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六甲大海戰(求追訂月票)

字數:4773   加入書籤

A+A-




    徹底拿下緬甸後,華夏帝國拿到了勃固這個印度洋上的港口,這使得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極為驚慌!
之前華夏閃電般的拿下了馬尼拉,荷蘭人根本就沒有進行幹預的時間,他們也隻能默認華夏占據菲律賓這個事實。
本以為華夏帝國鞏固菲律賓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沒想到華夏帝國海上的擴張雖然停止了,但陸地上的動作卻是越來越大。
不但輕易征服了安南,更是拿下了整個緬甸。
雖然緬甸並不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地盤,但是這裏距離他們的老巢,位於爪哇島上的巴達維亞實在太近了。
很顯然華夏已經進入到了他們的勢力範圍內。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確是擁有一支龐大的艦隊,但如果華夏選擇從陸地上進攻巴達維亞,那麽他們幾乎沒有守住的可能性!
裝備了大量新式火銃火炮的數萬精銳之師,不是一兩千荷蘭士兵以及上萬土著軍能夠阻擋的了的。
同樣感到驚慌的還有位於印度的英國東印度公司。
他們如今也隻不過剛剛在東印度站穩腳跟,擁有了一些據點。
若是華夏帝國進軍印度,他們同樣抵擋不住。
於是雙方決定聯手封鎖勃固港,不讓華夏的海軍進入印度洋。
原本剛剛收複了雲貴地區以及緬甸,李獻忠並不想這麽快同這些列強撕破臉。
畢竟國內的那些投資客們雖然為了得到翡翠加大了在緬甸的投入,但是需要時間。
尤其是從雲南進入緬甸要穿越大量的山區,交通極其不便。
雖然戶部以雲南和貴州的銅礦作為抵押,向遼東銀借貸了白銀1200萬兩用於修建一條從昆明到洞庭湖的道路,以及沿途配套的城池以配合改土歸流。
但是從昆明到緬甸,戶部實在是拿不出銀子了。
最後那些在馬尼拉投資晚了一步的徽商以及江南商人決定抓住這個機會。
李獻忠以出讓緬甸境內的翡翠礦股份為條件,讓他們出資1300萬兩修建一條從昆明直通勃固港的超長滇緬公路。
都說是“要想富,先修路”,但這2條道路幾乎快趕上華夏帝國大半年的財政收入了。
即便是投入了大量的銀子,招募華夏西南地區各族勞工,並且從安南緬甸等地輸送勞力,沒有兩三年的時間也是難以修成的。
但此時荷蘭人同英國人居然主動挑釁,自己若是沒有表示,他們一定會進一步得寸進尺。
好在第二批風帆戰列艦也已經裝備華夏水師了。
而位於安南金蘭灣的嘉定港也已經完成了擴建。
李獻忠用風帆戰列艦為班底,以菲律賓的馬尼拉同安南的嘉定為母港,組建了全新的南洋水師。
南洋水師擁有4艘2000噸以上的風帆戰列艦,三十多艘排水量千噸以上的新型蓋倫帆船以及其他各類武裝商船百餘艘,水師官兵3萬餘人組成。
這支艦隊幾乎是囊括了華夏國內所有的新型戰艦。
乾熙二年十月初二,當南洋水師駛入馬六甲海峽後,在巴達維亞外海遭遇了荷蘭同英格蘭的聯合艦隊。
繼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後,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拉開了序幕。
華夏這邊超過千噸的主力戰艦一共38艘,但是剩餘的武裝商船也多是800噸排水量的新型蓋倫帆船,火力強勁。
雖然戰船總數隻有138艘,不算特別龐大,但艦隊總的排水量達到了將近14萬噸,平均噸位超過了1000噸。
而且足足裝備了1萬多門火炮,其中不乏32磅的線膛炮這樣的重炮。
英荷聯合艦隊的數量顯然更加龐大,他們擁有各類帆船252艘,幾乎是南洋水師的一倍。
