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第142章 邗國拜相

字數:10358   加入書籤

A+A-


    

    

    第142章 邗國·拜相

    邗君急切,盼望風允能答應出兵。

    “風君,我邗國願與對古艾駐紮之兵一般,助百越三千石粟米,百越出兵三萬,駐紮在彭蠡澤之西南,阻擋揚粵攻勢。”

    風允聞之,感激不已。

    “邗君大德!”

    風允所定下的萬石之糧,在邗國已完成一半,而一月後,又可完成一半,風允如今隻需穩住邗國,即可保證功成。

    聞風允答應,邗君大喜,但還是警惕道:“風君啊,百越確定可再出三萬兵否?”

    聞之,風允道:“邗君不知,百越民風彪悍,男女皆會狩獵,皆有勇武之力就是五六十歲的老人也在山野中健步而飛,比之青壯更多一層警覺。”

    “而彭蠡澤西南之地,多山野,恰是百越之民的戰場。”

    聞聲,邗君驚愕百越民風,似有不信,但風允又道:“邗君莫不信,那古艾之民為百越之半,都可召集兩萬數兵,如今揚粵來敵,我百越自然也可舉國皆兵!”

    “這…風君說笑,我邗國自然信任風君之言。”

    邗君尷尬,這古艾甲兵之數就在眼前,他如何能不相信與古艾相似的百越呢。

    隨即揮手,那抬著案桌的內侍緊忙上前。

    邗君在其上壓下了國君大印。

    “風君啊,今日你我兩國結盟而契,也好抵禦揚粵啊!”

    邗國,讓百越出兵,比之對古艾還多一萬甲兵的糧食,可見其對揚粵的危機更甚於古艾。

    風允望向拿來的盟友之書,微微擺手。

    見此,邗君一急。

    “風君啊,還是簽訂盟約得好,我們也能安兩國之民啊。”

    邗君全然忘記幾日前他都不曾提及的盟約,此時看之,也是急切。

    風允卻道:“邗君,非是我百越不欲簽訂,隻是隻靠我百越和邗國此時的國情,怕難以抵擋揚粵。”

    邗君聞言,目光一亮。

    “風君欲何?”

    風允淡笑,獻策道:“早先我在大庭曾作一策,名為共戚,是將眾多小國同氣連枝,合一而對禹越……可惜當時大庭君主不納,才發生了這般慘劇。”

    風允環顧四周,那些士大夫都在附耳傾聽。

    邗國君見此,立即道:“暫且退下,先容風君……”

    風允見狀,卻道:“不必,此策並非陰謀。”

    風允青枝微動,轉瞬間一張圖飛出。

    大庭圖,其上氣運滿滿,是為異人異寶,彰顯不凡。

    其上顯露出共戚策的內容,供邗君和圍上來的士大夫們觀閱。

    一旁,風允徐徐說出共戚策之理念,強調了出使之責的重大。

    這些士大夫都是有學之士,也聽得懂風允之說,邗國君也一般,但與之前的公子烈相同,此策眾人認為,隻有風允才能擔任,方能如此細致有序地安排,拉攏諸國。

    “風君啊,您準備聯合幾國,來對抗揚粵呢?”

    邗君虛心請教,這已經成為異寶的策對,他如何能不認同。

    對此,風允早有腹稿。

    “餘早先就欲出使位於彭蠡澤周圍的英方國、桐國,而此兩國也與揚粵有接壤之處,受揚粵威脅。”

    “若是允行此策,必會去此二國。”

    邗君眼中微動。

    “那風君的意思是,欲去聯盟?”

    風允點頭,但又道:“邗君可要派人同去?“

    “若是彭蠡澤周圍四國聯盟,以此勢出使揚粵,幾國之間定下不侵盟友,我等幾國何苦其危?”

    邗君目光下移,望向那些士大夫,對此,士大夫皆沉默不語。

    這策的言論他們還未消化,此時可不敢隨意亂說,以免問責。

    對此,風允拜道:“餘明日即出發去桐國,一為百越入周而謀,一為阻擋揚粵之勢!”

    說畢,風允欲告辭。

    “邗君…我百越就先與邗國簽訂盟約。”

    風允拿過案桌上的盟友,又從腰間拿出相印。

    相印之上,流轉著百越國氣運,其氣運勃發,猶如猛虎出山。

    風允當著邗君與眾多士大夫的麵,壓泥而印!

    與此同時!

    中孚卦——以諾天地之術!

    咒—允!

    結盟而契!

    邗君眼中恍惚見到了伏羲女媧手持規矩之象,浩浩蕩蕩,注視於他。

    而他又在對麵看見了風允和他身後的百越國!

