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國姓爺朱成功
字數:3153 加入書籤
奏章如同石沉大海,沒了消息,鄭芝龍官場經驗有限,不明白皇帝這樣不打鳴不下蛋的是個什麽意思,有心去問鄭鴻逵,又覺得這個四弟好像跟自己越來越離心離德了,想想心裏有氣,索性也不去問了,每天也不上朝,隻在家裏悶悶不
這天,他照例在家裏生悶氣,忽有一個家仆走來,笑嘻嘻地稟道:“老爺,四老爺領著肇基鄭鴻逵子)少爺剛剛見駕回來,說是皇上給少爺賜了國姓,全家都很高興,您不過去看看?”
鄭芝龍做為海上霸主,常年與東洋、西洋、海商、海盜打交道,雖然沒有官場上那些彎彎繞,卻也並非無需智略,尤其對自己的地位是否穩固非常敏感,聞言立即意識到鄭鴻逵有了與他分庭抗禮的打算,不禁勃然大怒,罵道:“看個屁看!他有兒子,莫非我就沒有兒子?把森少爺叫來,我也帶著他去見駕!我就不信,皇上會不給吾家千裏駒賜姓?想要恃寵上位,卻是看錯了風向!”
鄭芝龍的長子鄭森,字大木,天啟四年1624)生人,母親是日本女子田川氏,六歲前隨母住在日本平戶,鄭芝龍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後,才被接回泉州安平城今安海鎮),崇禎十一年1638)中秀才,崇禎十七年1644)入南京國子監,師從名儒錢謙益,聲調清越,瞻矚極高,識者公認他“必為偉器”,所以鄭芝龍底氣十
次日,鄭芝龍攜子上殿,參見禦駕,朱聿鍵依照曾氏之計,本來想“略示異同”,隨便見一見鄭森,賞個閑官也就算了,並沒打算同樣給予賜姓那樣的榮寵,不想一見之下卻被鄭森的氣宇打動,又見他舉止規矩,畢恭畢敬,不似乃父傲慢少禮,心中竟有了幾分喜愛,忍不住話也多了起來,問道:“卿在國子監所讀何書?”
“回陛下,”鄭森恭敬答道:“經史各種,學宮自有體例,森無不遵例誦習,但於《春秋》讀得最多,常常手不釋卷,秉燭夜”
關公也讀《春秋》,乃是千古第一忠義之士!朱聿鍵浮想聯翩,忙又問道:“何故獨愛《春秋》?”
“慕大義,效先賢,欲有為於天下,以報國”
朱聿鍵暗暗點頭,又問:“方今朝政,百廢待興,卿以為當以何事為要?”
鄭芝龍聞言一愣,心裏且喜且
喜的是,皇帝已經起了考察之意,隻要回答得好,最終所得恐怕會超出預
憂的則是,如果鄭森也跟群臣一樣,讚同皇帝盡早北伐,那才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呢!
他想開口提醒一下,可是鄭森已經向上施禮,躬身答道:“森乃一介生員,不敢妄議朝”
“恕你無”朱聿鍵不以為
“謝陛下,”鄭森再次施禮,朗聲答道:“森以為,方今要政有六,曰:知人善任,招攜懷遠,練武備,足糧貯,決壅蔽,掃門不知當否,請陛下恕”
鄭芝龍鬆了一口氣,所謂練武備、足糧貯,跟他奏章裏的“從長計議,不要急於求成”,其實是異曲同
他看向朱聿鍵,想看看皇帝會不會不悅,卻見朱聿鍵滿臉喜色地又問道:“如此便江山可保,社稷可複了嗎?”
“未見”
“何故?”
“恢複大業需得君臣同明君施六政於上,尚需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方可保江山,複社”
朱聿鍵聞言,大有於我心有戚戚焉之感,不禁歎息道:“可惜朕沒有女兒能夠許配於卿!”
鄭森早已婚配,長子鄭經都已經四歲了,皇帝這話其實說得很不得體,可是他是皇帝,既然沒有女兒,又是好意,誰也不會沒事找事多說什麽,場麵一時有些尷
朱聿鍵也意識到自己失言了,一麵暗暗自責,一麵找補道:“卿乃青年才俊,朕鍾愛極矣!當賜國姓,命名成功,封忠孝伯,任禦營中軍都督,儀同駙馬都卿父子當顧名思義,忠於吾家,勿相忘也!”
自此而後,鄭森改名朱成功即鄭成功),內外皆呼之為“國姓爺”,先被賜姓的鄭肇基反被奪了風頭,隻能屈稱“小國姓爺”
百泉軒,李自成正在跟郭金台閑
郭金台如今也看到了檄文的抄件,所以前來打探消息,這時候已經不僅證實了李自成沒死,而且知道了麵前這位跟他交往了將近兩月之久的“李誠李將軍”,便是傳說中那位赫赫有名的賊
這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郭金台很快就從最初的震驚中緩過神來,跟李自成提出,他可以承認李自成的皇帝身份,但不會以臣子之禮見駕,如果強逼,他寧肯引頸就
他本以為李自成不會同意,沒想到李自成很爽快地就答應了,承諾將待郭金台以國賓之禮,允許他奉明朝正朔,而這就跟詐死計一樣,讓郭金台充滿了好
他首先感興趣的是,李自成將會如何對待明朝的降
在他看來,飽受降官反複之苦的李自成,這次也許會變得很嚴
不想,聽到他的提問,李自成卻搖頭否認道:“幼隗郭金台字)所慮也正是朝中很多臣工的看法,他們和你一樣,都認為朕去年的政策失之於寬,但朕卻不這麽認”
郭金台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問道:“那麽陛下是怎麽認為的呢?”
李自成並不回答,而是起身去禦書案上寫了幾個字,拿過來遞給郭金台,說道:“日後朕到成都,就把這副對子賜給武侯”
跟武侯祠有什麽關係?郭金台心中疑惑,接過紙來看時,隻見上麵赫然寫道:“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
“卻是佳”郭金台讚賞著,正在思索其中的深意,卻見侍禦監總管太監秦喜走了進
“什麽事?”李自成問
秦喜躬身說道:“回陛下的話,田都督和顧大參來”
李自成心中一凜,大軍在外作戰,文武兩院的首腦突然一起陛見,不會是有什麽壞消息吧?急忙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