而荷蘭人這邊擁有4艘2400噸的巨型蓋倫帆船,在最大噸位上超過了華夏的風帆戰列艦。
不過他們龐大的艦隊中專業的戰艦少,湊數的武裝商船比較多。
千噸以上的戰船隻有35艘,少於華夏艦隊,總噸位上雙方倒是旗鼓相當。
德雷克作為本次英荷聯合艦隊的總司令,自然是信心滿滿。
在他看來畢竟他們是200多艘船幹華夏人100多艘,優勢在我。
雙方很快就在巴達維亞以東的洋麵上展開了激戰。
望著遠處無數的風帆,鄭芝龍也有些緊張,盡管他縱橫東亞海域多年,但如此規模的大海戰他也是頭一次經曆。
盡管敵人的艦隊數量眾多,不過他明白其實還是主力艦之間的對決。
隻要能夠迅速擊沉荷蘭人那幾艘巨型蓋倫船,勝負的天秤很快就會倒向自己。
擒賊先擒王,德雷克也是這樣想的。
於是雙方的幾艘主力艦不約而同的選擇出現在了艦隊的前方。
透過望遠鏡看到華夏風帆戰列艦的時候,德雷克有一種不詳的預感,華夏人的這種戰艦足足有5層甲板,火炮數量明顯要多於自己。
盡管自己的帆船在噸位上占優,但無論是航速還是火炮數量都非常吃虧。
但此時雙方艦隊正在向對方靠攏,大戰一觸即發,他也顧不得這麽多了。
自己的戰船數量幾乎是對手的一倍,就算是“群毆”也必須擊沉華夏人的主力艦。
此時雙方距離已經不到二十裏了,距離射程尚有一段距離,他正緊張的指揮艦隊調整陣型,用一個更加有利的方位迎戰對手。
出乎意料的是華夏人的戰艦率先開火了。
華夏主力的風帆戰列艦,使用的是32磅線膛炮,射程可以達到18裏。
相較於荷蘭人24磅滑膛炮12裏的射程,優勢巨大。
很快德雷克旗艦阿姆斯特丹號前方的一艘500噸小型武裝商船就被華夏人擊沉了。
盡管大量的炮彈並沒有擊中目標,在前方的水麵上激起了巨大的浪花;但是仍然有幾發炮彈擊中了武裝商船。
巨大的爆炸聲直接將這艘小型武裝商船炸成了兩截,然後迅速沉沒在了海水之中。
這一幕使得聯合艦隊的士氣大跌,他們沒有想到華夏的32磅炮射程恐怖如斯。
不過事到如今,他們也隻有加速衝向華夏艦隊,不然他們華夏人就會利用火炮射程的優勢不斷吊打他們。
當然代價是慘重的,這短短數裏的距離,聯合艦隊被華夏水師擊傷了二十多艘戰船,其中沉沒了七八艘。
不過此時聯合艦隊並沒有沮喪,相反德雷克顯得十分興奮。
作為一名久經沙場的老將,他不會看不清形勢,即便是自己可以開炮了,但火力上聯合艦隊依舊吃虧。
他興奮自然是另有原因的。
鄭芝龍發現此時對麵聯合艦隊中的大型戰船速度逐漸降了下來,不少小型的船隻出現在了最前方。
看來這幫歐洲人是準備用火船了。
此戰之前陛下曾經反複同自己說起過1588年那場英國同西班牙人的大海戰,當時的英國人就是利用了火船,給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造成了重創。
如今的聯合艦隊中也有不少英國人,看來今天他們是準備故技重施了。
此時數十艘攜帶著火油的小船已經被點燃了,他們仗著順風的優勢迅速向華夏艦隊駛去。
如此大規模的艦隊對決,華夏的艦隊想要迅速散開躲避這些火船的確是相當不容易。
即便是他們可以調轉船頭改變航向也必然會遭到聯合艦隊戰艦的炮擊,最終損失慘重。
當年英國人就是憑借這一戰術,重創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人。
不過此時鄭芝龍並沒有驚慌,而是打出旗語,讓各艦展開隊形,從容擊沉這些火船。
此前華夏艦隊已經演練過多次擊沉火船了。
火船的戰術可以在幾十年前的確取得了巨大的戰果。
但當時西班牙人的艦隊中火炮的數量很少,最多也就一二十門,而且有相當數量的輔助船。
可如今華夏的艦隊中多是好幾層甲板上百門火炮的炮艦。
即便是800噸的新型蓋倫船也有88門18磅膛線炮。
此外隨著火炮技術的發展,現在無論是火炮的威力還是射程都較當年有了巨大的進步。
很顯然這種火船戰術已經過時了。
