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回 論孝道曾參動蒼天 道十哲…

字數:3313   加入書籤

A+A-




    洛懷川聞言,也認為可行,三人即刻退店離開,又與魏勝通了消息,搬到了離城隍廟不遠的運來客棧。
    這間小店是位年逾五十的婆婆帶著一個跛腳的孫子開的,總共隻有十餘間客房。後麵有一個小園子,雖說不大,卻清淨雅致,隻要是十分隱秘。
    馬婆婆聞說三人要將整個客棧包下來,麵上瞬間樂開了花,緊忙召喚孫子對幾人介紹道:
    “別看俺這孫兒跛腳,做起事來可麻溜得緊。尤其燒得一手好菜,保您幾位吃好。”
    洛懷川見他有二十五六歲的年紀,生得胖墩墩的,麵上時時掛著憨憨厚厚的笑容,不禁問道:
    “你叫什麽名字?”
    “俺大名喚作高仕才,不過因生來跛腳,大家都喚我‘高跛子’。客官,您幾位也可以這樣喚我。”
    言罷,領著幾人去看房間。
    待三人安頓下來後,高跛子很快備下一桌酒席外加一壇燒酒。之後,便識趣地退了出去。
    洛懷川吃了一口菜,問向司馬光道:
    “但不知令堂近日身體如何?”
    一提到娘親聶氏,司馬光頓時無有食欲,放下手中杯盞道:
    “有勞哥哥記掛,娘親的身子骨皆是年輕時操持家務所累,目前雖然弱些,但暫無大礙。”
    “但我如何見你麵露不悅,是否因不能床前盡孝而有所愧疚呢?”
    邵雍吮了一口酒問道。
    司馬光聞言,頓時感慨萬幹,輕歎一聲道:
    “知我者,兄長也。論孝道,小弟平生十分豔羨一人,便是曾子了。
    據說其少年時曾求師於正在周遊列國的孔先聖,曾子雖晝夜苦讀,然無一日不將爹娘記掛於心中。
    忽一日,其忽覺心髒驟然跳動,因惦念羸弱之母,遂向孔先聖辭行,歸家探母問詢。
    母答:‘思爾齧指。’孔先聖聞後讚曰:‘曾參之孝,精感萬裏。’小弟與之相較,相去何止幹裏。”
    “賢弟何須妄自菲薄?曾子彼時僅為求學,而你畢竟為百姓之父母官,自古忠孝豈能兩全?
    對了,說起曾子,我想到夏竦曾作《曾參不列四科論》,其言道:
    ‘孔氏四科之選皆有賢哲之具體者哉,非各言其一也。而曾子惟以孝行著聞,不能具得能者之體,但行其一端。
    故參不列其間者,念其道有所未至矣。’但不知二位賢弟對此有何看法?”
    洛懷川聞言曾子,自然曉得其乃夏禹後代,但說到四科,卻不大明白所指何意,遂問道:
    “我隻知曾子以孝著稱,卻不知四科究竟為何義?故雖欲答先生之言,卻是有些力不從心了。”
    邵雍微微一笑道:
    “我還以為你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呢。想不到心中也有未明之事。
    “一般來說,提到四科,便與十哲相提並論。四科者,乃後人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皆歸位與聖人之學,認為惟聖人能兼而備之。
    十哲則指由一道入而有所自得者之謂。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也,故各為一科,如德行者推:顏淵、閔(min)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者當屬宰我、子貢為其最。政事者無過於冉有、季路。而文學則以子遊、子夏最優。四者合之,聖人之學乃全。
    簡要之,後世或修道學、養德行,或擅辭章、精語言,或優幹濟、秉才賦,或通經史、懂禮樂,皆四科之學。”
    洛懷川聞言,不由皺著眉頭問:
    “曾子以孝著稱,顏回故去後,先聖不但親受其《大學》要旨,更與自己身後將親孫子思托付於其照護,若不賞曾子德行,如何能有此舉?
    再者,孔子曾問曾參:‘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答:‘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足見曾參深得孔聖真傳,故夏竦之‘念其道有所未至矣。’不足以令人信服。”
    邵雍微微頷首道:“夏竦能有此言,大抵因其專攻詞賦,恐未深究聖學之故”。
    據我所知,孔子答諸弟子問孝不過一二言,至曾子則特為著經。故竊以為孔子之所付授者,唯曾子一人耳。”
    司馬光聞聽二人對話,卻發表了不同看法。
    “‘十哲’之提法,最早出現於唐玄宗開元八年,國子司業李元瓘(guan  )奏折中,但於經卻無見。
    而學者多稱之國家祀孔子,十哲則祀於堂上,其餘門人祀於東西廡下,愚竊以為過矣。是十人者,孔子雖以四科第之,非謂門人之中唯十人為賢也。
    至於‘柴(高柴)也愚,參(曾參)也魯,師也辟(顓孫師偏激),由(仲由)也喭(yan魯莽)’,豈謂唯此四人為不肖邪。
    以此觀之,尊十哲非孔子意明矣。但不知邵兄對此有何看法?”
    “愚兄之見與君實賢弟一致。世間有‘十哲四科’之論本於《論語??先進》‘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而來。我曾便查孔門經典,未曾發現夫子嚐有是言。
    故此四科恐為夫子平時所論列,非特指從陳蔡時,亦非謂門人之賢止於如此。
    韓愈不也曾與《論語筆解》中曰:‘門,謂聖人之門。四科,字而不名,弟子記焉。’之語麽?”
    言罷,見洛懷川兀自在那飲酒,看著他二人發笑,不免問道:
    “懷川,好歹也要發表下觀點,為師倒要聽聽你如何看?”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