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一郡試點
字數:2877 加入書籤
“隻是陛下,建立社學會動搖國家根本,即便大楚方麵願意同我大梁站在一邊遏製大趙,內部一旦出現紊亂,恐怕大楚也不會顧忌會盟之時的約定。”
劉常思索了片刻,開口提醒道。
眼下可不是百年前,百年前頭上有個聖君壓著,各國都是聖朝的臣子,得遵守聖朝定製的規矩。
劉常擔心一旦帝國內部動亂了,即便梁楚已有協議在前,也難免楚趙兩朝不會趁人之危。
而大梁建立社學,內部是肯定會亂的,民智一旦開化,那麽這些讀了書的百姓定然不會安於現狀,而他們又沒有什麽上升的途徑。
野心得不到擴張,動亂也就來了。
“陛下,臣有一法,我們可先選一郡試行,觀其成果,在決定是否推廣至天下。”梁棟適時接道。
“臣附議。”原先站出來質問梁帝的黃德勝率先開口表忠心道。
變法這種東西,搞定了文官,武將跟宗族那邊幾乎沒有什麽壓力。
武將不關心這些,他們身上的官位不像文官那樣是舉薦得來的,而是在戰場上一刀一槍的拚出來的。
至於以後不能在吞並田產的事情,那就不吞了唄,有什麽大不了的。
他們又不缺那點兒地,隻要不是讓他們把手裏的地交出去,一切好說。
即便皇帝想要他們手裏的地,也不是不能商量。
大梁的爵位跟華夏春秋戰國的那些不同,在大梁,除了藩王爵位以外,沒有爵位能夠統治其名下的食邑,他們甚至不能對食邑中的農戶們改變其稅賦多少,隻能享受著食邑給他們帶來近乎固定的財富。
也就是蚊子腿罷了。
如果能換成一大筆錢糧,對他們來說還是很樂意的。
至於裏麵那些沒有上過戰場的二代三代爵爺,他們也是在模擬戰場上曆練過的,跟那些動動嘴皮子的就能拿高官俸祿的人不同。
更何況他們的父親或多或少的占有私田,對他們來說明麵上的土地也無關痛癢。
畢竟皇帝建辦社學的目的開民智,是為了防止百姓的土地被勳貴們侵占,而不是要沒收他們的土地。
宗室就更不用說了,生來富貴的他們原本就站在了製高點上,幾乎不用為以後的生計發愁,唯一有點問題的也隻占了一小部分。
他們都是第四,第五世爵位的繼承者,兒孫是不能繼承王爵的,得要自謀出路。
不過他們的話語權小,即便反對了恐怕也達不成什麽效果,還會惡了皇帝這個供他們衣食住行的“老父親”,即便心有不忿也不敢開口反對。
接下來就是討論建設社學的具體細節與操作的人選,比如哪個部門負責,最高責任人是誰,資金怎麽籌備,教師人選如何編排,學校怎麽運作,地方勢力會有怎樣的預期反應等等等等。
這種事情自然不可能在大朝會上直接敲定,得選舉出幾人,隨後擬出方案,隨後經過層層篩選,在由相國整理歸化,在交到梁帝手中。
然後這份方案會在下個幾個小朝會中改進,再最後在大朝會上拿出來進行敲定。
很快,方案的人選就被選定了。
隻是當這個人選被推出來的時候,梁帝心中不由得糾結起來。
李升,農部五品官員,專業是對口了,隻是這身份。
梁帝心裏明白,這人是裴泯然一手提拔上來的。
而裴泯然又是孫立城的陪讀裴青的父親,這等於是將這件事交給了孫立城去辦。
這並不是梁帝想看到的。
他並不想讓孫立城在朝堂上的勢力擴展的太大。
萬一以後真的是孫國瑞繼承了這個皇帝的位置,依照孫國瑞的多疑,他辛辛苦苦建辦的社學恐怕會毀於一旦。
而且,一旦孫國瑞感覺朝局脫離了自己的掌控,就會直接血洗整個朝堂,屆時不論文武百官,還是勳貴宗親都逃不了幹係。
梁帝雖然從來沒有對皇子公主真正表露過心跡,但他也不想自己的兒女被孫國瑞像割稻草一樣一劃倒一片。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即便帝師曾教導過他利國舍私,利家舍己的思想,梁帝也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冷血無情。
這也是為什麽梁帝會讓帝師教導孫國瑞的原因。
他相信,即便楚帝也掌握著梁史,那這個由帝師教導出來的孫國瑞絕對不是梁史中那個沒有名師教導的孫國瑞可以比擬的。
這也是他敢於用北河七郡下注的原因。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