載被傳奉的有2170人。

    傳奉官、西廠,都是朱見深拿出來對抗文官係統的新工具,也因此,名聲很臭,形象約等於萬貴妃的掛件。

    太醫院由皇帝親自晉升的習慣,朱元璋就有了,算“祖製”,和別的傳奉官們不可等同,但到底擔了“傳奉”一字,文臣們依然會感到不滿。】

    老朱再一次:“啊?”

    他的目光,滑向了朱棣。

    “咋滴,有個東廠,你還不夠,還要來個西廠,以後是不是還有個南廠,再來個北廠,最後湊齊東西南北中?”

    朱棣:“……”

    他歎口氣,知道父皇心裏不順,於是將委屈咽回喉嚨,轉移話題:“這萬貴妃,莫非是如楊貴妃一般的禍水?”

    大家的神色,再一次嚴肅了起來。

    他們想到了開元盛世和安史之亂。

    果然,安史之亂比開元盛世重要多了。而這成化,想想他搞的捐納製度,以小窺大,實在不能令人安心了。

    “高瞻祁見佑……這才區區老四之後的第四代啊!”大家痛心疾首,“而且這朱見深,乃是憲宗啊,他不是堡宗!那堡宗不就隻有一個選擇了——”

    他們看著朱棣。

    朱棣捂著胸口,退了一步。

    而朱棣之外,他們並沒有看見,朱棡也捂著胸口,臉色煞白。

    什麽?都土木堡了,後續怎麽還是老四的那一支?

    那我的那一支呢?!

    我的好孫呢?!

    這是北京被圍得還不夠多的緣故嗎?!

    ……不,不到絕望的時候。

    我還有攝宗!

    【憲宗實錄明文記載,朱見深之死,疑似萬貴妃的外戚們勾結太監、方士們,騙他吃金丹所致。

    他一死,一堆人以此彈劾傳奉官們。

    李孜省、鄧常恩等方士統統下獄,不久後流放戍邊。

    進獻房中淫物的西藏番僧們,原先都被加了“xx法王”的名頭,如今則被落職。

    太醫院含劉文泰在內的眾人,被斥為庸醫,“偏執藥方”,皇帝吃了沒用,反而十來天就死,革掉“右通政”一類的額外名頭。】

    進獻房中淫物。

    大家一陣無語。

    “他搞這種東西,他就不怕悠悠眾口,被記錄為羊尾,並遠傳高麗嗎?”

    朱棣本也是無語中的一員,而後他突然發現,眾人在這樣說的時候,目光竟似有若無的瞟向了自己。

    朱棣:“……”

    他一陣頭暈目眩。

    他又想起了堡宗,那祁字輩的四世孫!

    若非他突然暴死在了土木堡,他的好兒子,又怎麽會有這種不良嗜好,真是丟人現眼,還牽累祖宗!

    【有意思的是,除了左通政儒醫“胡廷寅”被貶為民,各位“庸醫”依然穩坐釣魚台的給新皇帝治病。

    不僅如此,弘治初年被革,弘治一年就有六位太醫院被革低階醫官重新升遷了。

    吏部尚書王恕非常不滿。

    首先,考核醫官升遷的事,曆經幾朝變換,現在審批權名義上在吏部。皇帝你亂來,我們以後的考核製度豈不就是個擺設?

    其次,才1年啊,你就反複,剛被裁撤下去的薪水小偷們豈不紛紛效仿,你上我也要上,我裁屁吃啊裁,又要冗官了!

    他不滿是沒有用的,更多的醫官踩著他的不滿被弘治紛紛提拔。

    其實不隻是醫官,番僧們也鹹魚翻身,比如著癿領占。

    成化年間,他一路晉封,灌頂國師→大國師→西天佛子→法王,弘治初被貶為國師,弘治12年又再次封為西天佛子,弘治13年去世,弘治特令建塔安葬,榮寵有佳。

    所以,成化之死發生的醫鬧,更多的可能隻是一個裁撤冗官的借口,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不正常的薪水小偷“傳奉官”們。

    實際上被裁的那批庸醫裏,有不少人頗有醫名。像李東陽為仲蘭寫了墓誌銘,稱讚蔣宗儒為“良醫”,錢宗嗣“以醫名江南”等等……】

    “裁撤冗官這件事情是對的。”朱元璋率先說,但令他很不滿的是,“冗官的問題歸冗官,為何要擴大化,把良醫也裁撤了?”

    大家:“……”

    嗯,感覺這話從老朱嘴中說出來,頗有些令人怪異呢。

    【至於第一回的劉文泰醫死弘治事件,它有這幾個前情提要。

    第一件,是他被卷入了王恕和丘濬的恩恩怨怨裏。王丘兩人關係不好,丘濬入內閣又是皇帝欽點,遭到王恕門徒非議。

    劉文泰弘治四年本要升職了,被王恕拒絕。

    他和丘濬關係不錯,從對方口中了解到王恕在老家寫了本書,然後他就開始摳字眼,認為王恕在書中自比周公,大不敬,就寫了本奏參他,“立心矯詐、”“變亂成法”、“沽直謗君”、“濫升官員,擅作威福”。

    弘治讓王恕自辯,王恕以為這是丘濬教劉文泰的,竟要求皇帝追究一個閣老的責任。

    後來錦衣衛查了,發現是一個禦史寫的,和丘濬無關。

    事情就好尷尬啊。

    王恕不久後請求辭職,灰溜溜的走了。劉文泰本來被下詔獄,被放出來,隻降為禦醫,不久後又複職了。】

    大家一愣。

    朱元璋開始覺得,這個大明,似乎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大明。

    “閣老,閣老是啥?咱啥時候設了這個官?”他的雙目,閃電般落在朱棣身上,暴喝一聲,“老四,是你不是?!”

