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回 歐陽修真情憶佳人 美狀元…
字數:3435 加入書籤
“還用言說他人,哥哥我便是這樣娶的楊娘子。天聖八年(1030),我參加殿試,彼時亳州知州楊大雅也不知如何聞聽哥哥小有才華,早早便對外宣稱我乃其家女婿。
未想哥哥中榜以後,恩師胥偃也欲招我為婿。因此,次年,胥家娘子便成了我的第一任夫人。
胥家娘子賢淑端莊,與我情深意篤,隻可惜我二人緣淺情薄,她竟與婚後二載生子未足月時,因病去逝了。”
講到這裏,歐陽修不免聲音哽咽,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盡管他極力克製,一串晶瑩的珠淚還是忍不住順著他的麵頰滑了下來。不得不說,胥氏的離去,在初入官場的歐陽修心間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邵雍見狀,不住地自責不改提起榜下捉婿之事,未想歐陽修平複下心情後,繼續言道:
“許是我與楊家娘子之間的命運早有天定,景佑元年(1034年),時任諫議大夫的楊大雅再次登門薦女。
我聞這位楊娘子雖生得姿容妖冶,性子卻十分柔順,尤其仁孝,遂再與其執手相度餘生。未想天妒紅顏,她也於次年九月離我而去了。”
“我還記得你也曾寫過一首《生查子??元夕》悼念亡妻。足見你二人情深義厚,琴瑟和鳴。”
洛懷川忍不住插言道。
此時的歐陽修早已沉浸在喪妻之痛中不能自拔,兀自吟道:
“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濕春衫袖。”
言罷,以手拄頭,已悲傷得不能自持。
洛懷川看著眼前這位名垂青史的大文豪居然也有如此脆弱的一麵,不禁受其情緒所染。再聯想到自身遭遇,登時憂從中來,也開始不斷地慨歎人生之無奈。
二人的舉動,著實令邵雍不知所措,欲勸慰一番,卻又不知打從何處入手。便也情不自禁地吟起了歐陽修寫與楊氏的那首《長相思??花似伊》。
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別離。
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長江西。
兩岸鴛鴦兩處飛。
相逢知幾時。
哥哥,如今佳人業已西去,然你訴諸於這首詞中的相思之情卻不會隨時間之流逝而被人遺忘。想必楊娘子曉得你對其這片癡情,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歐陽修聞言,始才回過神來,不好意思地朝二人擠出一絲笑容繼續言道:
“賢弟所言極是,二位娘子死後,我對婚姻之事早已淡漠,便這樣鰥居了兩年。直至景佑四年初(1037年),再聘戶部侍郎薛奎之四女為妻,才算安穩地嚐到了平淡之人生滋味。”
“你那丈人薛奎可是位清正廉潔,愛民如子的好官,十餘歲便因文章錦繡而備受鄉裏推崇。
其為參知政事時,更是秉持中道義,對不平之事敢於及時予以糾正。留下了‘吾慚不及古人,而懼後世譏我也’之箴言。
在隰(xi)州任軍事推官時,更是親閱卷宗,平複不少冤假錯案。哥哥能與此人成為翁婿,焉知不是上天對你失去兩位娘子之彌補。”
洛懷川也在一旁言道。
提到這位嶽丈,歐陽修的情緒頓時高漲起來,不無傲嬌道:
“猶記得天禧二年(1018)二月,嶽丈遷江、淮製置發運使。到任伊始,便大力疏通漕運。
先後暢州河、廢三堰,當年便將八百萬石江南產糧運往京師,也正因此被官家親擢為吏部員外郎。”
邵雍見他又恢複常態,也覺得心裏暢快,不免打趣道:
“看來這位薛大人當年榜下未捉到哥哥這位佳婿,然終究還是逃不掉與薛娘子這段姻緣,也算是天命難違了。”
歐陽修示意邵雍與洛懷川將杯中酒飲盡,又為每人斟滿道:
“其實榜下捉婿非本朝專有,也並非每個被榜下捉婿者皆願意娶那家女子為妻。
唐武宗年間便有一個狀元喚做鄭顥的,出身於隋唐大族滎陽鄭氏。其祖父鄭絪(yin)曾官居唐憲宗時的宰相。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年),其與長安殿試一舉拿下頭名狀元,被封為弘文館校書郎。
正當他準備迎娶同為名門望族的青梅竹馬盧氏時,唐武宗駕崩,唐宣宗繼位。其有一女封萬壽公主,母親乃元昭皇後,弟弟乃未來之唐懿宗李漼(cui)。
此時恰逢公主擇婿,時任宰相白居易之堂弟白敏中見公主對宣宗所選駙馬甚為不滿,便將長相俊秀且才華橫溢的鄭顥推薦上去。
公主聞素聞鄭顥聲名遠播,遂催著皇帝下旨令二人早日完婚。不想鄭顥心念盧氏,竟悄悄偷跑去盧氏家鄉楚州,準備來了先斬後奏。
白敏中早防著他這一手,遂快馬加鞭送了一封堂帖與他,上書八個大字。鄭顥閱後,隻得原路返回娶了公主,官拜駙馬都尉。
二位賢弟皆聰慧之人,不妨猜猜看,那拜帖上究竟寫了什麽,方令這位狀元改了主意?”
洛懷川不假思索道:
“不娶公主,人頭落地。”
邵雍則搖搖頭道:
“懷川,莫要忘了這個白敏中乃當朝宰相,講話怎能如此淺白?竊以為應是‘君若不從,大禍將至’幾個字,方與其身份相符。”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