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〇章各打五十大板

字數:3196   加入書籤

A+A-




    君無戲言,李自成雖是一時興起,但既然說了要去澧州,那就一定會去,都督院裏的爭吵也就該在臨行前做個了結
    幾天來,爭吵的形勢已經漸漸明朗,“增援派”人多勢眾,以都督軍務使田見秀為首,重要人物還有兵部侍郎黎誌升、軍備部點檢吳汝義、帥標正果毅將軍張鼐等人,反對增援的則隻有軍機部提督劉希堯和威武將軍謝應龍,看上去似乎勝負已
    但是李自成有自己的想
    八月初三,他第二次駕臨都督軍務院,召集爭吵雙方會議,開門見山道:“朕找你們來,不是給你們斷官司朕隻想問問,你們到底打算吵到什麽時候才能拿出一個主意來?不會等到荊州那邊已經塵埃落定,你們這裏還在爭吵不休吧?”
    人往往這樣,本來吃飯是為了活著,結果不知怎麽的,卻變成了活著是為了吃飯,爭吵本來是為了解決荊州困局,可是吵著吵著,荊州已經不重要了,“爭吵”卻成了爭吵的目
    眾臣慚愧,但是仍然不肯罷手,劉希堯說道:“增援荊州勞眾傷財,得不償失,請陛下明”
    “朕明斷?”李自成冷哼一聲,“朕如果不同意你的意見,你不會跟朕也吵起來吧?”
    皇帝怎麽這麽說話?劉希堯心中不忿,但又不敢頂撞,僵著身子勉強說道:“臣不敢抗”
    這些戰將都是草莽出身,人人個性鮮明,沒有幾個是好團弄的,可是李自成卻非要把他們團弄起來不可,說道:“你不用不服,朕且問你,軍中什麽最重要?”
    “自然是軍令第一!”劉希堯不假思索,張口就來,“令不行,禁不止,還打什麽仗?趕一群羊,隻要聽令,也比一盤散沙”
    “虧你還知道!”李自成大怒,質問道:“那你為什麽和本院院首爭吵?卻是把軍令當兒戲嗎?”
    劉希堯一愣,想說那是亂命,但是轉念一想,田見秀似乎根本就沒下過什麽命令,於是說道:“臣並未接到軍”
    李自成看向田見
    田見秀本來還以為沒自己什麽事,沒想到畫風突變,矛頭指向了自己,趕忙分辯道:“爭執幹擾了臣的決策……”
    “那麽還要你這個主將幹什麽?”李自成打斷了田見
    田見秀什麽都好,寬厚本來也應該是個優點,但是寬厚到優柔寡斷,甚至沒有原則的程度,那就不是優點,而是大大的缺點
    “這個……”田見秀語塞,覺得好像有芒刺紮在背上,額頭隱隱滲出汗
    “曹龍泉,”李自成冷笑一聲,不再理他,叫了曹龍泉的名字,問道:“李過是哪天開始荊州作戰的?”
    曹龍泉一到長沙,就向李自成詳細匯報了荊州的情況,見皇帝明知故問,心中已經了然,抱拳說道:“回陛下,荊州作戰計劃用時二十天,是從七月二十日開始”
    今天是八月初三,二十天的作戰計劃過去了半個月,現在再想派兵增援已經來不及
    這情況田見秀同樣也知道,但他偏偏卻給忘了,聞言汗流浹背,慌忙跪倒在地,叩首請罪道:“臣議而不決,貽誤戎機,請陛下治”
    “你確實有罪,”李自成卻又緩和了口氣,淡淡說道:“增援也好,不增援也罷,你做為都督軍務使,總理朝廷軍務,怎麽可以舉棋不定,當斷不斷?罰你官降一級,以從一品權將軍仍任都督軍務使,主掌都督院,望你引以為戒,不可再”
    隻是官階降了一級,職務、權力全都沒變,這還有什麽可說的?要知道,貽誤軍機是可以直接殺頭的!
    田見秀心折誠服,叩首謝恩,眾臣也都無話可說,李自成話鋒一轉,又猛地提高了聲音,喝道:“劉希堯,你可知罪?”
    這人在當初發兵湖南的時候,就曾指責過田見秀是小題大做,如今又與田見秀爭吵,很明顯是要翹尾巴,參謀要都這麽當,那還不亂套了?
    所以,必須把他摁下去,讓他清醒自己是什麽身
    劉希堯卻不明白他犯了參謀大忌,把脖子一梗,說道:“臣,不”
    “你不知道?”李自成冷笑道:“古人雲:直道正諫,三諫不聽則你何故喋喋不休,言辭激烈,幹擾主將決策?直則直矣,正字安在?你的幕府中要是有這麽個人,你會如何處置?”
    眾臣心裏一驚:這還用問?以擾亂軍心論處,殺了!
    劉希堯也是脊背發涼,這才知道自己原來跟田見秀差不多,一個貽誤軍機,一個擾亂軍心,都是死罪,慌忙跪倒,叩首道:“臣荒悖忘形,不知進退,但是沒有任何私心,請陛下恕”
    這話說得就有意思了,你沒有私心,那麽誰有私心?“增援派”人人側目,恨不得皇帝真把他給殺
    李自成當然不肯輕殺大將,他的態度其實早就跟顧君恩和嵇筠說過了,“如果真吵起來,那就各打五十大板”,這會兒也不過是在各打五十大板而
    他笑了起來,故意裝糊塗,說道:“朕知道你沒有私心,可是錯了就是錯了,不能不”
    “臣甘願受”劉希堯拜服在
    “罰你免去軍機部提督之職,以副製將軍領軍機部統製,權署部事,你可服氣?”
    “臣領旨謝”
    田見秀職務沒變,但是官階降了一級;劉希堯官階沒變,職務卻降了一級,處置倒也公平,劉希堯無話可說,卻也從此長了個記
    一場風波算是輕鬆過去了,李自成又說道:“這次的事,除了個人原因,責權不清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各部都搞個章程吧,把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誰該負什麽責任都寫清楚,以後再出了故端,便照著章程問責,省得大家都糊塗,難免畏手畏腳的——別的不說,軍機部的三諫之權必須寫進去,既要能起到參謀機宜的作用,又不至於幹擾主將的決策和決心!”
    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如果不進行製度建設,隻是各打五十大板完事,那就不僅浪費了這次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而且以後也難免還會發生類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