    朱棣:“……”

    朱棣一時有點心虛,但他仔細想想。

    “兒臣也不知道什麽是閣老。這閣老,聽上去尤在六部之上,尤在六部之上的,豈不就是宰相?”

    朱棣弄清楚了這點,心虛沒了,三味真火都冒出來了。

    “可惡,定是那不肖後代,懶於理政,又致大權旁落!怪不得有什麽皇權與文官係統的對抗,感情就是皇權與相權的對抗!——可惡,後世子孫,實在可惡!”

    老朱也回過味來了:“好啊,這後輩說,皇帝要欽點個閣老,都遭到非議,意思是,皇帝連自己的宰相都不能自由選擇了對不對?這宰相——閣老,要讓他們文官自己選,非選個他們覺得可以的,才可以,對嗎?”

    他不禁冷笑連連。

    “那這江山,到底是咱們朱家的,還是他們文官的?”

    【第一件,他剛了一位閣老。

    弘治要修本草,讓官員和太醫們一起修,太醫院選了劉文泰負責。“先”太醫編纂完,“再”內閣校正作序。

    內閣首輔劉健氣死了。】

    他們絕望了。

    內閣裏麵,居然還有好幾個人。

    除了閣老,還有個閣老的閣老——內閣首輔。

    【什麽呀,這安排搞的好像太醫地位比我們內閣高了似的。而且我們內閣很忙的,怎麽這種事也要我們校對,離譜,請交給翰林院總領事,再分派給他們。

    並指責“太醫院官生,僅辨藥物,文理多有未諳”,“字樣亦有識不真”。經義都不通,編出來的東西隻會誤導後人。

    麵對這種指責,太醫院頭頭施欽上奏推辭,聲稱不能勝任,希望皇帝把事情都交給內閣辦。

    皇帝同意了。

    劉健等人隻覺得這就是綠茶演我啊,也上奏推辭,說這是太醫院職責,收回成命吧阿祖。

    於是事情又交給太醫院辦了。

    《本草品匯精要》修完,劉文泰在序言裏寫道:“前代之人,雖妍於辭章,而方技之理,恐有未諳。”

    陰陽怪氣劉健等人,外行人指導內行人,醫都不懂的人,還管我們醫學專著書怎麽寫呢。

    又寫:“舊本之文,而誌士鴻儒則能斟酌其是非;新本之條,雖初學庸材不待參詳而即悟。大抵方技之書,何須義理淵微;治病之由,貴乎功能易曉。”

    我們這本新書編的蠻好的,初學者都看得明白,醫書把功能講明白就好,讀那麽多“義理”有屁用啊。

    其實陰陽的還挺到位的哈x)。】

    朱橚跳起來了:“什麽話,竟敢看不起《本草品匯精要》?你知不知道,這東西傳下去,可活百萬人!天下首輔何其多,後世會記得這本書,卻不會記得你劉健!讓你寫序,是讓你乘那流芳百世的順風車,你倒錯把明珠當魚眼,抖了起來!劉文泰,你懟得好,周王給你當後盾!”

    本該有反應的朱棡沒有任何反應。

    他還在心痛自家的江山。

    【就是沒想到,書才獻上去一個月,弘治一命嗚呼了。

    皇家又開始醫鬧了,一群太醫被下獄,審訊結果記載,在太監張瑜的攛掇下,劉文泰、高廷和私自給皇帝看病,然後用藥,這藥和後來施欽等人開的藥完全不一樣,導致皇帝死亡。

    英國公極力主張庸醫誤人,劉文泰等人被定死罪。劉文泰在閣老李東陽、謝遷的援救下,免死改流放。

    up對於醫死弘治一事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就,可能是真的醫死人了,也可能是得罪的人太多了,因為最後證言是刑訊出來的。

    比較可惜的是,《本草品匯精要》從此束之高閣。

    不過這書,即使沒有劉文泰的磨難,它由於寫的時候,排版太先進了,還朱筆套色寫重點,當時的印刷技術也跟不上。門檻太高,也不利於出版。

    李時珍大概也沒看到它,它是清朝同治年間才被發現的。】

    “私自看病看死了人,還是有些不對的……”

    “又是在太監的攛掇之下……”

    然而,其實聽到了現在,朱元璋也明白了,為什麽後代屢屢看見太監的身影。

    他的老四,開了個好頭,固然不錯。

    可惜後代,更是廢物,連相權都把不住,弄出了個“閣老”來,權利消失了,可不得把外戚、太監,什麽烏煙瘴氣的,都給弄出來,再和那獲得了權利的文官,打對台嗎?

    老朱已經氣累了。

    這回隻歎了口氣。

    “廢物爾。”

    【醫學相關暫時就說到這裏了,接下去我們回歸主題,靖難之役~】..請牢記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