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大明馬政的死循環
字數:5698 加入書籤
啟明笑道,「很簡單啊,因為除了馬戶,軍戶也躺平了,這民牧的‘計丁養馬’好歹持續到了嘉靖朝,而大明的軍戶是從洪武年間開始就不斷有男丁逃籍」
「大明軍戶的軍差包括赴衛當兵、操守屯種、佐助正軍、供給軍裝,以及其他一些數不清的雜役,這軍裝盤費數目龐大,倘或一丁出征,一家以至一伍、一裏都要受累,若是一家僉兩三丁,分當兩三處軍役,則更屬重」
「且各級官吏甚至一普通生員都可以任意役使軍丁、克扣月糧,在社會地位上,軍戶又低於一般的民戶,因此不管明廷如何嚴厲限製軍戶改籍,如何專門設有清軍禦史處理軍戶逃亡及勾補軍伍事宜,到了明中後期,軍戶便徹底形同虛設」
「朱元璋在明初設立衛所製,是打著‘養兵百萬而不費一文’的算盤,可軍戶子弟集體一躺平,衛所製改募兵製,這個養兵的錢就不得不花了,因此這從太仆寺撥給九邊的歲例銀中,又是隻有一小部分是真的拿去買馬了,剩下的都變作了各色的撫賞銀、犒賞銀和兵餉」
「譬如,‘萬曆三大征’的軍餉基本上就是由太仆寺的常盈庫銀支持的,平哱之役,轉餉一百八十七萬,支借一百六十餘萬,朝鮮之役,先後用兵七年轉餉五百八十三萬,支借五百六十餘萬,播州之役,費二百四十七萬,而支借三十三」
「這三次戰役總共費銀一千一七萬兩,而借支太仆寺的庫銀就高達七百五十三萬餘兩,占總軍餉支出的百分之七十四,倘或萬曆九年時張居正沒有盡賣種馬,給明神宗在太仆寺留下這一大筆豐厚的庫存銀,那說不定萬曆三大征時,大明就已經亡於哱拜、豐臣秀吉或者楊應龍之手」
「到了天啟、崇禎兩朝,差不多也是一樣的情況,雖則皇帝時有拆借,但占比最高的還是撥給邊鎮的軍餉,所以從現存史料的字麵意思上來看,這明末九邊好像各處缺馬,買了又缺,缺了又買,可實際上這馬價銀隻是一個名頭而已,錢都是給人拿去了,戰馬該缺還是缺,故而這大明的騎兵總是打不過八」
朱由校又問道,「那既然官牧和民牧都已經恢複不了了,這九邊又是從誰手裏買的戰馬呢?」
啟明答道,「蒙古人啊!‘俺答封貢’後,在高拱、張居正的策劃下,以及時任宣大總督王崇古及大同巡撫方逢時操作下,明蒙正式開始了互市,大明將生活用品和鐵器賣給蒙古人,又從蒙古人手中購進馬」
「在‘俺答封貢’之前,這九邊打仗的所用馬匹都是從內地‘征俵’而來,質次價高,隻能解決有無問題,而明蒙議和後,換回來的‘市馬’已經能夠滿足邊鎮的基本需要,價錢也不貴,可以說是非常劃算的交易」
「但是在這樁交易中又逐漸出現了一個現象,便是‘胡馬不堪用’,也就是這買回來的蒙古馬骨架結實性子野,又吃慣了野草,料豆之類精飼料剛開始吃不習慣,直接按內地的方法飼喂馴養容易讓蒙古馬得」
「而當時南直隸和山西的馬販子已經掌握了調養胡馬的辦法,所以許多邊鎮都直接從馬市的私人馬販子手裏買馬,從這個渠道領回的市馬都十分健壯,倒死的事情並不多見,養得膘肥體壯的非常好」
「馬政發展到了這一步,縫縫補補的也能繼續將日子過下去,畢竟要是單靠錢能買到太平那也是件美事,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政策的執行又再次變了形,眾所周知,將應征收的實物折成了銀子後,牟利最多的是中間經手的官吏,這買馬也是如」
「本來朝廷撥給九邊的馬價銀之中,有一部分錢應該用於向蒙古人買馬,可是錢流到了邊關後,便被邊關將領“截胡”了銀子,邊將們先於大明把蒙古人的馬買到手,武裝自己手下的家」
「爾後,再讓蒙古人把剩下的馬賣給互市的商人馬販,再裝模作樣地從馬販手中購得一批質量較次的馬匹,然後急切地把馬整死,再更加急切地向朝廷報告‘邊關告急’,趕緊再撥馬價銀過」
