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回 閻士良歸位禦藥院 夏三司…
字數:3751 加入書籤
此時的閻士良容光煥發,腰板也拔得直了,不免喜形於色道:
“不瞞官家,此朵靈芝生長於華山絕頂落霞峰絕壁之上。知州林大人費勁幹辛萬苦方才將其采下來,又特意派人快馬加鞭送來與臣。
並言說禦藥院珍稀藥材無數,倘若這朵靈芝入得了臣的法眼,務必代其轉呈官家禦覽。”
“華州林知州?哦,你是說那個林景亨,嗯,我對此人有些印象。好樣的,竟還處處想著朕。
不對呀,士良,既有如此珍稀之物,他為何不直接呈送與朕,反而多此一舉,迂回到你手中了呢?”
仁宗眉頭微蹙,發出了疑問。
閻士良聞言,緊忙躬身施禮道:
“臣不敢欺瞞官家,據臣推測,一則,因林大人不知臣已不再勾當禦藥院之事。
二則,想必他知曉禦藥院藏有天下珍稀藥材,他無有十足的把握確認這朵靈芝是否為最奇的那一個吧。”
要知道閻士良之所以如此回答,乃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一是向仁宗抱怨自己被免職一事。二乃是借此告訴仁宗,他閻士良雖不在其位,卻謀其政。
仁宗是個頗念舊情之人,勢必有所感動。果然,仁宗聞後,微微頷首道:
“嗯,此言倒也在理。士良,自打你義父故去後,朕每每想起他來,不免甚是想念。
且不說他為人如何,是否有毒害郭氏,但就他對我的一片心,足昭日月。
你也因此事受了牽連,被朕降了職。如今你既獻寶有功,索性賞你一個天大的恩典,依舊為朕管理禦藥院吧。”
“多謝官家寬宏,義父泉下有知,必當感念您的恩德。”
言罷,閻士良不禁淚灑當場。直弄得仁宗又是一通唏噓感慨。
隨即閻士良又道:
“林大人信中還言道,說通判司馬光因其母抱恙,自到任後,便隔三差五地往同州家中探望。
林大人不願因此等小事上奏官家,因此請臣代為轉奏,看能否全了其一片孝心,酌情將他調到同州任職?”
仁宗聞言,不免微微頷首道:
“你義父在的時候,便曾多次向我舉薦過此人,言說他為人敦厚謙恭,深得華州百姓擁戴。今日看來果然非虛。
既然林景亨處處為朕著想,朕索性將他調回京城,來朕身邊做個天章閣待製。如此,也算遂了文應生前的心願。
至於司馬光麽,剛剛到任不久,暫時還是留在華州為宜。”
閻士良聞言,簡直大喜過望,辭別仁宗,急著與林景亨報信去了。仁宗特意讓他將那朵碩大的靈芝擺在福寧殿,以供朝臣們觀瞻。
第三日上,三司使夏竦前來拜見。驟然見到禦案前那朵碩大的靈芝,頓時眼前一亮,下意識停住了腳步。
仁宗以為他是被徹底震驚到了,遂指著那朵靈芝喜形於色道:
“夏卿,你來得正好,快瞧瞧,這是華州知州林景亨通過士良進獻來的奇珍藥材。據說這朵靈芝已有近幹年曆史,堪稱禦藥院鎮院之寶了。”
夏竦聞言,不由麵色一變,然口裏還不住地讚道:
“此物確乃稀世奇珍,林大人倒是有心了。”
仁宗心情大好,坐回到禦座上,問向夏竦道:
“但不知夏卿此刻來見朕,可是有何要事稟奏麽?”
“官家,臣今日前來乃是向您說一位得道高人。”
“哦,何等高人值得夏卿如此看重,而朕又非聞不可呢?”
夏竦微微一笑道:“暢飲先生。”
“‘暢飲先生?’讓朕仔細想想,哦,你說的是得父皇二次宣召進宮講解《還元篇》的張無夢道長吧?
父皇在世時,常與我提及此人,言說他曾宣召張道長講《易》,而道長卻獨講六十四卦之謙卦。
父皇不解,遂問其緣由。殊料道長曰:‘方大有之時,宜守之以謙。’
後又被先皇問起還元要旨?其曰:‘國猶身也。心無為則氣和,和則萬神結矣;心有為則氣亂,亂則英華散矣。此還元之大旨也。’
父皇深受其《還元篇》影響,亦常以其中真意善誘與我,故朕對此人印象深刻。”
“那官家可知那冊《還元篇》是何人獻與先皇的麽?”
“若我記憶無誤的話,應該是宰相王若欽吧。”
仁宗思慮片刻後,答道。
“那官家可知又是何人呈與王相的麽?”
夏竦進一步追問道。
仁宗被他問得一塌糊塗,迷茫地搖了搖頭道:“這個委實不知了。”
“不瞞官家,那人便是臣了。當初我曾至天台瓊台峰拜謁道長,得其悉心傳授大道之學。臨下山前,師尊以畢生所著《還元篇》贈送。”
“哦,想不到夏卿乃是道長之高足,這一點倒令朕意料之外了。
想那張道長幼入華山,與種放、劉海蟾、賈得升、鄭思遠同為陳摶老祖親傳弟子。風姿宕逸,氣節高爽。
最可喜的是,此人不受金帛不受官,竟連‘暢飲先生’之號也不肯受。父皇為嘉其德行,尚有詩一首:”
混元為教含醇精,
視之無跡聽無聲。
唯有達人臻此理,
逍遙物外事沉冥。
浮雲舒卷絕常勢,
流水方圓靡定形。
乘興偶然辭澗戶,
談真俄爾謁王庭。
順風已得聞宗旨,
枕石還期適性情。
玉帛簪纓非所重,
長歌聊複寵歸程。
隻是不知夏卿沒來由的提起此人作甚?”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