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吳三桂激流勇退
字數:3350 加入書籤
李自成在長沙“各打五十大板”,建立都督院各部規章製度的次日,也就是八月初四這一天,阿濟格率軍回到了北
按照清朝凱旋禮,大軍班師,皇帝應該賜茶酒慰勞,親領王公百官出郊迎接,舉行郊勞之禮,然後從征將士按次序各歸營伍,皇帝賜宴,次日黎明於太和殿設黃案,皇帝親臨,奏中和韶樂,演隆平之章;大將軍交印,奏丹陛樂,演慶平之章;百官朝賀,再奏中和韶樂,演顯平之章,這樣才算禮
可是這一次,朝廷沒舉行任何儀式,攝政王多爾袞傳諭:“諸將至午門會集,俱各歸”令阿濟格非常不滿,於午門大張傘蓋而坐,以示抗
消息傳到多爾袞那裏,多爾袞當時就摔了一個茶盞,怒氣無處發泄,竟把奏事的宦官抽了二十鞭
他其實早就對阿濟格擅自班師不滿了,所以才取消了一切歡迎儀式,本意是想讓阿濟格有所警醒,不料竟又出了這種事,心知阿濟格向來驕橫,不免動了打壓的心
初十日,阿濟格及其他出征將領進宮朝見順治皇帝,多爾袞特於午門內賜宴,賞賜吳三桂、尚可喜錦繡朝衣各一襲,馬各兩匹,以下將領也都賞賜了數量不等的金銀衣物,唯有主將阿濟格什麽也沒得到,誰都不是傻子,大家都明白,這是要出事了,各自不免都動開了心
吳三桂也一
午門宴罷,他在回府的路上便打發了隨從去請方光琛,回府不久,方光琛便來了,見禮已畢,問道:“王爺,情況如何?”
吳三桂把賞賜之事學了一遍,說道:“果如廷獻方光琛字)所言,英親王阿濟格)獲罪在北京乃是非之地,應該及早離”
方光琛問道:“王爺可把回鄉的折子遞上去了?”
“我一回京便遞了上去,如今已有四五天了,怎麽還沒有動靜?”
“考慮時間有點長了,”方光琛沉吟了一下,說道:“王爺不妨再上道折子,給麾下的將領請功,幫助攝政王快下決”
這是什麽操作?吳三桂不解,皺著眉頭直眨
方光琛笑道:“回鄉不準,請功也不準,進不得進,退不得退,難道攝政王是想逼反王爺嗎?”
“明白了!”吳三桂叫道:“兩樣他總得準一樣!”
“不,”方光琛伸出一根手指搖了搖,“兩樣他都會準,屆時一定要向攝政王說明,王爺為部下請功是為朝廷舉賢,不是培植黨”
吳三桂不明白為什麽兩樣都會準,但也不想傻嗬嗬地再問了,深信方光琛不會判斷錯,乖乖聽話,拉了一份長長的請功名單,有請加官的,有請封爵的,還有討賞的,“乞加恩典,用勸將來”,封好後派人送到了攝政王府的奏事
多爾袞正在為怎樣安置吳三桂而犯愁,留在京裏吧?擔心背刺;準其回鄉吧?害怕失控,正在猶豫不決,奏事處又送來了吳三桂的折子,打開一看,不由得拍案大罵:“吳三桂欺人太甚!幹脆把這個朝廷都給他得了,官都成了他吳家的官了!”
吏部左侍郎陳名夏剛好在座,聞言笑道:“有功自然要賞,不賞恐生怨他這是想要早點回鄉,逼著王爺早做決定”
陳名夏這人博學多識,性銳口給,好詩文,喜結天下名士,為諸生時便已名重天下,崇禎十六年1643)更是高中探花,授翰林院修撰兼戶兵二科都給事中,順治二年1645)降清後複原官,入謁多爾袞請正大位,被超擢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頗得多爾袞青
聽陳名夏這樣說,多爾袞恍然,苦笑道:“賞了他的部下,確實更不能讓他待在京裏了,可是廣寧中後所今綏中)位置緊要,又豈能輕易讓他回鄉?”
“王爺何不晉封他為親王?”陳名夏出主意道:“他若受封,便挑幾個與他親近的部下大加賞賜,調離出去,其餘一律擱置;他若不受封,則可全部照準,看他的態度,如果謙恭謹慎,倒也可以命其回鎮錦州,也算準他歸鄉”
要說玩心眼,滿人還真不是漢人的對手,多爾袞聞言大喜,倒也雷厲風行,等不得製旨行文,立即召見吳三桂,說道:“長伯吳三桂字)西剿闖賊,勞苦功本王正欲加封親王,何故急於回鄉,棄本王而去?”
這話說得好聽,其實暗藏殺機,吳三桂已得了方光琛的“鐵山三策”,自然心中有數,趕忙跪下說道:“臣自去歲開關投誠,承蒙朝廷恩典,得封異姓郡王,深恩無以為報,唯有努力殺敵,為君父分憂而已,豈敢奢望更進一步,冒天下之大不韙?如今闖賊已滅,天下略定,臣別無所求,唯求王爺多賜良田美宅,回鄉含飴弄孫,做一個富家翁,也好彰顯朝廷優遇之請王爺體察臣家三十餘口死於賊手,準臣衣錦還鄉,光顯門臣不勝感激涕零之”
演戲演全套,吳三桂說著說著把自己都感動了,忍不住掉下淚來,伏在地上抽泣不
多爾袞也有些動容,但卻並未失去理智,假意挽留道:“長伯今年三十八歲?現在便急流勇退,未免太早,朝廷還要用”
吳三桂叩首,“臣本喪家亡國之人,幸蒙攝政王不棄,苟全性命,得報大朝廷深恩有如春暉,三桂九死,難報萬一,縱然歸鄉,不敢或朝廷若有征召,隻要三桂還在,即使老邁,必然奮起,不敢有負恩典,貽君父之”
多爾袞笑了笑,拿起吳三桂的請功折子,說道:“這份請功名單,本王全部照準,長伯還是留在京裏,與袍澤故舊一起共享榮華富貴,豈不快哉?”
吳三桂想起方光琛的叮囑,趕忙說道:“人有功而不言其功,是謂隱功;與別人同功而獨占其功,是謂攘功;隱功攘功是謂蔽賢,臣安敢為之?臣乃心王室,為國舉賢,因此不避斧铖,冒昧申請,誠非為了一己之私,還請王爺明”
“也罷,”多爾袞挑不出毛病,隻得順坡下驢,說道:“既然長伯去意已決,本王便準了你錦州負山抱海,為盛京門戶,且距廣寧中後所不長伯忠心不二,可願替本王鎮守錦州,以解朝廷後顧之憂?”
還真讓方廷獻全給猜對了!吳三桂大喜,趕忙又叩首說道:“臣在錦州沒有產業,還請王爺恩”
你他娘的就認識錢!多爾袞暗暗笑罵,卻也覺得這樣更好,同意道:“這是自然,本王會曉諭戶部,計功論賞,必不負”
吳三桂暗想:計功論賞哪能顯出我胸無大誌?於是說道:“臣父襄、母親、弟三輔皆被闖賊殺害,偽明曾予優恤,臣乃清臣,未敢接受,如今回鄉在即,鬥膽請朝廷賜”
多爾袞當然知道吳三桂拒絕南明賜封與撫恤的事,對這個要求倒也不好拒絕,點頭說道:“長伯此請,乃孝子常情,朝廷必無不請容本王傳諭吏兵兩部詳議,再行優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