    一道鎖鏈從女媧伏羲像中飛出,鎖定在他與風允之間!

    契成!

    不可違逆也!

    “轟隆!”

    天空一聲驚雷,擊在邗國宮上空。

    國君與相,代表一國!

    邗君猛然驚醒。

    隨即又滿眼詫異。

    “風君竟有結盟異術?”

    風允點頭。

    “這也是允可行這共戚策的底氣,隻要以四國之勢壓向揚粵,揚粵簽訂契約,就不會再犯我彭蠡澤幾國。”

    對此,周圍的士大夫相互交流。

    若是沒有這契約之前,他們對風允的共戚策還有顧及,擔心從中失利,但是此時有契約在,那邗國與百越都不得違背盟約,不然契約反噬,國恐有危,必定受罰。

    那揚粵若是真的被他們幾國的威勢所屈,這何嚐不是一勞永逸之法。

    邗國君也反應過來。

    有了契約,那百越就是真的盟友,他們又麵對同一敵,遂可在此時信任。

    “王,不若讓風君代我邗國去出使?”一士大夫對王道。

    他們雖然也是異人,但可沒有修習這結盟之術,就是修習了,也不如風允這般能結兩國之契約的地步。

    果然,這共戚策隻有風允能使得。

    “這…”

    邗君猶豫,卻不是猶豫此事。

    回想之下,似乎行此策對邗國並無壞處,隻有成功與否啊。

    “結契啊,需要一國氣運,風君不是我邗國之人,如何能代表一國結契呢?”邗君出聲。

    此時邗國,唯有國君方能代表一國,其就是大宰宗伯之流,也無法代之!

    那士大夫緩緩指向風允腰間的相印。

    “王,相之一職,古之則有,可代表一國,周時雖已不用,但此時重提,也可為虛職,代表國君出使,與別國結契啊。”

    聞言,邗君頷首。

    他身為國君,可不會親自去揚粵,而這兩國結契而盟的事情,本就是國君會盟,方才有效。

    此時有相能任,他自然答應。

    相之事,也無多避諱,他設為虛職則可,作為國君的他也可隨時取締。

    “風君啊!”思畢,邗君上前道:“風君,我邗國自然希望此策能成。”

    說著,回首去招呼。

    “去,去,快去雕一相印來!”

    如同證明身份的青銅符一般,可隨時雕鑄,但等候之下,怕也要明日了。

    “風君,我邗國欲拜風君為相,出使揚粵啊!”

    “若是能得風君以勢調解,不起兵伐,也是對彭蠡澤諸國大德大善之事,若有何需求,我邗國全力相助!”

    聞之,風允點頭。

    讚道:“邗君不愧為周禮之國,有德君子,此番允無須別求,順道而行罷了。”

    “不過,征兵之事還需繼續,以作防備。”

    邗君點頭,他自然不會把希望都寄托在從未施展過的《共戚策》之上。

    又商議了一些細則,風允這才離開邗國宮。

    宮外,鄒衍與蠻娃等候。

    “允師,是何事?”

    風允輕輕搖頭,目光望向滿城風雪道:“瑞雪兆豐年,這雪真大啊,想必百越的新地中的蟲卵,也被凍死了,來年會有個好收成。”

    “百越也算真的能站穩了。”

    風允上車,隨著這輪壓雪聲,向驛傳而去。

    翌日,天晴而無風。

    四周都是濕冷氣息,即使太陽也無法讓人暖和幾分。

    城門口,邗君攜著諸多士大夫聚攏。

    邗君身上臃腫,可見穿了不少。

    而他目光真誠,十分和藹地將趕製出的一國相印放在風允的手中。

    “風君啊,風澤之盟,就交給風君了。”

    “願君安遂。”

    風允頷首,誠懇道:“邗君放心,允必會結盟四國,以對揚粵。”

    風允上車,而隨著邗君拜相而送,這風允成為邗國相的事情也傳遍了邗城。

    此時風允持相印,天空一陣異相。

    似有人首蛇身之神,矗立在天。

    邗國之民紛紛抬頭,可天灰蒙蒙,讓人無法看清全貌。

    唯有一聲聲驚呼傳蕩在大街小巷。

    感歎風君成為邗國相之事。

    “咯吱咯吱……”

    馬車上,風允望向道路旁緊急運輸的糧車,微微蹙眉。

    “邗國能一次拿出五千石,已經是極限,再多,就要危及底下庶民了。”

    風允拉上車簾,從一旁的竹簡中拿出一卷,細細觀看。

    這些是從邗國得來的,關於桐與英的記載。

    “桐國,子爵,是為偃姓,國君為皋陶之後。”

    一旁,鄒衍從一眾竹簡中找出關於皋陶的記載。

    “允師,這位皋陶是一位聖人,原本是東夷一族的首領,曾輔助虞舜,奉命造獄作刑,因其典獄公正,周朝建立後,周武王封其後裔在桐。”

    風允聞聲,點頭細思。

    “且觀盡再論。”

    風允不欲再說,一路上隻是閱桐國之事,而不理會行程。

    皋陶之刑!

