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回 重陽節相約遊馬窟 洛懷川捐…
字數:3007 加入書籤
邵雍見狀,緊忙為他斟了一杯酒:
“哥哥莫要誤會,聖俞兄此番去往華州,乃是應君實賢弟之邀同遊華山。不想得知其母病重,故而其才前往同州探望。
此番他調任大理寺丞,據懷川來時的路上與我言說,哥哥明年即會複任館閣校勘,編修崇文總目,屆時你二人還怕無有相見之期麽?”
歐陽修被他說得高興,臉上的愁雲瞬間煙消雲散了。
遂興致勃勃言道:
“對了,適才說到乾德三傑,我正欲與歐慶寫一篇墓誌銘呢。隻是苦於一直公纏身。
“哦,這歐慶是為何人?是哥哥的本家麽?不然何以要為他寫墓誌銘?”
“歐慶雖與張士遜、戴國忠同鄉,也同樣考取進士,聞達鄉裏。不過卻不如二人仕途得意。
直至天聖七年(1029年),張士遜還以刑部尚書知江寧府,戴國忠也官至尚書屯田郎中時,他則僅為永春縣令。
不過此從不抱怨,也不對前來巡視的上級官員言說自己乃張士遜同鄉故友。更不攀附張、戴二人往上升遷。”
雖清貧如洗,卻為官清廉,從不貪一厘銀錢,更對族中孤幼者多加照顧。似此等風骨之人,怎不令哥哥我欽佩至極。
因此,到任不久,便備了香燭紙馬去往乾德縣西北廣節山之原祭拜與他。不想在那裏遇到他的公子歐世英。
我二人一見如故,遂引為知己,時常聚在一處飲酒賦詩,消遣酬唱。
後幾日既是重陽佳節,我府第鄰近有座馬窟山,叫上懷川,咱兄弟幾人一道登山賞菊,該是何等愜意抒懷。
邵雍聞言,情緒頓時低落下來,不免歎口氣道:
“萬萬使不得,哥哥怕是忘記了小弟我如今還是殺人嫌犯,若大搖大擺的與你這位縣令大人遊山玩水,若被人告道官家處,少不得再遭罷黜。”
“這個我到不在乎,遙想景佑三年(1036年),希夷兄(範仲淹)因不滿呂相把持朝政,向官家進獻了《百官圖》。
不想呂夷簡狡詐,反被其以朋黨之嫌罷黜饒州。朝廷也隨即發布不準越職言事之禁令。
哥哥我得知消息後,偏於希夷兄被貶第三日,親送其赴貶所,堂而皇之邀其宴飲於祥源之東園。
不獨是我,秘書丞、集賢校理餘靖亦上書為其辯解;太子中允、館閣校勘尹洙更是具折自認為希夷兄朋黨,我三人雖相繼被貶,亦無怨無悔。
如今我認為賢弟乃清白之身,即是清白之身,管他甚人在背後指指點點。”
不想邵雍執意不答應,正當二人爭執不下時,洛懷川走了進來。與二人見了禮,兀自倒了一杯,一飲而盡道:
“先生,這案子也不是一日兩日能偵破的,既然到了永叔兄的地界,理應客隨主便。
換言之,衙門裏不是還有陸縣尉麽?更何況我已吩咐魏勝與謝三跟著大旺伯去尋找線索了。
左不過是等候消息,倒不如借此暢遊一番乾德縣之旖旎風光來得痛快。”
歐陽修見他來了,又令馮七換了熱菜,三人繼續飲酒聊天。期間提到那群乞丐,歐陽修不無感慨道:
“想不到我的治下還有如此落魄潦倒之人,賀老六雖為一介乞丐,卻高瞻遠矚,用討來的微薄收入極力培養白孩成才。
此舉令我慚愧萬分,因此我欲創辦學院,興禮治學。”
邵雍聞言,對他的想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遂問向洛懷川道:
“懷川,不知你以為如何?”
洛懷川忙了大半日,隻顧埋頭填飽肚子,被他一問,方才拿絹帕拭了拭嘴角道:
“我原來便答應為賀老伯他們修葺房屋,不想卻被永叔兄搶了先。那裏雖破敗,然周圍綠樹成蔭,屋前又有溪水環繞,倒是個清淨的好所在。
依我之意,不如願地修建一座書院,再於後麵起屋舍數間,作為學子的下榻之所如何?
至於銀子麽,我估計兄長的清水衙門也拿不出這筆款項,還是由小弟一力承擔好了。”
歐陽修聞言,一把握住他的手,連連搖恍道:
“賢弟不獨是哥哥我的大恩人,更是乾德百姓之大救星。走,與我一道回衙門,咱說幹便幹。”
就這樣,歐陽修硬拉著邵雍、洛懷川回了乾德縣衙門,前腳剛進門,後腳陸縣尉便來尋歐陽修說案子。
一見邵雍,不由質問道:
“姬先生奸殺之嫌疑尚未洗除,如何敢出現在大庭廣眾之前?便不怕壞了大人官聲麽?”
邵雍一時被他問得啞口無言,不想歐陽修卻道:
“陸縣尉,你的職責乃是盡快偵破此案,而非是為本官瞎操心。
不妨告訴你,如今這位姬先生已是我的兄弟。待本縣書院建成,我還邀請他開講大道之學呢。”
“建什麽書院?就憑咱衙門裏那點銀錢救助百姓皆勉勉強強,又哪裏來的盈餘去建書院?”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