「於是,這晚明的文書中便屢次出現‘邊將不惜馬’這樣的記載,其實他們不是不珍惜,他們自己倒騰到手的好馬那可是寶貝得緊,好馬和他們的精銳家丁是邊將說話的底氣,他們將次馬倒騰致死,隻是為了向朝廷索取更多的馬價」
朱由校皺眉道,「那這問題可不好解決啊,邊將們借著馬政斂財,那也是形勢所迫,衛所製一崩潰,那募來的兵撥一撥動一動都要錢,這項花費總是省不得,即使沒有買馬這個借口,也會有別的由」
啟明讚成道,「是啊,倘或‘萬曆三大征’以及努爾哈赤起兵發生在洪武、永樂兩朝,那朝廷是一文錢都不用花就可以領出一支百萬大軍征戰沙場,宿主你現在也不會為了這一點兒軍餉而煩惱」
朱由校手上的動作停了下來,他抬起眼來,平實地望著自己意念中那永遠梳著兩個鼓鼓囊囊丸子頭的少女道,「噯!——你在替主係統試探我是罷?」
啟明一臉無辜,「我有嗎?」
朱由校反問道,「你沒有嗎?洪武、永樂年間能一場場地大打硬仗,是建立在對軍戶和馬戶的沉重剝削上,順著這個思路下去,如果我想一文錢不花就解決遼東問題,那最直接的方法,應該是恢複洪武朝時期的嚴格戶籍製」
「大明馬政的症結根源,是皇帝希望百姓既承擔賦稅又承擔防務,這在小國寡民的地方割據政權下是可以成立的,但要是放到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內,就必須利用嚴厲的戶籍製度才能達到這種程度的剝」
「因為農耕大一統政權的馬政在古代中國的地緣政治語境下幾乎是無解的,唐、宋、明三朝馬政的潰敗已經證明了這個結論,在農耕的核心區不是不能養馬,但是養馬顯然是不合算」
「因為財稅腹地的自耕農在經濟上根本供養不了這樣龐大數量的馬匹,強行解決隻會加劇土地兼並,損傷國本,而最佳方案,其實就是隆慶朝的‘俺答封貢’,和草原部落搞好關係,讓蒙古人提供馬匹,讓國內的主要賦稅人口提供兵員、軍餉和馬匹飼」
「可要是草原部落和大明的關係已經好到了馬匹予取予求,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地步,那大明也就已經強大到不再需要這麽多馬匹了,這其實就是個死循環,這樣合計下來,最經濟儉省的還是回歸戶籍製」
「而以天啟年間的態勢,一旦我要重新整肅戶籍製度,則勢必阻礙人口流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而主係統給我布置的任務之一,是要在大明成功實行憲政改革,如果我意圖恢複洪武朝舊製,那還改革個什麽嘛?我幹脆直接把這封建皇帝當到底好了!」
啟明仍是嘻嘻地笑著,「了不起!真了不起!你真是我見過覺悟最高的宿主了!」
朱由校一時啞了聲線,「覺悟‘最’高?等等!你這個‘最’字是什麽意思?」
啟明歪了歪小腦袋,露出嘴裏的虎牙道,「實不相瞞,其實在你之前,國父係統已經試圖綁定過許多人的靈魂來改變曆史了,但是他們無一例外,都沒有抵抗住至高權力的誘」
「絕大部分人在成為皇帝之後,很快就沉浸在執掌天下大權的快感裏,將係統的警告和提示拋之腦後,以致於任務失敗,再也沒能返回現」
「而這個被至高權力誘惑入彀的時間點,差不多就是在穿越的兩三個月後,許多人在這時候便已經暗中放棄了去完成係統任務,而是反過來利用係統知識讓他們自己的帝位更加穩固,讓天下人都成為他們千秋偉業中的磚石和牛」
朱由校淡然道,「其實這些穿越者前輩的心態我也可以理解,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我這樣優越的條件,在穿越前就日賺兩百零八萬」
