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向

字數:3553   加入書籤

A+A-


    大宋政和八年十一月。
    大宋在東南慢慢被控製的情況下,也是開始恢複生機,西北的緊張局勢對中原宋人來說,顯得過於遙遠。
    大宋的都城依然繁華,文人騷客吟詩作對,噴子罵天罵地罵大宋前三排,恨國黨說著大宋恐成為最大輸家,愛國者們歎我大宋現在是世界第一大國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升鬥小民隻是沒事打打嘴炮,然而大宋朝的最高決策機關——紫宸殿內卻是
    “陛下,駙馬雖是半途而退,但是他依然勞苦功高,陛下當允其回京,賞之!”蔡京出列奏道。
    曹晟的自請奏報在十一月朝見之前到了中書門下和皇帝案前,今日就此事,蔡京首先發表意見。
    “蔡相所言極是,駙馬也才十九歲,又久在國公府,心智不堅,可以理解,到底少年心性,臣李邦彥讚成蔡相提議!”
    “陛下,聖人雲,玉不琢不成器,此時正是東南關鍵時刻,駙馬當駐守,以防萬一。”張叔夜道,此時的張叔夜很是惱火,這曹晟不與他們商量,就自請去除一切職務,使他們不知道該如何。
    “張尚書,我大宋又不是隻有駙馬一人,大宋人才濟濟,這次大考又得佳才萬千,比如皇次子凱,也是才華橫溢不是!”張邦昌道。
    由於是曹晟自己上奏,張叔夜們也是無奈。
    徽宗當朝宣布:“駙馬曹晟自請回京,念其年少,罷宣威將軍、登州知軍等職,升從三品龍圖閣直學士”
    徽宗說道這,仿佛想到什麽,繼續道:“加樞密都承旨、太中大夫。眾卿以為如何?”
    塔讀小說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陛下英明!”這裏最高的是龍圖閣直學士,從三品,比曹晟最高的宣威將軍的從四品高出二級,而且還是在大宋朝含金量比較高的文職品階。這些全是文職加虛職,隻有樞密都承旨有些權利。://y
    “好,那麽接下來,誰可為曹卿空缺?”徽宗心情有些不太好,沉聲問道。
    梁子美搶在蔡京前出列奏道:“陛下,宣威將軍府此次東南初露鋒芒,是我大宋真正的精銳,現如今北方、西北皆多事之秋,東南方臘也未根除。所有臣覺得當以駙馬推薦為主,不宜大動幹戈,破壞此時的大好局麵!”
    “中書大人所言極是,駙馬的功勞有目共睹,我大宋也是剛剛有些起色,臣張叔夜附議!”
    “臣何維附議!”
    在一片附議下,蔡京等也不再唱反調,出列附議。
    徽宗道:“既然諸位愛卿也覺得駙馬奏本是最佳方案,那麽就按駙馬所奏吧。升曹蒙為定遠將軍,節製宣威將軍府諸軍事;登州除軍複州,高德為登州知州,署理登州事;加曹慶為上海城督辦、宣德郎;鑒於少年軍軍功,加嶽飛為騎都尉”
    ——
    張商英府邸,過了九月,天氣見涼,張商英竟是慢慢的脫離重病,此時可以出來散散步了。
    “張相,你說這個曹明睿,他發的什麽癔症?自請回京不是不可以,也該和我們商討一下是不是?”張叔夜怒道。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
    “他征求你的意見,你會同意嗎?”張商英輕聲道,經曆過大病和生死,現在的張商英也是看的透了,脾性相對沉穩許多。
    張叔夜愣了一下,不再說話。
    “你也不會同意的,對嗎?”張商英為張叔夜倒上一杯龍井,招手讓他坐下,慢慢的道:“嵇仲還看不見最近的風向嗎?太子大婚,立了太子妃,有了外戚。現在的我們朝中已是占據主導地位,明睿東南大勝,在蔡賊等的運作下,陛下開始忌憚明睿了,你還不知道嗎?”
    “老夫當然知道這些,但是現在正是關鍵時候,可以先扛過這陣再說不遲啊?”張叔夜有些急躁的說道。
    正在此時,趙鼎、張浚等來到。
    “商英相公,張府,這曹明睿真是,他回京,鼎定要跟他決一死戰!”趙鼎氣呼呼的說道。
    “我幫你!”張浚擼起袖子。
    “你們倆算了吧,他現在也是軍中大將了,帶著騎兵衝陣的人了,你們倆個還是消停消停吧!來,喝杯茶,你看看你們,哪裏像個朝中大員啊?”張商英為他們倒上茶,輕聲嗬斥道。
    “一切等明睿回京再說吧,是非曲直,不在乎這幾天。倒是你們,政治嗅覺有待提高啊,太子和陛下對明睿的態度都有很大的變化,我們該怎麽化解呢?該是想想辦法了。”張商英繼續道。
    “相公教訓的是,我們最近忙的不可開交,倒是疏忽了,張相請先為我等解惑?”趙鼎施了一禮道。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唉,大凡帝王,最在乎的就是兵權,俗話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所以文臣上下,皆是陛下一人可決,陛下不會太過忌憚。所以帝者最怕的還是武將,唐之後不過百餘年,本朝文武分治,以文統武不就因為這些嗎?現在明睿勇武高於禁軍多矣,文又有我們,陛下豈能沒有想法,唉,無奈也,不出天下亂,出則主上忌憚,唉!”張商英麵露苦澀,歎息道。
    “從哪裏表現得呢?這不是明睿自己上奏的嗎?陛下也沒有逼迫於他啊?”張浚雖是一榜進士及第,但是入仕太淺,還不是很知道其中所在。
    “唉,德遠有所不知。其一太子去信讓明睿自請推遲與榮德帝姬大婚……”張叔夜道。
    “且慢,叔夜公,這與帝姬大婚問題不是因為何家小娘子嗎?”張浚不解道。
    “德遠覺得這在我大宋朝會是事嗎?我大宋對待駙馬雖不如晉唐來的寬鬆,但也是不禁妾室的。何況這補風捉影之事?何家穎兒遠在日本,又有何幹?就算有這事又如何?以明睿之功,申斥就是,這般做,態度很明顯了。”張叔夜解釋道。
    “其二呢?”
    “其二,蔡京五子蔡鞗尚皇五女茂德帝姬趙福金,雖未大婚,卻是到處宣揚,這尚帝姬之事,在紫宸殿宣布,這是何意?陛下這是在公然抬高蔡京。”
    “陛下就這麽迫不及待嗎?”張浚不忿道。
    “德遠不可妄言,你雖年輕氣盛,還要謹言慎行才是,唉!老夫以為鬥敗蔡賊,從此可”張叔夜歎道。
    “啟稟老爺,中書梁大人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