隨著華夏水師的萬炮起名,越來越多的火船,被炮火擊中,許多船更是直接被炸的粉碎。
海麵上到處都是燃燒的火船殘骸同掙紮的水手。
不過此時已經沒有人能顧得上他們了,雙方都進入了彼此的射程。
伴隨著隆隆的火炮聲,到處都是中彈著火的戰船。
隨著戰鬥的持續,華夏戰船火炮數量多,威力大的優勢顯現出來了。
尤其是4艘風帆戰列艦,憑借著自己航速快火力強大的優勢,可以很快擊沉一艘千噸以上的巨艦。
經過了一個半時辰的激戰後,華夏艦隊損失了22艘戰船,其中包括4艘1200噸的大型戰船。
聯合艦隊這裏則足足損失了83艘戰船,其中包括12艘千噸以上的大型戰船。
4艘巨型蓋倫船,雖然沒有沉沒但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重創。
很明顯聯合艦隊的戰敗已成定局了。
位於艦隊外側的英國船隻,看到情況不妙率先脫離戰場。
隨著50多艘英國船的撤離,使得荷蘭人數量上的優勢也已經蕩然無存了。
鄭芝龍沒有理會逃跑的英國人,而是命令華夏水師繼續圍剿荷蘭人。
德雷克知道再打下去,荷蘭東印度公司可就完蛋了。
於是他利用自己的旗艦阿姆斯特丹號吸引華夏的風帆戰列艦,命令其他船隻自行撤離。
麵對四散而逃的荷蘭船,鄭芝龍也隻能下令先追擊大型船。
最終四艘荷蘭人的巨型蓋倫帆船,被擊沉3艘,最後一艘則是被華夏水師堵在了巴達維亞的港口之中。
盡管此時荷蘭人在巴達維亞還有棱堡以及不少炮台,不過麵華夏人的32磅炮,他們知道堅持不了太久。
既然打不過那就隻有談判了。
這個重任隻能交給此前去北京同華夏談判的普特曼斯了。
由於獻上了鬱金香,如今的普特曼斯已經變成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二號人物了。
這種城下之盟,荷蘭人自然是要大出血的。
臨危受命的普特曼斯隻得親自來到勃固港,向華夏皇帝李獻忠乞和了。
華夏擴張的步子邁的實在是有些大,無論是財力還是人力其實都有些跟不上了。
李獻忠固然可以自己搶了巴達維亞,將整個荷屬東印度群島吞下。
但是這樣一來,同歐洲的貿易必然會中斷,對華夏的財政影響極大。
畢竟現在華夏的商隊還沒有打開同歐洲的直接貿易,還是要依靠荷蘭人進行中轉貿易。
而且其他歐洲國家很可能抱團針對華夏。
最終李獻忠還是決定放荷蘭人一馬。
荷蘭割讓馬來半島以及蘇門答臘島,並且賠償華夏1000萬荷蘭盾,相當於白銀390萬兩。
華夏釋放所有的荷蘭俘虜,並且允許荷蘭人將自己的財產帶到巴達維亞。
華夏繼續同荷蘭保持貿易關係,此前雙方達成的貿易協定不變。
華夏增開馬六甲同勃固兩個商港,荷蘭允許華夏的商船停靠荷蘭巴達維亞以及開普敦等地。
雖然荷蘭人的損失很大,但好歹沒有被趕出東南亞,並且保留了同華夏貿易的權利。
當然了,李獻忠不會放過同荷蘭狼狽為奸的英國。
華夏的戰艦很快就開到了印度東海岸的加爾各答以及馬德拉斯等地。
印度東印度公司,最終被迫割讓了加爾各答,以及賠償華夏400萬荷蘭盾。
得到加爾各答後,華夏順便打通了從緬甸到加爾各答的陸上通道,將印度的東北部劃到了華夏的版圖。
畢竟印度這隻“大肥羊”,李獻忠不能讓英國人給獨吞了。
如今的印度內陸仍然是莫臥兒帝國,沿海地區則是由葡萄牙、英國同華夏三家共同瓜分。
其中葡萄牙控製著印度的西海岸,英國控製東南海岸,華夏控製東北部。
解決完了同荷蘭人已經英國人的糾紛後,已經十一月了,李獻忠便啟程回京師了。
至於中南半島上的最後兩顆釘子暹羅同老撾,李獻忠則是將他們留給李定國同孫傳庭了。
相信最多半年後,整個中南半島就會全部成為華夏的領土。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持!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