「何況你這個國父係統又沒有什麽懲罰機製,那在這些穿越者前輩眼中,與在現代當一個普通人比起來,當然是在古代當皇帝更加有吸引力」
「這無非呢,就是放棄了在現代的家人朋友,以及返回現代後,在現代多活的那一世,可許多人在現代過得並不如意,他們選擇留在古代度過自己的一生,也算是和美圓滿了,人各有誌,不必強」
啟明咧嘴一笑,道,「不,宿主,你錯了,國父係統是有懲罰機製的,還記得你剛穿越來的那個晚上,我對你說的話嗎?」
「‘如果你不能完成主係統的終極任務,你的靈魂將會永遠地留在大明,並隨著明熹宗的死亡一起消失」
「‘穿越者的靈魂會隨著明熹宗的死亡一起消失’,可並不代表穿越者在任務失敗之後,他們的靈魂還能一直留在明熹宗的身體裏哦!」
朱由校呼吸一滯,「你的意思是……」
啟明笑眯眯道,「國父係統堅守普世價值,相信人人平等,不會助長不勞而獲的歪風邪氣,先前的那些穿越者在被主係統判定為‘徹底放棄憲政改革’之後,他們的靈魂便被直接從皇帝的身體中抽了出來,重新融入一個與他們在穿越前相同職業相同年齡的古代土著的體」
「好多人因此便直接發了瘋,這個‘發瘋’不是比喻,不是誇張,是真的一下子精神失常得發了瘋,因為他們當皇帝的時候,隻想著自己的萬世基業,留名青史,從來沒有為百姓的處境考慮過,待他們自己被主係統扔回了他們原本應在的階級,他們就一下子接受不了」
「在宿主你之前的一個穿越者,我記得特別清楚,農民的兒子,狂熱的左派,好不容易考出來的大學生,變成皇帝之後那叫一個雄才大略,英明神武,不但平定了滿清,完成了土地改革,還從頭複製了一遍前蘇聯的斯大林模」
「結果就在他變成‘大明斯大林’的當晚,係統出了手,將他的靈魂重新融鑄進了一個同時代的青年學生體內,他再次醒來之後,正趕上朝廷宣布正式取消科舉,號召上山下鄉,又見到我這個係統小助手在意念中與他揮手道別,一下子萬念俱灰,當場就瘋」
朱由校默默地代入了一下,忍不住回道,「這落差確實太大了,擱誰身上都得瘋,不過我這情況應該比他好多了,現代的明星代換成古代同階級者,那頂多就變個戲子」
「不過你這主係統著實是有點兒傲慢,人家在現代過得好好的,原來也是挺勤奮努力的一小夥,既沒招誰也沒惹誰,你天降一個大餡餅砸人家頭上,砸得都暈暈乎乎了,那還不許人家當真吃了你這砸到頭上的餅了?」
「還有,‘要改革必得先集權’,也是你這個係統小助手出的主意罷?你對上一個穿越者也是這樣說得罷?那人家采用了你的建議,一時沒能抵抗住權力的誘惑,你也得負點兒責任罷?」
「你倒好,不但一點兒責任不負,還反而嘲笑起你前一個宿主來了,你這也算是堅守普世價值嗎?說好的自由、平等、博愛呢?我看你這個係統小助手就很不博愛嘛!」
啟明心虛地吐了吐舌,道,「宿主,你發什麽火嘛,我是在特意拿前一個穿越者的事跡來對比你的偉大好嗎?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這麽穩重自持的,就比如這馬政問題,很多穿越者都是我剛給了一個思路,他們就想著要重新整肅戶籍製度了,這可不關係統的事罷?」
朱由校冷笑了兩聲,道,「行了,那現在你也該看出來了,我這個宿主,是真心想返回現代的罷?」
啟明訕笑道,「看出來了!看出來了!宿主,你放心,往後我再也不會故意誤導你」
朱由校點點頭,道,「那就好,說回正題罷,經過你方才的一通科普,我考慮了一下,這八十萬兩馬價銀,我怎麽著都是要挪的,不過這回再給遼東撥銀子之前,我還想做一件事,你替我參謀參謀,看看是否妥當?」
啟明問道,「宿主你想做什麽?」
朱由校笑道,「召袁崇煥進京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