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回 言夏竦請辭赴契丹 巧運籌懷…
字數:3145 加入書籤
這時,但見張夫人一把拉過謝三,恢複了原來的聲音道:
“我的大人,這才是你的好夫人。”
言罷,二人同時揭去臉上的人皮麵具。司馬光與邵雍忍不住同時發出了一聲驚呼。
洛懷川見二人一副詫異的神情,不免得意道:
“怎樣,謝三的易容術還說得過去吧?令他假扮三妹接近常夫人,必有所得。”
司馬光聞言,始才從適才的狀態中回過神來,連連豎起大拇指讚道:
“想不到哥哥身邊還有此等江湖異士,我原以為謝三輕功了得,想不到易容術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我若是官家,必令你權知開封府,限期將那些陳年舊案一並審理幹淨。”
洛懷川坐下來,拿了一顆葡萄送入口中,一麵稱讚,一麵打趣道:
“那我便與官家提條件,若不封你二人為軍巡院巡使與判官,我拒不到任。”
幾人便這樣品著佳茗,吃著果子,天南地北地閑聊起來。
耳聞司馬光言道:
“適才先生說起夏竦此人,我曾聽聞父親講過。其最令人稱道的,莫過於那段請辭出使契丹之表被了。
此事發生在天聖三年(1025年),彼時夏竦任知製誥,深得官家信賴,便命他出使契丹。
但因夏竦之父夏承皓於澶淵之盟簽訂前不,在與契丹軍隊交戰中殉國身亡了,故其心中對契丹國主頗為抵觸。遂上表曰:
‘父歿王事,身丁母憂。義不戴天,難下穹廬之拜。禮當枕塊,忍聞夷樂之聲。’”
“嗯,我也聞說過這段表被,四六對偶精絕,足見夏竦才情。
彼時,其從大局著眼,示官家以為臣之忠。不忘父仇,拒絕出使契丹,又全了人子孝道,可謂忠孝兩全之人。實令在下欽佩不已。”
邵雍也感慨萬千道。
洛懷川見二人各自抒發著對夏竦之讚歎,也猛然間想到了他的一則事跡來。
遂言道:
“我聽聞景佑元年(1034年),夏竦調知青州時,還修建了一座大橋。此橋橫跨南陽河,成為連接青州東陽城與南陽城之唯一紐帶。
據傳,青州每歲六七月間,山水暴漲,河流激蕩,常損毀柱橋,漸成當地一大隱患。
夏竦到任後,甚以為意,遂采用一位獄卒以疊巨石固岸之建議,又取大木數十相貫,架了一座無柱、無墩之飛橋。
此橋麽勢恢弘,狀若飛虹,又稱虹橋。有機會倒真要與先生同去觀覽一番才是。”
邵雍聞言,瞥了一眼洛懷川,嗬嗬一笑道:
“此番相約與你共同遊曆,原以為可飽覽江山秀色。孰料初到杭州,便碰上西夏使團盜竊上天竺寺‘舍利木觀音’案。
這一查,十餘日便過去了。好在見到了胡則與範仲淹兩位大人,還結識了一位佛門高僧辯才大師,也算不虛彼行。
到了華州,總算領略了華山之雄奇險美,還僥幸得張、賈二位道長悉心傳授鎖鼻之術。不想又牽扯進靈芝失竊案中。倘若照此下去,你我二人倒成了斷案高手了。”
洛懷川也是頗有成就感,不免開心言道:
“那先生豈不成了大唐神斷狄仁傑,我則成了那個貼身護衛李元芳,哈哈!”
司馬光的心思倒未在二人所言的玩笑中,而是皺著眉頭道:
“想不到李元昊為挑起兩國戰火,當真無所不用其極。然小弟有一疑問,這張道長為何一定要懷川兄向朝廷力薦夏竦呢?”
“嗯,我也正有此疑問,懷川,你且說說看。”
邵雍也將目光投向了洛懷川。
洛懷川未想到二人會突然對夏竦產生了興趣,遂略一思忖道:
“道長雖未明言緣由,然據我推斷,怕還是需圍繞範老哥來談。
莫再問我為何會未下先知,總之,宋夏之戰中,會出現幾個關鍵人物,龐籍、韓琦、範仲淹、狄青。
倘若範老哥有朝一日奔赴疆場,必會得到舉薦人韓琦及素與範老哥交好的龐籍力挺。而令一邊,勢必遭到以呂夷簡為首的一幹朝臣強烈抵製。
此時朝堂必會引起再一次動蕩,官家急需有一人站出來從中調停,平息事端。此人便是夏竦了。”
洛懷川講到此處,卻被司馬光打斷道:
“世人皆言夏竦善妒,且與呂夷簡私交深厚,如何你便篤定其會站在範大人一邊?”
洛懷川微微笑道:
“賢弟怕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夏竦行事向來公私分明,涇渭分明。即便有時會刻意針對與自己對著幹之人,然也會守住一定的做人底線。
且不說他在真宗朝便已得天子賞識,到了本朝,更算位舉足輕重的老臣。雖與呂相交好不假,然亦會照顧龐籍這位曾經的知心下屬對自己的擁戴之恩。
再加上夏竦與張道長之間的關係,其必會全力左右平衡局勢,保舉範老哥做他的副使。
如此一來,狄表哥便也有了報效朝廷之機會。但不知我之淺見,二位如何看?”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