    風允翻看手中竹簡。

    寥寥幾字,並無過多闡述。

    但無不在說皋陶為聖人,創造了五刑,而他的刑又與德相應。

    “刑……法家利器。”風允眸光微亮。

    如今風允對刑之事,卻是了解不多,特別是這最初的刑罰。

    “聞說周禮之刑、商湯之刑、夏禹之刑都是由這皋陶之刑而演,若是能得這皋陶之刑,或許我也能為百越編著一份適合的法典。”

    風允之前所編著的,還是那《周禮》當中的刑所刪減,對於百越來說還太過簡陋。

    如今百越蠻橫,如今的刑罰還能夠用,若是再繁榮些,各種事端也該出來了。

    隨著文明的進步,製度的轄製會越發簡陋,一些常人無法想象的罪惡也會伴隨社會的進程冒出,這是必然形象,風允很清楚,也很頭疼。

    “還好,如今的百越還算質樸。”

    “呼!”

    大雪繼續下著,而車輪繼續,一日後,繞行山路,力求安穩,總算是到了桐國桐城。

    “誰!”

    馬車停下。

    “這天寒地凍的,也不見誰家公子出門啊?”桐國甲兵低喃,卻還是呼了同伴,一同上前檢查。

    當走近些,就看見馬車後麵跟隨著一頭巨熊,幾人驚慌失色,就要大喊野獸襲擊。

    “且等,我是百越國來的,這是百越禦獸,此時不會傷人。”

    風允拉開車門,下車去。

    寬大的大氅上,白雪絨絨,白茫茫中,展露出風允俊朗的容顏。

    甲兵見之,為之一驚。

    “敢問是?”甲兵小心詢問。

    因為風允口說周言,卻說是百越而來,而風允相貌堂堂,又不似山野之人。

    如此風度,讓他們不敢隨意定奪。

    “餘名風允…”

    “啊,可是風君?”一甲兵激動而語。

    風允聞之,含笑點頭。

    “風君,我原本是大庭人士……”這甲兵激動說著,但大庭已亡……

    “我娘家在這邊,大庭納入吳國後並未為難我們,其餘國也接納我們,於是我就帶著老小來了桐國生活。”

    風允聞言,倒是詫異,來之桐國還能成為城門甲兵,看來這娘家在桐也算不錯。

    “倒是故國之人,如今見你能有好去留,也算欣慰。”

    那甲兵憨笑,但眼中的落寞難以遮掩。

    誰希望成為無國之人呢,在大庭生長的他,如今成為桐國甲兵,實在悲哀。

    “風君來我桐國何事?”一旁,另一位甲兵道。

    風允的風君之名,東南之地,隨著他怒殺越君,可謂是無人不知,同時也伴有一定的尊敬。

    “餘拜為百越相,因古艾國和揚粵之事,又與邗國結盟,暫拜為邗國相,此時來桐國,也是希望麵見桐君,能一談揚粵之事。”

    揚粵!

    風允可是也派細作來桐和英方散播揚粵排兵之事,這幾日下來,桐君也為此時頭疼。

    城中的庶民甲兵自然也略有耳聞。

    如同當初對待禹越一般,緊張不已。

    此時風允來國,必當重請!

    這甲兵頭腦一轉,緊忙道:“風君且等,我去告知守將之士!”

    風允點頭,可這天空的白雪越發地大了。

    “風君,且牽車來城門下避雪,免得風寒。”

    “多謝小哥了。”

    “不敢不敢,風君斬殺了越君,這才給了我們這些庶民希望,免於成為戰俘奴隸,我感激還來不及呢,怎麽受風君之謝。”

    風允微微搖頭,略有感慨。

    “大庭之事,我所處理得還不夠成熟,國民何辜,若是少些個人情緒,多些眼界,或許大庭會有更好的現狀。”

    比如這《共戚策》。

    這《共戚策》本是為大庭所著,但此時卻用在了百越身上,時也命也,難以求也。

    ()

    (www.101novel.com)