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回 伍子胥忍任成大業 話魚腸專…
字數:2901 加入書籤
歐陽修聞言,不瞞微微頷首道:
“確是如此,伍子胥逃在去往吳國途中,經曆九死一生,不獨盤纏用盡,又拖著病軀,若非延路乞討,早便暴屍荒野,斷不會活著見到公子光了。
可見上天還是眷顧內心堅韌之人,與了他一條生路。”
“哥哥如此言說,小弟不敢苟同。老天不是與了他一條生路麽?伍子胥自楚國出逃後,率先至宋與太子建匯合。宋國內亂,他二人又轉而投奔鄭。
本可在彼安身立命,不想太子建暗中卻與鄭國大夫合作,妄圖企圖推翻鄭定公統治,以至於命喪九泉。
似此等大事,伍子胥不可能未聞到一絲動靜,為何不加以阻止呢?”
“既然是暗地裏謀劃,顯然是避著伍子胥,不過太子建此舉確是因過於報仇心切所致。”
一旁的歐陽修忍不住為伍子胥辯解道。
誰料洛懷川卻搖搖頭道:
“我看不然,打從伍子胥將專諸推薦與公子光一事便可看出,太子建參與鄭國黨爭保不齊便是其授意。可見他也是一位為達目不擇手段之人。”
邵雍怕是站的累了,重又回到石墩上坐下:
“懂得借力而行未嚐不是高明之舉,評價一個人不應拘泥於一點,理應縱觀其一生,方才中肯。
若非有專諸持魚腸劍殺了吳王僚,扶公子光上位,那裏會有吳國西占楚國疆土,北鎮齊、晉二國,南收越人之輝煌壯舉。”
洛懷川被邵雍一說便不再言語,而是在腦海中盡量搜索關於伍子胥的曆史,想著、想著,猛然以手加額道: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在乞丐窩時,我曾聽聞賀老六講過伍子胥的墓便在此地。這地鬼李盜的不會是他的墓吧?”
“伍子胥的屍首被吳王夫差以鴟(chi)夷革裹著拋棄於錢塘江江中後,故裏官宦、士紳不忍其喂了江中之魚,遂將他的屍骨偷運回楚地安葬。
為防其陵墓被盜,共築一百墳分葬漢江兩岸,即是乾德縣與穀城縣,用以迷惑盜墓賊。穀城為伍子胥出生地,故極有可能這裏的墓才是真的。”
歐陽修聞聽洛懷川之言,登時興奮起來:
“若果正為伍子胥墓,會不會有那柄魚腸劍?”
洛懷川聞言,輕歎一聲,不無惋惜地回道:
“看來哥哥必沒看過《史記??刺客列傳》,當年公子光宴請吳王僚,實則吳王僚早看出他的野心。
不獨身穿三重鐵甲,猶使兵衛陳道,立侍持刃護與兩側。萬未想到,專諸竟將魚腸劍藏於烤魚腹中端了上去。
此劍斬斷兵士武器,貫穿吳王僚三層鐵甲,使其透胸斷骨而亡。而那柄魚腸劍也隨之斷裂了。”
“一柄小小的短匕,何以能有如此大的威力呢?賢弟素來懂收藏,可否為哥哥解答一二?”
“鑄劍大師歐冶子曾被越王勾踐請去製劍,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共製成了五柄傳世寶劍,魚腸便是其中之一。後被越王進獻給了吳國。
寶劍既成,歐冶子便請善相劍的大師薛燭為其看相。薛燭將魚腸劍拿在手中,便感受道劍身中所蘊藏之信息。
斷言這柄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可見吳王僚之死乃是天意。”
洛懷川憑著自己掌握的曆史上對魚腸劍的記載答道。
“哦,懷川不愧是收藏大家,對一柄寶劍也能娓娓道來。不過有兩點令我匪夷所思。
吳王僚既對公子光心存戒備,為何還要赴宴呢?又為何公子光所選刺殺吳王僚之人非專諸不可呢?”
邵雍疑惑不解地問道。
洛懷川聞言,不免微微一笑:
“先生還真問對人了,若是旁人,許還真答不到點子上。白礬樓有道全炙魚,便是專諸傳下來的。
據說其曾拜春秋時期之名廚太和公為師,學了這門手藝。後世之人曾將其奉為‘"廚師之祖’加以祭拜。吳王僚素愛美食,聞說請來專諸為其烤魚,遂欣然應允。
萬未想到那柄魚腸劍柔韌細長,可沿魚口插入腸中,雖曲折彎轉,而抽出時則瞬間恢複原形,可見此劍之絕妙了。”
未想邵雍卻越發現出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道:
“若說此劍柔韌細長倒還可信,如何能彎曲之後再複原形?純屬無稽之談。”
其實洛懷川現代時曾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見到過一柄八棱青銅劍。
據說出土時此劍出土時曾被一具三百斤重的陶俑壓得彎曲成四十五度。然當陶俑被搬開後,寶劍立即彈回筆直形狀。
不過又不能對邵雍講這些,隻好言道:
“魚腸劍取材精良,又經雷擊電灑,吸日精月華,得天地滋養乃成,自是不能與尋常之劍等同視之。.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